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危儿早期行全身运动质量评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高危儿70例,采用红蓝双色球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未按照医嘱接受治疗,观察组完全遵医嘱接受治疗,采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评价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患儿的运动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观察组的精大运动发育商(FMQ)、粗大运动发育商和总体运动发育商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GMQ、FMQ、TMQ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危儿早期行全身运动质量评估可了解患儿运动功能变化情况,为医师临床早期对患儿实施干预提供指导,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早期综合干预对早期早产儿在1岁内体格与运动发育的干预效果。方法以该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在儿童保健门诊定期随访的早期早产儿为观察组,同时随机抽取同期随访的健康足月儿为对照组,两组分别在校正年龄3、6、12个月时进行体格测量,并应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进行运动发育评估,比较两组头围、胸围、身长、粗大运动商(GMQ)、精细运动商(FMQ)和总运动商(TMQ)的差异。结果在校正年龄3个月时,观察组体重已达对照组水平,头围、身长、GMQ、FMQ、TMQ落后于对照组(P0.05);校正年龄6个月时,观察组体重超过对照组,头围、身长、GMQ、FMQ、TMQ仍落后于对照组(P0.05);校正年龄12个月时,观察组体重超过对照组(P0.05),头围、身长、GMQ、FMQ、TMQ达对照组水平。结论早期综合干预可促进早期早产儿的体格及运动发育,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PDMS-2)评估方法对脑瘫患儿各运动能区发育水平的判断,评价其配套训练方案在改善患儿运动技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0~6岁脑瘫患儿20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用PDMS-2量表进行运动发育水平评估,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包括运动疗法(主要是Bobath疗法)、理疗等,观察组采用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指导家长参与根据PDMS-2评估结果运用其配套训练方案对观察组进行干预,6个月后再次运用PDMS-2量表对两组患儿各运动能区发育水平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前对照组粗大运动商(GMQ)、精细运动商(FMQ)和总运动商(TMQ)与干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评估显示两组患儿运动技能都有所提高,但观察组GMQ,FMQ和TMQ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PDMS-2评估方法对脑瘫患儿各运动能区发育水平有很好的评估作用,其配套训练方案对提高患儿的运动技能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PDMS-2)结合配套运动训练方案在运动发育迟缓儿童中的早期干预效果,为运动发育迟缓儿童的早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湖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康复中心收治确诊为运动发育迟缓且符合标准的患儿101例,按不同训练方案分为干预组51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早期运动干预训练。根据PDMS-2评估结果,干预组患儿在常规早期干预训练下进行相应Peabody配套运动训练,而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早期干预训练。训练1个疗程后采用PDMS-2对两组患儿的运动能力进行再次评估,比较两组的运动评估结果。结果 干预前干预组粗大运动商(GMQ)、精细运动商(FMQ)、总体运动商(TMQ)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的评估显示干预组患儿较治疗前GMQ、FMQ、TMQ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0、3.17、3.97,P<0.01),且干预组GMQ、FMQ、TMQ评分均显著大于对照组(t=2.13、2.04、2.44,P<0.05)。干预前,两组精细运动或粗大运动偏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0,P>0.05)。干预组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1,P<0.01),对照组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3,P>0.05)。结论 在运动发育迟缓儿童早期干预训练中使用PDMS-2及其配套运动训练方案,能够有效改善运动功能的发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肌肉注射对脑性瘫痪(CP)高危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脑瘫高危儿100例,分为肌肉注射组和常规组,各5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肌肉注射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注射用MNGF;治疗前后对所有患儿进行贝利婴幼儿发育量表测试,比较治疗前后运动发展指数(PDI)所得分数及运动功能。采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评价两组患儿运动功能;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肌肉注射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6.353,P<0.05);随访2年后,肌肉注射组50例患儿中无脑瘫病例发生,常规组50例患儿有3例发生脑瘫,脑瘫发生率为6.00%。治疗后,两组患儿精细运动发育商(FMQ)、粗大运动发育商(GMQ)、总运动商(TMQ)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肌肉注射组:t值分别为4.062、4.027、4.909;常规组:t值分别为2.264、2.619、3.098,均P<0.05),且肌肉注射组患儿FMQ、GMQ、TMQ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347、2.433、2.286,均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43,P>0.05)。结论脑瘫高危儿连续应用MNGF能够有效预防脑瘫发生,降低脑瘫发生率,显著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AIMS)测评对脑损伤高危儿康复随访中的指导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9年1月在义乌市中心医院治疗后符合出院指征的脑损伤高危儿92例,对其出院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3次随访,每次随访均行AIMS、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PDMS-2)测评,并将PDMS-2量表中的3个维度转换成粗大运动商(GMQ)、精细运动商(FMQ)及总运动商(TMQ),由同一组物理治疗师根据测评结果制定是否及如何调整患儿后续康复锻炼方案。