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北京市怀柔区50岁以上农村居民脑卒中高危人群危险因素分布情况,为社区建立脑卒中高危人群干预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怀柔区户籍≥50岁农村居民1965人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颈动脉超声检查,然后将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50岁农村居民脑卒中高危人群为77.4%,除家族史、年龄为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外,主要的危险因素为高血压(56.0%),其次为吸烟(33.5%)和肥胖(22.6%)。男性主要危险因素为吸烟、高血压;女性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肥胖。结论脑卒中高危人群中,高血压、肥胖患病人群和吸烟(男性为重点人群)所占比例较高,应作为脑卒中干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上海市南桥社区脑卒中的筛查情况,及早发现脑卒中高危人群,为脑卒中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南桥社区≥40岁的常住居民6 284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等方式,以脑卒中风险评分卡为依据,评估出脑卒中高危人群,并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在6 284名研究对象中,筛查出脑卒中高危者959人(15.26%);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依次为高血压(88.22%)、很少进行体育活动(63.30%)、肥胖(51.72%)、高血脂(46.40%)、心房颤动或瓣膜心脏病(31.49%)、吸烟(29.61%)、糖尿病(26.38%)和脑卒中家族史(3.34%)。高危人群中男性的检出率(16.74%)高于女性(1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244,P<0.001);随着年龄的增长,高危人群检出率逐渐增高(χ2=26.638,P<0.001)。结论 应早期识别脑卒中的高危人群,并针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提高人群健康意识,做到早发现与及时干预,从而进一步减少脑卒中的发病率、复发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宝安区居民的脑卒中危险因素认知水平及来源,为有针对性地开展脑卒中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1-12月深圳市宝安区桃源、流塘社区所有40岁及以上的常住居民(常住时间为全年经常在家或在家居住6个月以上)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确诊为脑卒中,将被调查居民分为患者组和非患者组。对2个社区所有符合条件的4 690名居民进行脑卒中筛查的同时,进行危险因素认识及知识来源的调查,用SPSS 19.0软件对不同风险水平居民的危险因素认知水平进行χ~2检验。结果被调查居民中,脑卒中患者76例(1.90%),高危居民647名(16.46%),随着年龄的增长,脑卒中的患病率及高危人群比例均呈逐渐增高的趋势(χ~2值分别为62.69、83.10,P0.01);558名自认为高危的居民中,经评估后实际高危的有201名(36.02%);居民对3种及以上危险因素有正确认识的比例为28.11%,患者组为42.11%,明显高于非患者组(27.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1,P0.01);居民对脑卒中风险知识的来源排在前3位为家属(65.33%)、电视广播(39.42%)、医务人员(28.16%),有4.17%的居民从未接触过脑卒中风险有关的知识;居民最希望获取相关知识的途径排前3位为:医务人员(90.59%)、家属(80.28%)、书籍报刊海报(78.06%)。结论建议将吸烟、体重、运动、糖尿病等健康行为或因素的健康教育与脑卒中相关知识进行关联教育,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医务人员应加强对居民脑卒中风险的健康教育,尤其是对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4.
