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了解双塔区2006-2010年水痘疫情的流行特征,为水痘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2010年双塔区水痘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双塔区2006-2010年共报告水痘406例,无死亡病例,年平均发病率67.24/10万;常年均有发病,呈现4~6月、11~1月两个发病高峰,占发病总数的79.14%;5~14岁组病例占发病总数的82.67%;学生、幼托儿童、散居儿童占发病总数的95.78%。结论加强学校托幼机构水痘防控工作,提高重点人群水痘疫苗接种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天津市宝坻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宝坻区2006-2011年的流行性腮腺炎发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6-2011年宝坻区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1123例,年平均发病率24.39/10万.全年发病高峰为5~7月.学生占发病人数的82.64%,散居儿童占7.84%,幼托儿童占2.67%.发病年龄以5~ 19岁为主(85.44%),男性(681例)发病高于女性(442例);共报告4起中小学校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发病401例,占总病例数的35.71%.结论 宝坻区腮腺炎的发病以学生为主,除了进一步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监测工作外,还应对学龄前儿童接种麻腮风三联疫苗.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金昌市2006—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金昌市2006—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病例进行分析。结果金昌市2006—2012年累计发生流行性腮腺炎193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59.44/10万;流行性腮腺炎全年均有发病,以6月份和10月份为多;<15岁儿童病例数占病例总数的86.84%,其中,5~9岁组占50.00%;男女性别比为1.99:1。结论金昌市5~9岁年龄组儿童是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的高危人群,应对此年龄组儿童进行麻腮风三联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嘉兴市2005-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2010年嘉兴市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嘉兴市 2005-2010年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10717例,无死亡病例.年平均发病率35.11/10万;发病季节常年均有发病,以4-7月份居多,占总发病数的57.73%;15岁以下发病占82.42%;幼托儿童、散居儿童、学生发病占88.89%.男女之间、不同年龄组、本地与流动人口之间发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2010年麻疹强化范围儿童流行性腮腺炎年发病率为185.64/10万,低于2005-2010年2~6岁儿童年均发病率265.07/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84,P<0.001).结论:嘉兴市2005-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年均发病率为35.11/10万,发病人群主要为15岁以下的幼托儿童、散居儿童和学生,2010年强化人群年发病率为185.64/10万.应对重点人群接种腮腺炎疫苗,加强疫情监测和开展健康教育降低腮腺炎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了解深圳市龙岗区2005-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的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深圳市龙岗区2005-2011年腮腺炎病例数8 043例,年均发病率为37.84/10万,无死亡病例.发病主高峰为4-8月,占全年发病总数的67.20%;次高峰为12月及次年1月,占全年发病总数的11.96%.年龄以4~14岁儿童、青少年为主,占总病例72.72%.职业以学生,幼托儿童、散居儿童为主,分别占48.38%,19.07%和16.24%;男女性别比为1.85∶1.结论 应针对学校和托幼机构加强腮腺炎的监测和传染源管理,加强腮腺炎疫苗预防接种,切实保护儿童、青少年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融水县2006-2015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2015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融水县2006-2015年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2 357例,年均发病率47.29/10万,发病率从2010年起明显下降;报告病例性别比1.35∶1,<14岁占83.3%,学生病例1 477例(62.7%)最多,其次为幼托儿童388例(16.5%).各月份、各镇乡均有病例分布.结论 融水县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发病率仍较高,应加强≤14岁儿童免疫防控,完善疫情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云南省维西县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特征,为科学防制提供依据。方法数据采用Excel 2003统计处理,用描述性方法对2005-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0年平均发病率241.34/10万。4~5月和9~11月为发病高峰占病例总数的88.99%,发病地区以永春、保和镇及攀天阁3个乡镇为主占病例总数的70.65%,发病年龄以7~20岁为主占病例总数的94.87%,发病职业以学生为主占病例总数的95.45%。结论维西县腮腺炎病例以7~20岁的学生为主,应加强学校流行性腮腺炎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都安少数民族县近年来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情况,分析其流行特征,为今后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该县2004-2010年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病例资料,采用Excel软件统计,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的进行分析.