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探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为临床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74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15名健康对照,常规测量身高、体重、血压;检测血糖、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尿白蛋白排泄率;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水平;经眼科专人眼底镜检查及荧光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结果①糖尿病患者血清IGF-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②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时血清IGF-1水平明显高于无微血管病变组,且血清IGF-1水平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血清IGF-1水平可以反映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诊断有参考价值,并可作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与原发性高血压及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的关系,为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对26名正常人及7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IGF-Ⅰ水平。7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3个月后测定血压与血清IGF-Ⅰ水平。结果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IGF-Ⅰ水平(298±61)n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78±51)ng/ml,P<0.05。②原发性高血压组血压1~3级间血清IGF-Ⅰ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238±54)ng/ml,(295±79)ng/ml,(376±62)ng/ml,P<0.05]。③原发性高血压伴LVH者血清IGF-Ⅰ水平[(369±64)ng/ml]高于无LVH者[(255±69)ng/ml],IGF-Ⅰ水平与左室重量指数(LVMI)中度正相关(r=0.52)。④原发性高血压组经药物治疗3个月后血压达标者其血清IGF-Ⅰ水平[(241±59)ng/ml]显著低于血压未达标者[(299±49)ng/ml],P<0.05。结论IGF-Ⅰ可能参与了原发性高血压的病理生理过程及LVH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的关系.方法:观察链脲佐菌素(STZ)糖尿病大鼠6、10、14周空腹血糖(VBG)、血清IGF-1,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肾脏的病理变化,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脏IGF-的表达.结果:实验组大鼠随着病程的延长,血清IGF-1较对照组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化半定量分析显示,实验组大鼠肾组织IGF-1的表达较对照组升高,并随着病程的延长有下降趋势,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肾组织IGF-1与糖尿病肾脏病变发生显著相关.提示IGF-1参与了DN的发生发展,其中IGF-1可能发挥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脐血中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GFBP-2)的水平与胎儿生长发育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单胎足月正常妊娠(无产科并发症)孕妇及其新生儿各90例,根据出生体重将新生儿分为低体重儿(SGA)组、正常体重儿(AGA)组、巨大儿(LGA)组。胎儿娩出后即抽脐静脉血5ml,标本收集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脐血中胰岛素、IGF-Ⅰ及IGFBP-2的水平。结果 SGA组脐带血清胰岛素、IGF-Ⅰ水平明显低于AGA、LGA组,AGA组脐血胰岛素、IGF-Ⅰ水平低于LG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GA组脐血IGFBP-2水平明显高于AGA、LGA组,AGA组脐血IGFBP-2水平高于LG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脐血中IGF-Ⅰ与胰岛素水平呈正相关(r=0.462,P<0.05),而与IGFBP-2呈负相关(r=-0.451,P<0.05);脐血胰岛素、IGD-Ⅰ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呈正相关(r=0.511,0.562,P<0.05),而IGFBP-2与之呈负相关(r=-0.432,P<0.05)。结论脐血胰岛素、IGF-Ⅰ、IGFBP-2参与胎儿生长发育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效果与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8月—2012年4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变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口服贝那普利5mg,1次/d。对照组口服氯沙坦5mg,1次/d。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IGF-Ⅰ的表达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IGF-Ⅰ(215±32)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94±50)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36,P<0.05)。结论贝那普利应用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治疗能提高治疗效果,可能与其促进IGF-Ⅰ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9.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对豚鼠巩膜成纤维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Ⅰ,IGF-Ⅰ)对体外培养豚鼠巩膜成纤维细胞(guinea pig scleral fibroblasts,GSF)增生和胶原蛋白的影响,进一步探讨IGF-Ⅰ与近视发生机制的关系.方法 GSF原代培养并鉴定,取生长状态良好的3~6代GSF分别加入不同质量浓度IGF-Ⅰ(0~200ng/ml),应用MTT比色法和氯胺T法,观察GSF增生以及对胶原蛋白合成的影响.结果 IGF-Ⅰ能明显促进巩膜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呈时间剂量依赖型,质量浓度为100~200ng/ml作用更明显,在浓度0~200ng/ml范围内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IGF-Ⅰ可以促进体外培养的GSF增生及胶原蛋白的合成,它的表达下调可能在近视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蛋白-3(IGFBP-3)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60例不同程度HIE新生儿生后72h、28d血清IGF-I和IGFBP-3水平。选取同期、同龄30例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进行上述检测,并进行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结果①HIE组患儿急性期(生后72h)血清IGF-I和IGFBP-3水平下降,恢复期(生后28d)有所回升;上述两项指标水平均随病情加重而呈下降趋势。急性期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恢复期:轻度组水平接近正常;血清IGF-Ⅰ水平中度组与轻度组、重度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血清IGFBP-3水平中度组与轻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重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IE患儿血清IGF-Ⅰ、IGFBP-3水平均下降,且病情越重,下降越明显,恢复期有所回升,但仍低于正常,提示IGF-1、IGFBP-3对临床评价HIE危重程度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了解各孕期胎盘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的细胞定位,评估IGF-Ⅰ在胎儿、胎盘生长发育中的作用,采用免疫组化法对早、中、晚期妊娠胎盘组织中IGF-Ⅰ阳性细胞定位.