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补法一议     
“虚则补之”,这是中医的治疗原则之一,临床运用甚广,但由于吃“补药”乐于为患者接受,有些医生也因为用补法比较稳妥,而使临床上产生了滥用补法或补药的不良倾向。关于这一点,明代医学家张介宾有一段精辟的论述,他说:“凡气虚者宜补其上,人参、黄芪之属是也。精虚者宜补其下,熟地、枸杞之类是也。阳虚者宜补面兼暖,桂、附、干姜之属是也。阴虚者宜补而  相似文献   

2.
在中医临床实践中,补法在中医临床占有很大的比例。补法应用得当,确实可以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这是符合虚则补之的治疗原则的。但是,部分患者过分相信补药,甚至个别医生为了迎合患者的主观愿望而滥用补药,这不但对病情不利,可能给患者身体造成伤害,同时也浪费药物,给患者造成经济负担。笔者现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有不妥之处请同道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3.
浅议"误补"     
当前中医内科临床上 ,不少医生喜欢运用补法。一是因为补药为病者所喜吃 ;二是因为补法为医生所喜用。当补则补 ,补之恰当 ,通过补法补药使病者恢复健康 ,这是符合“虚则补之”的原则的。但是也往往遇到某些病者吃了补养药 ,不但对身体无益 ,而且感到不舒服 ,甚至病情加重 ,以及过补而引起的各种不良反应。这种情况称为误补。误补大致有这样 3种。1 不应补而补不是虚证而用补药 ,或虚人邪浊尚盛不能补而补 ,或正常健康者不需补而补等 ,均属不当补而补的范畴。这些误补均会引起机体的种种不良后果。对健康者不在医者指导下乱补 ,大多以补阳…  相似文献   

4.
张子和善用汗、吐、下三法,后世以其擅长攻泻治病、称之为攻下派。实际上,他治病虽以攻下为主,但对补正也很重視的。《推源补法利害非輕說》(以下簡称《原补篇》)是《儒門事亲》中的一篇,內容是张子和对如何正确理解和使用补法与补药,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且作了扼要的論証。本文打算对这二个問題——补法、补药,表示几点肤浅之见,作为讀书的心得,是否恰当,請同道們指正, 一、張子和论补法“損有余即所以补其不足也”“取其气之偏胜者,其不胜者自平矣”,这是张子和对补法的观点。他以为人之所以无病,是因藏腑之間阴  相似文献   

5.
补法方要     
补法是利用药物的补益作用,以增强人体气血、调整阴阳之不足,进而重建脏腑功能治疗疾病的方法。早在《内经》中便指出“虚者补之”、“损者益之”的治疗原则。故补法主要是针对虚证而设,但在正虚邪实的情况下,也可佐以补剂收到扶正祛邪之功。《内经》还指出:“不能治其虚,安问其余。”可见补法在中医常用八法之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对于临床并无虚证或健康人,如滥用补药非但不能补养反而有害,  相似文献   

6.
补法为中医治病八法之一,但补法的运用,非止一端,必須視病人的体質状况,症情的寒热虛实,气候的各种变化,药性的五味归經,处方的相互調剂,而灵活应用之,才是真正懂得补法的精义。但是一般人都欢喜吃补药,而医生对人治病,亦常称十人九虛,认为补药多用一些,总是不錯的,一方面可以迎合病人心理,一方面亦可推却自己責任,所以近来市肆药物,补药的供应,最感困难,这种风气,不自今日始,已經有很長久的历史了。自李东垣主张溫补脾胃,朱丹溪主张滋补肝腎,张景岳創左归飲、右归飲以补养气血,赵养葵以八味丸补命門相火,薛立斋以六味地黄丸补腎阴,各家創导于前,而世医翕  相似文献   

7.
补法是医门八法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治法,一是因为补药为病人所喜服,二是因为补法为医者所喜用。然而补法应用不当,不但对身体无益,反而会使病情加重。前人认为,应用补法应当“分气血,辨寒热,知开阖,分缓急,别脏腑“。下面就此简述自己的临床应用体会。  相似文献   

8.
据我初步调查,当前在中医内科临床上,运用补法的,占医门八法的百分之五十以上。一是因为补药为病者所喜服;二是因为补法为  相似文献   

9.
滋补六忌     
补法是中医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凑’之一,是中医的—种主要治法。《内经》中的“虚则补之”、“损者益之”,即指用“补法”祛病。具有补益作用的药物称为补益药或滋补药。如运用得当,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在防治疾病上收到理想的效果。但是,也有不少人不了解补药性能。滥用补药,甚为有害,特提出以下忌戒数条:  相似文献   

10.
正补法是中医学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法"之一,《内经》中"虚则补之""损者益之",即指用"补法"却病。具有补益作用的药物称为补益药或滋补药。如运用得当,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在防治疾病上收到理想的效果。但是,也有不少人不了解补药性能,滥用补药,甚为有害。特提出以下忌戒数条。一忌不知补弊用攻伐药,医家多慎。用补益药也并非有益无损。《本草害利》说得好:"凡药有利必有害,但知其利,不知其害,如冲锋于前,不顾其后也。"用补药必须熟  相似文献   