结果:该县过去7年中共发现流行性腮腺炎847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8.44/10万.全年均有腮腺炎病例出现,分为6月、7月和11月、12月,即初夏和冬季两个高峰期,此4个月病例占总病例数的55.02%.1~15岁病例数占87.48%,其中1~5岁儿童占27.27%,6~15岁占60.21%.总病例中男性高于女性,男女比为1.63∶1.全县19个乡镇均有病例存在,其中以保安乡、安阳镇、加贵乡报告发病较多,3个乡镇病例占总病例46.16%.结论:该县流行性腮腺炎发病以15岁以下儿童为主,认真落实入学入托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加强腮腺炎疫苗的查漏补种是预防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高健  廖学舟 《职业与健康》2012,28(6):727-728
目的了解鄂州市2008—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为流行性腮腺炎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鄂州市2008—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0年鄂州市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568例,年均发病率为19.05/10万,其中2008、2009和2010年分别报告病例396例、59例和113例,报告发病率分别为40.08/10万、5.93/10万和11.32/10万。流行性腮腺炎具有明显季节性发病高峰。发病主要集中在14岁以下幼托儿童和学生,共报告病例511例,占报告发病总数的89.96%;其中,7~14岁组发病最多,共报告发病329例,占报告发病总数的57.92%。结论幼托机构和学校是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控制的重点单位。  相似文献   

10.
苏晶晶  洪镭  朱正平  李建平 《职业与健康》2012,28(23):2924-2925
目的了解南京市2006—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为制定南京市预防和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2010年南京市疾病监测系统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病例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0年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8 036例,发病率分别为29.15/10万、22.02/10万、36.65/10万、27.40/10万、10.85/10万;以4—7月份发病为主;其中6~14岁年龄组发病较高,占2006—2010年报告病例数的66.80%。结论 2006—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与儿童腮腺炎疫苗免疫接种率低、易感人群大量增多有关,应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和传染源的管理工作,提高疫苗的接种覆盖率。  相似文献   

11.
高枫  陈薇  孙梅英  马合木提 《职业与健康》2012,28(18):2172+2305-F0002,F0003
目的通过了解乌鲁木齐市2006—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乌鲁木齐市2006—2010年的流行性腮腺炎发病和暴发疫情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0年乌鲁木齐市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9 212例,年均发病率为74.83/10万。发病有明显季节性,在春末夏初和秋冬季是发病高峰。病例集中在人口密集的城区,发病年龄以3~15岁的学生和托幼儿童为主,暴发疫情集中在学校。结论学生是预防控制的重点人群,应加强学校的疫情监测和预防控制工作,推广接种麻腮风联合疫苗,提高疫苗覆盖率。  相似文献   

12.
杨金英 《职业与健康》2014,(15):2144-2145
目的了解聊城市2010--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为制定切实可行的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0--2012年聊城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0--2012年聊城市流行性腮腺报告发病率分别为1.79/10万、6.63/10万、37.90/10万;全年都有发病,但有明显季节性;发病年龄以4—10岁儿童为主,占70.61%(1915/2712);职业以学生、散居儿童、幼托儿童发病为主,分别占3年总病例数的50.70%、22.38%和12.72%;男女发病性别比为2.1:1;注射含流腮成分疫苗免疫史为29.09%(647/2224);无免疫史的占33.09%(736/2224);免疫史不详者的占37.81%(841/2224)。结论近3年来,聊城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呈明显上升趋势,应加大防控力度,广泛宣传和开展重点人群含流腮成分疫苗的免疫工作,切实保护儿童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重庆市九龙坡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流行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重庆市九龙坡区2001~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及其分布情况。结果2001~2013年重庆市九龙坡区报告发生流行性腮腺炎共6560例,年均发病率59.91/10万,无死亡,其中2006~2013年发生暴发疫情共17起537例,罹患率2.56%;发病呈周期性升高,形成2004年和2010年两个高峰年,发病率分别为139.73/10万、135.27/10万,发病有明显季节性,4~7月份占全年发病总数的58.35%;农村高于城市,城乡发病率之比为1:l.5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285.92,P<0.01);人群分布以15岁以下儿童为主占86.63%,其中5~9岁年龄组的发病数最高占46.42%;男性发病高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32: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121.84,P<0.01)。