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1-7)[Ang(1-7)]及AngⅡ对THP-1巨噬细胞高密度脂蛋白受体I(SR-BI)表达的影响。方法将THP-1巨噬细胞根据AngⅡ和Ang(1-7)对SR-B1表达的影响分别分为:空白对照组及不同浓度AngⅡ组(10~10~4 nmol/L组);空白对照组及不同浓度Ang(1-7)组(10~10~4 nmol/L组);空白对照组、AngⅡ10~2nmol/L组、AngⅡ10~2 nmol/L+Ang(1-7)组(10~2~10~4 nmol/L组)、AngⅡ+Ang(1-7)+A-779组。运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SR-BI mRNA及SR-BI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AngⅡ10~10~4nmol/L组SR-BI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下调,呈浓度依赖性(P<0.05);而Ang(1-7)10~10~4 nmol/L组SR-BI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上调,呈浓度依赖性(P<0.05);与空白对照组和AngⅡ组比较,AngⅡ10~2 nmol/L+Ang(1-7)组(10~2~10~4 nmol/L组)SR-BI表达明显上调,呈浓度依赖性(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AngⅡ+Ang(1-7)10~2 nmol/L+A-779组SR-BI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结论 Ang(1-7)通过其特异性MAS受体浓度依赖性地拮抗AngⅡ抑制SR-BI的表达,促进胆固醇外流,提高了胆固醇逆转运的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RIN-m β细胞胰岛素分泌的影响,探讨Ang Ⅱ损伤β细胞功能的机制.方法 RIN-m细胞以不同浓度AngⅡ(0.1、1、10、100 nmol/L)干预24 h后,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基础(3.3 mmol/L)和葡萄糖(16.7 mmol/L)刺激下RIN-m细胞胰岛素分泌量;RT-PCR和Western印迹分别检测解耦联蛋白2(UCP2)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荧光素酶生物发光法检测细胞内ATP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和细胞内Ca~(2+)浓度.结果 (1)在低糖刺激下,各Ang Ⅱ处理组RIN-m细胞胰岛素分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44,P:0.634);在高糖刺激下,除0.1 nmol/L Ang Ⅱ组外,其余各组胰岛素分泌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F=118.528,P=0.000).(2)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各AngⅡ处理组的UCP2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增加(F=1 370,P=0.000;F=675.175,P=0.000).(3)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除0.1 nmol/L Ang Ⅱ组外,其余各组的RIN-m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细胞内ATP含量和Ca~(2+)浓度显著减少(F=4.035,P=0.008;F=3.353,P=0.013;F=5.867,P=0.001).结论 AngⅡ损伤胰岛β细胞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GSIS)功能,其机制可能是AngⅡ上调β细胞UCP2表达,进而降低线粒体膜电位、减少细胞内ATP含量及Ca~(2+)浓度,最终损伤β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1-7)对心肌肥厚内质网应激所致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血管紧张素Ⅱ组、血管紧张素(1-7)干预组.体外培养乳鼠心肌细胞,用不同浓度血管紧张素Ⅱ(100 nmol/L、1000 nmol/L)分别作用24 h、48 h、72 h诱导其肥厚.用不同浓度的血管紧张素(1-7)(10 nmol/L、100 nmol/L、1000 nmol/L)进行干预.实验终止后,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心肌细胞形态变化.考马斯亮蓝G-250法测定心肌总蛋白合成.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内质网应激相关分子葡萄糖调节蛋白78和C/EBP同源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100 nmol/L血管紧张素Ⅱ干预24 h可诱导心肌肥厚,心肌细胞体积增大,细胞蛋白含量增加(1.59±0.03 g/L,P<0.05),葡萄糖调节蛋白78和C/EBP同源蛋白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给予血管紧张素(1-7)干预后,可较大程度地逆转上述指标变化(P<0.05).结论 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厚存在内质网应激.血管紧张素(1-7)可以通过减轻内质网应激来减轻心肌细胞肥厚,对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且1000 nmol/L血管紧张素(1-7)的保护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雷米普利对病毒性心肌炎后心肌细胞凋亡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CVB3感染BALB/c乳鼠原代心肌细胞,构建病毒性心肌炎模型。将细胞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组、AngⅡ+雷米普利组和雷米普利组。