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阳江市接触噪声职业危害因素的在岗工人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为阳江市防治职业性噪声聋提供预防性控制措施。方法按照GBZ 188-2014《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的规定,对接触噪声职业危害因素的在岗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健康检查结果按照GBZ 49-2014《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分析。结果本次共3 747人接受职业健康检查,检出纯音测听结果异常1 055人,异常率为28.16%。高频听力提高1 026人(其中双耳高频平均听阈≥40 dBHL175人),语频提高67人(其中任一较好语频≥25 dBHL 26人)。发现噪声职业禁忌证34例(其中男31例,女3例);疑似职业性噪声聋1例。经统计分析男工与女工的听力受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54,P0.05),不同年龄工人的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3.433,P0.05);听力异常率为随着工龄增长而增高,以10~35年工龄异常率最高(χ~2=71.876,P0.05)。不同工种间的听力受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五金行业听力受损率较高(χ~2=136.551,P0.05)。结论政府-企业-个人应紧密配合,企业改革工艺,积极发放防噪用品,工人提高职业健康意识,加强个人防护,政府部门监督,加强对阳江市五金工种及工龄和年龄长的工人的职业健康监护,降低健康检查异常率,有效防治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深圳市某街道疑似职业病的发病情况及特点,为制订职业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判断抽样方法以103039例接触噪声、苯系物、粉尘工人及256例疑似职业病为研究对象,收集职业健康检查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2016年疑似职业性噪声聋、疑似职业性苯中毒和疑似尘肺分别检出125例、117例、14例,检出率分别为3.2‰、2.6‰、0.7‰;男性工人的疑似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高于女性,女性工人的疑似职业性苯中毒检出率高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组和工龄组的疑似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组的疑似职业性苯中毒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疑似职业病主要发生在28~48岁年龄段。结论疑似职业病发病与工人的性别、年龄、工龄有关,预防职业病的发生需要政府部门加强监督管理、职业病防治机构提供技术指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以及工人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3.
目的 回顾南京地区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情况,分析未确诊为职业性噪声聋的原因。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收集2015—2022年在南京市职业病防治院进行职业病诊断的病例一般情况、病例来源、接噪工龄、工种、诊断时间、诊断结论等资料,并对未确诊职业性噪声聋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2015—2022年共对275例人员进行职业性噪声聋诊断,确诊36例,确诊率13.1%,主要为轻度噪声聋(29例,占80.6%)。职业性噪声聋确诊率呈逐年增高、随工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P <0.05)。随着年龄分组的增高,确诊率呈下降趋势(P <0.01)。确诊率最高的行业和工种为通用设备制造业(41.2%)和铆工(57.1%)。未能确诊职业性噪声聋239例,占比86.9%。未能确诊职业性噪声聋的前3位原因(合计占86.2%)为双耳听力曲线符合高频下降型感音性听力损失,但高频平均听阈小于40 dB;双耳听力曲线符合高频下降型感音性听力损失,高频平均听阈达到40 dB,但较好耳听阈加权小于26 dB;双耳听力曲线不符合高频下降型听力损失。结论 南京地区职业性噪声聋确诊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及职业病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长沙市某电子设备制造企业噪声作业人群听力损失现状及趋势,为企业和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后续开展职业卫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2018年长沙市某电子设备制造企业共14 871名噪声作业在岗期间健康检查人员相关信息,采用Excel 2010、SPSS 22.0进行数据整理及统计分析。结果 2016—2018年长沙市某电子设备制造企业疑似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分别为0.4%(15/4 278)、0.3%(14/5 171)和0.04%(2/5 422);职业禁忌证检出率分别为2.3%(97/4 278)、3.0%(156/5 171)和3.5%(191/5 422);复查检出率分别为13.4%(574/4 278)、17.4%(899/5 171)和15.2%(823/5 422)。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类型员工疑似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18年长沙市某电子设备制造企业不同年龄组、工龄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类型和工种员工职业禁忌证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5岁年龄组职业禁忌证检出率较高(4.9%)。1年工龄组职业禁忌证检出率最高(4.0%)。不同年龄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类型和工种员工复查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016—2018年不同年份员工疑似职业性噪声聋、职业禁忌证和复查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职业禁忌证检出率、复查检出率整体呈上升趋势。