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了解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乙脑监测情况,为乙脑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010-2015年黔南州疑似乙脑病例标本,并对乙脑实验室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5年黔南州共报告疑似乙脑病例154例,采集标本131例,采集率为85.1%;血清/脑脊液采集率为45.8%,恢复期血清采集率为33.6%.疑似病例均为<15岁儿童.乙脑IgM抗体阳性50例,阳性率为38.2%,阳性病例都集中在2~6岁、6~10岁两个年龄段,男性阳性率40.4% (36/89),女性阳性率33.3% (14/42).发病后4~10天采集标本82例,采集率为62.6%,阳性42例,阳性率为51.2%.省级乙脑实验室对黔南州实验室开展盲样考核和标本复核工作,符合率为100%和93.9%.结论 乙脑疑似病例发病后4~10天采集的标本阳性检出率高,为最佳的标本采集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防控乙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医院临床诊断乙脑或疑似乙脑病例标本,用捕获ELISA法检测乙脑IgM抗体,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09年送检病例乙脑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6.61%、34.35%、39.30%、25.86%、17.12%。全区14个地市均有阳性病例分布,其中南宁、河池、玉林、贵港、崇左、梧州、钦州、百色8个市所辖县送检病例较多;乙脑IgM抗体阳性病例年龄最小1岁,最大28岁,主要以10岁以下儿童为主,占89.88%;每年5~8月送检病例标本多且检测阳性率高,6~7月形成高峰;乙脑IgM抗体阳性病例中99.13%为无接种史和疫苗接种史不详。结论乙脑病例分布广,多见于低年龄组,主要为散发,有明显的季节性。乙脑IgM抗体阳性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发病高危因素与预防接种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2006-2010年玉林市麻疹疑似病例检测资料,为今后防控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IgM-捕获ELISA法检测2006-2010年送检疑似麻疹病例,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 2006-2010年玉林市共检测719份散发病例血清样本,麻疹IgM阳性229份,占31.85%,2006-2008年阳性率分别为75.00%、8.46%、37.81%,2009、2010年无实验室确诊病例;风疹IgM阳性134份,占18.64%,占麻疹阴性样本的27.35%(134/490),各年间麻疹、风疹IgM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出疹后4~14d采集血液麻疹IgM阳性率最高39.49%。各县(市、区)均有麻疹、风疹实验室确诊病例,高峰期在5月;散居儿童麻疹病例占69.43(159/229),以8月龄~2岁最多,占44.10%(101/229),<8月龄占14.85%(34/229),风疹7~13岁最多,占48.51%(65/134);麻疹病例男性154例、女性75例,男女性别比2.05∶1,风疹病例男性76例、女性58例,男女性别比1.31∶1;麻疹确诊病例中散居儿童占69.43%(159/229),风疹以学生最多占86.57%(116/134)。结论 2006-2010年玉林市麻疹、风疹实验室诊断病例较少,但仍应适时开展麻疹强化免疫,给力于麻疹免疫效果监测,巩固防控成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广元市2007~2009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疑似或临床诊断病例进行血清学检测,核实诊断,为乙脑疫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酶联免疫法(ELISA)对血清和/脑脊液标本进行乙脑IgM抗体检测。[结果]2007~2009年共检测乙脑疑似或临床诊断病例62例,乙脑IgM阳性43例,阳性率69.35%。送检病例主要集中在10岁以下儿童,各区县均有发病,大多分布于农村或城乡结合部,均为散发,发病高峰在8月份。[结论乙脑是引起广元市儿童病毒性脑炎的主要疾病,应加强监测,做好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儿童乙脑疫苗接种工作,加强环境治理,在夏、秋季节加强灭蚊、防蚊措施,科学防控乙脑。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山东省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流行情况,为有效预防控制乙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1986~2010年山东省乙脑报告病例进行分析,采用ELISA法检测病人早期血清和/或脑脊液乙脑IgM抗体.结果 1986~2010年山东省共报告乙脑病例12 983例,年均发病率为0.61/10万;95.12%的病例集中在7~9月份,8月为发病高峰;59.05%的病例分布于菏泽、临沂、潍坊、济宁4市;15岁以下病例居多,占总病例数的72.53%(9 411例),但≥15岁病例所占比例呈逐渐增加趋势;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48.79%)、学生(22.67%)、农民(20.26%)为主;共检测1 807例病人血清和/或脑脊液,乙脑IgM抗体阳性1 173例,阳性率为64.91%.