空白组正常培养心肌细胞72h。其余4组以CVB3 100PFU/cell的比例感染心肌细胞48h,构建病毒性心肌细胞模型,模型组于培养液中加入PBS,AngⅡ组于培养液中加入终浓度为100nmol/L的AngⅡ,AngⅡ+雷米普利组于培养液中加入终浓度为100nmol/L的AngⅡ和1μmol/L的雷米普利,雷米普利组于培养液中加入终浓度为1μmol/L的雷米普利。培养24h后,磷脂结合蛋白V/碘化丙啶(Annexin V/PI)法检测细胞凋亡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蛋白caspase-3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和AngⅡ组细胞的凋亡率和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1);与模型组相比,雷米普利组细胞的凋亡率和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1);与AngⅡ组相比,AngⅡ+雷米普利组细胞的凋亡率和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1)。结论:雷米普利能降低病毒性心肌炎引起的细胞凋亡,其作用可能与AngⅡ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血管紧张素Ⅱ致成纤维细胞(CFs)增殖及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1~3日龄SD大鼠乳鼠的CFs,分组加入不同浓度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NAC进行干预。1组加入普通培养基(含10%FBS的DMEM培养液);2组在普通培养基中加入终浓度为2.5×10-7μmol/L的AngⅡ;3组在普通培养基中加入终浓度为5.0×10-7μmol/L的AngⅡ;4组在普通培养基中加入终浓度为5.0×10-7μmol/L的AngⅡ和5.0μmol/L的NAC;5组在普通培养基中加入终浓度为5.0×10-7μmol/L的AngⅡ和10.0μmol/L的NAC。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FN的蛋白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各组CFs的增殖活性,RT-PCR检测各组FN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1组相比,2组CFs增殖活性、F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1)。与1组及2组相比,3组CFs增殖活性、F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1)。在培养基中加入NAC进行干预,4组和5组与3组相比,CFs增殖活性、F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1);5组较4组CFs增殖活性、F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1)。结论 :NAC在抑制CFs增殖及减轻FN在心肌间质沉积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潜阳合剂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β-肌球蛋白重链(MYH7)、骨骼肌肌动蛋白α1(ACTA1)、脑钠肽(BNP)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潜阳合剂改善心肌纤维化的机制。方法建立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异常增殖的细胞模型,并采用潜阳合剂干预。用CCK-8法测定潜阳合剂对心肌细胞的细胞毒性和拮抗AngⅡ作用的最佳浓度,并分成空白组、AngⅡ组(800 nmol/L)、AngⅡ+潜阳合剂组(稀释4000倍),应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MYH7、ACTA1及BNP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检测加入潜阳合剂后MYH7、ACTA1、BNP mRNA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AngⅡ组MYH7、ACTA1及BNP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与AngⅡ组比较,AngⅡ+潜阳合剂组MYH7、ACTA1、BNP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或P<0.01)。结论潜阳合剂可以通过降低MYH7、ACTA1、BNP mRNA及蛋白的表达起到改善心肌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刺激心肌细胞肥大后,缝隙连接蛋白43(Cx43)表达的变化及缬沙坦的干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大鼠心肌细胞,分为对照组,AngⅡ组(AngⅡ1.0×10~6mol/L)和缬沙坦组(AngⅡ1.0×10~6mol/L+缬沙坦1.0×10~6mol/L)。另外将缬沙坦以1.0×10~5、1.0×10~6和1.0×10~7mol/L刺激分为A组、B组和C组。先用AngⅡ诱导心肌肥大24 h后,采用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蛋白法观察心肌细胞Cx43蛋白表达以及缬沙坦的干预作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ngⅡ组心肌细胞明显肥大,蛋白质含量明显增加,Cx43蛋白表达明显上调;与AngⅡ组比较,缬沙坦组拮抗AngⅡ刺激下Cx43蛋白的上调,并呈明显浓度依赖性下降。与A组比较,B、C组Cx43蛋白表达下降(P<0.05)。结论 AngⅡ刺激心肌细胞24 h后,通过AngⅡ1型受体信号通路,导致Cx43蛋白表达浓度依赖性上调,缬沙坦明显抑制其上调,Cx43上调可能与心肌肥大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川芎嗪(ligustrazine)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心脏成纤维细胞纤维化的机制及影响。