分析患儿出院后不同随访阶段AIMS量表与GMQ、FMQ、TMQ间的相关性,并比较AIMS和TMQ评分在不同随访阶段对脑损伤危重患儿康复方案调整的指导作用。结果 92例患儿随访3个月、6个月、12个月AIMS、GMQ、FMQ、TMQ评分均较出院时上升,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上述量表评分也上升(P<0.05)。经相关性分析显示,随访3个月、6个月、12个月AIMS评分与AIMS、GMQ、FMQ、TMQ相关性系数均超过0.8,为高度相关(P<0.05)。同一组物理治疗师在随访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根据AIMS测评结...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儿童扁头综合征(DPB)与运动发育迟缓的相关性,为DPB患儿早期运动发育筛查与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间在绵阳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7 826名6~12月龄儿童,经过测量后筛选出2 776例DPB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病率。并将2 761例DPB患儿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DPB组,并纳入正常儿童1 90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PDMS-2)评估各病例组及对照组儿童的粗大运动与精细运动发育水平,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对各组儿童的粗大运动商(GMQ)和精细运动商(FMQ)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对各组儿童的运动发育迟缓率进行分析。结果 DPB的患病率为35.47%。轻度、中度、重度DPB组和对照组的GMQ和FMQ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1.271、194.877,P<0.05)。进一步比较,轻度DPB组与对照组的GMQ和FMQ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DPB组的GMQ和FMQ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病例组与对照组的粗大运动和精...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多感官刺激对全面性发育迟缓(GDD)患儿运动功能、发育水平及语言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8月—2020年12月许昌市某医院收治的113例GDD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6)和观察组(n=57)。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多感官刺激,2组患儿均持续干预3个月。比较2组患儿干预前后运动功能[精细运动(FMQ)、粗大运动(GMQ)及总运动(TMQ)评分]、发育水平、语言能力。结果 干预后,2组患儿FMQ、GMQ、TMQ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儿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性、语言、个人-社交功能发育水平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儿语言能力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综合康复训练联合多感官刺激能够有效提高GDD患儿运动功能、发育水平及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引导式教育(conductive education,CE)早期干预中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a ischemia encephalopathy,HIE)的疗效,并比较Peabody运动量表(Peabody Developmental Motor Scales 2,PDMS-2)和Gesell发育量表对评估疗效结果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06例确诊为中度HIE的1~3月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1例(男28例,女23例),采用常规康复干预措施;观察组55例(男22例,女33例),常规康复基础上加用引导式(conductive education,CE)干预。并进行随访,对两组患儿发育情况均采用PDMS-2和Gesell量表进行评估。并分析两个量表评估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PDMS-2量表测试结果,观察组的正常例数(51/55)显著高于对照组(40/51)(P0.05);Gesell量表测试结果,观察组的正常例数(50/55)显著高于对照组(39/51)(P0.05)。证明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家用CE疗效更佳;对两量表评估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PDMS-2总运动发育商(TMQ)与Gesell总发育商相近,具有相关性(r=0.925)。其中粗大运动发育商(gross motor quotient,GMQ)与Gesell的粗大运动能区得分之间的相关性更高(r=0.911)。精细运动发育商(fine motor quotient,FMQ)与Gesell量表的精细运动发育能区得分的相关性则相对较低(r=0.790)(P均0.05)。结论常规康复干预措施的基础上加用CE疗法早期干预中度HIE患儿比单纯应用常规康复更有效;Gesell量表与PDMS-2量表对HIE的疗效评估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以粗大运动的相关性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多感官刺激治疗对全面性发育迟缓(GDD)婴幼儿运动功能的疗效,为促进GDD婴幼儿运动功能的发育以及全面发展提供临床实践经验和循证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2—10月在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治疗、诊断为全面性发育迟缓(存在运动发育落后)的0~2岁儿童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0例)和实验组(20例)。实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一对一多感官刺激治疗,30 min/d,5次/周,共8周,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在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时对所有观察对象采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进行测评,观察粗大运动发育商(GMQ) 、精细运动发育商(FMQ) 、总体运动发育商(TMQ) 的变化情况。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4周、8周后GMQ、FMQ、TMQ评分与治疗前比均有显著提高 (P<0.001)。治疗8周后实验组和对照组GMQ、FMQ、TMQ评分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4周后评分 (t=-9.354、-7.997、-14.518、-10.162、-6.102、-14.313,P<0.001)。