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大鼠α1肾上腺素能受体在胃粘膜和粘膜下层的分布和梗性黄疸时密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梗阻性黄疸应激时大鼠胃粘膜血流减少的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梗阻性黄疸应激时胃粘膜血流减少的原因。方法用结扎总胆管的大鼠冷束缚应激模型,测定胃粘膜血流和胃粘膜中内皮素1(ET-1),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胃粘膜组胺H2受体(H2受体),肾上腺素能α1受体(α1受体)的变化,以及应激前使用抗ET-1血清、依那普利、甲氰米胍、酚妥拉明后胃粘膜血流的改变。结果梗阻性黄疸应激时胃粘膜ET-1和Ang-Ⅱ明显增加,H2受体和α1受体明显减少和胃粘膜血流明显减少。应激前使用它们的拮抗物胃粘膜血流明显增加。结论应激时胃粘膜中ET-1和Ang-Ⅱ增加及H2受体和α1受体减少可引起胃粘膜血流减少。应激前使用它们的拮抗物可改善胃粘膜血流,它们有保护胃粘膜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大鼠应激时胃内H2受体的放射自显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激状态下胃内组胺H2受体的密度是有变化尚不清楚。为此,本文用光学显微镜放射自显影术--体外标记铰边接触法,研究了正常Wistar大鼠冷束缚地胃粘膜及胃粘膜下动脉H2受体密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应激可使胃体粘膜及胃粘膜下微小动脉H2受体降低。胃内H2受体的减少可能是受体“下行调节”机制和应激对受体的破坏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糖尿病大鼠尿道α1肾上腺素能受体与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的改变及其对尿道功能的影响。方法 2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和糖尿病组(10只)。采用尿流动力学方法检测大鼠膀胱与尿道压力;RT-qPCR与Western blotting测定两组大鼠尿道中α1肾上腺素能受体的表达;RT-qPCR与ELISA法测定两组大鼠尿道中NGF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测定两组大鼠尿道中NGF前体(proNGF)、P75神经营养因子受体(P75NTR)及 Sortilin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大鼠尿道舒张时的最低尿道灌注压增高;静脉注射α1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盐酸坦索罗辛)可降低糖尿病大鼠的最低尿道灌注压以及尿道灌注压的基线水平。RT-qPCR与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糖尿病组大鼠尿道α1a 和α1d受体表达水平升高(P<0.05)。RT-qPCR与ELISA结果显示,糖尿病组大鼠尿道NGF的表达明显减少。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糖尿病组大鼠proNGF的表达升高(P<0.05)、大鼠尿道中P75NTR表达减少(P<0.05),两组比较Sortilin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大鼠尿道中α1肾上腺能受体表达水平的升高以及NGF/proNGF通路的改变可能是导致糖尿病尿道功能紊乱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ABC亲合组织化学技术研究了53例Wistar大鼠胃粘膜腺上皮的菜豆凝集素(PHA)受体的分布,其中正常大鼠胃粘膜17例,腺胃胃癌22例,异型增生14例。结果显示大鼠胃粘膜表面上皮不结合PHA,胃底腺与幽门腺的结合阳性率各为89.8%与23.5%。结合反应从界嵴循胃底腺至胃窦幽门腺、从胃底腺的颈部到体部再到底部均呈逐渐减弱趋势,而幽门腺的颈部和体部腺上皮PHA反应强度高于腺底部细胞。大鼠腺胃幽门部胃癌及异型增生腺体的结合阳性率及阳性强度均高于相应部位的正常胃粘膜,且阳性主要定位于癌变腺体的腔膜面或核上区胞浆。结果表明,大鼠正常胃粘膜PHA受体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大鼠实验性胃癌表现有与人类胃癌相似的病理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6.