方法体外培养SD大鼠乳鼠CFs,实验分为5组,A组(对照组):培养时不加干预药物;B组(AngⅡ组):加AngⅡ10-6mol/L;C组(川芎嗪低剂量组):AngⅡ10-6mol/L+川芎嗪5 mg/L;D组(川芎嗪中剂量组)AngⅡ10-6mol/L+川芎嗪10 mg/L;E组(川芎嗪高剂量组)AngⅡ10-6mol/L+川芎嗪20 mg/L,干预48 h后,采用RT-PCR法测定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钙调神经磷酸酶催化亚基Aβ亚型(Cn Aβ)mRNA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α-SMA及活化T细胞核因子3(NFAT3)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A组比较,B组α-SMAmRNA、Cn AβmRNA表达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α-SMA、NFAT3蛋白的表达也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C组α-SMAmRNA、Cn Aβ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α-SMA、NFAT3蛋白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和E组α-SMA、Cn Aβ的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α-SMA、NFAT3蛋白表达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一定浓度范围,川芎嗪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AngⅡ诱导的SD大鼠CFs心肌纤维化过程,其机制可能与心脏成纤组细胞纤组化川芎嗪抑制CFs的钙调神经磷酸酶(Ca N)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s FRP5)在心肌细胞肥大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发挥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SD乳鼠心肌细胞,应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心肌细胞肥大。替米沙坦、PD123319分别阻滞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AT1R)、血管紧张素2型受体(AT2R)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olt)检测sFRP5、脑利钠肽(BNP)及肿瘤坏死因子-a(TNF-a)的表达。结果:s FRP5能够在心肌细胞中表达。sFRP5 mRNA及蛋白水平、BNP蛋白水平的表达随AngⅡ干预时间的延长而增加,48 h达到最高值(P0.05)。与AngⅡ(10~(-6) mol/L)组相比,AngⅡ+替米沙坦(10μmol/L)组sFRP5 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AngⅡ+PD123319(10μmol/L)组sFRP5 mRNA和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ngⅡ(10~(-6) mo1/L)+sFRP5(0 ng/ml)组比较,AngⅡ(10~(-6) mo1/L)+sFRP5(10 ng/ml)组及AngⅡ(10~(-6) mo1/L)+sFRP5(100 ng/ml)组BNP蛋白及TNF-a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在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过程中,主要通过血管紧张素Ⅱ型受体上调sFRP5的表达,且sFRP5在抑制心肌细胞肥大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氯通道阻滞剂4,4′-二异硫氰基芪-2,2′-二磺酸(DIDS)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H9C2心肌细胞肥大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应用AngⅡ1μmol/L刺激心肌H9C2细胞株,构建心肌细胞肥大模型,观察12、24、36、48和72h各项表达,另给予50、100、200μmol/L DIDS预处理H9C2细胞,细胞分组:空白组、AngⅡ组、DIDS组、AngⅡ+DIDS组;免疫荧光染色测量细胞表面积,BCA法检测蛋白含量,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心肌肥厚基因心房钠尿肽(ANP)和肌球蛋白重链(β-MHC)mRNA表达,二氯荧光素二乙酸检测活性氧水平。结果48h细胞表面积最大(50 166±2697)μm2和总蛋白含量最大(1.68±0.06)mg/107个,36hANP mRNA为4.08±0.38和β-MHC mRNA为2.80±0.18,表达量均最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AngⅡ组心肌细胞表面积、总蛋白含量、ANP、β-MHC mRNA表达量和细胞内活性氧水平明显增加(P0.05),DIDS组无显著差异(P0.05);与AngⅡ组比较,DIDS+AngⅡ组的心肌细胞表面积明显减小(P0.05)、总蛋白含量明显减少(P0.05)、ANP mRNA和β-MHC mRNA表达量明显减低(P0.05)、细胞内活性氧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 DIDS可以有效抑制AngⅡ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肥大,其机制可能与降低活性氧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1-7)[Ang(1-7)]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THP-1源性泡沫细胞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SR-BⅠ)、ATP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表达及胆固醇外流的影响。