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医宗金鉴》是清代官方编订颁发的大型医学丛书,编集之时正当清朝乾隆时期,国力鼎盛.乾隆务求标榜文治,下谕太医院“尔等衙门该修医书,以正医学”.院使钱斗保、吴谦等人奉谕即着手筹备,由朝廷发大内医书,并广搜民间验方,设立专门“医书馆”,并先后由大学士鄂尔泰、和亲王弘昼督办,遂于乾隆7年(1742)告成.此后本书作为官定教材,为太医院及民间习医之士学医所用,广为流传.作为古代中医教育史上最大型的一次教材编修活动,《医宗金鉴》的教材编集经验值得后人总结.  相似文献   

3.
<医宗金鉴>是清政府组织编纂的一部大型医学丛书,它的第一分册中的<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研究<金匮要略>不仅系统全面,而且很有特色.它对<金匮要略>的编写体例进行重新编次;对错漏条文,进行大胆的删补改移;对<金匮要略>的一些条文、名词、方证等,<医宗金鉴>有其独特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清朝官修《医宗金鉴》,在订正仲景全书之《金匮要略》时采用了“移、改、删、补、存疑”五种校勘方法,本文对其在校勘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研究。1.移:有整篇篇次之移,篇与篇之间条文调整,篇内提纲条文提至篇首,篇内条文之间互移,同一条文之内互移,与《伤寒论》互移等6种。2.改:有因字形之讹,音义不确,病位不属,脉理不符,医理不通而改等5种。3.删:为删衍字、衍句和与《伤寒论》对校而删。4.补:即补字,补脉,补证,补方,补药。5.存疑:在卷末设一“专汇”。  相似文献   

5.
《医宗金鉴》不但记述了医药医术,而且从一个侧面还反映了其医事医况。笔者仅以《妇科心法要诀》篇为主,探其优生学发展水平,以求对现代优生学的研究有所裨益。 1 提倡晚婚晚育《妇科心法要诀·嗣育门》中道:“男子十六而精通,必待三十而娶,女子十四而天癸至,必待二十而嫁者,皆欲阴阳完实。然后交而孕,孕而育,育而其子必坚长寿也。”此段论述实为优生优育之真谛——晚婚晚育。这虽然是医者从男女身体的生理角度来谈的,但实际上是从实践中观察总结出来的经验。清代人们已经认识到了晚婚晚育对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性,而且还特别指出了早婚对母体和后代都将不利的论证,如本节中还说:“今未笄之女,天癸始至,已近男色,则阴气早泻,未完而伤,未实而动,所以虽交而不孕,孕而不育,育而其子必脆弱不寿也”。  相似文献   

6.
吴谦的《医宗金鉴》全面总结了清以前的中医学术成就,其学术思想可法可传,对中医学的理论研究、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对吴谦生平及其论著《医宗金鉴》的成书、版本、内容以及其学术特色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医宗金鉴》是由清代政府组织编写、吴谦等主编的大型医学丛书。此书刊行后深受读者的欢迎,流传颇广,成为学习中医的重要读物。作者跟随导师进行中医临床教学期间,以《医宗金鉴》为主,并从中得到很多临床教学启示,包括可汗不可汗、可吐不可吐、可下不可下以及从五行分类得到的养生原则和药膳,及五色合五气之诊法等,都对临床教学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杜璞 《福建中医药》2009,40(3):49-50
《医宗金鉴》是由清代朝廷钦定御制的一部医学丛书。它集前人医学精萃,汇中医百科全书,“酌古以准今。荃繁而摘要”。全书编写历经3年,于1742年完成.对18世纪初以前历代重要医学著述加以校订、删补,并进行节录编辑。其内容涵盖医学理论、诊断、各科证治、方剂、针灸与运气诸方面。由于书中取材适当,条理清楚,文字通俗,经验实用,并附有插图,  相似文献   

9.
《医宗金鉴》是清代吴谦等人编纂的一部综合性医书。全书共九十卷,刊行于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其中《正骨心法要旨》共四卷,书中除对伤证的治疗手法、固定器具、固定方法以及骨骼解剖上作了详尽的描述外,在伤证的辨证用药上也有一定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湿疹是指由多种内外因素所致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性疾病.以皮疹的多样性、对称分布、瘙痒剧烈、易于渗出、反复发作和病程迁延为临床特征.一般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3期.西医对于治疗湿疹主要是对症治疗,常疗效欠佳,且易反复,而中医药在治疗上有一定的优势,尤其是古书中的经方.现将《医宗金鉴》中常用来治疗湿疹的5张经方在临床的应用情况作一回顾.  相似文献   

11.
《医宗金鉴》伤科学术思想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宗金坚》是清代吴谦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医学著作,书中对伤科的治疗手法、内外治疗用药等作了详细记栽,本文围绕3个方面对《医宗金鉴》的伤科学术思想进行了阐释。(1)正骨手法:正骨八法(摸、接、端、提、按、摩、推、拿)是伤科临证首要,并指出手法实施的3条原则,即“心明手巧”、“视其虚实酌而用之”、“手法亦不可乱施”。(2)从血论治:要注意辨气血虚实,察所伤上下轻重深浅之异、经络气血多少之殊,分期论治。(3)辨证施治:应根据脏腑虚实、发病阶段及三焦部位等辨证用药,并注重内外兼治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伤寒论》原序及汤证、病、证、症状的描述及条文的分析,认为它不是论治外感热性病的专书,也不是既论外感又论杂病,而是一本"疾病总论",是对一切疾病进行辨证论治的总则和大纲。  相似文献   