戴迟兵  刘娜  钱伟  侯晓华 《医学新知杂志》2011,21(6):404-406,410
目的研究四磨汤对SD大鼠离体胃窦平滑肌条收缩活动的影响及肾上腺素能受体在其中的作用。方法离体胃窦平滑肌条置于盛有Krebs液的组织浴槽中,记录其等长收缩活动,观察不同剂量(1、5、25、50、100、150、200μl)四磨汤对大鼠胃窦平滑肌条收缩活动的影响,以及肾上腺素能受体兴奋剂肾上腺素(10~7mol/L)对四磨汤引起的平滑肌条收缩活动的影响。结果①四磨汤剂量依赖性引起大鼠胃窦纵、环行平滑肌收缩活动增加,肾上腺素可部分抑制四磨汤对胃窦纵、环行平滑肌的兴奋作用;②低剂量时纵行肌活性增加更多地依赖于对。肾上腺素能受体的阻断,高剂量时环行肌活性增加更多地依赖于肾上腺素能受体的阻断。结论①四磨汤对大鼠胃窦平滑肌的收缩活动具有明显的兴奋作用,这一兴奋作用部分通过肾上腺素能受体介导;②肾上腺素能受体对于四磨汤作用于胃窦纵、环行肌具有不同的调节模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花生凝集素(PNA)对17例正常大鼠胃粘膜以及MNNG诱发的22例大鼠腺胃胃癌和14例异型增生胃粘膜进行了亲合组织化学研究。正常大鼠胃粘膜表面上皮不结合PNA;胃底腺PNA结合阳性率为89.6%;幽门腺PNA结合阳性率是17.6%,弥漫分布于腺上皮胞浆内;从界嵴循胃底腺至胃窦幽门腺的顺序观察,PNA结合反应显示逐渐减弱趋势;胃底腺颈、体和底部细胞的PNA结合反应也显示逐渐减弱,大鼠腺胃幽门部胃癌及异型增生腺体的PNA阳性率比正常胃粘膜的相应部位高,PNA结合反应主要沿癌变腺体的腔膜面分布或定位子细胞核上区。本实验结果表明大鼠正常胃粘膜PNA受体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大鼠实验性胃癌模型表现有人类胃癌相似的病理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8.
崔刚  杨光  刘君 《齐鲁医学杂志》2005,20(3):242-244,246
①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时己酮可可碱(PTX)对大鼠肝、肾保护作用。②方法77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Sham)组7只,胆总管结扎(BDL)组35只,抗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PTX)组35只。BDL组与PTX组均作胆总管双重结扎复制梗阻性黄疸模型,两组大鼠随机各分为5个小组,每小组7只。PTX组于术后第1天开始注射5g/LPTX,每100mg体质量1mL,每日1次。直至按计划处死大鼠当日。各小组大鼠分别于术后第1、4、7、10、14天处死,经股动脉采血测总胆红素(TB)、谷丙转氨酶(ALT)、肌酐(Cr)、TNF—,将两组第14天处死大鼠的肝、肾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③结果术后第14天BDL组血清中TNF-α的水平明显高于Sham组及PTX组(F=6.33,q=3.18、4.97,P〈0.01)。BDL组TNF—α与ALT的变化呈正相关(r=0.758,P〈0.01),与Cr的变化呈正相关(r=0.502,P〈0.05)。PTX组TNF—α与ALT的变化呈正相关(r=0.835,P〈0.01),与Cr的变化无相关性(r=0.098,P〉0.05)。光镜下检查:BDL组及PTX组均可见肝细胞坏死及增生,汇管区可见胆管扩张、胆汁淤积,肝坏死程度以BDL组为重。两组肾脏肾小球无明显改变,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④结论梗阻性黄疸时TNF-α明显升高。注射PTX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肝脏的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对大鼠的肾脏损伤无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23只家兔胆总管结扎后一周,有2只动物胃粘膜出现急性糜烂性改变,21只动物胃体粘膜无肉眼及光镜可见的异常变化,但扫描电镜观察发现胃体粘膜上皮细胞扁平、界限不清,或见散在孤立的上皮细胞破溃脱落。这些损伤性改变可能是梗阻性黄疸时易发生急性胃粘膜病变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阻塞性黄疸大鼠离体胸主动脉收缩及舒张功能的变化规律,探讨高胆红素血症导致阻塞性黄疸大鼠离体胸主动脉收缩及舒张功能变化的可能机制。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胆总管结扎(BDL)组和假手术(SO)组,每组30只,术后3、7、14 d,取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分别测定大鼠胸主动脉对高浓度钾离子(K+)诱发的最大收缩幅度、梯度浓度去甲肾上腺素(NE)和去氧肾上腺素(PE)引起的收缩反应以及硝普钠(SNP)引起的舒张反应。另取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SO组、BDL 3 d组、BDL 7 d组、BDL 14 d组,每组10只。取大鼠的胸主动脉组织,利用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大鼠胸主动脉肾上腺素α1D受体亚型(α1D-AR)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高钾离子、NE、PE 在BDL大鼠离体胸主动脉引起的收缩反应弱于SO组,而硝普钠引起的舒张反应强于SO组;BDL组大鼠α1D-AR蛋白表达较SO组减弱,并且随阻塞时间的延长,减弱更加明显。结论:BDL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的收缩与舒张功能在高胆红素血症时发生改变,α1D-AR蛋白表达下降可能是收缩功能减弱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氮能神经递质和胆碱能神经递质对大鼠胃电节律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龙庆林  王振华 《重庆医学》2003,32(9):1155-1157