方法 将THP-1单核细胞加入100 nmol/L佛波酯(PMA) 48 h诱导分化为THP-1源性巨噬细胞,加入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建立泡沫细胞模型。随机分为五组:空白对照组、AngⅡ组、Ang(1-7)组、Ang(1-7)+AngⅡ组及AngⅡ+Ang(1-7)+A-779组[A-779为Ang(1-7)受体特异性阻滞剂]。分别运用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SR-BⅠmRNA、ABCA1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用液体闪烁计数仪检测胆固醇流出率的变化。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加用AngⅡ组SR-BⅠmRNA、ABCA1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减弱且胆固醇外流减少(P<0.05);与AngⅡ组比较,加用Ang(1-7)促进SR-BⅠmRNA、ABCA1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胆固醇外流增加(P<0.05);与AngⅡ+Ang(1-7)组比较,AngⅡ+Ang(1-7)+A-779组SR-BⅠmRNA、ABCA1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减弱、胆固醇外流减少(P<0.05),但与Ang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ngⅡ抑制THP-1源性泡沫细胞SR-BⅠ、ABCA1的表达并减少胆固醇外流,而Ang(1-7) 通过其特异性受体MAS受体可减弱AngⅡ的作用,促进胆固醇外流,从而对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起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黄酸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K-2细胞,观察AngⅡ(1×10-7mol/L)诱导下低、中和高浓度的大黄酸(10μg/ml、20μg/ml和40μg/ml)对HK-2TSP-1、TGF-β1的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采用Real Time PCR检测细胞TSP-1、TGF-β1mRNA表达,采用Westernb lot检测TSP-1、TGF-β1蛋白表达。培养上清液中TGF-β1和活性TGF-β1检测采用ELISA法。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AngⅡ(1×10-7mol/L)明显上调了HK-2TSP-1的mRNA表达(3.84±0.48vs1.32±0.19;P<0.05)、伴有TGF-β1的mRNA表达增加(3.68±0.46vs1.18±0.13;P<0.05)。同时AngⅡ(1×10-7mol/L)也上调TSP-1蛋白表达(0.5246±0.0936 vs 0.1015±0.0768;P<0.01),伴有TGF-β1蛋白表达的增加(0.5948±0.0624 vs 0.1264±0.0811;P<0.01)。与AngⅡ阳性对照组比较,中浓度和高浓度大黄酸明显抑制了AngⅡ(1×10-7mol/L)诱导的TSP-1、TGF-β1的mRNA(P<0.05,P<0.01)和蛋白表达(P<0.05,P<0.01)。中浓度大黄酸干预组总的TGF-β1含量和活性TGF-β1含量均减少,(P<0.05);高浓度大黄酸干预组总的TGF-β1含量和活性TGF-β1含量均明显减少(P<0.01)。结论:大黄酸能抑制人肾小管上皮细胞TSP-1、TGF-β1的mRNA和蛋白表达,抑制TGF-β分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1-7)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脐静脉内皮细胞E-选择素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的影响,并初步探讨血管紧张素(1-7)的作用机制,阐明血管紧张素(1-7)对血管紧张素Ⅱ在炎症方面的拮抗作用.方法 经形态学及抗VⅢ因子抗体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按以下分组加入不同干扰因素进行实验.实验分组:①对照组:不加干预因素;②血管紧张素Ⅱ组:加入血管紧张素Ⅱ100 nmol/L;③血管紧张素(1-7)组:加入血管紧张素(1-7)1 000 nmol/L;④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1-7)组:分别用血管紧张素(1-7)10、100、1 000、10 000 nmol/L预处理30 min后,再加入血管紧张素Ⅱ100 nmol/L;⑤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1-7)+血管紧张素(1-7)受体拮抗剂A-779组:先用1 000 nmol/L A-779预处理30 min后,再用终浓度为1 000 nmol/L血管紧张素(1-7)预处理30 min,最后加入终浓度100 nmol/L血管紧张素Ⅱ.各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从蛋白和mRNA水平检测E-选择素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细胞生长良好,呈鹅卵石样镶嵌排列,细胞透明度大,轮廓不清.荧光免疫组化染色法,可检测到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VⅢ因子相关抗原为阳性.