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作为最常见的足细胞病之一,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足细胞相关蛋白的改变作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通过导致足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化、脱落、凋亡,促使FSGS的发生。现就足细胞相关蛋白改变与FSGS的相关性研究作一综述,为进一步探讨FSGS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早在1925年,Fahr研究脂性肾病时,报道了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病变的现象。1957年,R ich在对死于肾病综合征儿童的尸检后首先使用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FSGS)对所见进行描述,1970国际儿科肾脏疾病研究组(ISKDC)正式提出将FSGS作为一独立的临床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原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的病理诊断和病理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对2005年6月至2013年6月病理确诊的72例原发性FSGS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2004年原发性FSGS组织病理学分型标准,分为非特异型、顶部型、细胞型、门部型、塌陷型5个亚型,比较不同病理分型的病理和临床特点.结果 72例原发性FSGS患儿中,非特殊型占56.9%,顶端型占22.2%,细胞型占16.7%,门部型占2.8%,塌陷型占1.4%.本病临床表现以肾病综合征为主,顶部型以单纯型肾病综合征为主(87.5%),非特殊型以肾炎型肾病综合征为主(78.0%).结论 FSGS临床及病理表现不均一,不同病理类型之间存在差异.顶部型FSGS诊断的确立依赖标本中肾小球的数目,细胞型FSGS诊断不依赖标本中肾小球的数目.电镜下足细胞空泡变性易见于非特殊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患儿.全面评价各型FSGS临床病理特征,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原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FSGS)患者的病理亚型对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以及探讨影响患者临床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7月至2018年10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收治的经肾活检确诊为FSGS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通过患者肾活检结果以及临床检查结果分析FSGS患者病理亚型(非特殊型、门部型、细胞型、顶端型及塌陷型)对治疗后是否缓解的影响,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来探讨影响FSGS患者治疗后缓解率的因素。结果:FSGS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塌陷型患者最高,而细胞型患者最低(P<0.05)。FSGS患者血清白蛋白在总体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SGS患者中临床表现为血尿的患者共有71例,非特殊型患者人数最多(P<0.05)。FSGS塌陷型患者肾小球滤过率(GFR)最低,非特殊型患者GFR最高(P<0.05)。FSGS患者缓解情况结果显示,非特殊型患者的缓解率最高能达到62.5%,门部型和顶端型其次,分别为56.2%、52.0%,细胞型和塌陷型患者疗效较差,缓解率为44.4%和25.0%,但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  相似文献   

5.
成人特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病248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重新评价肾活检标本中特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病(FSGS)的发生率、主要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 收集1994年7月~2000年7月间248例特发性FSGS的患者,观察肾组织的光镜、 荧光及电镜的特点,根据肾小球病变将特发性FSGS分为3种亚型。结果 248例成人特发性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占同期肾活检的12.4%,占成年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19.0%,以18~30岁为发病高峰年龄(约占44.4%)。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蛋白尿,以肾病综合征为表现者143例(占57.7%)。FSGS的3种病理亚型中,经典型FSGS仍占绝大多数(91.5%),尖端型为4.4%,塌陷型为4.1%,肾活检时,约1/3以上为肾功能不全(约占35.1%)。13例尿毒症中76.9%病理亚型为塌陷型。结论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病约占原发性肾小球病1/5,FSGS患者肾活检时,除表现为蛋白尿、肾病综合征外,肾功能不全也较常见。塌陷型FSGS常表现为进行性的不可逆的肾功能衰竭,其预后差。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了五例经肾活组织体检查诊断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临床表现,及有关在光镜、荧光镜和电镜下病理所见。并就本病病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是成人及儿童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病理类型之一.肾移植术后FSGS易复发,且导致移植肾失功风险增加.近年来,对于移植后FSGS复发机制的研究逐渐深入,而移植后新发FSGS也引起关注,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与复发性FSGS有所不同.文章就移植肾复发和新发FSGS的发病机制、临床病理表现、治疗和预后...  相似文献   

8.
