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白介素17(IL-17)、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及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与哮喘发生、发展的关系及相关性研究。方法 对82例轻中度哮喘患儿血清IL-17、ECP及IgE水平检测,并与健康对照组的20例儿童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哮喘组血清IL-17、ECP及IgE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594、19.202 、44.824,P均<0.01);与缓解组比较,急性发作组血清ECP、IgE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IL-17水平升高,但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血清ECP与IgE呈正相关(r=0.337,P<0.01),IL-17与ECP、IgE之间无明显相关,但在急性发作组,IL-17与ECP、IgE呈正相关(r=0.314和0.325,P均<0.05)。结论 IL-17是一个复杂的细胞因子,参与介导哮喘的嗜酸粒细胞性炎症,ECP及IgE水平对哮喘病情判断及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7 (IL-17)和白细胞介素-35 (IL-35)检测评估支气管哮喘患儿病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绍兴市中心医院儿科收治的20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急性发作期患儿104例为急性发作组、临床缓解期患儿96例为临床缓解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的儿童101例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IL-17、IL-35水平及肺功能。比较3组儿童血清IL-17、IL-35水平,比较急性发作组与临床缓解组患儿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分析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IL-17与IL-35的相关性,分析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IL-17和IL-35与FEV1/FVC%的相关性。结果急性发作组、临床缓解组与对照组儿童血清IL-17水平依次下降,血清IL-35水平依次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急性发作组患儿的FEV1/FVC%低于临床缓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血清IL-17与IL-35水平呈负相关关系(P0. 05)。血清IL-17水平与FEV1/FVC%呈负相关关系(P0. 05),血清IL-35水平与FEV1/FVC%呈正相关关系(P0. 05)。结论哮喘患儿的血清IL-17和IL-35存在异常表达,鉴于其相互拮抗关系及其与FEV1/FVC%的相关性,临床上可以考虑将其作为哮喘患儿病情评估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哮喘患儿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与哮喘发病的关系, 血清中IL-4和IFN-γ水平变化在哮喘患儿中的意义, 完善儿童哮喘临床诊断方法。方法 选取2011年2月-2012年6月在本院儿科住院的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69例, 及同期在院体检的健康者42例为对照, 对两组受试者进行肺功能测试、痰液的诱导和处理, 计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检测血清中IL-4和IFN-γ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哮喘组FEV1%和FEV1占预计值%等肺功能指标明显降低(P<0.05), 而嗜酸性粒细胞百分率明显提高(P=0.009);哮喘组IL-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 IFN-γ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20),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嗜酸性粒细胞增加、IL-4水平明显升高、IFN-γ水平降低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发生与发展有密切关系, 可以结合肺功能指标更好地完善儿童哮喘的临床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体内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免疫球蛋白E(IgE)、白介素4(IL-4)及γ干扰素(IFN-γ)水平的检测及临床意义,为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抽选湖北省鄂州市鄂钢医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95例哮喘患儿(哮喘组,其中急性发作期47例、缓解期48例),并抽选同期在本院体检的79例健康患者为对照研究(健康组),采用肺功能仪测定两组的肺功能,并采用痰液诱导、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分别测定患儿痰液中的EOS百分率及血清中IgE、IL-4、IFN-γ水平。结果哮喘组患儿的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的比值(FEV1%)为(69.67±6.63)%,明显低于健康组的(102.27±11.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750,P<0.001);哮喘组患儿的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为(70.45±9.62),明显低于健康组的(90.13±6.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582,P<0.001)。