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组以社会交往障碍、言语和非言语交流障碍、狭隘兴趣与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眼神注视的异常是ASD的临床表现之一,也是ASD儿童早期出现的行为学标记,随着眼动追踪技术的不断发展,眼动成为ASD领域的研究热点。现就ASD儿童的眼动特征以及眼动追踪技术在ASD早期识别、诊断以及干预中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复杂的、多病因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其主要以社会交往障碍、重复刻板的行为和狭隘的兴趣为特征。目前全球范围内ASD患病率呈现上升趋势,且ASD患儿多预后不良,而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ASD患儿的不良预后。本文就应用行为分析疗法(ABA)、关键反应训练(PRT)、早期介入丹佛模式(ESDM)、地板时光(Floortime)、结构化教育(TEACCH)和社交情绪调控交互支持模式(SCERTS)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3.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组以社会交往和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和重复刻板性行为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本文针对ASD环境危险因素的研究进行综述,包括直接环境因素如母孕期疾病史、异常史、用药史,儿童出生异常情况;间接环境因素如家庭环境、生活环境及生后养育史等,以了解出生前、围产期及出生后环境因素对ASD发病的影响,为更好的理解、预防和早期干预ASD开辟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以社会交往障碍、狭隘兴趣和刻板重复行为模式为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明显上升,达到1∶59,至今病因及发病机制未明。早期诊断及早期干预对ASD儿童的康复至关重要。近年ASD的生物学标记物研究取得很大进展,尤其是基因组学方面,包括基因突变、拷贝数变异、单核苷酸多态性和表观遗传。本文将对ASD基因组学生物学标记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静进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6,24(12):1233-1236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组病因未明、致残率极高、以症状定义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主要依赖早期康复教育进行干预。近年来,各国报道ASD发病率呈快速递增趋势,令人堪忧。介入者们正积极探索各种早期干预的疗效评估,期望减轻ASD带来的家庭及社会负担。基于此,本文对ASD康复教育的主流方法、不足、局限和困惑、国内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6.
心理理论发展的缺损或滞后是导致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社交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使得ASD患儿缺乏恰当的社会交往技能,无法正常地与人交流,更难以融入家庭、学校、社区等。通过ASD患儿的心理理论能力进行干预训练可以促进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现有的干预训练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几项:对错误信念理解的干预训练,以正常儿童心理理论发展顺序为参照的多心理理论成分训练,将心理理论能力与社会交往能力相结合的干预训练。已有研究分析,对未来的干预训练更应注重心理理论技能干预的泛化和针对不同层次的ASD儿童设置差异化的干预方案。  相似文献   

7.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起病于婴幼儿时期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的神经疾病,主要表现为社交障碍、沟通交流障碍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本文从病因、诊断、治疗三方面进行综述:ASD的病因主要包括感染和免疫因素、遗传因素、代谢障碍、脑血流灌注不足等因素;ASD诊断主要采取问卷方式,应用行为检查量表对患儿进行日常行为、症状的询问确诊;ASD治疗主要以康复教育和训练为干预手段,药物作为辅助手段以提高患儿语言能力、认知理解、智力等。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使ASD患儿得到积极救治,有助于患儿尽早融入社会,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  相似文献   

8.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 儿童常伴运动障碍,可表现为早期运动发育落后、运动学习困难、运动速度迟缓、体能下降等,并受遗传、年龄、核心症状、共患疾病、干预等多种因素影响。ASD儿童的运动障碍常会被忽视,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其学习和社会交往。儿科医师应对ASD儿童进行早期运动功能的监测,针对其运动障碍特点进行个性化训练,以促进其运动发育,并辅助改善其核心功能障碍,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孤独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是一种广泛、终生性神经发育缺陷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社会交流障碍、兴趣狭窄、重复/刻板行为。对于ASD的治疗,目前并没有一致的干预治疗方法,主要集中在家庭和机构的教育干预和行为训练等方面。由于ASD儿童的核心障碍是是社会交往和沟通能力缺陷,因此改善患儿的社交沟通能力特别是主动沟通能力是治疗的主要目标。本文将对图片交换沟通法(Picture Exchange Communication System,PECS)在治疗ASD儿童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组神经发育性障碍,其特征是不同程度社会交往障碍,以及狭隘兴趣和刻板行为,症状在儿童早期出现并通常持续整个生命周期。中国大陆于2006年第2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时将ASD纳入精神残疾范畴,并制定了《儿童孤独症诊疗康复指南》。对ASD的研究日益受到专业工作者的重视,但多集中在早期评估诊断及综合干预,对于ASD儿童的入学安置、学校表现及入学后社会技能的发展等则相对较少。该文简述ASD儿童在学校的表现及社会技能的发展,以期为国内学龄期ASD儿童学业及社会技能的持续支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也称自闭症,是一种严重的神经发育障碍,近几年发病率逐年上升.ASD大多发病于儿童,往往持续终身,主要表现为在社会交流能力、语言能力、仪式化的刻板行为三个方面同时具有本质的缺损.临床中ASD没有特效的药物治疗,一部分患儿在早期筛查中容易被漏诊,而有些患儿虽然在早期经过干预治疗,但还是不能达到预期的...  相似文献   