结论 山东省乙脑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近年来呈低水平流行,但威胁依然存在,仍需加强防控措施;乙脑发病年龄明显后移,应结合各地区成人发病情况制定乙脑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陕西省2005~2006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报告病例标本进行复核检测,并对乙脑阴性标本检测其它病毒性脑炎病毒IgM抗体.方法 对陕西省两年乙脑报告病例的血清及脑脊液标本,用两种国产乙脑病毒IgM抗体捕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澳大利亚Panbio公司生产的乙脑/登革病毒IgM抗体ELISA试剂盒,以及间接免疫荧光方法进行复核检测,并用10种引起病毒性脑炎病毒的IgM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检测乙脑阴性标本.结果 陕西省2005~2006年送检的9I份标本中,乙脑病毒IgM抗体阳性54份,乙脑病毒IgM抗体检测复核一致率分别为92.68%和100%.24份乙脑病毒IgM抗体阴性血清标本中,13份对7种其它病毒性脑炎病毒的IgM抗体阳性,总检出率为21.67%.结论 陕西省乙脑报告病例的实验室检测复核一致率较高,乙脑检测阴性病例中可能有其它脑炎病毒感染,提高乙脑报告病例的实验室检测率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河南省部分地区病毒性脑炎的病原种类及流行特点。方法对2008年新乡、开封、洛阳监测的病毒性脑炎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血液和脑脊液标本,采用ELISA方法检测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IgM,对其中乙脑IgM阴性病例脑脊液标本进行细胞培养分离,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其他病毒。结果从215例病毒性脑炎病例中检出乙脑IgM抗体阳性47例,阳性率为21.86%;从乙脑IgM阴性的168例脑脊液中分离到肠道病毒24株,阳性率为14.29%;24株肠道病毒中,埃可病毒30(ECHO30)12株,埃可病毒6(ECHO6)7株,埃可病毒25(ECHO25)4株,柯萨奇病毒B5(CoxB5)1株;47例乙脑和168例肠道病毒等病毒性脑炎发病高峰为7~9月,分别占93.62%和70.24%;新乡、开封的乙脑和肠道病毒等病毒性脑炎以0~14岁儿童为主,分别为91.91%、92.31%和97.92%、98.41%;洛阳的肠道病毒等病毒性脑炎0~14岁占92.99%,乙脑≥15岁发病明显上升,占5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13,P<0.05);洛阳乙脑病例以农民为主,新乡、开封乙脑病例及3地肠道病毒等病毒性脑炎病例均以散居、托幼儿童和学生为主。结论病毒性脑炎病原体以乙脑病毒和肠道病毒为主;乙脑与肠道病毒等病毒性脑炎高发季节一致;不同地区2类脑炎发病年龄、职业有差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驻马店市2011-2020年发热出疹病例IgM抗体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其在本地区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科学防控麻疹、风疹提供依据。方法 2011-2020年驻马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收检全市各县区疾控中心和医院送检的发热出疹病例血清2 981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发热出疹病例的血清样本进行IgM抗体检测。结果 检测发热出疹病例血清样本2 981份,麻疹、风疹IgM抗体阳性数分别是283例(9.49%)和33例(1.11%)。麻疹的高发月份是3-6月,风疹是4-5月。不同地区麻疹IgM抗体阳性率存在差异(χ2=34.530,P<0.001),风疹IgM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不同年龄组人群麻疹、风疹IgM抗体阳性率存在差异(χ2麻疹=17.268,P麻疹=0.004;χ2风疹=15.384,P风疹=0.009),0~2岁婴幼儿和40岁及以上成人麻疹IgM抗体阳性率较高,分别为10.83...  相似文献   

9.
陕西省2005年病毒性脑炎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陕西省安康、宝鸡、渭南3个地区病毒性脑炎的监测,了解病毒性脑炎流行病学特征及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发病情况。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乙脑IgM;由监测医院报告病例,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个案调查。结果398例病例中,乙脑IgM阳性病例76例,占19.10%。在发病7 d内、7 d后采集的血标本、脑脊液标本阳性率分别为26.24%,18.18%和20.59%,其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病7 d内与7 d后采集的血标本与脑脊液检测结果一致率分别为86.67%和80.00%。病毒性脑炎发病6~9月较高,与乙脑IgM阳性病例时间分布基本一致,11月病毒性脑炎病例出现一个小高峰;病毒性脑炎病例中15岁以下占73.62%,乙脑IgM阳性病例中0~5岁最高占36.84%,其他病毒性脑炎5~10岁组最高占40.68%;乙脑IgM阳性病例中散居儿童和农民占比例较高为71.05%,其他病毒性脑炎学生占比例较高为56.83%;未接种及接种史不详在乙脑IgM阳性病例中占76.31%;出院时转归,乙脑IgM阳性病例和其他病脑治愈比例分别为67.11%,83.23%,病死率分别为9.21%,3.11%。结论乙脑病例在发病7 d内和7 d后采血进行IgM检测对乙脑诊断均有意义。应提高乙脑疫苗接种率,在作好儿童乙脑防治的同时,加强对成人乙脑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0.