不同危险因素人群的社区脑卒中干预效果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社区脑卒中干预在不同危险因素人群中的效果。方法1987年在北京和长沙两城市各选择2个不相邻、框架人口约为1万的自然人群,分别作为干预和对照社区,从2个社区35岁以上人群中分别选取2700名既往无脑卒中病史的居民作为队列人群,进行脑卒中危险因素基线调查,两城市共入选干预队列5319人,对照队列5506人。在干预队列,对筛查出的高危对象进行社区干预,对照队列的人群则顺其原有医疗不予干预。干预时间为12年。结果干预队列脑卒中发病的危险比对照队列低22%(HR=0.78,95%CI:0.66~0.92)。无论居民是否有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干预队列脑卒中发病率都低于对照队列,无论教育水平如何、是否肥胖或超重,脑卒中发病率均有明显降低,但是在男性、吸烟和饮酒者中脑卒中发病率在干预组和对照组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队列脑卒中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队列(HR=0.27,95%CI:0.17~0.42)。脑卒中死亡率在不同危险因素水平均有明显的降低(P<0.05)。结论经过长期的社区干预,不仅可以降低高危人群脑卒中的发病和死亡危险,无危险因素的社区居民也受益。但是男性、吸烟和饮酒者的干预还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绍兴地区脑卒中高危人群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12 237名绍兴市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颈动脉彩超检查,并对各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依次为高血压、少运动、高血脂、年龄≥60岁、肥胖、饮酒、糖尿病、吸烟、脑卒中家族史、既往脑卒中或TIA史、房颤或瓣膜心脏病。高危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为44.71%。结论加强高危人群管理,控制危险因素,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对脑卒中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了解该社区人群危险因素分布构成情况,研究该社区居民中脑卒中高危人群的主要危险因素,针对不同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干预,以减少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形成.方法 2012年在在天水地区某社区40岁以上的343名从事较大压力工作的人群,进行了脑卒中高危人群风险筛查,并进行脑卒中危险因素基线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脑卒中1例,占0.29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11例,占3.21%,高危人群121例,占35.28%,中危人群41例,占11.95%,低危人群168例,占48.98%.结论 通过对人群的高危筛查,早期识别脑卒中高危人群,针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健康指导与干预,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识,控制危险因素,并对不同人群给予长期的社区干预,达到降低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也为降低我社区居民脑卒中的发生寻找循证依据,以促进居民健康的生活方式提供有利的科学依据及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陕西省中老年居民脑卒中高危人群现状及危险因素聚集性。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陕西省11个地级市,每个地级市筛选≥45岁的居民进行《脑卒中高危因素筛查表》的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分析该地区中老年居民脑卒中高危人群现状,并分析中老年居民脑卒中高危因素的聚集性危险特征。结果 3 225名中老年居民中脑卒中患者占8.99%(290例),脑卒中高危者占21.98%(709例)、中危者占3.56%(115例)、低危者占8.99%(290例)。危险因素以脑卒中家族史或既往史、高血压、吸烟为主,其次为缺乏运动、糖尿病、血脂异常、BMI≥26 kg/m2、房颤或瓣膜性心脏病。多数患者合并2项危险因素(42.17%),其次为1项危险因素(17.77%)、3项危险因素(14.67%)。患者危险因素聚集性以脑卒中家族史或既往史为主(35.54%),其次为以高血压为主(27.93%)。以脑卒中家族史或既往史为主的高危人群中,脑卒中家族史或既往史+高血压为最常见的危险因素,占45.63%。男性、受教育水平高中以下、年收入≥3万、企事业单位职工、已婚者普遍合并更多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初步建立甘肃省兰州地区脑卒中防控数据库,对兰州地区城市和农村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结果及危险因素对比分析,为兰州地区脑卒中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于2015-2016年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从兰州市城关区临夏路社区、榆中具三角城乡2个社区抽取≥40岁5 341名常住居民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对调查的高危人群登记编码,并填入建立的脑卒中防控数据库,进行数据分析。应用SPSS 24.0软件进行Wilcoxon秩和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5 341名筛查对象中,城市居民3 796名,其中脑卒中高危人群982名(25.9%),农村居民1 545名,其中脑卒中高危人群281名(18.2%),城市脑卒中高危人群所占比例高于农村人群,年龄大于农村人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兰州地区脑卒中高危人群危险因素前5位依次为:高血压(70.7%)、明显超重或肥胖(61.1%)、缺乏体力活动(60.5%)、高脂血症(55.9%)和吸烟(40.0%)。