结论长沙市某电子设备制造企业噪声在岗作业人员听力损失随年份增加有上升趋势,低年龄组和短工龄组噪声作业工人的职业禁忌证检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职业性噪声聋诊断存在问题。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在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申请职业性噪声聋诊断的164例病例资料。 结果 确诊为职业性噪声聋的有60例,确诊率为36.6%。104例未确诊职业性噪声聋的主要原因是:较好耳听阈加权值<26 dB (37/104),噪声作业工龄<3年(29/104),主客观听力检查结果不相符(27/104),双耳高频平均听阈<40 dB (7/104),噪声作业强度<85 dB (A)(4/104)。164例病例中,有149例(90.9%)分别经市、区、街道三级职业健康体检机构报告为"疑似职业性噪声聋",最终经医学观察有55例确诊为职业性噪声聋,职业性噪声聋诊断符合率为36.9%,不同级别职业健康体检机构职业性噪声聋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客观听力检查是鉴别夸大聋和伪聋的有效手段;应重视劳动者噪声聋诊断相关知识宣传教育,减少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诊断夸大聋病例出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对职业性噪声聋申请者的诊断及确诊情况, 为有效降低噪声聋发病率提供参考。
方法 对2009年1月-2016年2月申请职业性噪声聋诊断的401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分析诊断结果与噪声接触者工龄、年龄、工种等相关因素的关系。
结果 在401例申请者中发现职业性轻度噪声聋83例(中度7例, 重度1例), 占申请人数的22.69%。职业性噪声聋的确诊率没有随着年龄、工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噪声聋在 < 40岁、40~49岁和≥50岁组申请者中的确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以40~49岁组最高, ≥50岁组最低。噪声聋在工龄≤10年、11~20年和>20年申请者中的确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工龄≤10年组最高, > 20年组最低。噪声聋在煤矿工、锻造工、冲压工和焊工四组申请者中的确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以煤矿工最高, 其次为焊工、锻造工, 冲压工最低。
结论 噪声危害分布广、涉及工种多, 做好工人职业健康监护工作, 对降低职业性噪声聋发病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飞机制造业接噪人员听力损伤的发生、发展规律,评估职业防护及职业健康监护效果,探讨职业性听力损伤的防护重点。方法选取某大型飞机制造企业1 006名接噪人员为观察对象,收集2013-2016年连续4年的职业健康监护资料,结合生产环境监测资料,对不同年份听力损伤检出率、新病例检出率及不同工种、工龄的作业人员听力损伤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人群听力损伤检出率逐年升高(P0.05);观察人群听力损伤新病例检出率逐年下降,2014年与2016年听力损伤新病例检出率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铆工听力损伤检出率各年份均高于试飞工(P0.05);观察人群听力损伤检出率随工龄增加而增加(P0.05)。结论该企业职业防护及职业健康监护取得一定成效;接噪人员听力损伤与接触噪声的强度及接触噪声的时间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中石化系统企业噪声岗位职业性耳聋情况,为提高石化企业职业性噪声聋(Occupational noise-induced deafness,ONID)人群的健康管理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分析2016—2020年中石化系统3家石化企业职业健康体检资料和职业性噪声聋诊断资料。结果 疑似ONID病例数和诊断ONID病例数呈逐年递增趋势,诊断ONID病例数仅占申请诊断病例数的24.58%。2016—2020年3家石化企业ONID诊断病例中,各年度诊断工龄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4.005,P>0.05);各年份诊断年龄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1.194,P>0.05)。结论 针对噪声职业健康管理中暴露出的噪声岗位界定不清、职业接触史不全、体检结论不准确、个别员工夸大聋和伪聋等一系列问题,石化企业应采取多种措施保证职业健康检查质量,提高听力学检查准确性及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晋江市某热电厂噪声环境作业工人听力损伤的特点,为制定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13—2015年连续3年对热电厂进行职业卫生调查,以噪声作业车间工人150人为噪声组,无职业危害作业人员50人为对照组,进行纯音听阈测定,比较两组人员听力状况,并对噪声组听力损失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车间工种噪声属于连续稳态噪声,接噪工人均佩戴耳塞或耳罩,个人防护较好。噪声作业组高频听力异常检出率(28.7%)比对照组(6.0%)高,语频听力异常检出率(16.7%)也比对照组(2.0%)高;接噪各工种高频听力异常检出率和语频听力异常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听力损失检出率随工龄、年龄的增长呈增高趋势,但未检出噪声聋病例。结论该热电厂高强度噪声引起作业人员听力损伤,应加强职业病防护措施,以降低职业性噪声聋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深圳市噪声作业员工职业健康状况, 为该市预防与控制职业性噪声聋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按照《国家重点职业病监测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工作方案》要求, 收集深圳市噪声作业员工重点职业病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2017年深圳市所监测的噪声作业员工为77 319人, 监测对象听力损失检出率为9.48%, 疑似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0.28%, 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0.17%。