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附着龈重建对口腔种植修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9年4月在口腔科行口腔种植修复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传统治疗,观察组行附着龈重建术。比较两组角化黏膜宽度、牙周指标以及重建效果。结果术后4w,观察组角化黏膜宽度高于对照组,BI、mPI、P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协调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附着龈重建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效果确切,可改善牙周指数,促进龈宽度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附着龈重建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近期效果及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口腔种植修复患者98例109个种植牙和牙龈位点,均伴有附着龈缺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行口腔种植修复,观察组行种植修复并附着龈重建。观察两组治疗基本情况,并测量两组有效角化龈宽度,评估治疗后改良菌斑指数(m PI)、牙龈出血指数(BI)、探诊深度(PD)。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有效角化龈宽度为(2.58±0.34)mm,长于对照组[(2.04±0.2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种植体m BI、PLI和PD分别为(1.27±0.80)分、(1.40±0.61)分和(2.23±0.26)mm,均低于对照组[(3.46±0.72)分、(3.39±0.54)分和(3.18±0.2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附着龈重建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短期效果较好,能够增加牙龈的宽度,并有利于对修复后种植牙的保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附着龈重建对口腔种植患者的修复效果。方法选取72例行附着龈重建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7例,常规组35例。常规组采用常规牙龈缝合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行附着龈重建术,分别测定并比较常规组和治疗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有效角化黏膜平均宽度、牙冠修复后的出血指数、改良菌斑指数和探诊深度等指标以及两组患者附着龈宽度好转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有效角化黏膜宽度高于常规组,治疗组出血指数、探诊深度及改良菌斑指数等指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附着龈宽度好转率(91.9%)高于常规组(7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附着龈重建的方法对口腔种植患者修复不仅能有效增加角化黏膜宽度,还可以降低出血率以及抑制种植体周围菌斑的滋生,更利于种植体存留且美观度及修复效果均优于传统牙龈缝合方法,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牙列缺失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口腔种植修复和常规修复治疗的效果及预后价值。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深圳市南山区蛇口人民医院接收的牙列缺失患者中选取108例进行随机对照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修复治疗,观察组接受口腔种植修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观察治疗后咀嚼功能、语言功能评分情况以及美学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8.15%比87.04%,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咀嚼功能评分[(9.02±0.38)分比(7.15±0.27)分,t=29.479,P0.001]、语言功能评分[(9.15±0.29)分比(7.04±0.31)分,t=36. 526,P0.00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美学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96.30%比83.33%,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40%比18.52%,P=0.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牙列缺失患者接受口腔种植修复治疗较常规修复治疗更具优势,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美学满意度,并且不良反应甚微,预后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口腔种植修复与常规修复对牙列缺损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接受治疗的牙列缺损患者86例资料。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修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给予口腔种植修复治疗。分别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修复情况、美观满意度、舒适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41/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07%(34/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语言功能(9.51±0.81)、咀嚼功能(8.71±1.74)、固定功能评分(7.35±1.8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1±1.83)、(7.42±1.70)及(6.11±1.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美观满意度、舒适满意度分别为93.02%(40/43)、95.35%(41/4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74%(33/43)、74.42%(32/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牙龈出血9.30%(4/43)、牙齿疼痛6.98%(3/43)以及修复体脱落发生率4.65%(2/4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1.86%(18/43)、32.56%(14/43)及27.91%(12/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种植修复应用于牙列缺损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语言、咀嚼以及固定功能,同时提高其美观满意度与舒适满意度,且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0):3645-3647
目的对比分析种植牙修复与常规修复治疗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牙列缺损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修复治疗,观察组行口腔种植牙修复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项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常规修复治疗而言,口腔种植修复治疗能够进一步提高牙列缺损的治疗效果,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附着龈重建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需进行口腔种植修复治疗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传统治疗组(45例)和重建治疗组(40例)。传统治疗组行传统治疗,重建治疗组行附着龈重建术治疗。比较两组角化黏膜宽度、重建效果及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两组角化黏膜宽度均明显改善,且重建治疗组角化黏膜宽度优于传统治疗组(P<0.05);重建治疗组重建效果优于传统治疗组(P<0.05);治疗后,两组生理性疼痛、功能受限、心理不适、生理障碍、社会障碍等评分均明显降低,且重建治疗组各维度评分降低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口腔种植修复中进行附着龈重建可有效改善牙龈宽度,提高患者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重建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口腔种植修复对牙列缺损患者咀嚼功能、语言功能、治疗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8月接诊的83例牙列缺损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行常规修复治疗,观察组行口腔种植修复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满意度、咀嚼功能、语言功能、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满意度为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咀嚼功能、语言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7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种植修复治疗牙列缺损,安全有效,有助于提高患者咀嚼功能、语言功能以及治疗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海奥口腔修复膜与钛膜对牙种植引导骨再生患者骨厚度及修复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佛山市禅城区口腔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90例牙种植引导骨再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取钛膜作为修护膜进行引导骨再生,观察组采取海奥口腔修护膜进行引导骨再生,比较两组术后骨厚度、植骨厚度,两组修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植骨厚度(2.376±0.366)mm、骨厚度(2.611±0.134)mm大于对照组(2.137±0.327)mm、(2.137±0.32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的修复成功率91.1%,高于对照组(80%),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为8.9%,低于对照组(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奥口腔修复膜对牙种植引导骨再生患者手术效果好,成功率高,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4):2294-2296
