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耐烦”二字,最常见的应数曾国藩的那句“居官以耐烦为第一要义”,另外就是佛经上说的“耐烦有恒”了。这两句话,一句是说入世,一句是说出世,但其含义却是异曲同工的。无论做人做事,做久了,“烦”字是无法避免的,可以说99.9%的人都会感觉不耐烦,因为人是有思想的,有思想就必然有想法,有想法就必然会多想,多想必烦!  相似文献   

2.
曾国藩在写给儿子的家书中曾说:“余生平有三耻学问各途,皆略涉其涯,独天文算学,毫无所知,虽恒星五纬亦不识认,一耻也:每作一事,治一业,辄有始无终,二耻也:少时作字,不能临摹一家之体,遂政屡变而无所成,迟钝而不适于用,近岁在军,因作字太钝,废阁殊多,三耻也。“曾国藩一生博学,但主要是经籍方面的书,天文算学对于那时候的曾国藩来说还是一个洋玩意。  相似文献   

3.
曾国藩一生为官为将帅,待部下唯以一个“诚”字取胜,且强调“诚”必须出自内心,谓之“血诚” 曾国藩强调:“精诚所至,金石亦开,鬼神亦避。”他科把“血诚”作为自已建功立业的根本与基石。  相似文献   

4.
奇闻医事     
欲练“神功”治感冒竟挥刀“自宫”病人是一名姓张的大爷,前几天才从乡下来到重庆女儿家中。因为天气冷热变化大,大爷患了重感冒。家里人劝他去看病,张大爷却不肯花这“冤枉钱”,拖得病情加重,大爷竟变得言语无常,嘴里老喊着要练“神功”治病,天天把自己锁在房里,不让家人进去。某日清晨,张的女儿叫他吃早饭,喊了几次都没见大爷出来,拿钥匙打开门一看,吓了一跳:老爷子竟倒在血泊中,地上一把水果刀旁还有一团血肉模糊的东西。女儿仔细一看,老天!曾当过杀猪匠的父亲居然把自己的生殖器割下来了!家人立即拨打了120。给张大爷作检查的市急救中心李清蓉医生说,由于大爷下刀又快又准,一下就“切”中了要害,还切断了动脉。经过积极抢救,大爷脱离危险。  相似文献   

5.
婉儿 《健康生活》2006,(3):32-33
曾国藩是晚清名重一时的权臣,他一生体质本弱,又“心血积亏太过”,却道德、军功、文章三不朽,主要得益于他独特的养生之道。曾国藩讲究养生之道是在入京之后。那时他常常感到头晕、乏力、目蒙,便同翰林院中的一班人研讨起养生之法来。唐镜海是他最崇拜的一位前辈,曾口授养生处世之秘,曾国藩牢牢记在心里。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七日,曾国藩在日记中写道:“唐先生言,最是‘静’字功夫要紧,大程夫子是三代后圣人,亦是‘静’字功夫足。王文成亦是‘静’字有功夫,所以他能不动心。若不静,省身也小密,见理也不明,都是浮的。总是要静。”又曰:“凡…  相似文献   

6.
二十多年之前随陈旭麓先生学史,最先用学问功夫读的便是《曾文正公全集》和《曾文正公手书日记》。之后,是以胡文忠公、左文襄公、李文忠公,以及沈文肃、彭刚直、丁文诚、曾忠襄、刘忠诚、张文襄、翁文恭,还有李越缦、王湘绮、盛愚斋、张季子等等为书名的各类辑集。正是沿着这些人留下的奏议、书信、日记、诗文,我才能够具体地进入19世纪中国的历史,进入19世纪中国士大夫的真实世界和精神世界,并由此形成自己对于这段历史的理解和判断。这个过程至今仍在继续,而我记忆最深的则始终是读曾国藩。记忆深的东西总是心血花得多的东西,在陈先生门下的那三年里我写过四篇文章,其中两篇的题目都是曾国藩。今日重阅旧文,当年师门耳提面命之教犹历历如在眼前,思绪绵连,不觉怅惘久之。当曾国藩被当作一个历史场景中的人物来追究和评说的时候,许多细节常常会过滤掉。然而细节其实更读之有味而且言之有味。同治中期在两江总督幕府里的赵烈文称曾国藩为老师,其日记中记录过一段问答。他问的是:“在师署中久,未见常馔中有鸡鹜,亦食火腿否?”曾国藩回答说:“无之。往时人送皆不受,今成风气,久不见人馈送矣。即绍酒亦每斤零沽。”彼时乡间的有田之家往往以坛藏绍酒为常事,然则“每斤零沽”便以...  相似文献   

7.
李丕洋 《现代养生》2004,(11):26-26
《性命圭旨》是明代的一部以“金丹修炼、性命之道”为宗旨的气功学著作,相传为尹真人的弟子所作(其弟子号日紫中道人,但师徒二人的真实姓名、行藏均不可考)。这部经典以主张“性命双修”而著称,书中充满了“取坎填离”,“龙虎铅汞”之类丹道气功所特有的概念,一般人要完整地阅读、领会其丹道功法的整体思想,确有一定困难。但是,该书兼收释、道、儒、医等众家气功修炼理论之精华,内涵十分丰富,即使不以丹道修炼为宗旨的气功爱好者,也可以从中汲取有益的思想教益。在此,笔者谨就《性命圭旨》作者十分重视的心性修炼问题做一番疏理,以引起广大功友对心性修炼问题的进一步重视和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舒拉 《家庭保健》2012,(16):24-24
江苏文化名城如皋不光是富庶之地,还是闻名世界的长寿之乡。 在广场上,一群人正在玩当地特有的杖头木偶戏。我问其中一位大爷:“您高寿?”大爷伸出一个手指头,说:“103岁了。”我向大爷问询长寿之道,大爷写了四个字:“野、鲜、乐、雅。”  相似文献   