城市脑卒中高危人群高脂血症(63.6%)、糖尿病(32.1%)、缺乏体力活动(66.2%)和脑卒中家族史(29.8%)比例显著高于农村(分别为28.8%、10.3%、40.6%和16.4%),农村明显超重或肥胖(68.7%)、既往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9.5%)比例高于城市(分别为59.0%、1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吸烟、房颤或心脏瓣膜病城乡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城乡高盐饮食、高脂饮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水果缺乏(84.3%)、蔬菜缺乏(49.5%)高于城市(分别为62.6%、1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兰州地区城市脑卒中高危人群比例高于农村,但农村高危人群更年轻化,应对兰州地区脑卒中高危因素(高血压、超重、缺乏体力活动、高脂血症、吸烟)采取相应的健康宣传或干预措施,以降低脑卒中发生率和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社区综合干预对骨质疏松高危人群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影响。方法在南京、徐州和南通市筛查骨质疏松高危人群,共有481名高危人群进入干预组,266名同社区居民进入对照组。干预组进行为期1年的健康随访管理和综合干预,对照人群不做干预;随访前后均进行问卷调查和骨密度测量。结果随访前,干预组的BMD平均水平低于对照组(-1.70vs-1.51,P=0.002),BMD异常率高于对照组(84.8%vs 75.6%,P=0.002);为期1年的健康随访管理和综合干预后,干预组的BMD平均水平高于对照组(-1.34vs-1.59,P0.01),BMD异常率低于对照组(64.7%vs81.6%,P0.01)。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了年龄、BMI和学历后,干预组的随访前后BMD差值高于对照组(0.45±0.06vs 0.03±0.08,P=0.0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了随访前骨密度异常率、年龄、BMI和学历后,随访后干预组BMD异常率仍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社区综合干预能有效改善骨质疏松高危人群的BMD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分析2020年沈阳市大东区东塔社区居民脑卒中高危人群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20年5月在沈阳市大东区东塔社区抽取3 869例居民开展调查。筛查居民脑卒中高危人群,分析危险因素暴露情况。结果本次调查共收集有效问卷3 841份,问卷有效应答率为99.28%(3 841/3 869)。有效问卷中检出高危人群962例,总检出率为25.05%(962/3 841)。社区居民脑卒中高危人群的检出率与性别和年龄相关,其中男性脑卒中高危人群检出率高于女性,检出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吸烟、缺乏运动、血脂异常及糖尿病的暴露率在不同性别脑卒中高危人群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血压、缺乏运动、脑卒中家族史、明显超重或肥胖及血脂异常的暴露率在不同年龄脑卒中高危人群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2020年沈阳市大东区东塔社区居民脑卒中高危人群检出率和危险因素暴露率均处于中等水平,应根据高危人群的具体危险因素制订精准的干预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常规干预对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干预效果,为制定脑卒中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健康教育、药物干预等方法对干预前后1年脑卒中高危人群的体质指数、血压、血脂、血糖、尿酸等脑卒中高危因素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在996名被检者中,有脑卒中高危因素者662例,检出率为66.47%.干预1年前后结果显示,总胆固醇由(5.20±0.92)mmol/L降至(5.05±0.96) mmol/L,尿酸由(316.92±85.29) μmol/L降至(300.48±96.85) 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血压、血糖、体质指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干预无效果.结论 常规干预很难改变人群的生活习惯,有效控制脑卒中危险因素的方法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了解合肥地区成年居民糖尿病高危人群以及糖调节受损筛查结果,为调整当地糖尿病防控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于2021年3—12月采用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合肥地区3 000户家庭的成年居民为研究对象,利用调查问卷、体格检查和生化指标检测筛查糖尿病高危因素,调查糖尿病高危人群现状以及糖调节受损情况,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该地区居民糖调节受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最终8 671名居民完成问卷调查、体格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有效率97.38%,其中男4 128人(47.61%),女4 543人(52.39%);年龄23~93岁,平均(55.6±10.9)岁。