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的 分析双塔区2006-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方法 对2006-2010年双塔区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双塔区2006-2010年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665例,无死亡病例,年平均发病率34.43/10万;常年均有发病,呈现5~7月、11月至翌年1月2个发病高峰,占发病总数的70.97%;5~14岁组病例占发病总数的81.80%;学生、幼托儿童、散居儿童占发病总数的98.32%.结论 要加强学校托幼机构流行性腮腺炎的防控工作,倡导适龄儿童接种疫苗.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2010-2015年鄂州市水痘流行特征及规律,为控制水痘疫情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5年鄂州市水痘疫情监测资料,对疫情监测数据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5年鄂州市共报告水痘病例3 258例,无死亡病例;年均发病率为50.80/10万,全年各月均有病例发生,呈现4~6月和11~次年1月两个明显发病高峰,占报告病例总数的31.92%和37.23%。发病主要集中在10岁及以下儿童,占发病总数的88.06%。男女性别之比为1.64︰1。职业分布以学生、散居儿童、幼托儿童为主,占报告总病例数的94.15%。结论应加强低龄儿童的水痘疾病监测,注意季节发病高峰的健康教育和环境因素可能的影响,采取措施提高水痘疫苗接种率,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刘德坚  郑磊  黎小炳  陆剑勇  袁坚 《职业与健康》2011,27(24):2884-2885
目的及时掌握水痘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深圳沙井街道2007—2010年的水痘发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2007—2010年沙井街道累计报告确诊水痘病例1626例,年发病率位于33.95/10万~66.09/10万之间;发生水痘暴发疫情8起,全部在学校和幼儿园,其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起;呈现秋冬季节高发特点,11月至次年1月是高峰期,最高峰在12月;15岁以下人群水痘发病数占总数的69.99%,15~30岁的人群发病数占报告病例总数的28.48%;学生、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占报告病例总数的71.46%,工人发病数占报告病例总数的18.33%;暴发疫情调查发现绝大多数患者无水痘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结论沙井街道当前水痘疫情较为严重,而接种疫苗才是控制水痘疫情的最有效手段,建议应在部分地区将水痘疫苗纳入一类疫苗管理,降低水痘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2006-2010年成都市锦江区水痘疫情情况,为制定水痘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2010年锦江区水痘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0年共报告水痘1 372例,年均发生率为62.63/10万。水痘发病数较高的涉农街道辖区分别为东光(14.58%,200/1 372)、狮子山(10.71%,147/1 372)、柳江(9.32%,128/1 372)和三圣(8.53%,117/1 372)。男性747例,女性625例;0~3岁占13.56%(186/1 372)、4~9岁占50.58%(694/1 372)、10~15岁占19.02%(261/1 372),学生占41.84%、托幼儿童占33.89%、散居儿童占11.08%;发病时间集中在4~6月和11月~次年1月,分别占43.00%和27.11%。2007和2009年发病率较高,分别为78.84/10万和76.28/10万。结论 2006-2010年锦江区水痘发病率以2007和2009年较高,并呈现间隔1年发病高峰态势,病例比例以涉农街道辖区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丹东市2006—2014年水痘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2014年水痘病例个案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6—2014年丹东市共报告水痘病例2 56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1.80/10万,4—6月及11月至次年1月为发病高峰期;发病主要集中在5~9岁(33.11%),≤14岁儿童占报告病例总数的70.78%;发病人群主要为学生、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分别占病例总数的55.8%、20.6%和12.2%。结论水痘每年有2个发病高峰,人群以≤14岁儿童为主,因此托幼机构和学校是水痘重点防控的场所,做好病例的隔离和重点人群水痘疫苗的接种是控制水痘疫情的最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宣润勇 《职业与健康》2012,28(9):1102-1103
目的掌握沈阳市苏家屯区水痘发病强度和流行特征,为制定防制措施及评价措施效果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该区水痘疫情资料。结果 2006—2010年沈阳市苏家屯区水痘年均发病率为91.47/10万;男女性别比为1.20∶1,男性报告发病率为98.45/10万,女性报告发病率为84.32/10万(P0.01);1、4~6和11、12月报告发病数较多,占全年报告发病总数的76.02%,学生和幼托儿童报告发病分别占报告发病总数的64.74%和15.66%,4~19岁年龄组报告发病数占报告发病总数的79.86%。结论该区水痘发病季节高峰和职业高峰明显,应根据水痘流行特征,落实各项预防控制措施;加强疫情动态监测,做好水痘流行趋势预警;做好暴发疫情应急处理工作,有效控制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2006-2013年平顶山市水痘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当地水痘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2013年平顶山市水痘疫情进行统计分析,评估水痘防控工作现状。结果 2006-2013年平顶山市共报告水痘11 813例,年平均发病率29.83/10万;死亡2例,另外报告带状疱疹死亡1例。性别构成和发病率均为男性高于女性;0~14岁病人占总数的89.60%;主要发病职业为学生、托幼儿童和散居儿童;8年共发生暴发疫情20起,发病556人;以城市为主的区(市)平均发病率(71.14/10万)明显高于以农村为主的县(16.16/10万);每年5月份和12月份为发病高峰;2006年以来全市总发病率无明显下降趋势。2010-2013年平顶山市托幼儿童累计接种水痘疫苗14.2万人,占2013年1~10岁儿童总数的18.56%,远达不到形成免疫保护屏障的效果。结论水痘是影响平顶山市儿童健康的重要传染病之一,亟待将水痘列入免疫规划,控制水痘疫情的持续流行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泸溪县2012-2016年水痘疫情特征,为制定水痘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2-2016年泸溪县水痘报告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012-2016年泸溪县共报告水痘病例66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2.54/10万。