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杨冬菊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8,24(9)
目的 了解小金县饮茶型氟中毒病的流行病学状况.方法 采用Dean法诊断标准及水、尿、茶水用氟离子电极选择法.结果 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为42%,400名儿童尿氟浓度范围0.14~7.90 mg/L;16岁及以上成人氟斑牙患病率为18.25%,16岁及以上成人氟骨症临床患病率为28.5%,尿氟浓度范0.16~1.18 mg/L;砖茶水氟浓度范围为0.13~11.3 mg/L.结论 小金县为饮茶型氟中毒病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饮茶型氟中毒健康教育干预过程中对行为改变的影响因素,评价饮茶型氟中毒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方法对饮茶型氟中毒病区居民进行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并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比较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性别、不同民族、不同经济情况人群相关行为改变率的差异。结果健康教育干预后健康相关行为总体改变率为53.5%,随着年龄的增大改变率减小(X^2=11.5,趋势卡方值为10.451,P〈0.01)。不同文化程度人群健康相关行为的改变率不同,且随着文化程度的升高改变率也在增加(X^2=12.944,趋势卡方值为12.445,P〈0.01),蒙古族的行为改变率低于汉族,女性的行为改变率高于男性(P〈0.05)。经济条件较好的人的行为改变率高于经济条件中等及偏下的人(X^2=11.8,P〈0.01)。结论通过健康教育干预,饮茶型氟中毒病区人群能够积极的改变不良饮茶习惯,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效地保护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3.
饮茶型氟中毒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地方性氟中毒类型。病区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有大量饮用砖茶习惯的少数民族居住地区,以藏族、蒙古族为多,还有维吾尔、哈萨克等多个民族。1984年四川省卫生防疫站白学信首次报道阿坝藏族自治州壤塘县发生饮砖茶引起的地方性氟中毒,为我国第一次关于茶氟中毒的报告。砖茶是我国西部地区游牧少数民族的生活必需品,据推算全国有饮砖茶人口大约1000万。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掌握西藏林芝地区儿童饮茶型氟中毒流行状况,为今后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林芝、米林、工布江达、波密、察隅和朗县6个县,每个县随机抽取4个乡(镇),调查8~12岁儿童氟斑牙情况,同时测定饮水氟、茶氟及儿童尿氟含量。[结果]8~12岁儿童氟斑牙指数为0.66,患病率为33.7%,各调查县饮水氟、尿氟均值均低于国家标准,但茶水中氟含量超过国家标准1~8倍。[结论]林芝地区8~12岁儿童存在氟中毒症状,整体氟斑牙流行强度为轻度,其中察隅、朗县流行强度为中度。 相似文献
6.
饮茶型氟中毒是一种以侵犯牙齿和骨骼为主的全身性疾病,重者呈现关节僵硬,运动功能障碍,甚至出现脊柱,四肢弯曲变型和瘫痪,以致终身残废。 相似文献
7.
8.
9.
10.
[目的]掌握重庆市燃煤型氰中毒病区人群不同途径摄氟量与尿氟的相关关系,为防治氟中毒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抽样检测病区和非病区饮水、饮食、空气中的氟水平,调查病区和非病区生活习惯,估算出通过不同途径摄入人体的氟水平,与成人和儿童尿氟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病区成人和儿童的尿氟含量水平高于非病区,经呼吸道摄入的氟水平,病区远高于非病区,经消化道摄入人体的氟水平病区与非病区无差异. [结论]呼吸道的摄氟量可能是影响重庆市燃煤型氟中毒病区氟中毒病情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燃煤污染氟中毒病区居民室内空气氟污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14个省、市、自治区的部分地区盛产高氟、高硫煤,居民以落后的烧煤方式——室内堆煤做饭、取暖,由于没有炉灶及烟囱,燃烧不完全,排出大量含氟煤烟,污染室内空气及粮食、蔬菜、饮水,造成严重的氟中毒。室内空气中氟化物及二氧化硫浓度分别为10.5~304μg/m~3及0.2~122.7mg/m~3,其日平均浓度均超过国家大气卫生标准的几倍到几十倍。在一些病区居民总氟摄入量为2.43~11.3mg/d·人,超过规定水平。摄氟途径为消化道、呼吸道。所有病区居民从呼吸道摄氟量均超过国家标准,而从消化道摄氟量仅重病区超过规定。由此看出,从呼吸道摄入氟对氟斑牙的患病率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了解铝电解厂周围地区氟斑牙和尿氟情况.方法 于2001年选择青海省甘河工业区内电解铝厂周边人口较集中的乡镇为调查区,以在当地出生、成长,无工业氟接触史,且年龄≥15岁者12 602人作为调查对象.从调查对象中随机抽取1 766人鉴别诊断氟斑牙;并对饮水、尿样、空气、土壤以及农作物和蔬菜中的氟含量进行了调查.结果 氟斑牙检出率为90.09%,其中轻度为53.51%,中度为36.30%,重度为0.28%.男性尿氟水平均高于女性.尿氟含量随年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呈正相关关系(r=0.914,P<0.01).小麦籽粒、油菜中的氟化物含量分别为0.106~0.217 mg/kg和0.022~0.510 mg/kg,均低于GB 4809-1984<食品中氟含量标准>(1 mg/kg).土壤氟化物含量为256.0~384.8 mg/kg,均低于西宁盆地栗钙土全国土壤背景值(404.76 mg/kg);空气中氟化物浓度为3.120~11.195μg/(dm2·d),超过GB 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3.0μg/(dm2·d)].除黄鼠湾村井水为高氟水[(1.394±0.078 mg/L]外,其余水样氟含量为0.062~0.385 mg/L,低于GB 5745-198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1.0 mg/L).