男性听力损失、疑似职业性噪声聋和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均高于女性,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听力损失、疑似职业性噪声聋和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均有随年龄增长和工龄增长而升高的趋势(P < 0.05)。来自不同规模、不同经济类型企业的员工听力损失、疑似职业性噪声聋和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听力损失检出率以大型企业最低,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的听力损失、疑似职业性噪声聋和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均较低。不同行业类型企业听力损失异常率、疑似职业病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均以建筑行业噪声作业企业员工最高。
结论 深圳市噪声作业员工职业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亟须加强对中型及以下规模企业、建筑行业等重点企业的专项调查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 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对策, 预防职业性听力损失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2006—2015年天津市职业性噪声聋的流行趋势及影响因素,为制定职业性噪声聋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2006—2015年天津市职业性噪声聋病例,对基本情况、职业史、企业性质以及行业分布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天津市2006—2015年共报告职业性噪声聋70例,呈现整体上升趋势(P<0.05)。职业性噪声聋主要为男性病例,工种主要为操作工,年龄中位数为53岁,工龄中位数为25年;滨海新区报告病例占44.29%,不同性别、工种、地区之间构成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报告病例中制造业占92.86%,外商经济占60.00%,中型企业占57.14%,不同行业、经济类型及企业规模之间构成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天津市职业性噪声聋发病呈整体上升态势,应加强重点地区、重点行业以及重点企业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保护职业人群健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天津市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疑似职业病的发病特征,为制定该市职业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2017年有毒有害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资料和疑似职业病病例资料,对发病工龄及年龄、企业性质以及行业分布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天津市2017年通过有毒有害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共报告天津市疑似职业病病例215例,主要为疑似噪声聋,其次为疑似苯中毒,接触不同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工人疑似职业病的检出率有显著差异(χ~2=81.06,P0.01);病例所属经济类型和企业规模主要为小型私有经济企业,所属行业主要为金属制品业,其经济类型(χ~2=19 240.00,P0.01)、企业规模(χ~2=3 883.00,P0.01)以及行业(χ~2=52 050.00,P0.01)的构成比均存在显著差异。疑似苯中毒的平均发病年龄最小,为39.53岁,疑似噪声聋的平均发病工龄最短,为12.32年,不同经济类型(χ~2=11.42,46.89,P0.01)、企业规模(χ~2=9.9,58.81,P0.01)以及行业(χ~2=59.01,106.68,P0.01)的疑似噪声聋平均发病年龄和发病工龄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天津市疑似职业病的发病特征提示本市的职业病危害构成正在发生变化,职业性噪声聋可能会成为未来本市职业病的防控重点,应尽早采取应对措施,加强小型私有制企业的职业病防控,同时应对金属制品业等重点行业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保护职业人群健康。  相似文献   

13.
黎林  吴恒俊 《职业与健康》2010,26(24):F0002-F0002,F0003
目的了解南宁铁路机务段机车乘务员的听力状况。方法对2010年南宁铁路机务段机车乘务员的职业病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与同期体检的南宁车辆段发电车司机的听力测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该机务段机车乘务员噪声性听力损伤发生率为57.4%,其中噪声聋为9.8%。机车乘务员正常听力比例为42.6%,高于发电车司机正常听力比例(32.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车乘务员各工龄组听力损伤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机车乘务员正常听力比例高于发电车司机。机车乘务员噪声性听力损伤发生率与接噪工龄呈正相关,即随着接噪工龄的增加,噪声性听力损伤的发生率也越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某医院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情况, 对其诊断要点进行总结, 为提高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准确率提供参考。
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6年10月申请职业性噪声聋诊断的50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分析其在工种、年龄、接噪工龄和噪声强度区间内的分布情况, 对未被诊断为病例的主要原因进行探讨。
结果 所有申请者均经多方面、多种途径检查, 诊断为职业性噪声聋的有23例, 其中轻度17例, 中度5例, 重度1例, 观察对象5例。职业性噪声聋的检出率有随年龄增加而增长的趋势(P < 0.05)。纯音测听结果未达到诊断标准、伪聋或夸大聋是未诊断的主要原因。