①与对照组比,血管紧张素Ⅱ(100 nmol/L)使E-选择素(25.39±1.97μg/L)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238.71±5.51 ng/L)的蛋白分泌量明显增加, E-选择素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RNA的表达显著升高(均P<0.01);②血管紧张素(1-7)(1 000 nmol/L)使E-选择素(3.72±0.95μg/L)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90.24±9.82 ng/L)的蛋白分泌量降低,E-选择素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RNA表达亦降低(均P<0.01);③混合刺激组中血管紧张素(1-7)(10~10 000 nmol/L)减少E-选择素蛋白合成,分别为21.15±1.31、17.41±1.94、12.71±1.84、9.46±1.40μg/L,均低于血管紧张素Ⅱ组(均P<0.01);同时也减少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蛋白合成,分别为214.57±7.16、196.83±8.20、176.63±8.93、155.52±8.19 ng/L,均低于血管紧张素Ⅱ组(均P<0.01);④混合刺激组中,与AngⅡ组比较,血管紧张素(1-7)(10~10 000 nmol/L)呈剂量依赖性的抑制AngⅡ刺激E-选择素、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RNA的表达(均P<0.01);⑤加入血管紧张素(1-7)受体拮抗剂A-779后,血管紧张素(1-7)的作用消失.结论 血管紧张素(1-7)通过其特异性受体Mas拮抗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选择素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表达,并呈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在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上观察缬沙坦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诱导的肥大心肌细胞糖蛋白130(glucoprotein130,gp130)表达的影响。方法 AngⅡ刺激新生大鼠的原代培养心肌细胞,建立体外心肌肥大模型,并用不同浓度的缬沙坦作用于肥大心肌细胞,分为对照组,AngⅡ组,缬沙坦1组,缬沙坦2组,缬沙坦3组。采用相差显微镜测量细胞大小,3 H-亮氨酸的掺入作为测定心肌细胞肥大的指标;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肥大心肌细胞gp130mRNA及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ngⅡ组、缬沙坦1组、缬沙坦2组心肌细胞直径明显增大,3 H-亮氨酸掺入明显增加,gp130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AngⅡ组比较,缬沙坦1组、缬沙坦2组、缬沙坦3组心肌细胞直径明显减小,3 H-亮氨酸掺入明显减少,肥大心肌细胞gp130mRNA及蛋白的表达被抑制,且呈一定浓度依赖性(P<0.05)。结论缬沙坦浓度依赖性地抑制AngⅡ诱导的肥大心肌细胞gp130的表达,延缓了AngⅡ诱导的心肌肥大的发生、发展,从而对心肌细胞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调控klotho基因表达的机制,探讨缬沙坦(valsartan)对其调控作用的影响。方法:将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与干预药物共培养。(1)按AngⅡ浓度梯度0(对照组)、10-9、10-8、10-7、10-6、10-5mol/L和时间梯度0(对照组)、3、6、12和24h分组培养,用RT-PCR检测klotho mRNA的表达水平。(2)按Valsartan浓度梯度0(对照组)、10-9、10-7、10-5和10-3mol/L分组培养,RT-PCR检测klothomRNA的表达。(3)设对照组、AngⅡ(10-7mol/L)组、AngⅡ(10-7mol/L) Valsartan(10-5mol/L)组和Valsartan(10-5mol/L)组,用RT-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klotho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1)AngⅡ对klotho mRNA表达呈量效抑制关系,但在时效关系上,klotho在3h点被AngⅡ抑制(P<0.05),6~12h klotho mRNA表达量逐渐增加,而24h后klotho mRNA表达减少,呈明显抑制状态(P<0.05)。(2)不同浓度Valsartan对klotho mRNA的表达无显著影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AngⅡ可明显抑制klotho表达(P<0.05),给予Valsartan阻断AngⅡ作用后,klotho表达增高(P<0.05),而Valsartan本身对klotho表达无影响(P>0.05)。结论:AngⅡ对klotho基因的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Valsartan可拮抗AngⅡ对klotho基因的抑制作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是AngⅡ调控klotho基因表达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是否与CD40及CD40配体(CD40L)通路有关。方法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后,分6组:对照组;AngⅡ组;低、中和高剂量组[Ang-(1-7)10、100和1000nmol/L预处理];阻断剂组(A-779预处理)。用RT-PCR法检测ICAM-1、VCAM-1和CD40、CD40L 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ngⅡ组ICAM-1、VCAM-1和CD40、CD40L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AngⅡ组比较,低、中和高剂量组ICAM-1、VCAM-1和CD40、CD40L mRNA的表达逐渐下降(P0.05),其中ICAM-1、VCAM-1mRNA表达分别下降25%、58%、69%和30%、53%、62%;CD40、CD40L mRNA表达分别下降35%、48%、61%和26%、54%、68%;阻断剂组与AngⅡ组上述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Ang-(1-7)可以抑制炎症通路CD40/CD40L活化,进而下调黏附分子ICAM-1、VCAM-1的表达;Ang-(1-7)的抗炎机制是首先与Mas受体结合,进而发挥抑制CD40/CD40L通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研究塞来昔布对血管紧张素(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通路的影响。