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方法选取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98例(均处于活动期),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9例。对照组口服甲氨蝶呤片,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雷公藤多苷片口服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与治疗前和治疗6、12周后对关节疼痛、关节压痛、关节肿胀、关节屈伸不利进行中医症状评分;采用潘氏法、速率比浊法、散射比浊法测定两组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的水平。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3.9%)高于对照组(79.6%),治疗后,两组关节疼痛、关节压痛、关节肿胀、关节屈伸不利等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随着治疗时间延长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6、12周中医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研究组ESR、CRP、RF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效果较好,可快速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症状,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采用雷公藤多苷与甲氨蝶呤联合治疗对类风湿因子及炎性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于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收治的42例R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对照组21例予以甲氨蝶呤治疗,研究组21例予以雷公藤多苷与甲氨蝶呤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 (ESR)、IL-1、IL-6、TNF-α水平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RF、ESR、IL-1、IL-6、TNF-α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RF、ESR、IL-1、IL-6、TNF-α水平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9.05%)与对照组(33.33%)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雷公藤多苷与甲氨蝶呤联合治疗RA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炎症反应,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剂量雷公藤总苷联合甲氨蝶呤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临床症状、炎性因子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2月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68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予甲氨蝶呤及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小剂量雷公藤总苷联合甲氨蝶呤及常规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临床症状(晨僵时间、关节疼痛程度、双手平均握力、关节压痛数及关节肿胀数)、炎性因子相关指标[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s,RF)、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关节功能变化,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减少,关节疼痛程度降低,双手平均握力升高,IL-6、ESR、CRP、RF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显著减少,关节疼痛程度明显降低,双手平均握力显著升高,IL-6、ESR、CRP、RF水平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关节功能障碍分级Ⅰ级比例升高及Ⅱ级比例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08,P=0.253),且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给予对症处理后症状好转。结论小剂量雷公藤总苷联合甲氨蝶呤能更有效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炎性因子水平及关节功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艾拉莫德片联合雷公藤多苷片在非绝经期类风湿关节炎(RA)女性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首次接受药物治疗的非绝经期RA女性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口服艾拉莫德片,观察组口服艾拉莫德片联合雷公藤多苷片;2组患者也可同时应用甲氨蝶呤或来氟米特治疗,疗程为3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情评价(DAS28)评分、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白细胞介素-1(IL-1)、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核转录因子(NF-κB)水平;评估2组临床疗效以及药物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2组DAS28评分、RF、ESR、IL-1、CRP、TNF-α和NF-κB水平均比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Ⅲ级药物毒性反应,内分泌和生殖系统也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艾拉莫德片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非绝经期RA女性患者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艾瑞昔布联合正清风痛宁缓释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97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50)与对照组(n=47)。实验组予以艾瑞昔布及正清风痛宁缓释片治疗,对照组予以艾瑞昔布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肿胀关节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总有效率及总显效率。结果治疗后,2组ESR、CRP、类风湿因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实验组ESR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关节肿痛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患者总显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艾瑞昔布联合正清风痛宁缓释片可以有效降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并提高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自拟通络除痹汤联合甲氨蝶呤和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进一步探讨中西医结合规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自拟通络除痹汤联合甲氨蝶呤和来氟米特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甲氨蝶呤和来氟米特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3月、6月后疼痛指数、肿胀指数、功能障碍指数、晨僵指数、RF、ESR、CRP等类风湿关节炎炎性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与体征(P0.01);2组治疗后均能显著性降低RF、ESR、CRP水平,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通络除痹汤联合甲氨蝶呤和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取得理想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加味联合中药熏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来氟米特片口服20mg,每日1次;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味独活寄生汤口服和中药熏蒸治疗。疗程12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监测患者肿胀关节数、触痛关节数、晨僵持续时间(min)、疼痛VAS评分、双手平均握力、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结果:2组肿胀关节数及关节触痛数、晨僵时间、双手平均握力、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2组CRP、ESR、RF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结论:独活寄生汤加味联合中药熏蒸可有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蠲痹补肾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对实验室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甲氨蝶呤联合蠲痹补肾汤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2.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关节疼痛度)治疗后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实验室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治疗后下降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蠲痹补肾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可显著改善关节压痛、肿胀、晨僵、关节疼痛度及ESR、CRP、RF、抗CCP抗体水平,抗炎及免疫抑制效果比单用甲氨蝶呤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桂枝汤加术附加减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7.5mg Biw,白芍总苷0.6g Tid,美洛昔康7.5mg Bi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桂枝汤加术附加减中药口服,2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2组中医证候疗效、ACR20改善率、DAS28评分、实验室指标(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RF、CRP、ESR、抗CCP抗体)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RF、CRP、ESR、抗CCP抗体及DAS28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降低(P0.01)。治疗组治疗后RF、CRP、ESR、抗CCP抗体及DAS28评分均低于对照组,ACR20改善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太阳少阴病方剂桂枝汤加术附加减可有效改善类风湿关节炎症状、降低疾病活动相关指标,且能减少常规抗风湿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3):2404-2406