目的 探讨氮能和胆碱能神经递质对大鼠胃电节律的影响。方法 36只大鼠随机分4组:正常对照组、胃电节律失常模型组以及白芍组记录胃电后行肌间神经丛胆碱能和氮能神经染色;药物组观察不同药物对胃电节律影响。结果 (1)与正常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胃窦肌间神经丛胆碱能神经减少、氮能神经增加,胃电节律失常增多;经白芍治疗后,胆碱能神经和氮能神经均恢复正常,胃电节律失常明显好转。(2)硝普钠和大剂量阿托品、氯化氨甲酰胆碱(CCH)、左型精氨酸甲酯(L-NAME)可引起明显的胃电节律失常;CCH和硝普钠合用时胃电节律失常较单用硝普钠或新斯的明时好转。结论: 一氧化氮和乙酰胆碱在调节胃电节律时存在精细的平衡,当失平衡时,胃电节律失常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阐明脊髓内的α肾上腺素能受体对心血管活动调节的作用。方法在完整和颈1横断脊髓的大鼠,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ith)选择性α1受体激动剂去氧肾上腺素后对血压和心率进行观察记录。结果①完整大鼠ith去氧肾上腺素引起血压和心率明显升高。②在颈1横断脊髓的大鼠,ith相同剂量的去氧肾上腺素也引起显著的升高血压效应。③在颈1横断脊髓的大鼠,ithα受体阻断剂妥拉苏林可减弱ith去氧肾上腺素的升压效应;用选择性α1受体阻断剂哌唑嗪预处理能阻断这种升压效应。结论在脊髓水平存在有由α1受体调控的升压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α-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苯肾上腺素对离体大鼠肺泡液体清除率的影响及其影响的机制。方法应用5%等渗白蛋白溶液和不同的药物灌注到离体的大鼠的肺泡腔内,根据灌注前及其孵育1h后白蛋白浓度的变化来计算肺泡液体清除率。结果苯肾上腺素可以显著地提高离体大鼠的肺泡液体清除率,并且呈现剂量依赖性。α1-及其β1-,β2-肾上腺素能受体抑制剂可以显著地抑制苯肾上腺素引起的肺泡液体清除率的提高,但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对苯肾上腺素提高肺泡液体清除率的作用没有影响。结论α-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苯肾上腺素可以显著提高离体大鼠的肺泡液体清除率,呈现剂量依赖性。并且可能是通过作用于α1-和β-肾上腺素能受体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梗N-性黄疸大鼠肠黏膜血液动力学改变对肠源性内毒素(LPS)血症的影响.[方法]制作梗阻性黄疸大鼠模型,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LPS含量.[结果]梗阻性黄疸1周组大鼠血浆ET,LPS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但NO含量无明显变化;梗阻性黄疸2周组大鼠血浆NO,ET,LPS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其中以NO含量变化最为明显.NO/ET与LPS呈负相关.[结论].梗阻性黄疸时血浆NO,ET含量的变化与肠源性LPS血症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梗阻性黄疸形成中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与肝细胞凋亡的变化。方法 :7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和胆总管结扎手术组 ,以结扎胆总管 (ligatingcommonbileduct ,LCD)的Wistar大鼠为模型 ,采用放射免疫法 ,测定血清中TNF -α含量 ;TUNEL法检测大鼠肝细胞凋亡状态。结果 :LCD术后 3、7、14dTNF -α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 ,并于LCD术后 7~ 14d达到高峰。结论 :Wistar大鼠在梗阻性黄疸形成中TNF -α明显增高诱导肝细胞凋亡 ,对肝功能损害起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肝脏纤维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胆总管结扎方法建立大鼠梗阻性黄疸模型,将造模成功的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梗阻性黄疸+雷帕霉素处理组和梗阻性黄疸组(对照组),每组18只.分别于术后第1、3、5天处死大鼠,每个时间段6只.显色基质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内毒素含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肝脏组织TNF-α蛋白表达;光镜下观察不同时间段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雷帕霉素处理组内毒素含量、TNF-α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光镜下随着时间的推移肝脏主要病理形态学改变为肝内小胆管增生和肝纤维化,相同时间段比较,梗阻性黄疸组较雷帕霉素处理组的病理改变更为明显.结论:雷帕霉素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肝脏纤维化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JAK/STAT信号通路,进一步下调细胞因子的诱生及病理生理效应,从而减少肝脏纤维化的发生及进程.  相似文献   

17.
