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福森  吴海燕 《山东医药》2006,46(13):70-70
2004年6月-2005年6月,我们用乌司他丁(UTI)治疗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董明  李儒正  谭威 《山东医药》2008,48(19):124-124
在体外循环(CPB)时可诱发心脏直视手术患者炎性介质的级联反应从而导致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的发生.乌司他丁能通过多种机制保护机体重要脏器的功能,本研究观察其对CPB条件下进行心脏手术患者的细胞因子和心肌酶谱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胰蛋白酶抑制剂乌司他丁对围术期体温、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影响。方法:300例择期体外循环冠状动脉(冠脉)旁路移植术或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50例。实验组于麻醉诱导后、肝素化后以及鱼精蛋白中和后,分别给予乌司他丁各100万单位,对照组则给予等量生理盐水。2组分别于手术开始前、手术结束即刻、术后8 h、16 h、24 h、48 h和72 h记录体温(膀胱温)、评估SIRS评分、采集静脉血行血常规检查。结果:两组体温、SIRS评分和白细胞计数均在术后8小时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但至术后72 h仍显著高于手术前水平(P<0.01);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自手术结束即刻显著上升,至术后72小时仍未有下降趋势,显著高于手术前水平(P<0.01)。在术后8 h、16 h、24 h、72 h四个时间点,实验组体温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在术后8 h、16 h、24 h、48 h四个时间点,实验组SIRS评分、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在两组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显著降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术期体温、SIRS评分、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相似文献   

4.
李克寒 《山东医药》2011,51(43):83-84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CPB)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将50例择期CPB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麻醉及手术方法相同,术中乌司他丁组予乌司他丁1.2×10^4U/kg静滴,对照组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CPB开始后1h(T2)及CPB停止后1h(T3)、24h(T4)四个时点抽取动脉血,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6和TNF-α水平。结果两组T2~T4时点血清IL-6和TNF-α均显著高于T1,乌司他丁组T2-T4时点血清IL-6和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乌司他丁能减轻CPB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全身炎症反应,有望减轻心、肺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5.
乌司他丁对老年心脏瓣膜置换病人全身炎症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在体外循环期间人工机械瓣置换手术中对老年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20例老年单纯二尖瓣人工机械瓣置换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在麻醉诱导后开始恒速静脉输注乌司他丁6 000 U/kg(30 min内输完),然后以1 000 U·kg-1·h-1的速率持续静脉输注至手术结束;对照组则不使用乌司他丁.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体外循环开始后1 h(T2)、体外循环停止后1 h(T3)、体外循环停止后24 h(T4)抽取动脉血,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浓度.结果 两组病人血浆TNF-α、IL-6和IL-10的浓度,在T2~T4各时点与体外循环前比较均明显增加(P<0.05);T2~T4时点实验组血浆TNF-α和IL-6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 IL-10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乌司他丁能抑制体外循环过程中促炎细胞因子TNF-α和IL-6的释放,促进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释放,从而减轻体外循环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6.
