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学生社交焦虑检出率的追踪研究,探讨学生社交焦虑状况的变化特点,为进行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对694名学生及家长进行了4年的问卷调查。学生填写一般情况及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家长填写一般情况、焦虑自评量表及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结果 1)2009、2011、2013年社交焦虑检出率分别为23.5%、22.5%、2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011和2013年社交焦虑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0,P0.05)。2)2009年的社交焦虑学生,2011年、2013年仍被检出的百分比是40.49%、22.70%;2011年的社交焦虑学生,2013年调查时有49.36%仍存在社交焦虑。3)2009年,3年级和5年级学生社交焦虑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7,P0.05);2011年,5年级和6年级学生社交焦虑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5,P0.05)。4)小学生社交焦虑检出率受是否独生、家长是否争吵影响大;初中生受性别影响更大。5)家长抑郁仅在2011年对学生社交焦虑检出率有影响;家长焦虑仅在2011年和2013年且仅对女生社交焦虑检出有影响。结论初中高年级学生社交焦虑检出率较高;家长焦虑、抑郁情绪对学生社交焦虑检出率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初高中生的性别角色与社交焦虑的关系,以及自我接纳的中介作用和父母教养方式的调节作用.方法 于2018年10月,采用性别角色量表(BSRI)、交往焦虑量表(IAS)、自我接纳问卷(SAQ)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对大庆市9所学校的2399名初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 双性化、男性化、女性化和未分化分别为874...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3~5年级学生社交焦虑情况,并深入研究其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抽取哈尔滨市3所小学3~5年级学生及其家长共927对作为研究对象。学生完成以下问卷:儿童社交焦虑量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家长完成以下问卷: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焦虑自评量表。 结果 本次共调查927名学生的社交焦虑检出率为26.3%,女生的社交焦虑检出率(13.7%)虽然高于男生(12.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P=0.922)。除父母焦虑和父母偏爱被试无显著性相关外,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学生社会支持和学生核心自我评价呈负相关(r=-0.068、-0.089、-0.196、-0.481),其余因素均与学生社交焦虑呈正相关。核心自我评价量表(CSES)、父过度保护(FF6) 、母情感温暖理解(MF1)、家长抑郁(CES-D)依次进入回归方程,回归系数分别为-0.258、0.137、0.050和0.040。 结论 家长对子女要求苛刻、过度保护或对子女缺乏温暖理解都会成为社交焦虑的危险因素;较高的社会支持和自我评价有助儿童社交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分析不同家庭环境对学龄期儿童社交焦虑与心理孤独感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在宁夏某县5所小学随机选择3~6年级共990名学生进行一般情况、儿童社会交往焦虑测评量表和儿童孤独量表调查。结果:家庭中不同兄弟个数的学龄期儿童其在害怕否定和社交得分的社交焦虑方面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中父母不与其谈心的儿童其社交焦虑和心理孤独感最严重(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中得出:兄弟个数越多学龄期儿童越害怕否定;家中排行越大及留守儿童的社交焦虑严重;留守儿童其心理孤独感强;兄弟个数多的儿童其兴趣爱好匮乏。结论:应多关注家中孩子数量多、排行靠前、父母经常不与子女谈心的学龄期儿童的社交焦虑与心理孤独感。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心理特质因素对大学生社交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 采用Liebowitz社交焦虑量表、德克萨斯行为问卷、自我监控量表、自我意识量表对吉林省长春市16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高社交焦虑大学生的自尊(49.50±7.46)、自我监控(17.17±9.83)和私我意识(23.46±5.68)评分均低于低焦虑个体的(52.96 ±7.26)、(21.06±11.54)、(24.49±6.1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社交焦虑分值与自尊、私我意识、自我监控呈负相关(P<0.01),进一步回归分析表明,自尊对社交焦虑的预测作用最大(b’=-0.27,P<0.01).结论 自尊、自我监控、私我意识的心理特质与社交焦虑情绪有关,低自尊、低自我监控和低私我意识水平可能导致大学生个体在社交情境中产生更高的社交焦虑水平和更多的回避行为.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危儿母亲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1日至2019年4月31日在昆明市儿童医院就诊的379名出生后至3月龄的高危儿母亲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一般资料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的调查,并分析影响高危儿母亲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结果 379名高危儿母亲焦虑的发生率为33.25%(126/379)、抑郁的发生率为25.07%(95/379)。