13.
一、营卫不和因于卫辨治析疑《伤寒论》第53条曰:“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第54条曰:“病人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宣桂枝汤。”两条皆云营卫不和因于卫,故同宜桂枝汤调和为治。但原文不明之处有三:一是病因有无风邪?二是营卫不和因卫虚还是卫强?三是两条分述之意义何在?审症求因,见自汗出,不兼气虚之里症,不去止汗复取汗法,是风邪在表无疑。原文言“病常……”和“……不愈”,指病程日久;风邪恋表,故必卫气不足。笔者之所以分述两条,除说明卫虚之程度不同可有不同症状外,还有鉴别诊断之意。如卫气虚衰,无力抗  相似文献   

14.
<正> 《医宗金鉴》刊行于清乾隆7年(公元1742年),是清政府命吴谦等人编纂的一部医学丛书。其中《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以下简称《要旨》)是伤科专论,“内洽杂证法”一篇,详细论述了损伤内证的辨治,全篇贯穿了气血辨证和脏腑辨证思想,并在总结前人治伤经验基础上,特别强调了“恶血归于肝”和“损伤内证,专从血论”的论点,是《要旨》辨治伤科内伤的特色,对伤科临床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今就此两点作粗浅论述,以就教于同道。  相似文献   

15.
<正> 《医宗金鉴》一书,集前人医学精萃,汇中医百科全书,是由清朝乾隆皇帝下令组织编纂的。其刊行于世推动了中医事业的发展。乾隆皇帝多才多艺,“他以个人名义发表了四万二千多首诗,还精通满、汉、蒙、藏、维吾尔五种语言文字。乾隆以‘书生’自诩,重视文化事  相似文献   

16.
《医宗金鉴》刊于清代乾隆七年,由御医吴谦主编,为清代官修医学丛书之代表作,既包含了对《伤寒论》《金匮要略》的注解,亦对中医临床各类疾病的临床表现及病证、治法、方药分科论述,语言简明,可谓集历代医学理论、医家临床经验及方药之大成,对中医临床辨证治疗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神经性皮炎,中医又称“牛皮癣”“摄领疮”等,是一种以皮肤瘙痒、苔藓样变为特征的慢性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病,具有病程长、易反复发作的特点,对患者的心理及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由于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故西医治疗多以改善症状、缓解瘙痒为目的。中医治疗该病时从患者整体入手,辨证论治,大多能取得良好疗效且不易反复。文章通过查阅文献,从神经性皮炎的中医病因外感六淫、情志失调、瘀血内阻、禀赋不足四方面,对现代医家运用《医宗金鉴》方药治疗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经验及临床疗效进行总结,整理出秦艽丸、消风散、龙胆泻肝汤、加味逍遥散、桃红四物汤、大黄?虫丸、当归饮子、天王补心丹8首名方在神经性皮炎中的临床应用,分析其辨证治疗思维,总结临床经验,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提高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疾病为何而自愈,其总的病机变化莫过于机体在邪正相争过程中,正胜邪祛,阴阳重新达到相对平衡状态而告愈。即“阴阳自和”。论述了衄血、下血、下利、汗出、得小便利而自愈。  相似文献   

18.
一、六经统病八纲辨证《伤寒论》以三阳三阴名篇。每篇均冠以“辨××病脉证并治”,从诸多疾病中概括出证状,又从证候中抽引出六经,再以六经统领百病。因六经病证实际是六经所属脏腑病理反映的证候概括。所以,这一分类具有客观基础。论中在对某一经病进行研究时,一方面在这经病与其它经病的有机联系中对它进行考察,另一方面又在认识某经病的一定阶段上,通过研究这经病的一个主要的和决定性的方面来对其进行阐述。以太阳病篇为例,它共有178条条文,74首方剂,除太阳病本身证治以外,尚有太阳病兼证,  相似文献   

19.
《伤寒论》中涉及口渴者有30余条,约占总条文的百分之十。口渴的提法有微渴、烦渴、消渴等的不同。有属主证、兼证、或然证之别。笔者根据有关条文,浅析、归纳如下: 口渴在临床上的意义 1.辨证依据“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6条)。外感疾病初期阶段,仲景以发热,口渴提示鉴别伤寒与温病。“少阴病……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282条)。尤在泾曰:“五六日自利而渴,则其邪已入少阴之脏矣。”“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73条)。以上各条均以口渴结合其它证候进行辨证。  相似文献   

20.
宋本《伤寒论》版本简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考,宋本《伤寒论》中国藏有五部,日本藏有一部,今世所存凡六部。日本内阁文库所藏之本为赵开美所刻无疑,但它是赵氏初刻本,不是翻刻本;而宽文本虽然不是好版本,但它对传播《伤寒论》功不可没。日本翻刻《伤寒论》最精善者是安政本。另,考证宋本《伤寒论》务须将两类误称“仲景全书”者加以区别:一是与张卿子《仲景全书》相区别,二是与恽铁樵影印日本安政本相区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