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温岭市2004年发生甲型副伤寒局部流行,共发生伤寒副伤寒1877例,其中甲型副伤寒1860例,发病率为161.64/10万。疫情自1月下旬开始上升至9月中旬基本控制,12月回复到常态水平,历时近一年;病例波及全市16个镇(街道),但主要集中在太平等4个镇(街道),占76.5%,呈局部爆发流行。现就流行特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福建省伤寒、副伤寒(伤寒)发病规律,掌握流行趋势,为制订伤寒的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10年福建省伤寒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4~2010年福建省累计报告伤寒3 341例,年均发病率为1.33/10万。伤寒发病率(/10万),2004~2010年分别为1.80、1.42、1.51、1.08、1.23、1.18、1.13(P<0.01)。2004~2010年年均发病率(/10万),最高的是宁德市(2.88)、龙岩市(2.80)、厦门市(2.77);男性为1.44,女性为1.22(P<0.01);0~4岁为2.86,5~14岁为1.25,15~34岁为1.31,35~54岁为1.17,55~74岁为1.13,≥75岁为1.19。2004~2010年的3 341例伤寒病人中,5~10月发病的占61.33%;农民占22.96%,学生占15.41%,散居儿童占10.98%。2006年厦门市城区内发生伤寒流行,1月1日至7月31日报告病例190例,分离菌株中主要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流行原因为养殖地贝类被污染。其他病例均为散发。2006~2010年累计从伤寒病人分离出伤寒病原菌102株,其中伤寒沙门菌占30.39%,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占53.92%,乙型副伤寒沙门菌占13.73%,丙型副伤寒沙门菌占1.96%。[结论]2004~2010年福建省伤寒发病率维持在较低水平,5岁以下儿童和青壮年为发病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2010-2020年云南省伤寒与副伤寒流行特征,为制定有效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云南省11年的伤寒副伤寒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0-2020年全省共报告伤寒副伤寒病例35217例,死亡6例,年均发病率6.79/10万,总病死率0.017%;2010-2020年报告病例数、发病率总体呈现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2005-2011年江阴市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和趋势,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江阴市2005-2011年疫情资料和监测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11年江阴市伤寒副伤寒年平均发病率为1.41/10万,发病高峰为4-10月,病例以15 ~49岁青壮年为主,0~5岁年龄组也占较高比例,学生、农民、散居儿童为高危人群,高发地区为流动人口比较集中的乡镇.结论 江阴市伤寒疫情稳定在较低水平,但仍然面临回升的可能,仍需采取对学生、农民、散居儿童和流动人口等高危人群加强健康教育,继续加强疾病监测工作等综合性防控措施来进一步降低伤寒副伤寒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红河州2004-2008年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掌握其流行规律,为红河州伤寒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现况分析研究方法。[结果]5年全州伤寒年平均发病率29.8/10万,病死率为0%。发病地区集中在个旧、弥勒、建水、蒙自、开远5个伤寒老疫县、区、市;发病高峰在7~8月;高发年龄为10岁、25~35岁组;以农民、学生、工人为多;男女性别发病无差异;发生3起暴发流行,水源污染是伤寒暴发的主要因素。经采取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改变不良的个人卫生习惯等综合性措施后,2007、2008两年伤寒、副伤寒发病率呈直线下降趋势,未发生暴发流行。[结论]控制伤寒、副伤寒流行的关键是由管理传染源为主转变为以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及改变个人不良卫生习惯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云南省保山市2004-2008年伤寒、副伤寒流行情况和规律,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08年报告监测的伤寒、副伤寒病例资料用Excel建立数据库,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4-2008年保山市共发生伤寒、副伤寒1770例。各年发病率分别为17.47/10万、15.93/10万、13.94/10万、16.13/10万、9.58/10万,各年皆呈高度散发状态。7-8月份为其流行高峰,发病占总发病数的26.27%。发病主要集中在15~30岁的青壮年。结论保山市伤寒、副伤寒疫情近年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仍有不稳定因素存在,应加强环境卫生治理,加大食品安全卫生监督、监测力度等综合性措施,加强防治,减少发病,以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7.