对10例原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患儿采用强的松、6-硫鸟嘌呤(6-TG)和雷公藤多甙(T_Ⅱ)治疗,结果仅1例对激素有反应,但仍进入氮质血症期;余9例患儿中,6例接受T~Ⅱ(1mg/kg·d)治疗,4例完全缓解,2例无效应且氮质血症无改善;另3例患儿接受6-TG(2mg/kg·d)治疗均获持续缓解。此外研究表明血尿、氮质血症、肾小球系膜增生、小管间质改变和透明样变肾小球大于50%,提示治疗效果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特发性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的病理学特点。方法 对我科54例经肾活检诊断为特发性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点及免疫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54例患者中有51例以肾病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3例为孤立性蛋白尿,有9例伴有高血压,26例伴有肾功能不全。病理类型为混合型的患者有31例,周边型11例,塌陷型12例。结论 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肾病综合征,部分患者还可伴有肾功能不全及高血压。病理形态学病变以混合型损害为主,肾小管-间质可随病变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激素加用来氟米特或他克莫司(FK506)治疗对控制症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例1.先证者,女,32岁,高血压、尿检查异常1年6个月入院。于孕7个月时出现水肿,血压210/140mm Hg(1mmHg=0.133kPa),尿蛋白阳性,分娩后血压仍高,不规律服用降压药。入院查体:血压170/100mm Hg,其余无阳性体征。辅助检查:血WBC6.8×109/L,Hb148g/L,PLT267×109/L,TP59.8g/L,Alb34.7g/L,BUN12.12mmol/L,Cr170μmol/L,UA431.3μmol/L,TC6.66mmol/L,其余血生化正常。尿蛋白(+++),尿蛋白定量5.36g/24h,尿潜血(+),RBC1~2个/HP。眼底检查可见渗出及出血。肾活检病理(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免疫荧光IgM(+~++),C3(++),其余均(-)。光镜见16个肾小球:8个球性硬化,5个节段性硬化,2个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基质轻度弥漫增生,1个肾小球细胞增生肥大伴球囊粘连,系膜区可见嗜复红蛋白沉积,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及颗粒变性,肾间质多灶状或片状淋巴及单核细胞浸润伴纤维化,小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部分玻璃样变,符合增生硬化型肾小球肾炎,结合病史及荧光检查,可能由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 FSGS)对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至2007年3月在我院诊断为特发性膜性肾病、年龄≥16岁、随访时间≥6月、肾组织光镜检查时肾小球≥10个,且具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的患者55例,将其分成不伴FSGS组(简称FSGS-组)与伴有FSGS组(简称FSGS+组),比较分析2组患者在临床病理及预后间的差异。结果 FSGS+组患者肾活检前的平均病程明显长于FSGS-组患者,且前者肾活检时的平均血肌酐水平和高血压发生率高于后者。而性别比、年龄、血清白蛋白、血胆固醇、24h尿蛋白定量、肾病综合征比率及病理分期、肾小管间质损害和血管病变等主要病理改变在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2组间治疗方案的分布及肾脏存活率无显著性差异,而FSGS+组患者的总缓解率低于FSGS-组。进行危险因素分析发现肾活检时的肾小球滤过率是肾脏死亡和临床死亡的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 FSGS不是肾脏死亡和临床死亡的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家族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amilial 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 FFSGS)基因与染色体1q25-31区域的连锁关系.