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骨移植是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骨质缺损的重要手段,如何加速骨质愈合及减少并发症将是其临床应用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该文对自体骨移植、异体骨的研究进展以及联合骨移植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阐述了联合骨移植的优点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大段同种异体皮质骨移植后VEGF表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大段同种异体皮质骨移植后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情况,探讨VEGF在异体皮质骨“爬行替代”过程中表达的意义。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60只,30只用于制备深冻异体骨。30只手术移植异体骨,术后第2、4、6、8、12周双侧尺桡骨干X线摄片,记录移植骨周围和近、远侧结合部骨痂生长情况。1、2、4、6、8、12周取材,观察异体骨移植后VEGF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结果 ①移植后早期(1~2周),X线观察无骨痂形成,VEGF阳性表达只出现在移植骨周围软组织内;②移植后中期(4~6周),X线观察出现外骨痂和环状骨痂。移植骨外骨痂和结合部骨痂的VEGF阳性表达到最高峰,移植骨内部VEGF开始表达;③移植后晚期(8~12周),X线观察结合部的间隙完全消失,形成新的髓腔。成熟的外骨痂和结合部骨痂VEGF阳性表达减少,移植骨内部VEGF阳性表达的细胞大量出现。结论 VEGF参与了大段同种异体皮质骨的“爬行替代”过程,与异体皮质骨的血运重建密切相关。异体骨不同部位“再血管化”的时机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3.
68例四肢良性骨肿瘤患者,均行手术切除。术中将病灶彻底刮除,根据病损情况选择大段同种异体骨或骨颗粒联合自体骨紧密填塞骨缺损空腔;术后固定关节6周。68例术后随访1~8a,平均3a6个月。4例发生轻度病理性骨折;6例术后切口渗液较多,1个月后停止渗出,切口愈合;其余病例切口均Ⅰ期愈合。所有病例均未见病变复发,所有骨移植体X线片显示理想的再生形态。同种异体、自体骨联合移植用于四肢良性骨肿瘤术后骨缺损的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同种异体骨髓基质细胞心肌移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大鼠同种异体骨髓基质细胞 (BMSCs)移植到心肌梗死区后能否存活 ,并进一步增殖、分化以及对宿主心脏的影响。方法 :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作急性心肌梗死模型。 4周后 ,取传两代的体外培养的同种异体BMSCs ,注射到大鼠心肌梗死区 ,为移植组 ;同时设置注射培养基的对照组。移植 4周后检测受体心脏的血流动力学指标 ,然后取标本 ,检测移植细胞存活、分化和组织的血管新生状况。结果 :移植组大鼠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 ;同种异体BMSCs移植入心肌梗死区后能够度过急性炎症期 ,而且不引起明显移植排斥反应 ;位于梗死区的移植细胞主要分化为成纤维细胞 ,部分位于心肌梗死区周围的细胞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 ,并促进了血管新生 ;移植组心肌梗死区及其周围新生血管数目较对照组明显增加。结论 :同种异体BM SCs移植促进心肌梗死后血管新生、改善心功能 ,是用于心肌移植可供选择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探讨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 derivedmesenchymalstemcells ,MSCs)直接心肌梗死 (MI)区域注射移植后 ,MSCs能否存活定居于MI区域、能否转化为心肌样细胞及血管组织细胞 ,进而改善心脏功能。材料与方法1.材料 :MSCs取自健康成年兔股骨骨髓 ,通过密度梯度法分离获得 ,DMEM 2 0 %胎牛血清培养扩增 ,每周 2次换液 ,生长至培养瓶 70 %时传代。流式细胞仪分析 :CD34(- ) 2 0 % ,CD4 5 (- )1 5 % ,CD2 9( ) 99 9% ,CD16 6 ( ) 78 8% ,CD117( ) 77 4 % ,符合MSCs标准[1,2 ] 。成年雄性纯种新西兰白兔 4 9只 ,分组…  相似文献   

6.