12.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 experience moderate to profound challenges in relation to the skills required for social participation. Animal‐assisted intervention (AAI) is increasingly used within early community care. However, the results of its early application in this population group are not known. This pilot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an early intervention based on the use of therapy dogs and to examine their impact on communication and social interaction skills. A within‐subject quasi‐experimental longitudinal design was used. The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results were the Assessment of Communication and Interaction Skills (ACIS) and Animal‐assisted Therapy Flow Sheet, both based on observation. A total of 19 children with confirmed or probable ASD (with mean age of 46.2 months), cared for in a Spanish therapeutic unit, participated in a median of nine AAI sessions, with a mean duration of 19.9 min per session. The total ACIS scor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between the initial and final assessments of the study, with communication and social interaction skills improving with a large effect size. In the Animal‐assisted Therapy Flow Sheet instrumen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were found in most of the items that evaluate the frequency of child–dog social relationships (look at the dog, touch it, talk to it and get involved in an activity with the animal) and child–therapist relationships (look at the therapist and talk to him/her); the effect sizes ranged from medium to large. In conclusion, the early application of an AAI is feasible and seems to improve communication and social interaction skills, both essential elements for social participation.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is intervention may be a beneficial non‐pharmacological therapy as a complementary approach within community care for children with ASD in the early years of their life.  相似文献   

13.
虽然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共患癫痫现象已被识别多年,但二者之间的相互联系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癫痫对ASD儿童精神行为影响研究尚少,但有较多的发育、社交沟通及自我照顾能力困难的倾向。需行治疗前综合性评估,包括病因学调查,及认知、语言、情感、社交及行为功能等评估。主要基于心理社会干预结合药物治疗。根据癫痫类型和药物耐受性,兼顾药物行为学副作用选择抗癫痫药。ASD患儿类似癫痫样发作行为常见,需仔细鉴别。疑似癫痫发作,应及时诊疗或转介。有证据显示ASD共患癫痫的难治性和死亡率增加。加强多学科交流是提高ASD共患癫痫早期识别及长程管理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表现为严重程度不一的社会交流交往障碍、重复刻板行为及兴趣范围狭窄.ASD已成为我国儿童及青少年精神疾病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早期干预有利于患儿的预后.然而,ASD的诊断常存在漏诊和误诊现象,本文综合以往研究,分析ASD漏诊和误诊的表现类型及原因,探讨可能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手势先于语言产生,促进语言的发展。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手势的类型和功能存在非典型使用及发展,手势-语言轨迹发展缓慢,可以成为ASD儿童的一个关键早期行为标记。手势的发展与后期语言、认知、社交和ASD诊断显著相关,应对ASD儿童的早期手势功能进行评估和监测。针对手势特点进行个性化训练,增加儿童社会参与和学习潜能,以手势为中介促进语言、认知及社交发展,提高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儿童与健康儿童感觉领域的差异,明确ASD感觉异常特征及与多种核心症状之间的关联,为开展早期识别和特异性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在黑龙江省孤独症定点康复机构接受康复训练的ASD儿童265名作为病例组,哈尔滨市普通幼儿园和学校的223名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采用简易感觉量表(SSP)评估两组儿童感觉水平,同时采用社交反应量表(SRS)、儿童孤独症家长评定量表(ABC)等评估孤独症患儿的社交障碍等核心症状的严重程度,分析ASD组SSP与各临床量表得分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SSP得分比较发现,ASD组所有感觉维度得分中位数(触觉=33;味/嗅觉=18;运动敏感=13;低反应/感觉寻求=28;听觉过滤=19;力量低下=22;视/听觉=20)均低于健康对照组(Z值分别为-2.73,-4.36,-3.17,-5.09,-11.00,-10.45,-3.43,P值均 < 0.05)。ASD组儿童多感觉总分异常率为55.1%,对照组为2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15,P < 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SD组SSP得分与SRS全部维度、孤独症诊断访谈量表修订版(ADI-R)量表的非语言交流和社会功能、孤独症继续观察量表(ADOS)交流和社会互动以及ABC和孤独症行为量表(CARS)量表总分之间均呈负相关(P值均 < 0.05)。  结论  ASD儿童多感觉存在异常,其中听觉过滤维度的异常最为显著,且感觉异常水平与孤独症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存在关联。在未来的临床诊疗和研究中,应增强对ASD儿童感觉症状的识别能力,以实现对ASD的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7.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在儿童发育早期出现的一种神经发育性障碍.临床主要表现为社交障碍、刻板行为及兴趣狭窄,共同限制和损害了儿童的日常生活功能.近年来ASD的干预措施越来越多,应用行为分析(ABA)是目前唯一经美国卫生局认可的治疗ASD的方法,其有效性已经被证实,现已广泛应用于ASD儿童的治疗.本文将主要从应用行为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早期介入丹佛模式(ESDM)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婴幼儿干预效果,为改善ASD预后提供依据。 方法 招募2015年6月—2017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临床诊断为ASD的婴幼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均接受ESDM干预;对照组30例,为干预等待的ASD婴幼儿。干预时间为每周1次,每次1 h,持续24周。干预前进行基线系统评估,干预后两组均完成儿童心理教育评估(PEP-3)、Gesell量表评估。 结果 ESDM组和对照组月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前两组沟通、社交互动、重复刻板行为、认知、语言、精细动作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ESDM组语言、个人-社交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15、2.379, P<0.05);ESDM组认知、语言表达、语言理解、小肌肉、模仿、行为特征-非语言的原积分较对照组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36、2.510、2.416、2.578、2.017、2.150,P<0.05)。此外,ESDM组Gesell量表中的语言发育商干预前后的差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05,P<0.05)。 结论 经ESDM模式干预后,ASD婴幼儿语言、社交明显改善,认知、语言表达、语言理解、小肌肉、模仿能力明显提升,行为特征-非语言的刻板行为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