结论2001~2013年重庆市九龙坡区流行性腮腺炎发病呈周期性升高,近年来暴发疫情居九龙坡区中小学校首位, 乡级小学是暴发的主要场所,应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监测和疫苗接种工作,提高人群免疫水平,从根本上减少腮腺炎发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泰安市2006-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降低发病率,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2010年泰安市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0年泰安市流行性腮腺炎病例数分别为187、133、155、289和421例,年平均发病率在4.23/10万左右;全市6个县(市、区)均有病例发生,其中新泰、肥城、泰山区发病率较高;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4-7月,11-2月为流行性腮腺炎高发季节;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5~19岁。结论泰安市需进一步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的监测,积极开展流行性腮腺炎的免疫接种。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2004~2006年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为控制腮腺炎提供依据。方法对疾病监测系统报告的腮腺炎发病资料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麻疹实验室的腮腺炎病毒(Mumps Virus,MuV)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中国2004~2006年腮腺炎年报告发病率分别为17.45/10万、22.40/10万、20.76/10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病例报告,〈15岁儿童病例数分别占总病例数的89.77%、87.87%、85.15%,其中5~9岁病例数分别占总病例数的49.16%、46.90%、43.26%。中国2004~2006年MuV为F基因型,MuV毒株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5.4%~100%。结论应加强腮腺炎病毒学、流行病学监测,预防控制腮腺炎的发病和流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广元市虫媒传染病流行特征,为制定虫媒传染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流行病学方法分析1996-2010年虫媒传染病三间分布。结果广元市1996-2010年共报告8种虫媒传染病1 302例,死亡48人,年均发病率2.86/10万。1996-2000年报告乙脑、钩体、出血热及疟疾4种虫媒传染病;2001-2005年新增报告狂犬病、血吸虫和黑热病,报告7种虫媒传染病;2006-2010年新增报告布鲁菌病,报告8种虫媒传染病病例;2006-2010年年均发病率较1996-2000年下降73.70%;1996-2000年病种以乙脑、钩体为主,占虫媒传染病的81.97%;2001-2005年与1996-2000年一致,病种以乙脑、钩体为主,占虫媒传染病的77.37%;2006-2010年病种以乙脑为主,占虫媒传染病的64.04%。乙脑病例集中在7~9月,其中8月为发病高峰,占乙脑报告病例的59.12%;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0岁以下,占乙脑病例的95.13%;钩体分布在5~11月,其中10月为发病高峰,占钩体报告例数的74.41%;发病年龄主要在20~59岁组,占钩体病例的87.60%;出血热以6~7月、11月~翌年1月发病较多;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40~59岁,占出血热病例的64.16%。发病职业以农民、散居儿童、幼托儿童和学生为主,占报告病例的93.70%。结论广元市虫媒传染病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报告病种有增加趋势,虫媒传染病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和重点人群,应实施重点人群、重点区域、重点疾病、重点环节的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沈阳市沈北新区2006-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腮)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流腮的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2006-2012年流腮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2年沈阳市沈北新区流腮报告病例数1297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56.95/10万;男女性别比为2:1,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病例主要集中在4~15岁的学生,10~15岁组发病率最高;发病有明显的地区聚集性,道义、虎石台、辉山和新城子街道等流动人口聚集的城乡结合部发病率较高,占全部病例总数的69.62%.结论 加强流腮重点人群、重点地区的疫情监测工作,提高疫苗接种及时率.  相似文献   

18.
温州市2006-2009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掌握温州市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点及流行趋势,为采取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对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6-2009年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18 355例,年均发病率为60.32/10万.发病有明显季节性,在春末夏初和冬季出现2个发病高峰.在人口密度高的地区,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也较高,最高的为168.33/10万.2~9岁年龄组人群发病率最高,占总病例数的85.79%.流行性腮腺炎以学生与学龄前儿童为主,分别占48.19%和44.09%.结论 目前温州市流行性腮腺炎疫情形势仍较严峻,应采取措施落实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接种策略,提高疫苗接种覆盖率,从而减少发病数,降低发病率.此外,在分析流行因素时应考虑到人口密度对流行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