方法:1个中国皖北地区3代FFSGS家系,采集本家系中27名成员的外周血样,选择位于1q25-31上的10微卫星标志:D19S49、D1S452、D1S242、D1S416、D1S240、D1S254、D1S202、D1S222、D1S238和D1S413,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得到扩增产物片断,采用ABI PRISMTM310 Genetic Analyze 测定 PCR产物片断大小.利用Genescan 软件( 3.1 版)、Genetyper ( 3.7版) 处理后得到检测片断大小,根据相应微卫星标记的产物片断大小不同,得到每个样本的基因型.对基因型数据进行校对后,用连锁分析软件 LINKAGE 的 MLINK 程序计算每个标记的两点间LOD(log odds)值.根据两点LOD值判断连锁关系.结果:连锁分析结果显示所有微卫星标记两点间LOD值在不同重组率时均小于0,所有LOD值在重组率为0.0时均小于-2,说明该FFSGS家系疾病基因与1q25-31区域没有连锁关系.结论:该家族疾病基因与已报道的FFSGS 定位区域(1q25-31区域)没有连锁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Kindlin-2介导足细胞损伤在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症小鼠中的作用研究。方法:8周龄雄性BALB/C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18)、模型组(n=18)。模型组注射阿霉素造模,正常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于第4、8、12周每组各处死6只小鼠,检测24h尿蛋白定量、ALB、TC,光镜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WT1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足细胞数量。RT-qPCR技术检测肾脏组织Kindlin-2、nephrin及podocin mRNA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第4周开始模型组24h尿蛋白定量(5.66±1.06)mg/24h、(4.63±1.16)mg/24h、(4.78±0.87)mg/24h;TC(6.67±0.96) mmol/L、(4.68±0.70) mmol/L、(2.49±0.60)mmol/L均增加(P均<0.05), 而ALB(11.98±1.33)g/L、(12.78±1.47)g/L、(12.99±1.38)g/L下降(P均<0.05);模型组第4周可见部分肾小球出现局灶、节段硬化,伴有足细胞肿胀;第8周部分肾小球出现球性硬化,伴有明显的足细胞增生和肥大;第12周弥漫性肾小球出现球形硬化。模型组足细胞数量[(77.40±7.56)个/肾小球]、[(63.27±8.51)个/肾小球]、[(53.15±8.23)个/肾小球]随着时间的进展逐渐减少。模型组第4周开始Kindlin-2 mRNA水平(1.114±0.057)、(1.129±0.078)、(1.452±0.104)明显上调(均P<0.05),Podocin mRNA水平(1.793±0.080)、(1.636±0.059)、(1.454±0.067)明显下调(P均<0.05),第8周开始Nephrin mRNA(1.421±0.130)、(1.168±0.113)水平明显下调(均P<0.05)。Kindlin-2 mRNA水平与足细胞数量(r=-0.02, P <0.001) 、Nephrin mRNA水平(r=-0.8, P <0.01) 、Podocin mRNA水平(r=-0.9, P <0.01) 呈显著负相关。结论:Kindlin-2可能通过介导足细胞损伤参与了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症小鼠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针对25年来治疗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一项区域性儿童肾脏病协作计划进行系统回顾.所有患儿经肾穿刺诊断为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其中大部分为美国黑人患儿,与之前报道的患同样疾病以白人为主体的患儿比较,他们的临床特点和远期预后均有不同.由于亚洲和非洲的肾病患儿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发生率均较高,因此中国患儿可能在疾病的临床特征、对治疗的反应和远期预后等方面与本文所讨论的美国黑人患儿类似.  相似文献   

15.