齐敦益  焦皓 《山东医药》2011,51(38):13-15
目的观察氨溴索、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患者肺功能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40例CPB下行瓣膜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氨溴索组(A组)、乌司他丁组(U组)、联合组(AU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0例。A组麻醉诱导后静脉滴注氨溴索0.5 mg/kg,U组在CPB过程中予1万U/kg乌司他丁,AU组联合应用上述两种药物;C组均未应用氨溴索及乌司他丁。分别在CPB前(T1)、CPB停止(T2)、CPB结束后2 h(T3)、CPB结束后4 h(T4)及CPB结束后18 h(T5)采集桡动脉血,测定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并通过血气分析计算呼吸指数(RI)和肺氧合指数(OI)。结果四组患者CPB后RI和OI较CPB前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均〈0.05);CPB后各时点A、U、AU组患者RI、OI均明显低于C组,AU组RI、OI明显低于其他3组(P均〈0.05)。四组患者血清中IL-6、IL-8、IL-10、TNF-α水平在T2开始升高并很快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IL-6、IL-8和TNF-α直到术后18 h仍未降至术前水平(P均〈0.05)。与C组相比,CPB结束后各时点U组、AU组患者血清中IL-6、IL-8、IL-10、TNF-α水平明显减低(P均〈0.05),AU组降低更加明显(P均〈0.05)。结论氨溴索、乌司他丁均可对CPB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围术期肺功能起到保护作用。乌司他丁的肺保护作用与其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有关,从而减轻肺功能损伤,保护并改善术后肺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外周血单核细胞及SIRS评分,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术期的变化规律以及蛋白酶抑制剂的影响。方法:300例择期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或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150例。试验组于麻醉诱导后、肝素化后以及鱼精蛋白中和后,分别给予乌司他丁各100万u,对照组则给予等量0.9%氯化钠液。2组分别于手术开始前(T1)、手术结束即刻(T2)、术后8 h(T3)、术后16 h(T4)、术后24 h(T5)、术后48 h(T6)和术后72 h(T7)使用ELISA方法检验血浆TNF-α浓度、检验白细胞计数和单核细胞百分比并评估患者SIRS评分。结果:TNF-α浓度自T2开始显著升高,达峰时间在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术后16 h和术后24 h。术后72 h 2组的TNF-α浓度仍显著高于术前水平(P<0.01)。自T3开始,试验组TNF-α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SIRS评分自T2开始升高,至T3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至T7,SIRS评分仍显著高于术前水平(P<0.01)。自T3至T6,试验组SIRS评分始终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白细胞计数自T2即显著升高,至T3达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自T2至T6试验组白细胞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单核细胞比例自T2即显著降低,至T7恢复术前水平。在T2和T3,试验组单核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显著降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术期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SIRS评分和白细胞计数,增加单核细胞百分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TI)对老年胃癌患者术后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因胃癌行胃癌根治术患者48例,随机双盲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4例。试验组在手术当天至术后第6天,每次给予UTI 1×105U静脉滴注,3次/d;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静脉注射。所有患者在术前1 d及术后1、3、5、7 d空腹抽血检测白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进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后IL-6、TNF-α、CRP、SIRS评分在术后1、3、5、7 d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试验组在术后1、3、5 d血清IL-6、TNF-α、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在SI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胃癌患者术后存在炎症反应,UTI丁可降低老年胃癌患者术后血清IL-6、TNF-α、CRP的浓度,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9.
李光剑  杨鸿生  张桂敏 《山东医药》2010,50(33):111-112