发病季节高峰在每年的5~7月和11~12月。病例主要集中在15岁以下年龄组,共604例,占病例总数的90.55%;以10~14岁组发病最多,共210例,占31.48%;男女性别比为1.22∶1。发病数最高的为学生425例,占63.72%;其次是散居儿童140例,占20.99%。结论水痘有明显的发病季节,以15岁以下人群为主,建议开展儿童水痘疫苗的预防接种,加强学校、托幼机构的水痘宣传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东海县水痘疫情,为控制流行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东海县水痘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1年东海县共报告水痘病例153例,年发病率为13.3/10万,无死亡病例;发病主要集中在4—6月,占发病总数的64.7%,男女性别比1.8∶1,4~8岁组病例数占44.4%,水痘病例为散居儿童、学生、幼托儿童。结论目前,亟待解决提高水痘疫苗接种率的问题,以保护儿童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水痘疫情流行特征,并探讨有效预防与控制措施。方法对2007年1月-2010年2月门诊接诊的水痘患者疫情资料采用Excel软件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对其发病时间、人群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2007年1月-2010年2月共接诊水痘患者307例,以15~24岁年龄段居多,占病例总数47.88%,病例呈逐年上升趋势;进入2010年以来仍保持在较高水平。结论近年门诊接诊水痘患者逐年增长,并且年龄逐渐趋向成人化,应采取相应措施积极预防控制水痘疫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连云港市水痘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治水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06-2018年水痘疫情资料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6-2018年全市共报告水痘病例13509例,年均发病率22.64/10万;发病高峰位于5~7月,11~12月至次年1月,分别占全部病例的30.66%、36.35%。0~14岁年龄组为历年高发人群,报告病例数占全部病例的78.16%。男性多于女性,性别比1.46[DK]∶1。职业以学生为主,占48.67%;幼托儿童其次19.80%;散居儿童18.44%。共发生37起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其中31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于小学,占83.78%;报告病例数928例,占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病例数的82.49%。除7月、8月外,其余月份均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主要集中于4 月、5月、11月,分别报告6起(各占16.22%),暴发疫情高发年龄为6~14岁。2006-2018年水痘疫苗平均接种率为51.24%。结论 2006-2018年连云港市水痘发病呈阶梯上升趋势,高发人群为0~14岁儿童。水痘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小学。今后应继续开展水痘监测;加强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宣传教育,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疫情;加大水痘防控健康知识宣传,提高民众主动接种水痘疫苗意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2006-2018年泰州市水痘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水痘报告病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布特征。结果 2006-2018年泰州市共报告水痘病例29990例,平均发病率为48.67/10万,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主城区年均发病率130.49/10万,高于非主城区年均发病率40.61/10万。月发病高峰为4-6月(占比22.89%)、11月-次年1月(占比46.37%);发病年龄以15岁以下人群为主,占总病例73.57%;发病人群以学生(占比53.77%)、托幼儿童(占比20.54%)和散居儿童(占比10.62%)为主;共报告水痘引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93起,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的57.77%,均发生在学校;2016年水痘疫苗接种率最低(18.85%),之后呈现上升趋势。结论 泰州市水痘发病率较高,儿童是发生水痘的主要人群,学校应加强水痘的疫情监测和管理,建议将2剂次水痘疫苗纳入免疫规划。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掌握丹阳市云阳镇水痘发病水平和流行特征,为制订防制规划及评价实施效果提供准确依据。方法 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该镇水痘疫情资料。结果 2010-2014年丹阳市云阳镇共报告水痘发病1 166例,年均发病率为112.84/10万;城郊年均发病率为243.14/10万,城区年均发病率为108.25/10 万,农村年均发病率为72.07/10万;男女性别比为1.12∶1,男多于女;1~4月、10~12月报告发病数较多,分别占全年报告发病数的35.21%和42.61%;发病以学生、幼托儿童、散居儿童为主,共占83%,职业高峰明显;1~15岁年龄组占72.91%。结论 建议将水痘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管理疫苗范畴,降低适龄儿童的水痘发病率;应加强疫情网络预警监测分析工作,减少水痘暴发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黄少平  马淑玲  于海柱  邢瑞婷  周伟  孟毅  李娜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6):4244-4246,4250
目的 了解2006~2009年北京市房山区学校及托幼机构水痘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水痘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6~2009年北京市房山区学校及托幼机构水痘报告病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6~2009年共报告房山区学校及托幼机构水痘病例2 343例,年均发病率为65.33/10万.发病主要集中在4~6月和11月~次年1月,占全年发病的75.3%;全区均有发病,主要分布在人口密度较大的乡镇;托幼儿童和小学生是水痘的高发人群(75.2%),大学生水痘发病例数在各年的构成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约有32.3%的病例有疫苗免疫接种史.结论 应加强冬季和春末夏初小学生及托幼儿童水痘疫情的预防与控制,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水痘防病知识宣传和疫苗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5.