选取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5例,按随机数字法分成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给予白芍总苷胶囊联合雷公藤片治疗,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晨僵、握力、关节肿胀数、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数、关节压痛指数等临床指标,血清ESR、CRP、IL-6、IL-1β、TNF-α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晨僵、握力、关节肿胀数、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数、关节压痛指数均有所改善(P<0.05);ESR、CRP、IL-6、IL-1β、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芍总苷胶囊联合雷公藤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减少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甲氨蝶呤联合雷公藤多苷与单用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的差异。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于徐州市中医院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患者共70例,按照治疗方案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予叶酸、钙剂等对症治疗,予甲氨蝶呤10mg,每周1次,口服,共计8周。前4周予10mg以下泼尼松,剂量视患者病情而定。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雷公藤多苷20mg,每日3次,口服。观察患者治疗后2、4、8周时患者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关节肿胀数及关节压痛数的变化。观察治疗组治疗效果与关节功能分级的关系。结果经过8周治疗,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关节功能Ⅰ、Ⅱ级患者有效率达到100.00%,关节功能Ⅲ级患者有效率达到90.00%,关节功能IV级患者有效率达到66.67%。结论甲氨蝶呤联合雷公藤多苷与单用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比较,联合用药效果更好,而且病情越轻,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甲氨蝶呤联合雷公藤多甙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观察组(甲氨蝶呤和雷公藤多苷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实验室指标C反应蛋白(CRP)水平、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DAS28指数及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值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关节压痛个数、关节肿胀个数比对照组少,晨僵时间比对照组短观察组CRP、ESR水平、DAS28指数及VAS分值降低且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0.00%)比对照组(66.67%)高(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氨蝶呤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缓解疼痛,提高疗效,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采用雷公藤多苷与甲氨蝶呤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我院收治的4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1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治疗,研究组给予雷公藤多苷和甲氨蝶呤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类风湿因子、红细胞沉降率、白介素-1、白介素-6、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类风湿因子、红细胞沉降率、白介素-1、白介素-6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类风湿因子、红细胞沉降率、白介素-1、白介素-6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研究组的以上各项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05%,低于对照组的33.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与甲氨蝶呤联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炎症反应,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甲氨蝶呤联合雷公藤多苷片(GTT)治疗中重度类风湿关节炎效果及对DAS28评分、炎症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 我院门诊收治的127例中重度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依据治疗方案差异分为对照组62例(泼尼松片+甲氨蝶呤片)和观察组65例(泼尼松片+甲氨蝶呤片+雷公藤多苷片)。比较两组疗效、DAS28评分、炎症指标水平,观察治疗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6个月,两组DAS28评分均下降,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TNF-α、CPR、RF水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氨蝶呤+雷公藤多苷片治疗中重度类风湿关节炎能够降低患者炎症指标及疾病活动度,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单独甲氨蝶呤与三联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住院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共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过程期间患者和医生双盲。对照组30例,采取单独甲氨蝶呤治疗;治疗组30例,采用甲氨蝶呤三联疗法,即甲氨蝶呤+羟氯喹+柳氮磺吡啶,。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s B7-H3、干扰素-γ(INF-γ)、白细胞介素-2(IL-2)的表达水平及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的改变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ESR、CRP、RF、SB7-H3、INF-γ、IL-2、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较对照组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少,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结论甲氨蝶呤三联疗法能够降低患者血清中ESR、CRP、RF及s B7-H3、INF-γ、IL-2水平,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症状和体征,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方法:RA患者66例,随机分为综合组和对照组各33例,2组均采用非甾体抗炎药及甲氨喋呤治疗,综合组此基础上辅以中药熏蒸、康复训练及健康指导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及类风湿性因子(RF)的变化、关节疼痛疗效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0d后,2组ESR、CRP、RF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综合组更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疼痛疗效比较,综合组疼痛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临床疗效比较,综合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RA可明显减粹RA疼痛,临床疗钟明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气血两虚型的疗效。方法将40例我科收治的气血两虚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再造生血胶囊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情评价(DAS28评分)、中医症候积分、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DAS28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观察组患者的RF、ESR及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5.0%)高于对照组患者(70.0%),两组疗效资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气血两虚型的疗效显著,能够减轻患者的疾病症状,降低RF、ESR及CRP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小剂量泼尼松联合甲氨蝶呤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外周血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类风湿关节炎患者2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10例)和观察组(110例)。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联合叶酸治疗,观察组采用甲氨蝶呤、叶酸和泼尼松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32(IL-3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水平,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晨僵、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晨僵、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风湿性关节炎活动度评分(DAS评分)及红细胞沉降率(ES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VAS评分、DAS评分及ESR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CRP、IL-32和MMP-1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RP、IL-32和MMP-1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采用小剂量泼尼松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依那西普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82例RA 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1 例,治疗组患者予依那西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照组予甲氨蝶呤治疗,疗程均为12 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和hs-CRP 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 < 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ESR、RF 和hs-CRP 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 或P < 0.01).结论:依那西普能够降低RA 患者血清hs-CRP 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蠲痹灸联合甲氨蝶呤治疗难治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80例难治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蠲痹灸治疗,观察时间为3个月。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0.0%,观察组为95.0%,两组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观察组的疗效为优;观察组治疗后ESR、RF、CR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肾功能均未见明显异常,未发生副作用。结论:蠲痹灸与甲氨蝶呤联合应用治疗难治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效果明显,并且联合应用副作用未见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