心肌是一需要大量血液供应的组织,体外循环过程中如心肌细胞出现缺血、缺氧发生坏死失去自身功能,后果特别严重,因而心肌保护就成为心脏外科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近年来,通过减少体外循环诱发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以减轻心肌损伤及术后并发症成为心脏外科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蛋白酶抑制剂对围术期白介素-6、体温和SIRS评分的影响。方法 :300例择期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或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150例。试验组于麻醉诱导后、肝素化后以及鱼精蛋白中和后,分别给予乌司他丁各100万单位,对照组则给予等量生理盐水。2组分别于手术开始前(T1)、手术结束即刻(T2)、术后8小时(T3)、术后16小时(T4)、术后24小时(T5)、术后48小时(T6)和术后72小时(T7)使用ELISA方法检验血浆白介素-6浓度、记录膀胱温、评估患者SIRS评分。结果 :白介素-6浓度自T2即开始显著升高(p〈0.01),于T4达峰,随后逐渐下降。至术后72小时,白介素-6浓度在试验组恢复基础值,而在对照组仍然显著高于术前基础值(p〈0.01)。自T2-T6,试验组白介素-6浓度始终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组体温和SIRS评分于T3显著升高(p〈0.01),随后开始下降,至T7仍未恢复术前水平(p〈0.01)。试验组T3-T6体温和SI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蛋白酶抑制剂可显著降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术期白介素-6浓度、体温和SIRS评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动态监测体外循环前后单核细胞各亚群表型及数量变化,研究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择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20例,随机分成乌司他丁组(U+组)和对照组(U-组),每组10例。于麻醉后CPB前(T1)、CPB停机0h(T2)、术后1d(T3)及3d(T4)四个时间点采取外周抗凝血。采用流式细胞仪结合绝对计数法,观察乌司他丁的应用对于CPB术后患者单核细胞各亚群比例和数目,及不同单核细胞亚群表面免疫功能相关分子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4,TLR-4)和人白细胞抗原-DR(human leukocyte antigen DR,HLA-DR)表达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U-组和U+组单核细胞亚群Mo1、Mo2和Mo3数目在停机0h均有所下降;术后1d,Mo1和Mo2数量有不同程度升高;术后3d,Mo1及Mo2数目均有所下降,但U+组的细胞数目明显低于U-组(P<0.05)。结论:在CPB围术期使用乌司他丁可减少外周血单核细胞亚群数量,从而减弱CPB诱发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老年体外循环(CPB)瓣膜置换患者采用乌司他丁(ULI)治疗对肺的保护效果。方法 选取择期行CPB瓣膜置换术治疗的102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住院病历号将其分为对照组(51例)与观察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UL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气管插管时(T0)、停止CPB时(T1)、手术结束时(T2)、术后4 h时(T3)呼出气冷凝液(EBC)中炎症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肺功能指标[肺静态顺应性(Cst)、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呼吸指数(RI)],并对比两组呼吸支持时间及拔管时间。结果 T1、T2、T3时两组IL-6、TNF-α水平均高于T0时,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组间、时点、组间与时点交叉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时两组A-aDO2、RI均高于T0时,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组间、时点、组间与时点交叉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1时Cst升高,T2、T3时Cst下降,观察组T2、T3时Cst均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中静脉应用乌司他丁对术后早期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的影响。资料和方法24例OPCABG患者随机分为2组:乌司他丁组(u组,n=12),对照组(C组,n=12)。U组在麻醉诱导后开始恒速静脉泵人乌司他丁6000U/kg,30min输入完毕,然后以1000U·kg-1·h-1静脉泵人。C组:同样方法输入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前(T1)、术毕(T2)、术后dh(T3)、8h(T4)、20h(T5)抽取静脉血,采用ELISSA法测定血浆IL-6、IL-10浓度。计算各时间点SIRS得分,取最高SIRS评分作为该患者的SIRS得分,如果评分≥2,记为1例SIRS病例。结果与基础值比较,C组IL-6、IL-10水平分别在1、3、T4和T3、T5显著升高,u组IL-6、IL-10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与C组相比,U组IL-6水平在T3,T4明显降低,IL—10水平在T3,T5显著降低(P〈0.05);U组SIRS评分及发生例数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OPCABG术中静脉应用乌司他丁能降低术后SIRS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术后血浆IL-6,IL-10水平并维持在较低水平的平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老年二尖瓣人工机械瓣置换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老年单纯二尖瓣人工机械瓣置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在麻醉诱导后开始恒速静脉输注乌司他丁6000U/kg(30min内输完),然后以1000U.kg-1.h-1的速率持续静脉输注至手术结束,对照组则不使用乌司他丁。于CPB前(T1)、转流后60min(T2)、停机后60min(T3)、停机后360min(T4)抽取动脉血,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浓度。分别在术前1天和术后第10天对患者进行神经精神功能9项测验。结果两组血浆TNF-α、IL-6和IL-10的浓度,在T2~T4各时点与体外循环前比较均明显增加(P0.01,0.05);T2~T4时点试验组血浆TNF-α和IL-6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IL-10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对照组为40%(8例)、试验组为15%(3例),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以降低老年二尖瓣人工机械瓣置换患者术后早期认知障碍的发生率,这可能与其抑制体外循环过程中促炎细胞因子TNF-α和IL-6的释放、促进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早期干预对急性主动脉夹层(AAD)围术期氧自由基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发病48h内拟行主动脉外科手术的急性主动脉夹层住院患者。