丁旭      任达飞    高前荣  宁乐婷  肖艳芳 《现代预防医学》2021,(18):3411-3414
目的 分析2010—2020年铜仁市水痘流行特征,为制定合适的水痘防控措施和免疫接种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0—2020年铜仁市水痘发病疫情资料及疫苗接种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水痘流行特征和疫苗接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20年铜仁市累计报告水痘17 25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49.80/10万,整体发病呈上升趋势(χ2 = 79.56,P<0.05),报告发病率从2010年的23.06/10万(809例)上升到2019年的82.87/10万(2 626例),城区发病9 642例(55.87%)高于郊区7 616例(44.13%),每年春末夏初(5—7月)和冬季(11月—次年1月)为水痘发病高峰期,发病年龄主要分布在25岁以下人群,共报告16 650例,占总病例数的96.48%,4~6岁为高发年龄段。男性水痘年均发病率 ( 55.17/10 万) 高于女性( 44.15/10万),发病职业以学生8 950例(51.86%)、散居儿童3 644例(21.11%)、幼托儿童2 658例(15.40%)为主,全市水痘发病率与疫苗接种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 铜仁市水痘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具有明显的季节、地区及人群发病特征,发病以学生或15岁以下人群为主,需继续加强第1剂水痘疫苗的接种,推广第2剂水痘疫苗的补充免疫。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2014-2018年福建省水痘疫情流行情况并进行发病预测,为调整水痘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福建省2014-2018年中国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的水痘病例资料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的水痘突发事件报告资料,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结果 福建省2014-2018年累计报告58 934例水痘病例,年均发病率...  相似文献   

17.
吕莉 《职业与健康》2014,(20):2962-2964
目的掌握沈阳市水痘发病强度和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控对策及评价实施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沈阳市疾病监测信息管理报告系统的2006—2013年水痘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沈阳市2006—2013年共报告水痘发病47 016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76.82/10万,各年度水痘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84.26/10万,女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69.21/10万,男女报告发病数之比为1.25∶1,男性和女性水痘年均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14岁年龄组水痘报告发病数占54.45%;学生、幼托儿童、散居儿童报告水痘发病数分别占水痘报告发病57.67%、15.88%、9.14%;4—6月报告发病数占全年的32.99%,1月及11、12月报告发病数占全年的37.09%。结论学生和学龄前儿童是水痘高发人群,学校和托幼机构是水痘高发场所,冬季和春末夏初是水痘高发季节。应加强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控工作,加强卫生宣教工作,提高人群防控意识和防控水平;加强疫情监测,掌握水痘流行趋势并及时预警;做好水痘暴发疫情的应急处理,有效控制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 了解2006-2013年济南市历城区的水痘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控制水痘流行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06-2013年济南市历城区的水痘个案病例疫情信息,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水痘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06-2013年济南市历城区共报告水痘5 188例,8年平均发病率为62.61/10万,城乡结合部地区发病高于偏远农村地区,呈现春冬季两个发病高峰。病例中男性多于女性,以学生、幼托儿童、散居儿童为主,3~5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其次为6~8岁年龄组,发病率分别为529.26/10万和450.79/10万。结论 儿童为水痘的高发人群,应重点加强托幼机构和学校的水痘防控工作;尽快制定并实施2针水痘疫苗的免疫策略,并将其纳入扩大免疫规划,切实提高水痘疫苗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可有效降低水痘发病率,减轻水痘的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2006—2010年邳州市手足口病流行因素,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邳州市疫情统计资料及现场调查资料,对2006—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概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0年邳州市累计报告手足口病987例,年均发病率11.92/10万,2009年为发病高峰,全年均有发病,病例主要集中在3—6月,占全年的72.64%,发病以婴幼儿为主,0~5岁儿童报告发病952例,占96.45%。男性发病多于女性,男女发病比例为1.95∶1。报告病例以散居儿童为首位,共报告773例,占78.32%。结论邳州市手足口病疫情防控重点应以幼儿为主,3—6月为重点防控期,早期采取防控措施,可最大限度的控制疫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