方法细胞培养大鼠H9c2心肌细胞,将细胞分为5组:空白组(未加任何药物处理);AngⅡ组(加入1μmol/L的AngⅡ诱导心肌肥大);AngⅡ+塞来昔布50 mg/L、100 mg/L、150 mg/L组,各组细胞加入药物培养48 h后用于后续实验。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测定细胞表面积和细胞中总蛋白浓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各组细胞中p38MAPK、ERK1/2、磷酸化(p)-ERK1/2、p-p38MAPK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AngⅡ组细胞形态增大,细胞贴壁不牢,漂浮细胞增多;与AngⅡ组比较,塞来昔布各处理组细胞形态变小,漂浮细胞减少;与空白组比较,AngⅡ组细胞表面积显著增大(P0.05),细胞中总蛋白浓度显著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细胞中p-ERK1/2、p-p38MAPK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减少(P0.05);与AngⅡ组比较,塞来昔布处理各组细胞表面积显著减少(P0.05),细胞中总蛋白浓度和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细胞中p-ERK1/2、p-p38MAPK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多(P0.05);AngⅡ+塞来昔布50 mg/L组和100 mg/L组细胞表面积、细胞中总蛋白浓度、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细胞中p-ERK1/2、p-p38MAPK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空白组(P0.05),AngⅡ+塞来昔布150 mg/L组细胞表面积、细胞中总蛋白浓度、细胞凋亡率及细胞中p-ERK1/2、p-p38MAPK蛋白相对表达量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塞来昔布对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具有抑制作用,其抑制心肌细胞肥大的作用可能与激活MAPK/ERK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9.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表达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环磷酸腺苷(cAMP)对AngⅡ1型(AT1)受体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的稳定性及心肌细胞蛋白代谢的影响.方法3天以内SD乳鼠原代培养的心肌细胞,分为对照组(不加刺激因子)、A组(加入放线菌素D5μg/m1)、B组(加入Forskolin及IBMX各30μmol/L);C组(加入放线菌素D5μg/ml、Forskolin及IBMX各30μmol/L),与刺激因子作用后,提取细胞RNA,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测定AT1受体mRNA含量.结果AT1受体mRNA半衰期约在4.9小时,AngⅡ、放线菌素D单独或共同作用心肌细胞6小时AT1受体mRNA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AT1受体mRNA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具极显著性差异(P<0.01).AngⅡ、Forskolin+IBMX分别或共同作用心肌细胞144小时,使其蛋白含量分别为对照的133.3%(与对照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92.8%(与对照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和105.0%(与对照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ngⅡ不改变AT1受体mRNA的稳定性,cAMP可以抑制AngⅡ长期作用引起的心肌细胞蛋白含量的升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7-36)]对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内CD_(36)、 ACAT1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巨噬细胞,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传代培养的巨噬细胞泡沫化。实验分为8组:巨噬细胞组,泡沫细胞组,不同浓度0 nmol/L、1.5 nmol/L、3.0 nmol/L、5.0 nmol/L、10.0 nmol/LGLP-1(7-36)干预组,GLP-1(7-36)5.0 nmol/L联合GLP-1抑制剂Exendin(9-39)50 nmol/L组。结果与巨噬细胞组比较,泡沫细胞组CD_(36)、ACAT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高(P0.05);与泡沫细胞组比较,GLP-1组CD_(36)、ACAT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不同浓度GLP-1干预组比较,GLP-1抑制剂Exendin组CD_(36)、ACAT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高(P0.05)。结论 GLP-1干预浓度的增加与CD_(36)、ACAT1基因及蛋白表达呈负相关。当GLP-1(7-36)浓度为5 nmol/L时,抑制效果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