年龄18~70岁。随机将患者分为安慰剂组(n=40,对照组)和乌司他丁组(n=50,试验组)。乌司他丁组按1.2万U/kg的剂量溶入250m L 0.9%氯化钠液,术前4h缓慢静脉滴注;对照组用同等容量的0.9%氯化钠液代替,操作程序及注入时间同试验组。两组患者均检测麻醉诱导前(T1)、麻醉诱导后(T2)、离室前(T3)、术后6h(T4)及术后24h(T5)血浆氧自由基水平。结果:(1)试验组与对照组间基线数据比较,性别、年龄、质量指数及术前心功能、主动脉阻断时间及转机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试验组术后血浆MDA及MPO水平较术前(T1)明显降低(P=0.000),TAOC及TSOD的血浆水平在在围术期则相对提高(P=0.000)。结论:对于接受急性主动脉夹层手术的患者,乌司他丁的早期应用可以起到抑制机体发生过氧化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乌司他丁对心脏术后患儿炎症反应的影响和肺功能保护作用及其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选择 2018 年 1 月至2021 年 7 月收治的 100 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50 例)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50 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心肌酶、炎症反应、肺功能、免疫功能指标、中性粒细胞计数与 CD11b 活性,并记录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 2 h、3 h,两组患儿的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 I(cTnI)较术毕即刻均明显升高,且对照组明显高于研究组(P < 0.05);两组患儿的血清白细胞介素 6(IL-6)、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较术毕即刻均明显升高,且对照组明显高于研究组(P < 0.05);两组患儿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 吸入气氧分压(FiO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_((A-a))O2)较术毕即刻均明显改善,且对照组 PaO2/FiO2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相关肺损伤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方法我院行心脏手术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择期行心脏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2例。观察组在体外循环加入乌司他丁,而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代替。结果两组患者的TNF-α及IL-8在T1时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体外循环开始后两组患者TNF-α及IL-8呈进行性增高,并于主动脉开放30min时达到最高点,随后逐渐下降,于停止体外循环6h时仍然显著高于T1时TNF-α及IL-8水平,各时间点观察组患者升高的幅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开胸时肺顺应性均显著提高(P0.05),而当停止体外循环和手术结束时两组患者肺顺应性均降低,但观察组患者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肺顺应性显著降低,且与观察组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TNF-α及IL-8水平与体外循环相关肺损伤密切相关,乌司他丁能明显抑制肿瘤TNF-α及IL-8的产生,以减轻肺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肺功能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收集择期行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乌司他丁组各45例。乌司他丁组于麻醉前30 min给予乌司他丁静脉滴注,并于术后1~4 d给予乌司他丁静脉持续泵入,对照组给予相同容积的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术毕即刻(T2)、术后第1天(T3)、术后第2天(T4)、术后第3天(T5)抽取患者动脉血,监测肺功能指标氧合指数(OI)及呼吸指数(RI)。分别于气管插管后即刻及术毕拔管前即刻,采用支气管镜微量探针采取左段支气管肺泡上皮衬液(ELF),采用ELISA法检测ELF中白细胞介素6(IL-6)、IL-8水平,比色法检测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活性。于T1~T4时点分别取患者动脉血,检测血清IL-6、IL-8水平及NE活性。结果 与同组T1时点比较,对照组、乌司他丁组T2~T  相似文献   

19.
脓毒症是重症监护病房常见的危重病之一,其所导致的多器官功能衰竭是脓毒症的主要死因[1].如何判断脓毒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缩短脓毒症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脓毒症患者治疗费用是目前危重病医学研究的热点.我们对28例脓毒症患者使用乌司他丁治疗时炎症因子的变化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肺灌注对体外循环(ECC)下室间隔缺损体外修补术后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ECC下行室间隔修补术的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试验组患者麻醉诱导后静脉注射乌司他丁1万U/kg,ECC期间持续肺动脉灌注低温含氧血混合乌司他丁;对照组在相应时段同样方法使用等容量0.9%氯化钠溶液.观察术前、ECC后1 h、12 h、24 h各时间点血气分析指标,计算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氧合指数(OI)及呼吸指数(RI).结果 ECC后各时间点试验组患者PA-aO2、OI高于对照组,RI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ECC下行室间隔修补术的患者使用乌司他丁,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术后肺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