1995-2007年湖州市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1995-2007年湖州市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和趋势,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湖州市1995-2007年疫情资料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结果湖州市伤寒副伤寒发病率逐年下降,地区分布上仍表现为平原水乡高于山区,2000年前发病呈现春季和夏季两个高峰,2000年后春季次高峰消失,以青壮年人群发病为主,以农民和学生多见,近年来散居儿童和民工发病构成比增加。结论湖州市伤寒疫情稳定在较低水平,但仍然面临回升的可能,需继续采取以农村改水改厕为主的措施,提高粪便无害化处理率,同时,进一步加强传染源的主动搜索和疫情规范处理等综合性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分析桂林市2002-2010年甲型副伤寒暴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及菌株的耐药性,提出预防措施,有效控制暴发疫情的发生.方法 对桂林市2002-2010年间发生的49起甲型副伤寒暴发疫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对收集到的246株甲型副伤寒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桂林地区甲型副伤寒疫情高发月份依次为6、11和10月,分别占总暴发疫情的22.45%、20.41%和16.33%.学校为疫情发生的重点单位,占总暴发疫情的79.59% (39/49).水源受污染是引起甲型副伤寒暴发疫情的主要因素.甲型副伤寒暴发菌株对氟哌酸、氯霉素、呋喃西林、头孢氨苄、头孢唑啉敏感率达100%,对复方磺胺甲恶唑、磺胺甲基异噁唑耐药率分别为73.81%和69.05%.结论 桂林市副伤寒疫情逐年下降,学校是疫情发生重点地区,水源污染是主要危险因素,氟哌酸、氯霉素、呋喃西林、头孢氨苄、头孢唑啉5种抗菌素为桂林地区甲型副伤寒暴发时治疗用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0.
宁远县民族中学甲型副伤寒暴发流行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年5-6月间我县民族中学发生甲型副伤寒暴发流行,患病46例,患 病率为2.27%,男、女生发病率差异无显著性,属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伤寒、副伤寒(简称伤寒)发病和病原学特征,为制订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湘西州2003~2010年伤寒疫情资料和2005~2010年伤寒病原学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3~2010年伤寒累计报告1 083例,无死亡,年均发病率为5.37/10万,各年发病率(/10万)分别为9.03、6.26、6.12、6.63、6.82、3.81、2.50、1.57(P<0.01)。年均发病率(/10万),吉首市为13.65,泸溪县为5.59,凤凰县为12.57,花垣县为3.95,保靖县为3.84,古丈县为1.93,永顺县为0.87,龙山县为1.83;男性为5.80,女性为4.93(P<0.01);0~4岁为3.21,5~24岁为6.57,25~44岁为5.70,45~64岁为4.59,≥65岁为2.47。1 083例病人中,农民占41.92%,学生占31.30%,其他占26.78%;5~10月发病的占65.37%。2006~2010年累计对160例伤寒临床诊断病例进行检测,从160份血样中检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16株,从42份大便中检出乙型副伤寒沙门菌1株;466份疑似病例、963份重点人群、55份岀院病例标本和124份外环境水样均为阴性。[结论]2003~2010年湘西州伤寒发病率逐年下降,流行菌株是副伤寒沙门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临沂市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方法]对临沂市2001~2005年伤寒疫情报告及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1~2005年临沂市共报告伤寒、副伤寒病人2330例,无死亡病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61/10万.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年龄主要集中在15~40岁年龄段,占70.86%(1651/2330);农民和中、小学生是主要的发病人群,分别占33.05%(770/2330)、17.85%(416/2 330);平原伤寒、副伤寒发病率高于山区;临床特征不典型;近3年我市以甲型副伤寒发病为主.[结论]应采取以切断经水传播、免疫接种和敏感药物治疗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以控制临沂市的伤寒、副伤寒疫情.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舟山市2004-2008年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为制订伤寒、副伤寒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将舟山市2004-2008年疫情资料录入Excel 2003中整理数据后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舟山市2004-2008年伤寒、副伤寒发病率呈现逐年递减的变化趋势,发病以春季和夏秋季为主,呈明显的季节性;发病人群以工人、渔(船)民、家政及待业人员为主;集中在20~55岁年龄组。暴发疫情以水型为主,病原菌以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为主。结论舟山市伤寒疫情常年均有发生,但呈下降趋势。应加强疫情监测,落实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桂林市伤寒副伤寒流行的气象地质因素,建立桂林市气象因素及地质因素与伤寒副伤寒发病的预测模型,将伤寒、副伤寒发病等级与影响因素进行训练预测,并评价模型的拟合效果。方法收集1994—2001年桂林辖区各县、市区报告的伤寒副伤寒疫情数据、同期桂林市平均降雨量、平均气温等气象资料、辖区各县36个乡镇的地质因素,利用Matlab6.5软件对人工神经网络BP模型进行构建、训练及模拟,并对模拟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气象因素和地质因素伤寒副伤寒发病预测平均误差率分别为1.21%和2.64%,决定系数砰分别为0.996和0.998。