单因素分析显示,母亲年龄、家庭月收入、分娩方式(是否预期)、居住地及高危儿的出生孕周、出生体重、高危因素、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脑电图、发育商与高危儿母亲焦虑的发生有关(χ2值分别为4.704、20.473、106.208、4.636、108.210、64.483、94.415、100.434、11.173、46.126,P<0.05);母亲年龄、配偶受教育程度、家庭月收入、分娩方式(是否预期)、居住地及高危儿的出生孕周、出生体重、高危因素、入住NICU、发育商与高危儿母亲抑郁的发生有关(χ2值分别为4.911、5.103、19.605、77.815、7.701、103.061、82.111、69.279、65.856、84.211,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非预期自然分娩及紧急剖宫产、出生孕周<37周、入住NICU、发育商<75是影响母亲焦虑的主要危险因素,OR(95%CI)值分别为1.604(1.111~2.316)、3.015(1.478~6.152)、7.558(3.241~17.626)、2.581(1.565~4.256),P<0.05;出生孕周<37周、入住NICU、发育商<75是影响母亲抑郁的主要危险因素,OR(95%CI)值分别为8.343(4.353~15.988)、2.829(1.294~6.184)、3.952(2.633~5.930)。结论 出生孕周<37周、入住NICU、发育商<75是高危儿母亲焦虑、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非预期自然分娩及紧急剖宫产是高危儿母亲焦虑发生的危险因素。针对具有危险因素的高危人群,需早期筛查、识别、预防及管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哈尔滨市3年级学生社交焦虑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探究性别、独生、父母争吵对学生社交焦虑的影响。方法 2009年选取哈尔滨市4所小学的3年级学生(533人)完成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社交焦虑量表。2011年、2013年、2015年依次采用同样的问卷对学生进行追踪调查。结果 2009年、2011年、2013年、2015年学生社交焦虑检出率分别为28.7%、18.6%、24.8%、27.9%,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00,P=0.007)。在2009-2015年间,始终保持社交焦虑状态的有10人(2.8%)。2011、2013、2015年社交焦虑的新发生人数依次为33(13.0%)、58(20.1%)、53(19.9%),症状缓解人数依次为69(67.6%)、36(54.5%)、42(47.7%)。2009年、2015年父母争吵的子女社交焦虑检出率均高于正常家庭儿童(均有P<0.05)。此外,不同测量时间女生的社交焦虑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99,P=0.049),且女生社交焦虑得分高于男生(F=11.273,P=0.001);不同测量时间独生子女的社交焦虑得分有差异(F=3.820,P=0.012),且非独生子女的社交焦虑得分高于独生子女(F=4.269,P=0.040)。结论 6年间,学生社交焦虑在新发与缓解中不断发展变化,但仍有2.8%的学生始终保持社交焦虑状态。性别、独生、父母争吵均对社交焦虑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儿童青少年社交焦虑患者父母依恋水平与社交焦虑症状之间的关系,以及自尊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 2017年10月—2018年7月选取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诊断标准的社交焦虑障碍患者120例,年龄范围均为9~16岁。采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SC)、父母和同伴依恋量表(IPPA)中的父母依恋量表和自尊量表(SES)对患者进行评定,并进行相关分析与中介效应分析。结果 1)社交焦虑水平与父子信任、父子沟通呈显著负相关(r=-0.21~-0.35,P<0.05),与母子依恋信任、母子沟通无显著相关;社交焦虑水平与父母疏远呈显著正相关(r=0.22~0.46,P<0.05),与自尊呈显著负相关(r=-0.44~-0.56,P<0.001)。2)儿童青少年社交焦虑患者的母子依恋水平对社交焦虑无显著的预测作用,而父子依恋水平对社交焦虑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β =-0.64,P<0.001),自尊在父子依恋与社交焦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3.1%。结论 父子依恋水平与儿童青少年时期的社交焦虑障碍关系密切,自尊在父子依恋水平和社交焦虑之间发挥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慧    张远  朱凌燕  李永进  王军波   《现代预防医学》2021,(2):249-252
目的 探讨影响母亲喂养焦虑情绪的因素,为科学指导产妇预防、缓解喂养焦虑情绪提供依据。方法 以0~1岁婴儿及其母亲为研究对象。问卷调查母亲和婴儿的基本信息,《0~1岁婴儿母亲喂养焦虑情绪评价量表》评价母亲的喂养焦虑情绪,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母亲产生喂养焦虑情绪的因素。结果 调查对象喂养焦虑阳性率为45.25%。母亲的文化程度(OR = 0.46, 95%CI: 0.22~0.97)、产检次数 (OR = 0.88, 95%CI: 0.79~0.99)和身高 (OR = 0.95, 95%CI: 0.91~0.99)与喂养焦虑情绪显著相关,但身高对母亲产生喂养焦虑情绪的影响较小。结论 母亲喂养焦虑情况不容乐观,母亲的文化程度和产检次数是影响母亲喂养焦虑情绪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哈尔滨市中学生焦虑情绪的发生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特质焦虑问卷(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STAI)、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gmaMinnen av Bardndosnauppforstran,EMBU)、艾森克个性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和自拟量表对4030名(初一、初二、初三及高一、高二年级)中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本研究中焦虑状况的平均得分为(41.42±12.78),35.5%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状况。男女生在焦虑水平上不存在较为明显的性别差异;初中生焦虑水平高于高中生,初三学生的焦虑水平最高(42.29±0.47)。逐步回归显示,特质焦虑、神经质、自尊、师生关系、学习压力、父惩罚严厉(FF2)、父过分干涉(FF3)、父过度保护(FF6)、母惩罚严厉(MF4)和母情感温暖(MF1)对焦虑的作用明显。【结论】哈尔滨市中学生的焦虑水平高于中国正常人常模中的焦虑平均分值,并与多种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2.