哮喘组患儿的痰EOS百分率、血清中IgE、IL-4水平均高于健康组(t值分别为321.962、82.644、76.913,均P<0.05),哮喘组患儿的IFN-γ水平明显低于健康组(t=30.207,P<0.001)。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的痰EOS百分率及血清中IgE、IL-4水平均高于缓解期哮喘患儿的(t值分别为15.752、40.762、31.162,均P<0.05),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的IFN-γ水平明显低于缓解期哮喘患儿的(t=35.892,P<0.05)。结论血清中IL-4、IgE水平及痰液中EOS百分率升高、血清IFN-γ水平降低,与哮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对其治疗及病情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肺吸虫病患儿血清Eotaxin和IL-5水平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肺吸虫病患儿血清中嗜酸性粒细胞特异性趋化因子 (Eotaxin)、IL - 5水平与发病及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方法检测肺吸虫病患儿治疗前后及正常人群血清中的Eotaxin、IL - 5水平及嗜酸性粒细胞 (EOS)计数情况。结果 治疗前肺吸虫病患儿外周血Eotaxin、IL - 5水平及EOS计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均 <0 .0 0 1 ) ;随着治疗的深入 ,外周血中的IL - 5水平显著降低 ,每个治疗疗程结束后IL - 5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分别 <0 .0 5 ,<0 .0 1 ,<0 .0 0 1 ) ;治疗 3周后观察 ,肺吸虫病组与正常对照组间IL - 5水平已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而治疗前后外周血Eotaxin水平及EOS计数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 (P均 >0 .0 5 )。肺吸虫病患儿血清中Eotaxin水平与EOS计数间存在正相关(r=0 .4 2 5 ,P <0 .0 0 1 ) ,而IL - 5水平与EOS计数间无相关性 (r=0 .0 33,P >0 .0 5 )。结论 血清IL- 5水平可以作为判断肺吸虫病患者发病及疗效判定的指标 ,结合肺吸虫抗体可对疾病的状况作出更为准确的评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嗜酸性粒细胞(eosnophils, EOS)、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 IL-17)及干扰素-γ(interferon-γ, IFN-γ)与成人哮喘控制水平相关性。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12月—2021年6月收治的51例成人哮喘患者为病例组,同期于本院行气管镜肺泡灌洗检查的20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获取2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测其EOS、IL-17、IFN-γ水平。评估哮喘ACQ-5评分。结果 病例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EOS、IL-17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哮喘控制程度的下降,支气管肺泡灌洗液EOS、IL-17水平逐渐增加,IFN-γ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OS、IL-17与哮喘ACQ-5评分成正相关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FN-γ与哮喘ACQ-5评分无显著相关性(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IL-17诊断哮喘灵敏度及特异度较高,EOS特异度高,IFN-γ灵敏度高。结论 成人哮喘支气管肺泡灌洗液EOS、IL-17水平升高,I...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血清白介素-8 (IL-8)与支气管哮喘关系.方法 采用外周血、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5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血清白介素-8(IL-8),同时以30例正常健康儿童的外周血作为对照组.结果 哮喘急性发作组患儿嗜酸性粒细胞计数、IL-8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哮喘患者外周血EOS计数与血清IL-8水平呈正相关(r=0.70,P<0.01).结论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IL-8参与哮喘的气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外周血清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s,PMN)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4(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4,MCP-4)在小儿支气管哮喘的血清水平,为临床有效防治提供有效参考。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67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哮喘组)和30例健康儿童(正常对照组)血清MPO、PMN及MCP-4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1)MPO的血清水平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为[(878.43±18.77)U/L] 高于哮喘缓解组[(678.62±33.36)U/L]及健康对照组[(703.17±18.26)U/L](P均<0.05);2)MCP-4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血清水平[(117.34±18.77)pg/mL]高于哮喘缓解组[(55.67±6.13)pg/mL]及健康对照组[(33.74±2.98)pg/mL](P均<0.05)。