A 6 year old boy who presented with steroid unresponsive nephrotic syndrome is reported. He was found to have 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 and associated hypoparathyroidism and sensorineural deafness. The child progressed to end stage renal failure and was successfully managed by dialysis and cadaveric renal transplantation. He later developed progressive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 and mitochondrial myopathy and neuropathy was diagnosed.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观察α-倒捻子素(alpha-mangostin,α-MG)治疗对阿霉素诱导的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ocal segmental glomurular sclerosis,FSGS)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BALB/c小鼠尾静脉注射阿霉素(10 mg/kg)诱导阿霉素肾病 (adriamycin nephropathy,AN)模型后分为两组:1)AN+生理盐水组,用生理盐水灌胃;2)AN+α-MG组,用α-MG(12.5 mg/kg) 灌胃。灌胃每日1次,从阿霉素注射当日开始。另取10只小鼠作为对照组。6周后处死小鼠,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肾组织病理学改变;检测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胆固醇等肾功能相关生化指标水平;检测肾组织中超 氧阴离子,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水平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检测血清中 IL-1β,IL-18,IL-10,脂联素水平;用免疫组织化学、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肾组织中TGF-β1,I型胶原蛋白 (collagen I,Col I),α-SMA,沉默信息调控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核苷酸结合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 (NLRP3)水平。结果:α-MG治疗可降低AN小鼠血肌酐、蛋白尿、尿蛋白/尿肌酐、血胆固醇,增加肌酐清除率、血 浆白蛋白(P<0.05);缓解肾小球硬化和间质纤维化;下调纤维化指标Col I和α-SMA的表达(P<0.05);减少肾组织超氧阴 离子的产生,降低MDA和GSH水平以及增加CAT和SOD活性(P<0.05);降低血清炎性因子IL-1β和IL-18水平,升高抗 炎因子IL-10和脂联素水平(P<0.05);促进肾组织中Sirt1表达,抑制NLRP3的表达(P<0.05)。结论:α-MG治疗能够改善 阿霉素诱导的FSGS小鼠肾功能,延缓肾小球硬化和间质纤维化进程。α-MG通过促进肾脏Sirt1表达和抑制NLRP3表达 而发挥抗炎和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成人特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的临床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特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FSGS)在肾脏疾病中的构成变化及其临床病理诊断要点和意义.方法:对1990年1月至2001年12月在我院肾科住院行肾活检确诊为特发性FSGS的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改变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特发性FSGS占肾活检患者的2.2%,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3.2%,占肾病水平蛋白尿患者的5.8%,12年中发病无上升趋势.(2)其病变类型为单纯门部病变占12.3%,单纯周缘部病变占23.1%,两者的混合型占60.0%,尖端型占1.5%,塌陷性占3.1%.同时伴随的病变有:足细胞增生、肥大和空泡变性(58.5%),球囊粘连(90.8%),肾小管间质病变(92.3%)以及节段性内皮和系膜细胞增生(20.0%).由于病变分布呈局灶节段的特点,且病变多样、重叠出现,在病理诊断中应警惕误、漏诊的可能.(3)伴节段性内皮和系膜细胞增生的患者常表现为肾病水平蛋白尿(92.3%).结论:在肾脏病理工作中,提高警惕性和检查方法对于正确诊断特发性FSGS具有重要意义.特发性FSGS不是构成本组肾活检患者的常见病理类型.足细胞病变以及节段性内皮和系膜细胞增生可能与节段性硬化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激素及同断环磷酰胺(CTX)冲击治疗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肾病综合征(FSGS-N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1997年间,63例FSGS-NS患者对激素治疗的反应,疗效与病理的关系及随访结果。结果以NS为表现的]SGS占同期肾活检FSGS的43.45%,平均发病年龄(31±14)岁,男女之比为2.15∶1,平均随访43个月。对初治疗有反应的患者(Ⅰ组)完全缓解率(CR)高,为65.79%,无进展至慢性肾功能衰竭(CRF)者;对初始治疗无反应者(Ⅱ组)CR低,为12%,延长激素及CTX治疗可使CR或部分缓解率(PR)增加至48%,进展至CRF者为6.35%。治疗的反应及CR的高低与肾小球病变范围及肾小管间质病变严重程度有关,肾小球病变范围大,小管间质病变严重者,对初始治疗反应差,CR低。药物不良反应以感染和肝损为主。结论延长皮质激素及间断CTX冲击治疗FSGS-NS使NS的治疗缓解率增加(总CR44.44%),进展至CRF少(6.35%),患者预后改善,临床上应根据肾脏病理,在严密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下,对其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