结果显示:三个时期胎盘组织中IGF-Ⅰ主要位于绒毛小叶的合作细胞滋养层及细胞滋养层胞浆中。此外,中、晚期妊娠的Hoffbauer细胞及胎膜平滑绒毛层亦存在,但染色较以上两种细胞明显减弱,胎膜的羊膜细胞及蜕膜细胞偶尔可见阳性,胎盘蜕膜细胞则未见阳性着色.说明胎盘组织中IGF-Ⅰ主要由胎盘小叶的合体滋养层细胞、细胞滋养层细胞、Hoffbauer细胞及胎腹中的平滑绒毛膜细胞合成和分泌后作用于胎儿、胎盘组织,从而促进胎儿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3.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是人体内的一种重要的细胞因子。1976年由Rinderknecth及Humbel首次从人血清中分离得到。本文结合最近文献对IGF-Ⅰ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4.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与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水平与左心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的关系。方法采取酶联免疫分析方法测定5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30名正常人的血清IGF-Ⅰ水平。根据心脏多普勒超声各项参数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正常对照组、单纯高血压(EH)组和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EH-LVH)组LVMI、IGF-Ⅰ差别,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血清IGF-Ⅰ与LVMI的相关性。结果EH组血清IGF-Ⅰ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EH-LVH组血清IGF-Ⅰ高于EH组(P<0.05),并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IGF-Ⅰ与LVMI存在正相关(r=0.45,P<0.05)。结论循环血IGF-Ⅰ水平与高血压及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密切相关,表明其参与了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且可能在高血压病心肌重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明胶微球(GMs)复合物对兔下颌骨缺损新骨形成的影响。方法日本成年大耳白兔共27只,随机分成3组,各组均在一侧下颌骨体部制备一13 mm×6 mm大小的单侧皮质骨缺损模型,实验组于缺损区植入IGF-1/GMs复合物,对照组植入GMs,空白对照组不作特殊处理。术后4、8、12周每组各处死3只获取标本行大体解剖观察、X线、骨密度测定、苏木素-伊红(HE)染色及骨小梁百分比测定。结果 HE染色显示实验组骨缺损早期(4周)见少量不成熟骨小梁、胶原成分及大量新生血管;8周时,各组均可见成熟的骨小梁,实验组骨小梁粗大,板层状排列,对照组骨小梁明显少于实验组;12周时实验组骨质基本接近成熟,与正常骨质无明显分界。实验组骨密度及新生骨面积百分比在各时间点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IGF-1/GMs复合物能促进颌骨缺损早期修复,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代谢异常母亲的新生儿脐带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水平与其出生体重的相关性。方法 24例足月妊娠期糖代谢正常母亲(对照组)、42例妊娠期糖代谢异常母亲,其中妊娠期糖耐量异常30例(GIGT组),妊娠期糖尿病12例(GDM组)及其分娩的新生儿参与了该项研究。结果 (1)3组新生儿出生体重水平、脐带血IGF-Ⅰ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2)脐带血IGF-Ⅰ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之间呈正的直线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0.715,P<0.01)。脐带血IGF-Ⅰ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之间有直线关系(R2=0.511,P<0.01)。结论糖耐量异常孕母其分娩新生儿出生体重较高;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孕母分娩新生儿脐带血IGF-Ⅰ水平较高。新生儿脐带血IGF-Ⅰ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格列吡嗪控释片对2型糖尿病病人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格列吡嗪控释片对 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胰岛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Ⅱ (IGF Ⅰ ,Ⅱ )的影响。方法 :糖尿病组初次诊断的 2型糖尿病病人 6 8例 ,对照组健康体检者 4 3例。糖尿病组予格列吡嗪控释片 5~ 10mg ,每日 1次 ,早餐前服用 ,疗程 4wk。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 (FBG)、糖化血红蛋白 (HbA1c)、空腹胰岛素 (FINS)、IGF Ⅰ和IGF Ⅱ的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 ,糖尿病组治疗前FINS ,IGF Ⅰ ,IGF Ⅱ水平较低 ,FBG和HbA1c水平较高 (均P <0 .0 1)。治疗后 ,FBG和HbA1c下降 ,FINS ,IGF Ⅰ ,IGF Ⅱ升高 (P <0 .0 1)。结论 :每日服用 1次格列吡嗪控释片可以改善 2型糖尿病病人的糖代谢及血清IGF Ⅰ和IGF Ⅱ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宫内发育迟缓(IUGR)儿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该院及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确诊的宫内发育迟缓儿(92例)和同期正常出生体重儿(AGA)(32例)脐血IGF-1和IGFBP-3的水平。结果IUGR组IGF-1为(29.2±26.5)μg/L,IGFBP-3为(1364.7±703.5)μg/L,对照组分别为(61.1±56.4)μg/L、(2344.7±1573.3)μ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GF-1和IGFBP-3对胎儿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津力达颗粒对1型糖尿病大鼠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GH/IGF-1)轴的作用.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 60 mg/kg腹腔注射制备1型糖尿病S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7组:糖尿病模型组、低/中/高剂量津力达组、中剂量津力达+通心络组、二甲双胍组、沙格列汀组,另设正常对照组,每组5只.分别予以药物或安慰剂灌胃给药,8周后测定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C肽、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实时(real-time)测定肝脏生长激素受体(GHR)mRNA.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中、高剂量津力达组的FBG、HbA1C显著降低(P<0.05,P<0.01),FINS、C肽显著升高(P<0.05,P<0.01);各药物治疗组血清GH显著降低(P<0.01),IGF-1显著升高(P<0.01).结论:津力达颗粒可改善GH/IGF-1轴紊乱.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及雌激素受体在女性绝经后子宫肌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为防治子宫肌瘤提供更充分的理论依据。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20例,为绝经后女性行肌瘤切除者;对照组43例,则为孕龄女性行肌瘤切除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及雌激素受体在肌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研究组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的阳性表达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相反的,研究组中雌激素受体的阳性表达率则高于对照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在绝经后子宫肌瘤组织中的表达,可能促进了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而局部雌激素受体在绝经后子宫肌瘤组织的高表达,则可能对绝经后子宫肌瘤的继续生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