3)PMN绝对值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10.31±1.98)×109/L]高于哮喘缓解组[(4.63±1.51)×109/L]及健康对照组[(4.82±1.51)×109/L](P均<0.05)。MPO、PMN及MCP-4的升高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且两者之间呈正相关(r=0.976,0.989;P均<0.01)。结论 MPO、PMN及MCP-4在支气管哮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气道炎症反应有关,血清MPO、PMN及MCP-4可做为支气管哮喘的生化检测指标。哮喘缓解期仍存在慢性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对支气管哮喘(BA)患儿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神经营养素-3 (NT-3)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0例BA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治疗,连续用药30 d。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外周血EOS、 sICAM-1、 NT-3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3.33%(P <0.05)。治疗前,两组的EOS、 sICAM-1、 NT-3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30 d后,观察组的EOS、 s ICAM-1、NT-3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治疗BA患儿效果显著,能够降低外周血EOS、 sICAM-1、 NT-3水平,控制气道炎性反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测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白介素-17(IL-17)、白介素-27(IL-27)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及对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4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诊断为支气管哮喘的84例儿童和同时期来本院就诊的56例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外周血中IL-17、IL-27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小儿支气管哮喘血T、B淋巴细胞异常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6年1至10月在雅安市人民医院就诊的哮喘患儿198例为研究对象(哮喘组),按照1:1配对,随机选取同期体检儿童为对照组;在哮喘组患儿中急性发作期107例,缓解期91例,对照组198例.检测哮喘急性发作、哮喘缓解和对照组儿童外周血的T淋巴细胞(CD3、CD3+ CD4+、CD3+ CD8+和CD4+/CD8+)、B淋巴细胞(CD19+ CD23+),比较其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 哮喘组急性发作期患儿的CD3+ CD4+、CD19+ CD23+分别明显高于哮喘缓解期(f值分别为2.479和2.341,均P<0.05)和对照组的患者(t值分别为2.421和2.524,均P<0.05);哮喘组急性发作期患儿的CD4+/CD8+明显高于哮喘缓解期的患儿和对照组,经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2.516和2.325,均P<0.05).结论 支气管哮喘患儿外周血T、B淋巴细胞明显异常高表达,可作为支气管哮喘轻重程度及治疗效果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3.
支气管哮喘儿童行为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儿童行为问题的存在情况,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方法】选择处于哮喘缓解期的72名6~12岁哮喘儿童为研究对象,并以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应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进行行为问题的检测。【结果】哮喘组行为问题检出率为33.3%,对照组为12.5%,差异有显著性(χ2=8.845,P<0.01)。哮喘组男童在分裂性、交往不良、多动、违纪、强迫性和攻击性等6个因子与对照组的差异有显著性。哮喘组女童在活动能力和体诉、抑郁、社交退缩等3个因子与对照组的差异有显著性。病程≥3年以及中重度哮喘的儿童其行为问题显著增高。【结论】哮喘儿童存在明显的行为问题,病程和疾病的程度是哮喘儿童其行为问题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支气管哮喘(哮喘)是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中一种常见的慢性非感染性疾病。由于疾病影响和长期治疗,哮喘儿童较健康的同龄儿童易产生更多的心理行为问题,同时这些心理行为因素又可诱发并加重哮喘的发作,影响哮喘患儿的治疗与康复,现就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发生机制予以概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病期哮喘患儿外周血血清白介素(IL-17、IL-18浓度与IL-37浓度的相关性,以及此3种细胞因子含量变化,探讨与儿童哮喘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23例健康儿童(对照组),30例儿童哮喘病患儿治疗前(治疗前组)、治疗3个月(治疗3月组)、治疗6个月(治疗6月组)外周血血清IL-17、IL-18和IL-37浓度;分析不同病期患儿血清IL-17、IL-18和IL-37浓度变化,以及IL-17、IL-18浓度与IL-37浓度的相关性。