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替格瑞洛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不良心脏事件和再狭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94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使用替格瑞洛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不良心脏事件、再狭窄发生率、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对患者血脂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10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替格瑞洛,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瑞舒伐他汀。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脂水平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TC、LDL-C、HDL-C、TG水平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血脂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s-CRP、IL-6水平均得到改善,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显著改善血脂水平,降低炎症反应,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其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收治的104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组采用瑞舒伐他汀联合替格瑞洛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疗效、颈动脉斑块指标、心血管不良事件。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15%(50/52),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77%(42/52),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颈动脉斑块指标斑块厚度、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斑块厚度、IMT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随访时间内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格瑞洛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效果确切,同时可部分逆转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永久性房颤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4月收治的永久性房颤患者126例。按照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缬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s-CRP和NT-pro BNP水平、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hs-CRP和NT-pro BNP指标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hs-CRP和NT-pro BNP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6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9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永久性房颤的效果较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替格瑞洛辅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12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60,瑞舒伐他汀治疗)和研究组(n=60,瑞舒伐他汀与替格瑞洛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的CRP、IL-6、MPO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心率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格瑞洛辅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6.
代先华 《临床医学》2015,35(2):125+127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实验组行丹红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行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75.0%,实验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为(2.1±0.7)次/d,对照组为(3.2±0.5)次/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心脏事件及住院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能减少心脏事件,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Hcy及ET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就诊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两组均给予相同的基础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于每晚给予对照组瑞舒伐他汀10mg治疗,给予观察组瑞舒伐他汀20mg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Hcy及ET水平、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Hcy、ET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Hcy、E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92.16%)显著高于对照组(76.47%)(χ2=4.74,P=0.03),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9.61%(10/51)与对照组13.73%(7/5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4,P=0.42)。结论应用高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有效抑制血清Hcy和ET表达,治疗效果更好,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8.
丁玉洪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2):7881-7882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 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0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给予睡前口服阿托伐他汀40 mg,连用12周;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和C-反应蛋白的变化.结果 阿托伐他汀组治疗12周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上升,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 阿托伐他汀除调脂作用外,还具有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8):1245-124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对左心室功能及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C-反应蛋白(CPR)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36例,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于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左心室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缩短率(LVFS)、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NT-pro BNP、CPR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9%,高于对照组的7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LVFS均高于对照组,LVEDD、LVES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NT-pro BNP、CP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确切,能改善左心室功能,降低血清NT-pro BNP、CPR水平。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8):3394-3395
探究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功能改善及血清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依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治疗前后两组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及血清氧化应激反应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LPO、LVSDD、LVEDD、TAC、SOD、LVE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LPO、LVSDD、LVEDD水平远低于对照组,TAC、SOD、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氯吡格雷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减轻患者血清氧化应激反应,提高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益气活血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8月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口服等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益气活血方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炎症介质水平。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降钙素、白介素-6和超敏C反应蛋白等血清炎症介质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降钙素、白介素-6和超敏C反应蛋白指标水平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益气活血方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清炎症介质,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早期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UAP 7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对照组37例.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睡前服用,对照组按UAP常规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服药前、后不同时间血清hs-CRP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d血清hs-CRP浓度无明显区别,治疗后1周和15天时治疗组hs-CRP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同期检测值(P<0.05,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明显降低老年UAP患者早期血清hs-CRP水平,减轻炎症反应,对降低心脏事件发生率、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2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组,试验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血脂水平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效果同对照组比较明显提高,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三酰甘油水平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血脂水平,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方法 7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阿托伐他汀10mg治疗组(n=39例)和阿托伐他汀20mg治疗组(n=39例).所有患者分别于入院时及用药4周后取血,行血小板胞质内α-颗粒膜糖蛋白( CD62p)、血清一氧化氮(N0)、血浆内皮素-1(ET-1)测定.另选本院同期健康体检的30例作为对照组,要求采血前2周内未服用药物.结果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NO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ET-1、CD62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治疗4周后两组血清NO水平显著升高、ET-1、CD62p水平明显降低,阿托伐他汀20mg治疗组效果显著优于阿托伐他汀10mg治疗组(P<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有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内皮功能,抑制血小板活性作用,且有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分析使用阿托伐他汀与曲美他嗪联合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及意义。方法选取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与曲美他嗪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血脂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阿托伐他汀与曲美他嗪联合治疗稳定型心绞痛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心电图情况及血脂水平等指标,且不会引起严重不良反应,具有理想、安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3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1例在基础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口服治疗,观察组42例在基础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口服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包括一氧化氮(NO)、血浆内皮素(ET-1)、外周血循环内皮微颗粒(cEMPs)等]、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等)变化情况,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情况[包括每周发作次数、心绞痛发作时持续时间及疼痛程度(VAS评分)]、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95.24%比78.05%,χ2=5.332 2、P=0.020 9),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7.14%比24.39%,χ2=4.672 1、P=0.030 7)。观察组治疗后NO水平、左室射血分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EMPs水平、ET-1水平、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持续时间、VAS评分、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0 1)。结论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能够有效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心功能,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及频率,减轻疼痛,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炎症介质、心功能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抽取2016年4月~2018年5月收治的142例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样本,以Excel随机函数法分为参照组和联合组,各71例。参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联合组采取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治疗。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水平、炎症介质水平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联合组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低于参照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参照组,P<0.05;联合组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白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均低于参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可有效改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功能,减轻炎症反应,控制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与曲美他嗪治疗老年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对心功能、心肌重塑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1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9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与曲美他嗪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心功能分级、心肌重塑及炎症因子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心功能Ⅳ级占比显著低于对照组,心功能Ⅱ级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LVEF高于对照组,LVEDD、LVESD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IFN-γ、hs-CRP、IL-6、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老年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心功能,改善患者临床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脂联素(AP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片,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2组均进行30 d的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脂质水平、APN、TNF-α以及hs-CRP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脂质水平、APN、TNF-α以及hs-CRP水平均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心绞痛发作频率和发作持续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联合使用阿托伐他汀和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可以改善患者血清脂质指标,显著降低患者hs-CRP和TNF-α水平,并显著提高患者血清APN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析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预处理对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80例长期服用阿托伐他汀择期行PCI术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术前一周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80mg/d),而后即行PCI术;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20mg/d),而后即行PC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清肌钙蛋白(cTnI)水平差异,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观察记录患者术后主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主包括心肌梗死、血运重建、心源性猝死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血清cTnI水平(O.12±0.13vs.0.21±0.56,P=0.381〉0.05)及术后一月主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10%vs12.5%,P=0.723〉0.05)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对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择期PCI术前给予负荷剂量他汀预处理没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