陈雪峰  王桢  高晶  胡卫鹏  时勘 《卫生研究》2007,36(2):197-199
目的探讨大学生社交焦虑对压力源和心理健康关系的影响。方法选用经修订后的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社交焦虑量表和一般心理健康问卷(GHQ12),对143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社交焦虑对大学生压力源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起部分中介作用。(2)女大学生更容易受丧失压力和人际关系压力的影响。(3)非独生子女比独生子女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感更高,心理健康水平更差。结论对大学生的社交焦虑进行测查和干预有助于缓解大学生面对的生活事件压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广泛性焦虑在学龄前儿童中的分布情况,探讨学龄前儿童广泛性焦虑与行为问题和母亲焦虑的关系.方法 于2015年4至6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以太原市城区具有代表性的三所幼儿园中969例3~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运用自行编制的儿童基本情况调查表、Spence学前儿童焦虑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进行研究,并对结果进行回归分析.结果 全部样本中检出广泛性焦虑阳性者124例(12.8%),其中男孩占14.5% (73/504),女孩占11.0% (51/465),性别(x2=2.452,P=0.117)和班级(x2=3.763,P=0.1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焦虑组母亲焦虑得分明显高于非焦虑组(t=5.209,P=0.001);焦虑组口吃、遗尿、尿频、交流差、抽动症状、多动、咬指甲/吸吮手指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非焦虑组,且在后五种行为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2.932、37.394、14.882、15.116、4.945,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尿频、交流差以及母亲焦虑得分与学龄前儿童广泛性焦虑关系最为密切(x2值分别为9.758、21.700、21.555,均P<0.01).结论 广泛性焦虑在学龄前儿童中较常见,学龄前儿童广泛性焦虑与母亲焦虑密切有关,患有广泛性焦虑的学龄前儿童常常表现为行为问题,且尿频和交流差在广泛性焦虑的学龄前儿童中最常见.因此,对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早期识别、对父母进行心理养育咨询可以对儿童焦虑进行早期预防和干预.  相似文献   

14.
While most births result in a live baby, stillbirth (the birth of a dead baby) occurs in nearly 1 in 110 pregnancies. This study examined whether levels of matern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are lower amongst mothers who received social support after stillbirth. Using non-probability sampling,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769 mothers residing within the USA who experienced a stillbirth within the past 18 months and for whom we have complete data. The study Maternal Observations and Memories of Stillbirth and the website http://www.momstudy.com containing the questionnaire were open in the period 8 February 2004–15 September 2005. Congruent with the family stress and coping theory, mothers of stillborn babies who perceived family support in the period after stillbirth experienced levels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that were notab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ir counterparts. Nurses, physicians and support groups also were important sources of support after a stillbirth; however, these sources of support alone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 reducing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grieving mothers. Community interventions should focus on the grieving mother and her family system , including her partner and surviving children.  相似文献   

15.
医科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心理社会因素调查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调查分析医科大学生抑郁情绪状态及其相关的心理社会因素。方法分层整群抽取某医科学校509名本科生进行抑郁情绪的流行特征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结果医科大学生抑郁情绪检出率为22.40%。不同年级学生在抑郁自评量表(SDS)抑郁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抑郁情绪与医科大学生的人格特征,特质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生活事件、学生对专业满意程度和就业前景评价有高度相关性。结论对医科大学生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措施,倡导应用积极的应对方式,提高适应环境能力,改善心理素质,以防止或降低其抑郁情绪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社会支持与焦虑及抑郁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崇勇  刘浩强  袁晶 《中国公共卫生》2007,23(12):1518-1519
目的 了解大学生社会支持与焦虑、抑郁现状及其关系。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焦虑自评量表(SAS)、自评抑郁量表(SDS),随机整群抽取吉林师范大学1 25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社会支持总分低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96,P<0.001);焦虑总分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56,P<0.001);抑郁严重度指数为0.45±0.09。大学生社会支持各维度及支持总分与焦虑总分、抑郁严重度指数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r=-0.29~-0.11,P<0.001);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对焦虑、抑郁程度具有预测作用。结论 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低于全国普通人平均水平,焦虑程度则高于平均水平,总体处于无抑郁程度;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对焦虑、抑郁程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