同种异体松质骨植骨治疗兔骨外露型桡骨缺损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成福  金元哲 《山东医药》2006,46(20):83-83
临床治疗开放性骨折骨缺损的传统方法是行彻底清创和抗炎治疗,待伤口闭合后再以带血管的骨及皮瓣行Ⅱ期修复骨缺损。缺点为时间较长,技术要求高且失败率高。近期,我们进行了同种异体松质骨植骨治疗兔骨外露型桡骨缺损的实验研究,旨在为临床治疗骨缺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外源性VEGF复合煅烧骨修复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复合煅烧骨(TBC)的修复骨缺损作用及临床应用前景。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36只,建立桡骨干中段10mm骨缺损模型。实验侧植入VEGF—TBC复合物,对照侧单纯植入TBC。术后第1、2、4、6、8和12周行X线、植入材料内部血运重建和新骨生成的定量观察,并测定TBC的降解率。结果 VEGF—TBC复合物修复骨缺损的效果优于单纯的TBC,VEGF可以加速TBC的降解。结论 VEGF—TBC复合物能够满意修复骨缺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骨组织工程材料,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缺氧预处理提高骨髓基质细胞促进血管新生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缺氧对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表达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促进血管新生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BMSCs置于缺氧环境下培养24h后,研究其VEGF表达的变化。将急性心肌梗死大鼠随机分为3组。未处理组在梗死后4w移植未经缺氧处理的BMSCs;缺氧组将经缺氧预处理的BMSCs注射到心肌梗死区;对照组仅注射无血清的培养液。在梗死后6w取各组标本观察梗死区及周围VEGF的表达和血管新生状况。结果 体外培养的BMSCs经缺氧预处理后VEGF的表达明显增加。缺氧组和未处理组梗死区及周围VEGF的表达和毛细血管密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缺氧组VEGF的表达和毛细血管密度又较未处理组明显增加。结论 体外缺氧可诱导BMSCs高表达VEGF。BMSCs移植后促进梗死区及周围VEGF的表达,对血管新生有积极作用。移植前缺氧预处理使BMSCs促进缺血心肌组织表达更多的VEGF从而提高其促进血管新生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骨髓基质细胞在缺血心肌内诱导血管新生的作用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复制兔心肌梗死动物模型 ,3d后将体外分离扩增的自体骨髓基质细胞用荧光标记物DAPI标记后移植到梗死周围缺血区心肌 (细胞移植组 ,n =8) ,对照组注射等量培养基 (n =6 )。 4W后 ,先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分别测定对照组和细胞移植组左室射血分数 (EF)和短轴缩短率 (FS) ,然后采集移植区心肌标本 ,用荧光示踪方法观察移植细胞在缺血坏死区心肌存活的情况 ,用CD31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法测定毛细血管密度。结果 细胞移植组心肌组织和小血管内壁均可见蓝色荧光的DAPI标记的移植细胞 ;细胞移植组心肌毛细血管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16 3 0 0± 2 5 85 )vs (96 0 0± 16 6 1) ,P <0 0 5 ];细胞移植组EF较对照组增高 [(0 5 0± 0 0 3)vs(0 4 6± 0 0 3) ,P <0 0 5 ],短轴缩短率FS也高于对照组[(2 7 0 2± 1 2 7)vs (2 3 85± 1 6 9) ,P <0 0 5 ]。结论 体外扩增的骨髓基质细胞可在缺心肌内存活 ,并能促进缺血组织血管新生、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转染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猪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治疗作用。方法体外分离、纯化、培养猪骨髓MSCs,以PCNA染色标记细胞;制备、抽提、纯化质粒pd-VEGF。用球囊堵闭及拉伤冠状动脉法建立AMI模型1周后,随机将其分为4组,每组4只,进行经冠状动脉途径移植MSCs和/或VEGF转染。Ⅰ组给予转染VEGF腺病毒的MSCs移植;Ⅱ组单纯MSCs移植;Ⅲ组VEGF基因质粒;Ⅳ组DMEM对照组。4周后行免疫组化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Ⅰ组及Ⅱ组在梗死区及缺血区均可见较大量的PCNA标记的移植细胞。Ⅷ因子染色阳性的新生血管密度:Ⅰ组〉Ⅲ组〉Ⅱ组〉Ⅳ组。