9.
曾国藩曾说:“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皆我分内事也.”所以曾国藩一生都在修身,做一个“天地完人”.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曾国藩曾给自己立过一个“三戒”的规定,即“戒多言、戒忿怒、戒忮求”的“三戒”.戒多言嘴巴是用来说话的,好论人长短,几乎是人的天性,只是有的人知道怎么把握分寸,有的人却信口开河,曾国藩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0.
镜头(1) 李大爷带着小孙子在街上遛弯,遇上了张大爷。 张大爷:老李,带孙子遛弯啊! 李大爷:谁是孙子?我是“孙子”!他是“爷爷”! 张大爷:彼此彼此。 二人大笑。 张大爷逗小孙子:你是小“爷爷”,对不对? 小孙子:讨厌!  相似文献   

11.
著名的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志存先生,跟我的恩师高英培先生是师兄弟.有一段时间,马先生在全国总工会文工团工作,给年轻的相声演员捧哏.我借此机会问了:“志存叔,听说您的包子馅做得特别好,哪天您让我解解馋?”他问:“你听谁说的?”我说:“我听范振钰范大爷说的.”志存叔说:“我的包子馅儿做得好,你范大爷做得也不赖,我们俩有得一比.”  相似文献   

12.
大爷今年60岁,平时身体健康,从没上医院看过大夫。从山区学校退休后,老人来京看儿子,儿子为了孝敬父亲,利用休息时间带老人来医院查体。先化验、透视,随后来到心电图室。李大爷一进门,看到室内的摆设,很紧张地说:“心电图是怎么回事?做心电图是不是要给我过电?”当班的张大夫热情地接待了李大爷,首先请老人坐下。接着说:“大爷,心电图就是用心电图机从身体表面的特定部位,将心脏电活动记录于心电图纸上。所以说,不用紧张,心电图检查不是过电,一点感觉都没有。”李大爷又说:“做心电图检查有什么用?”张大夫便娓娓讲来。心电图检查就是利用心…  相似文献   

13.
开心乐园     
咱没浆糊粘开驹听人说,贴上邮票啥都可以寄,挺方便的。他便到邮局买了十张邮票。服务员问他:“大爷,你邮什么?”开驹说:“邮我。我到东北看儿子去。”  相似文献   

14.
尽管说生活不是在别人的嘴巴里,但人却逃不脱被别人议论的命运,“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无人”是社会的一种常态。如何面对他人的议论?曾国藩与许敬宗有着不同的态度。  相似文献   

15.
崔陟 《健康》1995,(11)
有个近视眼去赶集,看见一个人抱着一只鹅。他眼神不济,看成了棉花,就问:“您这棉花多少钱一斤买的?”人家以为他是跟别人说话,接着往前走,没搭理他。这位近视大爷上前往鹅身上一摸,滑溜溜的,他自言自语地说:“(口欧),是猪油呀!”再一摸,摸到了鹅脖子,他又说:“嗨,是藕呀!”他一用劲儿,鹅叫了起来,他笑了:“您瞧我这眼神儿,闹了半天是个喇叭!”  相似文献   

16.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所谓“理学名臣”,但他又是一个洋务派的首领。这里所说的“理学名臣”,当然是指维护封建道统的卫道士,而“洋务首领”,也就是主张创办西方式近代化事业的始作俑者。从表象上看来,“理学名臣”与“洋务首领”似乎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两者确实是对立的,然而矛盾的事实毕竟在曾国藩一人身上发生了,可见其中必有一定的缘故,本文要探讨的便是这样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一位禅师,写了两句话让几个弟子各抒己见:“绵绵阴雨二人行,怎奈天不淋一人。”一个说:“两个人都走在雨里,一个人不淋湿,是因为他穿了雨衣。”另一个说:“那是一场局部阵雨,有时候连马背上都是一边淋雨,另一边是干的。”  相似文献   

18.
幽默     
还是没躲过 马大爷去医院打针,注射室里有很多穿白大褂的年轻人。这时他听见一老护士说:“今天是你们实习的最后一天,大家准备考核,打针时不要手软。”马大爷心想,让实习护士拿我们练?我躲。 出去转了一大圈,回来时在注射室门口听见一位病人坐在长凳上埋怨说:“这针打得好疼啊!”马大爷心中一乐,  相似文献   

19.
李大爷患有慢性关节疼痛的毛病,迷信中草药“偏方”,“验方”,长期多处求方,熬药服用,家人多次劝其到正规医院诊治,可他总是说“偏方”管用。前不久,李大爷发现双下肢泛肿,腰部及小便也有不适感,去医院检查诊断为“肾炎”,医生告诉他可能与长期服用中草药“偏方”有关。 来自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全军肾病研究所的研究表明:中药木  相似文献   

20.
也说曾国藩     
七、养生 曾国藩讲究养生之道是在入京之后。那时他常常感到头晕、乏力、目蒙,便同输林院中的一班人研讨起养生之法来。唐镜海是他最崇拜的一位前辈,曾口授养生处世之秘,曾国藩牢牢记在心里。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七日,曾国藩在日记中写道:“唐先生言,最是。‘静’字功夫要紧,大程夫子是三代后圣人,亦是‘静’字功夫足。王文成亦是‘静’字有功夫,所以他能不动心。若不静,省身也不密,见理也不明,都是浮的。总是要静。又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