重庆市2006年乙型脑炎流行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爽  冯燕  赵婷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17(11):2065-2066
目的:分析重庆市2006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特征,了解流行情况,为预防乙脑的暴发和重庆市制定乙脑监测和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年重庆市疑似乙脑病例标本(血清、脑脊液)进行捕获法IgM抗体检测。结果:2006年重庆市报告乙脑病例274例,IgM检测阳性率为81.02%,以1~6岁儿童多见,占73.42%,男性略多于女性,发病具有明显季节性,高峰期在7月、8月,发病具有高度散发性,农村高于城市。结论:2006年7月至8月重庆市乙脑出现局部暴发,以1~6岁儿童为主,提示应加大乙脑防治宣传,积极开展预防接种和环境卫生管理(防蚊、灭蚊),以有效控制乙脑流行,保护群众健康。  相似文献   

11.
常豫红  陈航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7):1608-1610,1613
目的了解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流行状况及防治效果,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泸州市1993~2010年乙脑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8年共报告乙脑1563例,死亡56例,年均报告发病率、病死率分别为:1.85/10万、3.58%,各年度均为散发。2000年以前,年报告发病率呈波动上升,2000年以后,发病率从4.08/10万(2000年)波动下降至0.32/10万(2008年);病死率从7.94%(1998年)下降为0(2008~2010年)。从流行特征看:7~9月高发(占92.39%),8月为最高峰;10岁以下儿童为主要发病人群(占93.09%);古蔺、叙永、江阳区为历年高发地区(占68.20%),年平均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县区。2007~2010年个案资料显示,有免疫史者重型和极重型发生率较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者要低。结论近10年泸州市乙脑防控成效显著。在流行季节前开展适龄儿童乙脑疫苗接种为有效防控措施,贫困县和边远农村仍为重点防控地区。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特征与防控策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河南省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趋势、特征,以及影响因素和防控策略.方法 对1980-2008年河南省64 401例乙脑患者资料用Excel 2003和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选取罗山、新安、西华、邓县、滑县为监测点,5-10月每旬1次,用人工小时法和蚊帐法采集蚊虫标本,计算蚊虫密度.同时每旬采集30~40头仔猪血液标本,用酶联接免疫吸附剂测定(EHSA)方法检测猪血清乙脑IgG抗体.结果 1980-2008年河南省乙脑累计发病64 401例,发病率波动在0.34/10万(315/93 599 969)~6.72/10万(5246/78 076 567),其中1980-1994年平均发病率为4.39/10万(3530/80 381 469),1995-2008年平均发病率为0.86/10万(811/94 217 549),2008年达最低,为0.34/10万(315/93 599 969);发病集中于7-9月,占89.40%(57 572/64 401);患者主要分布在信阳、南阳、驻马店、周口、洛阳五市,占81.02%(52 175/64 401);河南省发病年龄以0~14岁为主(79.01%,50 884/64 401),洛阳市≥15岁明显上升(57.83%,2120/3666),二者发病年龄构成比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05.32,P<0.05);监测点蚊虫密度高低的不同、猪乙脑抗体50%阳转日早晚的差异,反映了乙脑发病的强度.结论 河南省乙脑发病呈下降性、季节性、地域性和年龄分布差异的特点,监测宿主动物猪乙脑抗体水平和媒介蚊虫密度可以预测乙脑流行趋势.控制全省小年龄组、洛阳市大年龄组和高发区人群的发病,加强监测和预测,是河南省乙脑防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2008-2017年江苏省乙型脑炎(Japanese encephalitis,JE)流行特征,为JE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7年江苏省JE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JE IgM抗体的检测。结果 江苏省2008-2017年共报告269例JE病例,年均发病率为0.034/10万,JE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χ趋势2=104.47,P<0.001);病例主要发生在7~9月份,8月为发病高峰;病例主要分布于宿迁市、连云港市、苏州市、淮安市和徐州市5市(占72.86%);男女发病比为1:0.72,发病年龄集中在﹤10岁(占80.67%),职业为散居儿童。JE患者血清/脑脊液标本有462份,阳性率为78.35%(362/462);病例以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为主,有接种史的病例占42.75%。经过一系列的防治措施,近几年JE发病数下降明显。结论 江苏省JE发病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本省JE疫苗的接种人群效果显著,今后应继续做好JE的防控工作,加强宣传教育,同时做好防蚊灭蚊等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1960-2010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趋势和特征,掌握其流行规律,为制定防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广西壮族自治区1960-2010年乙脑的疫情资料,对该地区乙脑的流行趋势和特征进行统计学描述。