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6):3051-3052
选择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心脏康复治疗并予以出院后1年随访指导。将患者治疗前后的6min步行距离、心功能分级以及脑钠肽水平变化等相关情况进行对比,同时将治疗前后的心肺运动试验(CEPT)结果数据进行对比。结果经对应治疗1年后,患者的6MWT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BN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心功能分级Ⅰ、Ⅱ级比例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患者的代谢当量(METs)、最大摄氧量相对值(VO2 max/kg)、最大氧脉搏(VO2 max/HR)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积极开展对应的心脏康复治疗,可以有效提升其心肺功能,有助于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3.
目的研究康复运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及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4月到某院接受治疗的10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前提下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运动康复治疗,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和运动耐量的指标情况。结果实验组自主神经功能指标:在窦性心搏RR间期的标准差(SDNN)、RR间期的正常标准差(SDANN)、RR间期的正常均方根(rMSSD)、RR间期的正常差值>50 ms的比例(PNN50)、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均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康复运动前,实验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和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康复运动后,实验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行康复运动治疗,对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及运动耐量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脏康复运动配合药物治疗在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某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心脏康复运动治疗,为期16周。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运动耐力变化情况及再住院率。结果两组治疗前心功能指标、6 min步行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43.02±4.38)mm、(48.46±5.52)mm低于对照组的(46.19±4.66)mm、(53.27±5.78)mm,左室射血分数(LVEF)(56.34±5.90)%高于对照组的(51.35±5.77)%,6 min步行距离(405.22±40.49)m长于对照组的(363.74±36.57)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期间再住院率为7.50%,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康复运动配合药物治疗能够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提高运动耐力,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患者在心肺运动试验(CPET)指导下的心脏康复对其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在CPET评估下制定运动方案,对照组自行身体锻炼。治疗前后,用心肺运动试验评定患者最大摄氧量(VO2 Max)、无氧阈值(AT)、最大代谢当量、无氧阈时代谢当量、最大功率;等速肌力测试计算患者优势侧屈膝及伸膝的疲劳系数;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VO2 Max、AT、最大代谢当量、无氧阈时代谢当量、最大功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明显提高(均P<0.05);2组屈、伸膝疲劳系数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屈、伸膝疲劳系数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SF-36各项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对照组总体健康(GH)、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四个维度评分均比治疗前提高(均P<0.05),观察组躯体疼痛(BP)、GH、活力(VT)、SF、MH五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SD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均P<0.05)。结论:CPET指导下的心脏康复能改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康复锻炼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生活质量及再入院率的影响。方法将64例CHF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两组患者出院时均给予出院健康指导,对照组患者给予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按照康复运动计划实施康复运动锻炼,并由专人电话随访。6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运动耐力、生活质量及再入院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运动耐力、生活质量及再入院情况比较,实验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出院后患者坚持康复运动锻炼可以改善患者的运动耐力,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再入院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心脏康复治疗对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心肺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42例心力衰竭患者,将所有患者分成观察与对照两组,每组患者各有21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添加了心脏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同对照组相关指标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运动心肺功能和生活质量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组间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力衰竭患者添加心脏康复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使患者的心肺功能及生活质量得到良好改善。  相似文献   

8.
综述心脏康复运动在慢性心力衰竭(CHF)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指出心脏康复运动能改善CHF病人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再住院率及死亡率。目前CHF病人的心脏康复运动并未形成系统、标准的运动处方作为指导,今后的研究应致力于使心脏康复运动治疗系统化、最佳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心肺运动康复对居家老年冠心病伴衰弱患者心肺功能、睡眠及生命质量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医院确诊的95例老年冠心病伴衰弱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心肺康复健康教育,并自行运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心肺运动康复.比较2组患者的心肺功能、睡眠质量与生命...  相似文献   

10.
11.
1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5):837-838
目的探讨运动康复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19年2月我院诊治的CHF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实施运动康复护理,比较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B型脑钠肽(BNP)水平及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问卷表(MLHF-Q)评分。结果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LVEF较高,LVEDD、LVESD、BNP水平及MLHF-Q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HF患者中实施运动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运动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运动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  70例患者随机分为 2组 ,A组 (n =3 4)运动培训 3周 ,B组 (n =3 6)限制活动 3周 ,然后比较 2组 6min内步行的距离、左室射血分数(超声心动图测定 )、血白介素 6(双抗体夹心法 )及去甲肾上腺素浓度 (荧光法测定 )的变化。结果 运动训练组患者试验后 6min步行距离 ( 3 85± 3 0 .12 )m ,血IL 6( 0 .86± 0 .2 5 ) pmol/L ,NE( 2 .0 5± 0 .48)nmol/L ,LVEF( 43± 5 .2 3 ) % ,上述各指标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而且运动试验组试验前、后各指标的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但对照组试验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运动训练能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能力及心功能 ,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康复治疗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4.
心脏康复有助于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功能已成为临床共识,运动训练是心脏康复的核心,其中运动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治疗作用也逐渐被认可。本文对运动训练治疗的研究进行综述,着重阐述运动训练在中的作用机制、具体适合对象、实施方案,为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16.
心脏病对人体健康威胁很大,运动疗法是心脏病患者的有效辅助疗法。该文对心脏病人运动处方的目的、适应证、运动量控制以及运动处方的执行注意事项等各方面进行论述,并提出一些运动处方,旨在为心脏病人的体育锻炼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12周运动康复训练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冠心病CHF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基础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运动康复训练。于治疗前、治疗12周后分别采用6分钟步行试验(6MWT)检查患者运动耐力情况;采用心脏彩超检查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采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MLHFQ)评定患者生活质量情况;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患者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浆白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含量等。 结果 经12周运动干预后,发现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6MWT、左心LVEF、FS均明显提高(P<0.05);左心LVEDD、MLHFQ评分、血浆NT-pro-BNP、IL-10及TGF-β1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 结论 运动康复干预能显著改善冠心病CHF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以运动锻炼为核心的家庭心脏康复项目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康复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接诊的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参照组行常规心脏康复疗法治疗,观察组给予以运动锻炼为核心的家庭心脏康复项目.观察并比较两组左心室...  相似文献   

19.
稳定型心脏病患者的运动处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为稳定型心脏病患者选择合理的运动处方。方法以稳定型心脏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训练前结合患者的年龄、体质状况、运动耐受能力、身体恢复活动的潜力评定患者的功能状态和运动能力,为之确定较为适合的运动处方。结果间歇训练法易被患者接受,可以避免产生明显的氧债,能降低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的危险;运动方法多样化,避免持续训练法的单调。缺点是需要多次测定心率数,观察每次运动能否达到或接近目标心率。持续训练法易于医护人员能够监测,也易于自己进行检测。结论以处方的形式来选择运动类型、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和运动频度,使运动定量化,以适应个人的状况和达到预期的目的,因此以运动处方为核心的心脏康复治疗,将逐渐成为稳定型心脏病患者功能训练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运动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护理模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运动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心功能指标、运动能力、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情况、心电图检查结果复常、心功能指标检测结果复常、住院总时间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心功能指标、运动能力、生活质量评分改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心电图检查结果复常、心功能指标检测结果复常、住院总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运动康复护理干预,能大幅度改善心功能指标、运动能力、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缩短心电图检查结果复常、心功能指标检测结果复常、住院总时间,使护理满意度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