4周后LVEF值:Ⅰ组〉Ⅱ组〉Ⅲ组〉Ⅳ组(P〈0.05或P〈0.01)。结论VEGF基因转染同种异体骨髓MSCs移植猪心肌梗死区及缺血区可以提高缺血心肌的心功能,这可能和骨髓MSCs促进血管和心肌细胞的再生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BM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复合物BMP/VEGF/PLGA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方法 于兔桡骨中段造成3 mm骨质缺损作为骨折愈合模型,造模后随机分为4组:BMP/PLGA治疗组、VEGF/PLGA治疗组、BMP/VEGF/PLGA治疗组以及空白对照组,每组12只.治疗组分别于骨缺损处植入不同的复合物,对照组不放置任何植入物.分别于术后2、4、6、8 w每组随机取3只大鼠,取桡骨标本作为观察对象,通过X线检查及组织学检查评价不同复合物治疗对骨折愈合的作用.结果 X线片显示,术后对照组在各个时间点的骨痂填充率均低于各治疗组,各时间点评分均低于治疗组(均P<0.05).组织学观察显示,术后各组骨折均有不同程度的愈合,但BMP/VEGF/PLGA治疗组显示出更好的血管化程度和更快的骨折愈合速度.结论 BMP/VEGF/PLGA复合物能够促进骨折局部的血管化和骨形成,加速骨折愈合的速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进行兔自体骨髓基质细胞(BMSCs)移植对兔心肌梗死疗效的影响。方法: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制作心肌梗死模型的新西兰兔56只,随机分为4个组别,每个组别再分为细胞移植治疗组(8只)和对照组(6只)。分别于心肌梗死后1、2、3、4周将自体BMSCs或无血清培养基直接注射至心肌梗死区。观察4周,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继之处死动物取左室壁移植部位行病理检测,免疫组化法检测肌钙蛋白T(cTnT)和溴脱氧尿核苷(Brdu)和Ⅷ因子相关抗原,并通过Ⅷ因子阳性内皮细胞计算毛细血管密度。结果:细胞移植组,左室移植部切片见BrdU染色阳性及cTnT染色阳性细胞,而对照组未见BrdU染色阳性及cTnT染色阳性细胞。细胞移植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径缩短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小于对照组(P<0.01);经Ⅷ因子阳性内皮细胞计算,细胞移植组毛细血管密度大于对照组。以上各指标均以2周、3周移植组改善最为明显。结论:移植细胞可在心肌梗死区分化成心肌细胞,并促进新生毛细血管生成,显著改善心功能。以心肌梗死后2~3周进行自体BMSCs移植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和比较中药联合蛛网膜下腔移植骨髓单个核细胞(BMNC)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对缺血再灌大鼠脑脊液(CSF)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2 h模型(MCAO),24 h后通过蛛网膜下腔注射法移植密度梯度法分离纯化的BMSCs和BMNCs,同时进行中药灌胃,应用定量ELISA法于联合治疗后4 d(早期)、28 d(后期)检测脑脊液内VEGF含量。结果各治疗组在治疗4 d2、8 d时CSF中VEGF含量均较模型组升高,BMNC组28 d时水平高于BMSC组,且水平较4 d无明显回落。中药联合BMNC组和中药联合BMSC组在治疗4 d2、8 d时均较单纯细胞移植组含量增高,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MSC和BMNC经蛛网膜下腔移植可在治疗早期和后期明显提高MCAO大鼠CSF中VEGF含量,BMNC移植在治疗后期更显优势,中药联合BMNC或BMSC移植治疗可使CSF中VEGF水平更高,效果持久,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氟对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髓基质细胞(MSCs)增殖能力与成骨能力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MSCs。噻唑蓝(MTT)比色法分析不同染氟水平下MSCs的增殖能力;光、电镜下观察不同染氟水平下MSCs成骨转化能力和相应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低水平染氟(0.02mg/L)96h后促进MSCs增殖(P〈0.05);较高水平染氟(0.05~1.00mg/L)72h即可促进MSCs增殖(P〈0.05或〈0.01);高水平染氟(10.00、20.00mg/L)对MSCs具有抑制增殖和促细胞凋亡作用(P〈0.01)。较高水平染氟(2.00~20.00mg/L)时MSCs成骨转化受抑(P〈0.01),较低水平染氟(0.01~1.00mg/L)时MSCs成骨转化增强(P〈0.01)。结论低水平染氟促进MSCs增殖。成骨转化能力增强;高水平染氟抑制MSCs增殖,促进细胞凋亡,抑制MSCs成骨转化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复合自体红骨髓冻干骨和单纯冻干骨对骨缺损的修复能力。