结论伤寒副伤寒与气象因素及地质因素关系的BP神经网络模拟合效果较好,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玉溪市伤寒、副伤寒流行风险因素,为制定针对性更强的控制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因子分析法及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法,对玉溪市伤寒、副伤寒流行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因子分析法得出,玉溪市伤寒、副伤寒流行危险因素依次是经常在外就餐、经常食用凉菜、经常食用烧烤、经常饮生水、卫生习惯差和有接触史.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伤寒、副伤寒流行危险因素是经常在外就餐(OR=3.458)、饮生水(OR=1.814)和食用凉菜(OR=1.021)3个因素.结论 经常在外就餐、饮用生水和食用凉菜是玉溪地区伤寒、副伤寒流行的三大风险因素,采取因地制宜的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是有效控制伤寒、副伤寒疫情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干旱地区伤寒副伤寒与气象因素关系的BP神经网络模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应用人工神经网络的原理和方法,探讨在干旱灾害条件下影响伤寒副伤寒流行的关键气象因子,建立旱灾地区传染病疫情的BP神经网络模型,并评价模型的拟合效果.方法利用Matlab 6.5软件对人工神经网络BP模型进行构建、训练及模拟.结果伤寒副伤寒发病率回代平均误差率和R2分别为0.84%和0.9999,自变量对输出的贡献量分析结果显示,平均蒸发量和平均气压对于伤寒副伤寒发病率影响最大.结论伤寒副伤寒与气象因素关系的 BP神经网络模型拟合效果较好,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深入探讨江苏省各县(市)2003~2009年伤寒、副伤寒疫情空间流行规律,根据地理信息及发病人数建立预测模型,为伤寒、副伤寒预防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建立江苏省各县(市)2003~2009年伤寒、副伤寒疫情数据库,绘制历年疫情分布图,对发病人数进行趋势面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应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空间回归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In this study, the factors that induced a decrease in the incidence of typhoid fever we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study results, we propose a quantitative and concrete solution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typhoid fever.MethodsWe analyzed the incidence and fatality rate of typhoid fever in Korea. Tap water service rate and the number of pharmacies, which affect the incidence rate of typhoid fever, were used as environmental factors.ResultsTo prevent typhoid fever in the community, it is necessary to provide clean tap water service to 35.5% of the population, with an individual requiring 173 L of clean water daily. Appropriate access to clean water (51% service coverage, 307 L) helped the population to maintain individual hygiene and food safety practices, which brought about a decrease in the incidence of typhoid fever, and subsequently a decrease in fatality rate, which was achieved twice. During the 8-year study period, the fatality rate decreased to 1% when the population has access to proper medical service.ConclusionThe fatality rate was primarily affected by the availability of medical services as well as by the incidence of typhoid fever. However, an analysis of the study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cidence of typhoid fever was affected only by the availability of clean water through the tap water system.  相似文献   

19.
黄玉芬  刘志涛 《职业与健康》2011,27(18):2131-2132
目的掌握近年来云南省伤寒副伤寒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云南省各州(市)2008—2010年的伤寒副伤寒疫情年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云南省2008—2010年共报告伤寒副伤寒病例14 675例,死亡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0.77/10万,年平均死亡率为0.002/10万。西双版纳州、玉溪市、德宏州、红河州、昆明市及保山市6个州(市)为云南省的高发地区,5—10月为高发月份(64.66%),发病年龄以20~39岁组居多,农民和学生为高发人群(64.65%)。结论云南省伤寒副伤寒发病率处于较高水平,应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