11.
补法浅谈     
朱炳林 《中医杂志》2004,45(4):316-317
在临床上中医治病,慢性病多,疑难杂证多,见证以虚实夹杂者多,吾侪几乎无一日不使用补法.对于补法,有的认为精气夺则虚,虚乃不足,不足者补之,并不复杂;有的认为补药有利无弊,万无一失,可大胆使用;再说喜补畏攻之风并非今日始,不说于今为烈的话,言古风犹存,当非夸张之辞.  相似文献   

12.
补法是针对虚证而设立的,而且针对各种不同的虚证需要选取不同的补益方法。补法虽然对人体有益处,但只要是药物就有矫枉过正的弊病,就是说,由于医生或病人急于求成,往往很难把握着恰到好处的“度”,何况有些补药本身就是不宜常服和大剂量服用的。那么读者会问有没有更好的补法呢?回答是肯定的。 早在石器时代,当人们发现最初的药物时,那些药物往往就是先民们用于充饥的食物。所以苏联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说过:“有了人类,就有了人类的医疗活动。”随着人类食物谱的扩大,发现的药物也越来越多,随着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补法?     
有些人既使非常健壮,也总认为自己应当多补补身子,希望医生给他开些“补药”,好象补法会使人越补越健壮、越结实,至少补补没什么害处。这种看法是片面的。补法的确是一种增强体质、改善机体虚弱状态的办法,但它往往是针对体质偏虚的一面进行补偏救逆  相似文献   

14.
金元四大家张子和是攻邪派代表 ,不但长于攻邪而且更擅于补虚。就其补法学术思想略述如下 :1.子和补法的内涵《儒门事亲》反映了张子和补法的理论、临床实践与方药特点。其补法的内涵 ,不再是局限于药物滋填扶卫 ,更反对金石温燥峻补 ,把补法推衍为一个相对广义的概念 ,其大致内涵有以下 5方面 :1.1 以攻为补 :子和在卷二·十六中指出 :“下药乃补药也” ,体现祛邪正安 ,以攻为补的学术思想。1.2 先治其实 ,后治其虚 :对于邪不盛 ,正亦不虚 ,或虚实错杂者 ,子和“未尝不以攻药居其先。何也 ,盖邪未去而不可言补 ,补之适是资寇。”(《儒门…  相似文献   

15.
钟大夫:您好! 我的身体一直比较虚弱,有时服用一些补药,但在感冒的时候,不知能否继续使用? 尤缘 常常有这种情形,正在进补阶段的病人偶然得了伤风感冒,医生在开了治疗感冒的药后还嘱咐病人:在治疗感冒的这一段时间内,先暂时停止进补,等感冒完全治愈再继续服补药。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6.
徐灵胎认为,适当使用人参可以起到良好的医疗效果。适当使用人参包括使用人参要对症与适量,原则是惜物力、全人命、保人家。但是,滥用人参会招致破家杀身之害。可以说医生邀功避罪的推诿心态、病人偏爱补药、亲友避免道德谴责的心态共同助长了这一不良现象的蔓延。从根本上来说,滥用人参的症结在于江南地区温补之风盛行。  相似文献   

17.
养生保健,吃补药已成为常见手段,而最为百姓熟悉的补药就是人参。"非参不治,服必万全",意思是疾病的治疗全部仰赖人参,服用人参是万全之法。此话常常被引用佐证人参的妙用,大有有病治病,无病强身之势。这句话出自清代医家徐灵胎的《医学源流论》。很多人不知道,徐灵胎这句话的完整版本是:"医者,必审其病,实系纯虚,非参不治,服必万全。"他强调了三点:第一,必须由医生判断是否应该服用人参,而不能自己随心所欲地吃。第二,只有虚证病人才能吃。第三才是人参的重要功效。延年益寿保命全形,人之天性无可厚非,所以对于补药既不可嗜食如命,也不必畏之如虎,关键是如何吃,怎样吃。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老人——由于多数补品、补药能使血压上升,对高血压患者不利,搞不好还会发生危险,故高血压病人服补药一定要慎重。祖国医学认为,高血压病人大多有肝阴不足、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的表现,因此,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高血压病人如需进补,重点应补阴,如龟板、  相似文献   

19.
中医补法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补法针对人形体的虚损,重在补益人体气血阴阳的不足;广义的补法包括对形与神等一切功能的调补。人是形神统一的生命体,形神之间能够互荣亦能互损,补法的施用应做到形与神俱,不可分离。中医补法顺应形神关系,依据"形神喜恶"原则,使形神同补,神安形全。中药、方剂对人体之补都是形神同补的,在调补的过程中,还要注意避免嗜欲和过用,依形神所喜而生活,如此方为中医补法之真意。  相似文献   

20.
补法是治疗虚证的主要方法,补之得当,能祛病强身;补之不当,会导致病情加重.现浅谈运用补法应注意的问题如下. 真实假虚证,误投补药.临床上有些肺炎、中毒性痢疾、重症哮喘、脑炎等热性危重病症,积热在里、在中,脉象反而细涩或沉伏,神昏体倦,甚至憎寒振栗,欲盖衣被,如虚寒证,但同时又伴有烦渴饮冷,唇焦,腹胀便秘,尿赤等.本应用白虎承气等清热通下之剂,若误投补益之剂,用参附桂等品,则犯了"实实"之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