目的探究口腔种植修复在牙列缺损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2月在本院接受牙列缺损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修复,观察组实施口腔种植修复。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语言功能、咀嚼功能、舒适功能、固位功能与美观程度评分,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修复满意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语言功能、咀嚼功能、舒适功能、固位功能与美观程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修复满意度(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00%)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牙列缺损治疗中采用口腔种植修复能有效有所改善患者的牙齿情况并提高患者修复满意度,同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预成纤维桩和可塑纤维桩两种口腔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口腔科治疗的120例义齿修复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采用预成纤维桩进行修复,对照组采用可塑纤维桩进行修复,对比观察两组口腔修复的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效果为9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牙修复成功率为9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成纤维桩口腔修复效果显著,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正畸联合口腔修复治疗先天性缺牙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二七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先天性缺牙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口腔修复治疗,观察组给予正畸联合口腔修复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其功能修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美观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44/44),对照组为95.45%(42/44),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2.047,P=0.153>0.05)。观察组语言功能评分和咀嚼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而语言功能恢复时间和咀嚼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附着丧失指数和软垢指数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美观满意度(97.73%,43/44)显著高于对照组(63.64%,28/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畸联合口腔修复治疗先天性缺牙患者具有较佳的临床效果,可缩短各功能恢复时间,不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口腔修复中分别应用活动义齿种植及固定义齿,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到我院口腔修复的50例患者,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取固定义齿修复,观察组采取活动义齿种植。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基牙出血指数、生理功能恢复时间、总治疗时间、白细胞介素-6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25/25),对照组为84%(2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基牙出血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生理功能恢复时间、总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及治疗不同时期,两组白细胞介素-6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口腔修复中应用活动义齿种植可取得更加理想的修复效果,且修复治疗周期及功能恢复时间更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口腔种植修复与常规修复治疗牙列缺损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4-08—2016-03大连友谊医院收治的牙列缺损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方式,将此次收治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组40例。其中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修复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口腔种植修复,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满意度、不良反应。结果经分析发现,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5%,常规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0.0%,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治疗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牙列缺损,应用口腔种植修复技术,其临床效果十分确切,治疗满意度高且不良反应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65例口腔种植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拔牙后种植治疗,观察组于常规拔牙后采取位点保存技术治疗。比较两组种植成功率、牙槽骨宽度、高度、密度、PES评分。结果 观察组种植成功率(96.97%)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观察组治疗后牙槽骨宽度、高度、密度、PE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可有效提高口腔种植修复成功率,提高牙槽骨密度、高度、宽度。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0):3660-3662
目的分析探讨口腔修复在先天性缺牙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先天性缺牙患者90例,根据治疗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口腔修复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评价治疗前后患者语言功能、咀嚼功能,并统计患者对治疗满意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语言功能和咀嚼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语言功能和咀嚼功能评分均得以改善,且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满意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治疗相比,口腔修复用于先天性缺牙治疗临床总有效率更高,可显著改善患者语言功能和咀嚼功能,提高患者对治疗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7.
杨强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5):2615-2616
目的探讨偏瘫患者接受神经网络重建仪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偏瘫患者72例,按照随机抽签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神经网络重建仪治疗,对两组患者的FMA评分、Berg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进行观察及评估。结果治疗前,两组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Berg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Berg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偏瘫患者接受神经网络重建仪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有利于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值得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法配合定位放疗和局部化疗对老年口腔颌面部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取自于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接诊的74例老年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37例)与观察组(3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法;观察组患者同时配合定位放射治疗法和局部化疗法。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远期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3.8%)显著高于对照组(62.2%),不良反应发生率(18.9%)显著低于对照组(40.5%),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2、3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法配合定位放射治疗法和局部化疗法治疗老年口腔颌面部肿瘤的临床效果理想,适合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研究CAD/CAM氧化锆全瓷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效果与实际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口腔科2015年6月~2016年8月收治的80例口腔修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CAD/CAM氧化锆全瓷修复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合金烤瓷修复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一年的跟踪随访,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修复效果、治疗满意度。结果察组患者的修复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为97.5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为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需要口腔修复的患者实施CAD/CAM氧化锆全瓷修复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的效果,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且在美观、功能等方面满足患者的需求,患者满意度高,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李刚 《系统医学》2024,(3):178-180+184
目的 针对成人错颌畸形患者采取口腔正畸、修复联合治疗的预后展开分析与研讨。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0月肥城市中医医院收治的98例成人错颌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抽签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分别应用口腔正畸治疗、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将临床效果实施对照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各项临床指标均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96%高于对照组的8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4,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口腔正畸联合修复的方式对成人错颌畸形患者展开治疗,有助于提升其临床疗效,改善各项指标,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更低,适合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