方法 制备兔双侧桡骨骨缺损(1.5cm)模型,实验侧(左侧)植入复合自体红骨髓的冻干骨、对照侧植入单纯冻干骨,术后及术后2、4、6、8w行X线和组织学检查。结果 实验组于术后6w、对照组于术后8w,骨缺损修复良好、髓腔基本相通。结论 复合自体红骨髓的冻干骨修复骨缺损的能力优于单纯冻干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转染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猪急性心肌梗死(AMI)血管再生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纯化、培养猪骨髓MSCs,以PCNA染色标记细胞;制备、抽提、纯化质粒pd—VEGF。用球囊堵闭及拉伤冠状动脉法建立AMI模型1W后,随机将其分为4组(n=4),进行经冠状动脉途径移植MSCs和/或Ⅵ犯F转染。组Ⅰ:给予转染VEGF腺病毒的MSCs移植;组Ⅱ:单纯MSCs移植;组Ⅲ:VEGF转染;组Ⅳ:DMEM对照组。4W后行免疫组化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组Ⅰ及组Ⅱ在梗死区及缺血区均可见较大量的PCNA标记的移植细胞。Ⅶ因子染色阳性的新生血管密度:组Ⅰ〉组Ⅲ〉组Ⅱ〉组Ⅳ。4W后LVEF值:组Ⅰ〉组Ⅱ〉组Ⅲ〉组Ⅳ(均P〈0.01)。结论VEGF基因转染同种异体骨髓MSCs移植猪心肌梗死区及缺血区促进血管再生及心肌细胞的再生,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7.
王涛  付鹏 《山东医药》2009,49(34):57-58
目的观察肿瘤切除联合骨水泥、同种异体骨、化疗药物局部填充治疗四肢骨巨细胞瘤(GCT)的疗效。方法对8例四肢GCT患者手术切除肿瘤后,局部用骨水泥、同种异体骨、化疗药物填充。结果术后随访1~5a,肿瘤均未复发,疗效评定(Mankin标准)为优6例、良2例。结论瘤切除联合骨水泥、同种异体骨、化疗药物局部填充治疗GCT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对人单核细胞源巨噬细胞 (HMDM)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s)的表达及其活性的影响。方法 :分别应用 RT- PCR和 Western blot检测 MMPs(MMP- 2和 MMP- 9)基因和蛋白表达 ,Zym ography活性分析检测 MMPs活性。结果 :VEGF可明显增加人单核细胞源巨噬细胞 (HMDM) MMP- 2、MMP- 9m RNA及其蛋白表达和活性。结论 :VEGF可刺激 HMDM MMP- 2、MMP- 9m RNA及其蛋白的表达 ,增强其活性 ,因而有可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基质降解 ,进而引起粥样硬化斑块破裂。  相似文献   

19.
地塞米松对体外人骨髓基质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对骨髓基质细胞(MSCs)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以离心法分离培养MSCs,分别以10~(-9)、10~(-8)和10~(-7) mol/L地塞米松对细胞进行干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法)测细胞增殖率;测细胞质碱性磷酸酶(ALP)含量;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在转录水平检测成骨细胞标记物骨桥蛋白(OPN)mRNA的表达。结果地塞米松干预8 d后,各干预组的吸光度值均低于对照组,10~(-8)和10~(-7) mol/L地塞米松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塞米松干预12 d后,各干预组细胞质ALP含量呈浓度依赖性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塞米松干预12 d后,各干预组均有OPN mRNA表达,且随浓度增加表达增强。结论地塞米松对体外MSCs增殖有抑制作用,但对MSCs成骨分化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姚琦  姜华  张立海  黄鹏  崔庚  唐佩福 《山东医药》2011,51(24):28-29,32
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微球对犬骨髓基质细胞(MSC)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制备微球,采用细胞培养及组织化学等方法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载药微球对犬MSC增殖、分化及Ⅰ型胶原表达的影响。结果骨形态发生蛋白微球对MSC的增殖无明显影响,但对细胞的分化功能及Ⅰ型胶原表达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结论骨形态发生蛋白能够提高MSC的体外成骨能力,且微球可作为骨形态发生蛋白的良好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