实验组在治疗4周、8周后GMQ、FMQ、TMQ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2、-2.306、-2.276、-3.396、-3.392、-3.664,P<0.05)。结论 多感官刺激治疗有利于提高全面性发育迟缓婴幼儿的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多感官刺激治疗对全面性发育迟缓(GDD)婴幼儿运动功能的疗效,为促进GDD婴幼儿运动功能的发育以及全面发展提供临床实践经验和循证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2—10月在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治疗、诊断为全面性发育迟缓(存在运动发育落后)的0~2岁儿童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0例)和实验组(20例)。实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一对一多感官刺激治疗,30 min/d,5次/周,共8周,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在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时对所有观察对象采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进行测评,观察粗大运动发育商(GMQ) 、精细运动发育商(FMQ) 、总体运动发育商(TMQ) 的变化情况。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4周、8周后GMQ、FMQ、TMQ评分与治疗前比均有显著提高 (P<0.001)。治疗8周后实验组和对照组GMQ、FMQ、TMQ评分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4周后评分 (t=-9.354、-7.997、-14.518、-10.162、-6.102、-14.313,P<0.001)。实验组在治疗4周、8周后GMQ、FMQ、TMQ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2、-2.306、-2.276、-3.396、-3.392、-3.664,P<0.05)。结论 多感官刺激治疗有利于提高全面性发育迟缓婴幼儿的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AlMS)用于指导早产儿超早期家庭干预对早产儿运动技能发展的价值。方法 以2018年1月-2020年8月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门诊就诊的纠正月龄1个月以内的早产儿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n=34)和对照组(n=36),并进行全身运动(GMs)评估和AIMS评估确定基线。对照组行常规家庭护理指导;干预组在接受常规家庭护理指导的基础上,由专业康复治疗师基于AIMS评估指导家长的家庭干预训练;干预时间为3个月。两组早产儿在纠正4月龄时行GMs评估和AlMS评估,比较两组早产儿运动技能发育情况。结果 两组早产儿干预后AlMS评估各体位评分及总分均较干预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后,干预组早产儿AlMS评估俯卧位、仰卧位评分及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8.174、3.936、5.619,P<0.001)。结论 基于AIMS评估指导的家庭干预对早产儿运动技能发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神经损伤患儿的早期干预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选取46例脑损伤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基础干预,观察组同时加用rTMS,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3个小疗程后对患儿进行相关功能评价。结果 治疗前后比较显示,两组GMFM-88量表、Peabody量表的GMQ及FMQ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GMFM-88量表、Peabody量表的GMQ及FMQ评分较对照组提高明显,其中Peabody量表的GMQ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睡眠总体印象、夜间觉醒/哭闹次数较治疗前好转(P<0.05)。午睡时间、晚间入睡困难、夜间睡眠时间、早晨醒后哭闹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神经损伤患儿的脑功能康复有一定的效果,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危儿综合管理的模式并评估其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建立高危儿随访中心,设立随访流程、转诊模式、干预模式。结果:综合管理后3年较前3年、管理后第2、3年较管理后第1年高危儿建档数及随访率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岁时早产儿随访组中大运动、精细动作、认知能力、语言、社交能力及总发育商(developmentalquotient,DQ)均高于失访组(P<0.05),而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运动发育迟缓或姿势异常早期干预的康复率达100%,随访至2岁的儿童无脑瘫发生。结论:建立高危儿监测网络,依托三级妇幼保健网络实行医疗机构多学科及家庭相结合的早期干预模式,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建立长期随访机制是提高高危儿管理率及减少伤残儿童发生的有效、可行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情景式运动训练对运动发育迟缓患儿的干预效果,分析其对运动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医院康复科2018年2月一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95例运动发育迟缓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n=48)和对照组(n=47);对照组给予低频脉冲电刺激、运动疗法等早期综合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情景式运动训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早期分级、评估及综合干预治疗对0~1岁脑性瘫痪高危儿的影响,为降低当地脑瘫儿的发生率、减轻残疾儿童的功能障碍程度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方法 利用全市的脑瘫高危儿转诊系统,对南通市2011年1月1日-12月31日出生的新生儿进行筛查,筛选出的高危儿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同时采用PDMS-2量表进行早期分级。其中,神经系统检查异常且总运动商(total motor quotient,TMQ)<80的高危儿,征求家长意愿,分为常规育儿组和早期干预组,分别进行早期教育、综合干预治疗,并于3、6、9、12月龄定期评估。结果 本次研究的高危儿最终确诊脑瘫人数为7人,脑瘫的发生率为3.4‰,远低于国内报道的全国脑瘫高危儿脑瘫发病率的7.8‰和南通地区报道的发病率8.1‰,其中,早期干预组脑瘫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育儿组(P<0.05);影响脑瘫高危儿早期综合干预效果的因素很多,以低出生体重和高胆红素血症最为显著(P<0.05)。结论 早期分级与综合干预能降低脑瘫高危儿脑瘫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