检出糖尿病患者914例,检出率10.54%。检出糖尿病高危人群6 190例,检出率为71.39%。其中血糖正常性高危人群3 043例,检出率35.09%;糖调节受损3 147例,检出率36.29%,其中空腹血糖受损(IFG)1 259例(14.52),糖耐量受损(IGT)1 427例(16.46%),IFG+IGT 461例(5.32%)。所有糖调节受损者均合并至少1项危险因素。年龄、糖调节受损史、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长期静坐、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和血脂异常情况不同的居民糖调节受损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糖尿病高危人群中具有2项和3项危险因素占比最高,分别为27.42%和28.14%;不同危险因素数目的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糖调节受损检出率随着糖尿病高危因素聚集性增加检出率越高(P<0.01)。结论 糖尿病高危人群进展为糖调节受损以及糖尿病的风险预防十分重要,应持续开展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工作,并尽早规范健康管理水平,为糖尿病防治分层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随访干预和对照队列(≥35岁)人群,探讨脑卒中危险因素水平变化及干预措施的延续性效果。方法对10年前两组队列人群进行横断面追踪调查。结果随访干预人群为2244人,占83%;对照人群为2064人,占74%。对照队列易诱发脑卒中相关疾病心脏病、脑缺血发作(TIA)明显高于干预组。危险因素水平血压均值(干预组132/78mmHg,对照组134/84mmHg)、体质指数增加、食盐摄入量增加、纤维素摄入量不足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卫生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延续性效果明显。干预和对照组死亡人数分别为298人和359人,累积死亡率为11.1%和13.0%,对照组高于干预组。心脑血管病死亡率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社区人群脑卒中危险因素干预持续性效果明显,但要降低脑卒中死亡率还需要更长时间的验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重庆市荣昌区35~75岁居民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及影响因素,为政府制定高血压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参加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和综合干预项目5669名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血生化检测,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二分类逐歩后退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重庆市荣昌区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病率分别为49.46%、16.76%、16.00%,标化患病率分别为41.13%、14.01%、15.66%。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32.13%、29.21%、6.35%。高血压患病危险因素为男性、中心性肥胖、糖尿病,保护因素为工人、失业、家务及商业服务人员;≥50岁年龄组、家庭年收入在≥3万元~、≥4万元的高血压知晓率高;家庭年收入在3万元~、≥4万元的高血压治疗率高;城市、家庭年收入在≥4万元的高血压控制率高。糖尿病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高。结论重庆市荣昌区35~75岁居民高血压患病率较高,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较低,应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危险因素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和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和掌握北京市房山区脑卒中高危人群危险因素暴露水平及其人群分布特征,为社区建立脑卒中高危人群干预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房山区户籍>45岁居民6 342人进行现况调查。结果 6 342名居民中有1 853人被评估为脑卒中高危人群,检出率为29.22%。高危人群中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者205人,脑卒中危险因素≥3项者1 648人。在1 648名脑卒中危险因素≥3项的高危人群中,高血压、明显超重或肥胖、血脂异常、糖尿病、缺乏锻炼、脑卒中家族史、吸烟、房颤暴露率分别为85.62%、77.55%、40.96%、36.59%、35.38%、33.07%、32.89%、3.16%;女性高危人群糖尿病、血脂异常、明显超重或肥胖、缺乏锻炼、脑卒中家族史危险因素暴露率高于男性,男性高危人群吸烟率高于女性;高危人群的慢性病共患暴露率较高。结论房山区脑卒中高危人群危险因素整体暴露水平较高,应积极采取措施,有效控制高危人群的血压、血糖和体重。  相似文献   

16.
了解江宁区脑卒中发病现状和危险因素的暴露水平,为开展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江宁区5个街道筛查5 802人常住居民40岁。结果共筛查出脑卒中高危930人(16.0%)。高危人群的高血压病(72.2%)、缺乏锻炼(48.2%)、血脂异常(33.8%)、吸烟(24.2%)、脑卒中家族史(22.9%)、超重或肥胖(19.8%)、糖尿病(18.7%)、房颤或明显的脉搏不齐(5.6%)等危险因素的比例均明显高于非高危人群(P值均0.01)。结论江宁区40岁常住居民存在一定水平的脑卒中危险因素暴露。应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加强对脑卒中高危人群的管理。  相似文献   

17.