结果广西1960-2010年共发生乙脑65 384例,死亡11 875例,年均发病率为3.38/10万,年均死亡率为0.61/10万,病死率为18.2%;发病主要集中在20世纪60和70年代,年均发病率分别为8.59/10万和9.24/10万,此后发病呈明显下降趋势;广西14个市均有病例发生,主要以贵港、防城港、北海、来宾、和玉林市发病较多,发病率分别为5.40/10万、4.12/10万、4.02/10万、3.88/10万和3.81/10万,分别占全省总病例数的14.3%、1.9%3、.4%、5.7%和12.5%;乙脑发病呈明显季节性,主要集中于5~9月份,占总发病例数的95.8%;患者以0~14岁散居儿童为主,男性发病多于女性。结论广西壮族自治区乙脑发病呈明显下降趋势;病例高度散发,发病有明显季节性;患者主要为低年龄散居儿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江苏省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 encephalitis B)即日本乙型脑炎(Japanese type Bencephalitis,简称乙脑)的流行特征.方法 用SPSS 18.0和Excel 2010软件分析江苏省2007-2012年乙脑疫情信息,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检测病例血液或脑脊液乙脑病毒IgM抗体.结果 2007-2012年,年均发病率为0.06/10万,年均病死率为6.41%.连云港市、宿迁市和苏州市为高发市,其发病数占总病例的54.80%.7、8月为发病高峰,占93.59%.全省发病主要集中在0~14岁儿童,占94.66%;以散居儿童为主,占55.87%.全程接种乙脑疫苗的占19.22%,非全程接种占13.52%,无接种和接种史不详者合计占60.85%.实验室确诊病例占88.26%.结论 江苏省乙脑病例的分布呈现季节性、地域性和人群差异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2012 - 2016年玉林市1 425份疑似麻疹病例血清检测情况进行详细回顾性分析,了解该地区麻疹流行特点,为防治麻疹目标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玉林市辖区2012 - 2016年报告疑似麻疹血清标本进行IgM抗体检测,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 - 2016年玉林市共检测疑似麻疹病例1 425例,检出麻疹IgM抗体阳性374例,阳性率26.25%(347/1 425); 2013年、2014年麻疹IgM抗体阳性分别是29.85%、39.12%,明显高于其他年份。出诊后4~7 d的血液标本检出麻疹IgM抗体阳性率最高。麻疹主要分布在6岁以下年龄组,占总数87.70%,其中8~18月龄人群最高,占37.75%,≤8月龄其次,占35.37%,不同年龄组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博白县和玉林主城区玉州区占全市麻疹病例的60.70%。男性麻疹IgM阳性率比女性高,性别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麻疹发病时间出现高峰4 - 6月。有明确免疫史的疑似麻疹病例IgM抗体阳性率明显低于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病例。结论 麻疹常规免疫存在漏种及母体胎传抗体滴度达不到保护水平导致2013年、2014年麻疹病例明显增多,对适龄儿童及时有效接种麻疹疫苗是消除麻疹的最主要手段;婴幼儿在麻疹流行季节尽量不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避免感染麻疹病毒;医疗机构应在麻疹高发期加强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收集茂名市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实验室病例监测结果,分析近十年乙脑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为乙脑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ELISA对2010—2019年茂名市乙脑监测病例进行IgM抗体检测,使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对确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0—2019年茂名市共报告乙脑监测病例423例,其中实验室确诊病例69例,死亡4例。年平均发病率0.11/10万,病死率5.80%。男女比例为1.76∶1;流行时间以5—6月份为主;地区分布呈高发区域环形分布特点;发病人群以散居儿童和学生为主,病例集中在2~12岁年龄儿童,无成人病例。病例人群以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为主,占89.86%。病例临床分型以中重型为主,临床症状明显。结论 茂名市近十年乙脑的流行呈明显下降趋势,病例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人群特异性和周边县区多发的地域特点,发病以低龄免疫空白的散居儿童为主。需加强乙脑疫苗适龄儿童的查漏补种和防蚊灭蚊的控制措施,并持续开展乙脑病例和媒介的监测,以防止乙脑的流行暴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开江县乙脑疫情动态及发病趋势,为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7年乙脑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取早期血进行IgM检测,5月取9岁以下儿童血和6~7月各旬分别取猪血进行IgG检测。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结果全年发病8例,发病率为1.41/10万,病例呈高度散发点状分布。8月发病占87.50%,男多于女,2~7岁占87.50%。有乙脑疫苗接种史者为25%,后遗症发生率为25%,临床上轻型和普通型占62.50%。2~9岁健康儿童抗体阳性率为20%。猪乙脑抗体阳性率高峰在7月上旬。临床病例血清学确诊率为75%。结论加强农村地区乙脑防治知识的宣传,提高7岁以下儿童乙脑疫苗接种率和覆盖率,做好防蚊灭蚊,是开江县控制乙脑发生和流行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