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成功与否,不管是经外路或是内路手术,首先决定于视网膜裂孔的发现与定位.找到并完全封闭裂孔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及时发现视网膜干性裂孔、变性并处理,是预防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措施.由于术者检查手段不同,使用仪器习惯、经验不同,因此对裂孔发现率也有差异.本文报告367例(379眼)视网膜脱离住院病例,采用多种方法检查跟底,发现裂孔综合处理,目的在于提高裂孔发现率和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174例原发性视网膜脱离的病例,128只眼施行了手术。近视眼占82.2%,高度近视占45%。裂孔以园形最多,马蹄形及其他形态的裂孔次之。发生裂孔的象限依次为颞上、颞下、鼻下、鼻上;颞半侧裂孔数约为鼻半侧的三倍强。裂孔的位置在赤道部与锯齿缘之间者最多,占77%。手术方式采用单纯电凝、巩膜层间缩短和硅胶填压。我们主张填压必须针对裂孔,位于裂孔后缘并与赤道平行。黄斑部裂孔应用红宝石激光治疗。术式与裂孔的有无和疗效无明显关系,脱离的范围与疗效有关。本文对近视与网膜脱离的关系,网膜的情况与裂孔位置的关系、手术方式问题、放水问题与手术失败的原因进行了讨论,认为放水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对61例63眼全层黄斑裂孔进行临床分析,提出了不同类型黄斑裂孔的诊断要点和处理原则,认为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方式应根据黄斑裂孔大小、有无周边裂孔、视网膜脱离范围等因素决定。对于特发性黄斑裂孔和大部分外伤性黄斑裂孔,即使形成全层裂孔,通常病情稳定,很少发生视网膜脱离,不需要用光凝或其他手术来预防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相似文献   

4.
王星 《广东医学》1999,20(12):953-954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对多裂孔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的有效方式。方法 术前及术中对视网膜裂孔完备而准确的定位,采用电凝封闭裂孔,排出视网膜下液及缓解玻璃体对视网膜牵引力等术式治疗多裂孔视网膜脱离17例。结果 1例术后第4天 视网膜大裂孔裂开,视风膜再脱离,其余手术成功,随访3~31个月,无复发。结论 术前检查不遗漏裂孔,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完全而准确的封闭裂孔,是多裂孔视网膜脱离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虽然激光治疗黄斑裂孔有重大进展,但对黄斑裂孔合并玻璃体牵引、网膜脱离不能平复和周边网膜还有囊变或裂孔者,仍有采取手术治疗的必要。我科自72年以来,共行黄斑裂孔手术16例,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OCT对黄斑裂孔的形态、分期及黄斑裂孔预后的影响,同时建立黄斑裂孔尺寸、持续时间、术前视力与术后视力预后之间联系。方法:对50例黄斑裂孔(IMH)患者共60眼进行的前瞻性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以确定是否存在黄斑裂孔。结果:明确裂孔分期、形态及对手术适应症及手术后疗效观察提供可靠临床资料。结论:OCT在临床上对于黄斑裂孔的定性、定量诊断及对裂孔手术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视网膜脱离手术的一次性成功率。方法:对38例视网膜脱离手术失败再手术做回顾性分析。结果:原裂孔未封闭居首位,其他原因有:出现新裂孔,增殖性玻璃体牵拉,格子样变性区未处理等,再次手术复位率84.22%。结论:视网膜脱离手术的关键在于提高检查手段,找准裂孔,封闭裂孔。  相似文献   

8.
目的:特发性黄斑裂孔的最佳治疗方法和手术治疗时机仍然不明。本回顾性研究旨在确认黄斑裂孔手术中和解剖复位及视力恢复相关的因素。方法:分析2002年7月以前的2年期间在3个医院行黄斑裂孔手术的55例患者的病例资料,确定和解剖复位及视力恢复相关的因素。评估以下预测性的因素:患者年龄、裂孔的分期、手术前裂孔的潜伏期、术前视力、同时行超声乳化手术及眼内人工晶体植入、用或不用吲哚青绿进行内界膜剥离及术后姿势。结果:术前出现症状的时间、吲哚青绿引导下剥除内界膜、裂孔的分期、术前较好的视力和解剖复位及术后获得≥6/12视力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最小剂量手术方法治疗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及适应证。方法对47例(47眼)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采用单纯巩膜外垫压+冷凝手术,术中均不放液,其中男34例,女13例,右眼29例,左眼18例,年龄17~65岁。视力:指数~0.5。所有患者术前均散瞳后行眼底镜、间接眼底镜、三面镜详细检查眼底,并绘制眼底图。结果 47例患者中术后一次性复位40例,占85.1%;裂孔未完全封闭,形成鱼嘴,网膜下进液体4例,4例患者裂孔均位于下方,且术前视网膜隆起较高,行二次最小剂量手术,垫压物重新转移固定后均复位。发现新的裂孔1例。2例因发生PVR牵拉做了玻璃体切割手术后复位。术后裂孔补充光凝12例。结论在间接眼底镜下行最小剂量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具有损伤小、手术操作简单、术后效果好的优点,术前精确检查、裂孔定位及严格筛选病例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视网膜脱离手术失败或术后复发影响因素及其再手术治疗效果。方法以同期一次手术成功50例患眼作对照,回顾分析再次行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54例患眼视网膜脱离相关病情,并研究采用不同手术方式再次行视网膜复位的治疗效果。结果54例再次行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眼,发现原裂孔未封闭或再次裂开19只眼(36.1%),新裂孔或遗漏裂孔30只眼(55.6%)。大部分患眼伴有不同程度玻璃体视网膜增殖病变(PVR)。再次手术11只眼行玻璃体腔注气术,22只眼行巩膜扣带术,21只眼行玻璃体切除术,其成功率分别为72.7%、90.9%和85.7%。结论裂孔封闭不全是视网膜脱离复发或未能复位直接原因,PVR是形成新裂孔、影响裂孔闭合及视网膜复位的主要因素。视网膜脱离再次手术成功关键仍是可靠地封闭裂孔,应针对具体病情采取不同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于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之后,探讨影响患者视力恢复以及裂孔愈合的有关因素。方法:随机选取接受特发性黄斑裂孔治疗的22例患者,对其进行术前以及术后的裂孔形态以及各项参数的检查,检查内容包括裂孔的高度(H)、底径(BASE)及最小径(MIN)、在水平方向处光感受器的内外节缺失区域的直径大小(DIOA)、光感受器和起点的脱离与裂孔两侧的外界膜断端间的实际距离(M、N),进而对影响患者视力恢复以及裂孔愈合的有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经分析得出,影响裂孔愈合的最显著因素为黄斑裂孔的愈合指数(MHCI)[愈合指数=(M+N)/BASE],影响视力恢复的最显著因素为裂孔牵拉指数(THI)(牵拉指数=H/MIN)。结论:对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之后,评定裂孔是否愈合,可以参考黄斑裂孔的愈合指数,如要判定视力恢复程度,可以参考裂孔牵拉指数。  相似文献   