《现代医院》2017,(6):844-848
目的通过对深圳市桃源社区40岁以上居民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了解我市本土化的脑卒中高危因素顺位及其人群分布情况,为制定社区居民脑卒中特异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以深圳市桃源社区4 006例40岁以上常住居民为筛查对象,所有筛查对象均使用统一的脑卒中风险评估表进行风险初筛,并进行初步体格检查与实验室检查;对初筛判定为高危风险的人群进一步进行高危人群复筛。结果本社区4 006例筛查对象中的脑卒中风险因素顺位依次为血脂异常、高血压、明显超重或肥胖、体育锻炼少、吸烟、脑卒中家族史、糖尿病、房颤、脑卒中病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人群中具有1项、2项、3项、4项及以上危险因素者分别有1 275、878、429、278例;研究对象中,男性组的高血压、异常血脂、糖尿病、吸烟、明显超重或肥胖、体育锻炼少、脑卒中家族史、脑卒中病史的检出率均高于女性组(P<0.05);明显超重和肥胖、高血压在不同受教育程度者之间检出率均较高(P<0.05);40~69岁组,血脂异常、吸烟、明显超重或肥胖有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P<0.001);筛查人群中有76人被诊断为脑卒中,脑卒中粗患病率为1.90%;脑卒中风险评估结果显示低危人群2 791人(69.67%),中危人群493人(12.31%),高危人群646人(16.12%)。结论桃源社区≥40岁人群脑卒中粗患病率为1.90%,与2012年全国粗患病率接近(1.96%);血脂异常、高血压、明显超重或肥胖为影响该社区居民脑卒中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卒中高危人群实施健康管理干预的效果,为早期预防脑卒中提供依据。方法将400例脑卒中高危人群随机分为对照组(n=200)和管理组(n=200),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处理,而管理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健康管理措施,比较两组干预12个月后的行为生活方式、临床相关指标及预后结局等。结果管理组的合理饮食、体育锻炼、未吸烟率及未饮酒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管理组的收缩压、舒张压、体质指数、HbA1c及LDL-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管理组干预后的血压正常率、血糖正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管理组干预后的脑卒中发生率仅为0.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P0.05)。结论脑卒中高危人群实施健康管理措施后,可明显改变行为习惯、降低脑卒中高危因素、改善临床症状体征,减少脑卒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上海市≥50岁城镇社区居民脑卒中危险因素及脑血流动力学指标(CVHI)异常与脑卒中发生的关系,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在上海市长白和五角场镇社区抽取的2 031名≥50岁社区居民进行脑卒中危险因素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CVHI检测。结果上海市≥50岁城镇社区居民高血压、心血管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脑卒中家族史、超重或肥胖、吸烟和饮酒等危险因素暴露率分别为51.1%、30.3%、18.2%、21.6%、26.9%、46.3%、11.6%和8.0%;CVHI积分值<75分的脑卒中高危个体比例为42.0%,且随着年龄增长呈显著的上升趋势(χ2=100.620,P<0.01);CVHI积分值0~24.9、25.0~49.9、50.0~74.9、75.0~100分者分别占7.9%、12.6%、21.5%、58.0%,不同年龄居民CVHI积分值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87,P<0.01)。结论上海市≥50岁城镇社区居民脑卒中危险因素的暴露率处于较高水平,脑卒中高危个体较多,且高危个体比例随年龄增长而升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治未病"理念观察的社区综合干预方法对老年骨质疏松高危人群的效果。方法基于"治未病"理念的综合方法对上海市浦东新区社区老年骨质疏松高危人群进行干预,干预组实施中医"治未病"综合管理方案,对照组接受常规骨质疏松症健康教育,时间6个月,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分析干预前后骨质疏松症知识问卷、健康信念量表和自我效能量表的分值变化以及跌倒或骨折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共纳入200例研究对象,干预组100例(男9例,女91例),年龄66~84岁,平均BMI(26.1±2.2);对照组100例(男13例,女87例),年龄65~85岁,平均BMI(26.8±2.5);2组研究对象性别、年龄及BMI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干预组知识问卷、健康信念量表和自我效能量表分值增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跌倒或骨折事件的发生率13%(13/100),对照组24%(24/100),干预组与对照组跌倒或骨折事件发生不同次数的人数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治未病"理念的社区综合干预方法可以提高社区老年骨质疏松高危人群相关知识水平、增强自信、提高健康信念及自我效能感、提升自我管理水平、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以及降低跌倒或骨折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