结果哮喘患儿治疗前血清中IL-17和IL-18水平在各组中最高,IL-37水平在各组中最低(F值分别为177.000、43.460、3.042,均P<0.05)。治疗后哮喘患儿血清IL-17、IL-18和IL-37浓度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不同病期患儿血清IL-17、IL-18浓度与IL-37浓度均呈负相关(治疗前r值分别为-0.9358、-0.9105,治疗3月组r值分别为-0.9661、-0.9807,治疗6月组r值分别为-0.9796、-0.9844,均P<0.05)。结论哮喘患儿外周血血清IL-17、IL-18浓度和IL-37浓度成负相关,此3种细胞因子浓度变化可能与儿童哮喘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表型支气管哮喘儿童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情况,以期为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3例婴儿短暂的喘息患儿、23例非特应性喘息患儿、41例特应性喘息/哮喘患儿外周血的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分析。结果特应性喘息/哮喘患儿CD4+、CD4+/CD8+值高于婴儿短暂的喘息和非特应性喘息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843、2.873,均P〈0.05);与FEV1/FVC和FEV1%呈明显的负相关(r值分别为-0.654、-0.676;-0.067、-0.675,均P〈0.01),且与嗜酸性细胞计数和IgE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56、0.632;0.453、0.676,均P〈0.01)。结论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可能是导致儿童发生特应性喘息/哮喘发病的因素,并且与特应性喘息/哮喘发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白细胞介素-8(IL-8)在支气管哮喘患儿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哮喘重症急性发作期患儿(发作期组)、哮喘临床缓解期的患儿(缓解期组)、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各30例,采用超声雾化吸入4%高渗盐水法采集诱导痰标本,以ELlSA法测定诱导痰中TSLP、IL-8水平,并分析两者相关性。结果发作期组诱导痰中TSLP水平(3.13±1.15)Pg/mL和缓解期组TSLP水平(1.50±0.79)pg/mL均高于对照组TSLP水平(0.96±0.81)pg/mL,均P〈0.05;且IL-8水平发作期组(296.14±39.63)pg/mL和缓解期组(191.87±22.27)pg/mL均高于对照组.(134.22±9.12)pg/mL,均P〈0.05,且急性发作期组高于临床缓解期组,均P〈0.05;Pe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TSLP与IL-8水平呈正相关(r=0.221,P〈0.05)。结论TSLP、IL-8可能在哮喘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有望作为儿童哮喘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哮喘患儿存在的情绪问题及影响其发生的相关因素,为哮喘患儿的临床综合治疗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5—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童哮喘门诊就诊8~16岁哮喘儿童70例,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哮喘控制问卷(ACQ)、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进行评估及分析。结果 哮喘儿童焦虑、抑郁障碍筛查阳性者各24、26例,检出率分别为34.3%、37.1%。焦虑、抑郁障碍得分独生子女组高于非独生子女组(t=2.986、3.125)、家庭关系不和谐组高于家庭关系和谐组(t=3.636、5.309)、哮喘控制不佳组高于哮喘控制佳组(t=2.743、2.086);哮喘未规范管理组抑郁障碍得分高于哮喘规范管理组(t=2.33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独生子女及哮喘控制程度是哮喘患儿焦虑障碍评分的主要因素(β=0.289、-0.423,P<0.05);独生子女、家庭关系、哮喘控制程度是影响哮喘患儿抑郁障碍评分的主要因素(β=0.282、-0.283、-0.266,P<0.05)。结论 哮喘儿童比同龄健康儿童更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家庭成员及医护人员需要重视儿童情绪问题,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炎性细胞及细胞因子在儿童哮喘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实验研究策略,选择重症哮喘急性发作期组及其取得临床缓解期组30例,正常对照组30例。进行肺功能检测,采用诱导痰检查法对痰炎性细胞进行分类计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痰IL-8、IL-17浓度。三组间均数比较,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任意两组间比较用SNK法;并进行直线相关性分析。结果经三组间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哮喘急性发作期组诱导痰中性粒细胞含量、IL-8和IL-17含量均高于临床缓解期组及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72.16、135.69和24.28,均P〈0.05)。临床缓解期组诱导痰的中性粒细胞含量IL-8和IL-17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67.80、54.64和17.36,均P〈0.05);急性发作期及临床缓解期IL-8、IL-17均与中性粒细胞成正相关(均r〉0,P〈0.05)。结论中性粒细胞、IL-8、IL-17均参与了哮喘的部分发病机制,对于哮喘病情变化、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研究提供了进一步探索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