结论 电解铝厂生产过程导致的空气氟污染可能是该地区人群尿氟含量偏高、氟斑牙发病率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梅州市饮水型氟中毒病区病情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梅州市辖区内饮水型氟中毒的病情及改水降氟后效果,为防治饮水型氟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梅州市的6个地氟病区县(市),采用普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对调查县(市)氟病区村8~12岁儿童氟斑牙采用Dean氏法检查,饮水氟、儿童尿氟均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进行检测。结果调查的6个县38个乡镇115个病区村中,儿童氟斑牙总患病率为21.99%,儿童尿氟几何均值为1.45mg/L,饮水氟范围为0.10~2.10mg/L。结论梅州市饮水型氟中毒病区的病情,通过改水降氟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但还有9个病区村的儿童氟斑牙患病率未达到控制病区标准;个别病区村的改水设施存在着管理不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广东省氟病区改水后8~15岁儿童氟斑牙患病规律,为今后改水降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现场检查高氟病区8~15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氟斑牙诊断按我国临床氟斑牙诊断标准进行。水中氟含量测定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结果全省各氟病区改水后,93.58%的病区饮用上低氟水,8~15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较改水前有明显下降(P<0.01),且儿童氟斑牙患病率随改水年限的增长而下降,改水时间超过9年后,儿童氟斑牙患病率降至30.00%以下,达到非病区标准。结论广东省改水成效显著,改水成果的保持有赖于改水后的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掌握沧县范围内水氟含量状况以及长期饮用高氟水对健康带来的影响。方法普查检测2009年沧县辖区水源含氟量和抽样调查人群氟中毒状况。结果全县517个自然村中,有501处饮用水源氟化物含量超标,覆盖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7.5%。重度高氟地区8~12岁人群氟斑牙患病率为80.94%,其中极轻度3.88%,轻度32.4%,中度39.5%,重度5.18%;尿氟检测正常者仅占0.85%,99%的儿童尿氟水平严重超标;16岁以上人群氟骨症患病率为51.49%,其中轻度41.7%,中度7.7%,重度1.82%。结论沧县水氟含量超标严重,地方性氟中毒表现明显,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防治。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冕宁县饮水型氟中毒监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强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0,26(7):543-545
目的掌握冕宁县地方性氟中毒的病情现状和改水工程运行情况。方法按全省地氟病监测方案要求,选择孙水乡孙水村和果胜村为监测点,饮水氟测定和尿氟测定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812岁氟斑牙采用Deans法分度诊断,16岁以上成人临床氟骨症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和X线摄片检查。结果水氟均值孙水和果胜分别为2.94mg/L、1.81mg/L,812岁氟斑牙检出率为92.36%,16岁以上人群临床氟骨症检出率56.05%,氟骨症X线检出率40%。结论冕宁县孙水、果胜2村为饮水型氟中毒重病区,需彻底改换水源,才能控制地氟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了解平度市的地方性氟中毒防制现状。方法按照《地方性氟中毒防制现状调查方案》的要求,对原地方性氟中毒病村和疑似病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水、尿氟用氟离子电极法测定,儿童氟斑牙调查采用Dean法进行诊断,X线摄片检查氟骨症。结果该市共建改水降氟工程344处,均运转基本正常。已改水的病村482个,占69.96%,未改水的病村207个,占30.04%。共检测672个病村的1140份水样,水氟≤1.00mg/L的村占33.33%,水氟>1.00mg/L的村占66.67%;在482个改水村中,水氟≤1.00mg/L的村占42.53%,水氟>1.00mg/L的村占57.47%;最高水氟为19.00mg/L。调查937名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为61.69%,斑釉指数为1.34。对617名30岁以上成人进行了临床和X线摄片检查,氟骨症患病率为27.88%。8~12岁儿童的尿氟几何均值为1.53mg/L(0.43~5.84mg/L);30岁以上成人的尿氟几何均值为2.25mg/L(0.06~16.40mg/L)。结论平度市现仍有448个村的23万余人遭受高氟的危害,地方性氟中毒防制形势依然严峻,须进一步加大防制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宿迁市降氟改水工程运行情况及其效果,为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设计专用调查表,调查改水工程运行情况;分析2003~2005年降氟改水工程水氟监测结果;2005~2006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病区村的氟斑牙患病率调查.结果:全市现有病区村788个,已完成改水612个,其中正常供水的584个,占74.11%.2002~2005年改水工程水氟监测结果显示,水氟的超标率逐年增加,2005年水氟超标率达17.58%,水氟含量最高为3.25 mg/L.与2002年相比,2004、2005年水样超标率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5.33、5.46,P值均<0.05).与1983~1985年调查相比,2005~2006年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从69.68%下降到45.18%;其中泗阳县下降幅度最大,下降了53.06%.结论:采用降氟改水措施后,虽然宿迁市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下降较大,但依然维持在较高水平.原因可能有:水氟回升,其他摄氟途径以及氟斑牙统计指标的选择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