结论 申请诊断者职业接触史的确认和纯音测听真实性的判断在临床上是难点, 需要结合现场调查、五官科会诊、临床观察和客观检查确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仪征市噪声作业人员听力损害情况,为噪声作业人员职业防护和职能部门职业健康监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按照GBZ 188—2014和GBZ 49—2014对不同特征企业及不同噪声作业人群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共检查43家企业2 360名噪声作业人员,检出双耳高频平均听阈异常217人,检出率为9.19%,检出疑似职业性噪声聋90例,检出率为3.81%。噪声作业人员分布企业以小型、私营经济及制造业为主。不同规模企业噪声作业人员的双耳高频平均听阈异常和疑似职业性噪声聋的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2.611,P<0.001;χ2=17.613,P<0.001)。不同经济类型企业噪声作业人员的双耳高频平均听阈异常和疑似职业性噪声聋的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4.983,P<0.001;χ2=14.314,P=0.003)。不同性别噪声作业人员双耳高频平均听阈异常和疑似职业性噪声聋的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接噪工龄的噪声作业人员双耳高频平均听阈异常和疑似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700,P=0.021;χ2=16.204,P<...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淄博市噪声聋发病特点,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整理2006~2019年淄博市职业病报告卡,分析病例特征.结果 淄博市噪声聋患者236例,其中男性224例,女性12例.患者年龄为(48.83士6.66)岁,从事噪声作业工龄为(25.11±8.60)年;男女患者的年龄和诊断工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某电力机车厂职业性健康现状,为制定职业病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应用统计软件SPSS13.0,对该厂职业健康体检资料进行相关统计分析. 结果该厂主要的职业性损伤为职业性噪声聋,对噪声聋与工龄的延长作Spearman相关分析,得出rs=0.786,P=0.036,表明在α=0.05的水平上二者具有显著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工龄和年龄是职业性噪声聋的危险因素. 结论应重点加强噪声等职业危害因素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深圳市职业性噪声聋病例特征,为深圳市职业性噪声聋的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2018年10月由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诊断的138例职业性噪声聋患者,研究职业性噪声聋在不同性别、年龄、工龄和行业人群中的分布特点。
结果 138例职业性噪声聋患者中,男性131人,女性7人,行业分布主要集中在制造业。职业性轻度噪声聋129例(占93.48%),中度9例(占6.52%),无重度病例。35~49岁年龄段患者占比65.95%,患者噪声作业工龄为6~15年的病例数占病例总数的58.70%。在语频1 000 Hz和2 000 Hz上,≤ 10年、11~15年和≥ 16年3个工龄组患者听阈平均值均有随工龄增加而升高趋势(P < 0.05)。3组患者在500 Hz以及高频频率上听阈平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根据深圳市职业性噪声聋的流行特征,应为该市劳动者做好职业健康监护,做到早期发现,及早干预。
  相似文献   

19.
回顾分析2018—2020年申请职业性噪声聋诊断的515例病例资料,为提高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水平提供依据。结果显示,申请职业性噪声聋515例,诊断为职业性噪声聋者248例,占48.2%。其中轻度218例(占42.3%),中度27例(占5.2%),重度3例(占0.6%)。无职业性噪声聋267例(占51.8%),其中听力损失不符噪声聋诊断标准176例(占34.2%);工龄<3年45例(8.7%);接触噪声强度<85 dB(A)34例(占6.6%);夸大性聋9例(1.7%);先天性中耳疾病2例(占0.4%);外伤性耳聋1例(占0.2%)。提示,申请诊断的病例中未能诊断为职业病的原因依次是听力损失没有达到标准、工龄不满3年,接触噪声强度<85 dB,夸大性耳聋,建议加强听力检测真实性和客观性,明确接噪工龄,以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绍兴市噪声作业职业病危害特征,为制定噪声作业人员职业病危害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从绍兴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收集噪声职业病危害企业申报表,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职业病与职业卫生信息监测系统收集噪声职业健康监护、职业性噪声聋病例资料,对噪声接触人群的性别、年龄、工龄,用人单位所属地区、行业和企业规模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6—2017年申报噪声职业病危害企业872家,接触人数55 666人,主要分布在纺织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及金属制品业。职业健康检查75 174人次,职业禁忌证检出率为2.05%,疑似噪声聋检出率为0.02%。双耳高频平均听阈(BHFTA)增高(≥40 dB)检出率为7.5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0.507,95%CI:0.462~0.556)、年龄、工龄和企业所属地区(上虞区OR=0.667,95%CI:0.592~0.751;嵊州市OR=1.529,95%CI:1.281~1.825;越城区OR=2.490,95%CI:2.255~2.750;诸暨市OR=2.988,95%CI:2.702~3.304)是BHFTA增高的影响因素,且工龄和年龄存在交互作用(OR=1.240,95%CI:1.172~1.312)。2006—2017年共诊断职业性噪声聋20例,占职业病总数的6.12%,2013—2017年职业性噪声聋比例为10.48%。高于2006—2012年的4.05%(P0.05)。结论绍兴市纺织业等制造业普遍存在噪声职业病危害,需加强职业防护和职工健康体检;男性、年龄大和噪声作业工龄长是BHFTA增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