12.
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病人一般以手术治疗为主,而手术的关键则在于看准网膜裂孔并封牢裂孔,妥善护理,促使脱离的视网膜复位。护理的好坏也是手术成败的重要条件。本文结合多年的临床护理实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3.
余建洪  赵刚平  朱敏  黄智  吴晓云  雷玉  胡丹 《广东医学》2012,33(18):2776-2778
目的 观察手术显微镜直视下视网膜裂孔定位技术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89例89眼简单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眼,术前利用三面镜仔细检查裂孔位置,裂孔大小和视网膜脱离范围;术中预置硅胶块和(或)环扎带,然后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进行视网膜裂孔定位、放液及冷冻.手术结束前检查裂孔是否确实封闭,调整或直接结扎缝线和(或)环扎带,必要时玻璃体腔注入过滤空气.术后定期观察视力、眼内反应和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6~24个月,视网膜完全复位86眼,再次外路手术后视网膜复位2眼,另有1眼因术后玻璃体视网膜增殖明显行玻璃体切除视网膜复位手术后视网膜复位.最佳矫正视力提高78眼,不变5眼,下降6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在0.3以上者67眼.结论 在简单视网膜脱离外路手术中采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裂孔定位及冷凝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方便、裂孔定位准确、疗效确实可靠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的原则是封闭裂孔。封闭裂孔的方法无论是电凝、冷凝或光凝,都是要使局部脉胳膜发生一定的炎性反应。通过炎性反应的过程。使裂孔区的视网膜与脉胳膜粘连而将裂孔封闭。如果视网膜裂孔  相似文献   

15.
Kelly等[1]1991年首先报道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割联合气液交换治疗黄斑裂孔,结果裂孔成功封闭,视力获得提高。自此,治疗黄斑裂孔的手术方式不断改进和完善,我们自2002年3月起用玻璃体手术切除玻璃体后皮质联合黄斑前膜剥除或视网膜內界膜剥除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获得较好  相似文献   

16.
探讨黄斑裂孔手术后患者俯卧位近视力是否可作为裂孔成功闭合的可靠指征,收集21例接受黄斑裂孔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18例裂孔闭合患者中有17例和全部3例黄斑裂孔持续存在的患者其Rosenbaum视力同手术前相比提高,结果显示敏感性为94%,特异性为0%,阳性预测值为85%,阴性预测值为0%  相似文献   

17.
采用信息针定位对491例裂孔原性视网膜脱离病人手术治疗,手术成功率达91.4%,并对临床上裂孔原性视网脱离常见病因及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黄斑部裂孔引起的视网膜脱离,其治疗方法首先是封闭裂孔。目前较广泛采用的是电凝黄斑裂孔加巩膜缩短术,这种手术对于一般的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疗效较好,但对于有显著后巩膜葡萄肿或黄斑部有皱襞、玻璃体牵引及黄斑部裂孔较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的经验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临床特征、手术方法及疗效.结果30例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行巩膜环扎、玻璃体切割、剥膜、重水、激光光凝、重水硅油交换,其中5例联合晶体粉碎治疗,术后视网膜完全复位28例,部分复位2例,术后视力均有提高.手术并发症包括:术中重水进入视网膜下、脉络膜上腔硅油,术后硅油乳化、PVR复发、白内障.结论重水硅油交换联合激光光凝治疗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可获满意疗效,硅油-重水交换具有阻止巨大裂孔后缘下滑作用,从而提高视网膜完全复位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外伤性黄斑裂孔的自然病程和视力预后。方法 2007年1月-2011年1月北京同仁医院诊治的外伤性全层黄斑裂孔30例(30眼),随访6个月~4年,包括视力、彩色眼底照相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眼黄斑裂孔均由钝挫伤所致,其中28眼于外伤后即刻发生。随访过程中,3眼黄斑裂孔在外伤后3~12周自行闭合,视力提高;8眼黄斑裂孔扩大,2眼视网膜脱离,发生时间均在伤后3个月,此2眼均进行了手术治疗,手术后视力提高;2眼黄斑裂孔缩小;其余15眼黄斑裂孔大小无明显变化,视力稳定者,未做特殊处理,仍在继续观察中。结论外伤性黄斑裂孔有自行闭合可能,且发生多在伤后早期。因此对视力稳定、孔径无扩大者,可暂不手术而密切随访;外伤性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发生率很低,对孔径扩大、视力下降者,或者发生视网膜脱离时,手术治疗有利于黄斑裂孔的闭合和视力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