子宫肌瘤及子宫内膜癌患者褪黑素受体改变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光照周期对大鼠脂肪组织褪黑素(Mel)受体(mtl、MT2)及肾上腺素能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6~8周龄SD大鼠40只,体质量160~180g。先适应1周后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分别为低剂量Mel组(LMel)、高剂量Mel组(HMel)、长光照组(LD)、短光照组(SD)、正常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观察大鼠附睾周围脂肪组织mt1、MT2及β-3肾上腺素能受体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了解α1-肾上腺素受体在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大鼠及病人肝组织中的变化,为肝硬变A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3H-哌唑嗪对四氯化碳诱导的18只大鼠肝硬变模型和8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变病人的肝组织进行了光学放射自显影研究。结果大鼠肝组织结构的α1肾上腺素受体密度(每10000μm2银粒计数,正常/早期/中期/晚期)分别为:(1)肝细胞:946±100/431±54/567±92/692±55;肝动脉581±90/250±87/273±92/273±88;(2)门静脉:470±83/260±75/258±77/253±83;(3)肝静脉:362±92/229±64/218±87。病人肝组织结构的α1-肾上腺素受体密度(每10000μm2,正常/肝硬变)分别为:(1)肝细胞:1255±151/583±48;(2)肝动脉:705±189/184±47;门静脉410±89/154±21;(3)肝静脉:339±95。结论肝硬变各期大鼠及病人肝组织结构α1-肾上腺素受体密度均明显低于各自正常组的相应组织结构(P<0.01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鼠胃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胃窦黏膜D细胞的形态变化。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单纯缺血组(ISC)、缺血-再灌注1h组(I/R1)、6h组(I/R2)和24h组(1/R3),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胃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胃窦黏膜D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正常组大鼠胃窦黏膜中D细胞主要分布于幽门腺的中、下1/3处,形态多样;和正常组比较,D细胞的数目在1SC组和I/R1组明显减少,细胞多为圆形,很少见有胞质突起;在I/R2组和I/R3组则可见D细胞的数目明显增多,形态多样,并可见D细胞也分布于幽门腺上1/3处。结论胃窦黏膜中D细胞的形态数量在大鼠胃缺血-再灌注过程中有变化,提示生长抑素参与了胃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20.
大黄等中药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肠道细菌易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黄等中药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肠道细菌易位的影响。方法:胆总管下段结扎制成梗阻性黄疸的动物模型。60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20只)、胆总管结扎组(B组,20只)、胆总管结扎加中药治疗组(C组,20只)。观察各组血浆肝功能、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对末端回肠肠粘膜进行病理学检查以及对胰腺、肺、肠系膜淋巴结细菌培养。结果:术后第21天,C组和B组血浆总胆红素值、谷丙转氨酶值无差别。血浆内毒素、TNF-α、IL-6的值C组明显低于B组。肠粘膜损伤C组轻于B组。胰腺、肺、肠系膜淋巴结细菌培养阳性率C组明显低于B组。结论:中药可以保护肠粘膜屏障,减少肠道细菌内毒素的易位,降低血浆中细胞因子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