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6月至2002年6月手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1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切除数占同期总手术倒数47.6%(10/21),根治性切除率为28.6%(6/21),无手术死亡。根治性切除患者中有2例分别于术后16个月和21个月死于肿瘤复发,有4例仍存活,平均生存18个月。姑息性切除患者有1例存活,其余3例死亡,平均生存10.5个月。结论:肝门部胆管癌应尽可能行切除手术,肝十二指肠韧带骨骼化和联合肝切除是根治术的基本要求和延长生存期的重要措施。用PMOD进行刮吸解剖,对手术成功有帮助。  相似文献   

2.
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方法和外科治疗方式。方法总结和分析102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探查取活检术21例(20.6%),平均生存72d;外引流术18例(17.6%),平均生存8.3个月;手术切除加吻合术63例(61.8%),平均生存25.7个月.手术方式包括肝外胆管癌切除、肝方叶切除加肝外胆管癌切除、左半肝切除、尾叶切除加肝外胆管癌切除、肝内胆管一空肠Roux—Y吻合术等。结论术中胆道切断端应行冰冻病理检查治疗应以手术切除为主,根治性切除术可延长患者生存期和改善生存质量,效果比单纯外引流好,对不能切除病例应设法减轻黄疸。  相似文献   

3.
范永刚  王战会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10):1219-1220,1223
目的总结45例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方法对1995年7月~2005年7月行手术治疗的45例肝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切除13例(28.9%),平均存活21个月;单纯引流28例(62.2%),平均存活8个月;探查活检4例(8.89%),平均存活2个月;无手术死亡。结论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应做到早期诊断和根治性切除。对于不能切除病例,应设法减轻黄疸。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32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黄疸(65.6%)和腹痛(43.8%)。其中Bismuth—Corlette分型Ⅰ型6例,Ⅱ型8例,Ⅲa型10例,Ⅲb型3例,Ⅳ型5例。32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根治性切除加吻合术22例(68.8%),平均生存时间为24.5个月;胆管外引流术3例(9.4%),平均生存时间为7.5个月;剖腹探查取活检术7例(21.8%),平均生存时间为72d。结论早期诊断和根治性切除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术后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多种术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2年12月~1999年5月收治的3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肝门部胆管癌病人手术方式和随访结果。结果 本组手术切除13例,胆管内引流5例,外引流11例,仅剖腹探查6例。有随访资料的23例,随访率65.7%。手术后生存最短28d,最长30个月。切除术(根治切除和姑息切除)13例存活7~30个月,中位生存期15个月,1、2年生存率为76.9%、30.8%。引流组存活2.5~24个月,中位生存期8个月,1、2年生存率为20.6%、14.3%。单纯剖腹探查术多于术后3个月内死亡。至今生存5例,生存期分别为12、13、13、15和21个月。结论 根治性切除和扩大切除范围是肝门部胆管癌最佳治疗方法。不放弃手术探查机会,对不能切除的病例,争取胆道内、外引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方法与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对1996年1月~2006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肝门部胆管癌56例的临床诊疗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B超及磁共振(MR)对肝门部胆管癌56例的定位及定性诊断率分别为91.1%和100%。56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探查术5例,内、外引流术23例,均于术后2~15个月死亡;切除术28例,手术切除率50.0%;行根治性切除24例(3例联合肝动脉重建),中位生存期为29个月;姑息性切除4例,中位生存期为12个月。结论应用B超和MR等多种影像技术对肝门部胆管癌的定位及定性诊断符合率高,能较准确地评估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切除可能性。根治切除是改善肝门部胆管癌疗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肝门部胆管癌(HCC)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老年HC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7例中手术切除13例,其中R03例、R110例,切除率为48.1%(13/27);T管外引流5例、PTBD组9例;术后并发症10例、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肺部感染。R0组平均生存期20.3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100%、33.3%;R1组平均生存期12.7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50%、12.5%;T管外引流组生存期3~10个月,平均6.6个月;PTBD组生存期3—7个月,平均4.8个月。结论:手术切除是提高老年HCC患者生存期的有效手段,围术期应加强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8.
肝门部胆管癌的切除与姑息性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各种外科方法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方法 收集190年10月-1999年4月肝门部胆管癌68例,治疗方法有骨骼化切除或联合肝中中央部切除23例;局部切除联合左肝叶切除2例;姑息性肝管空肠吻合术25例;经十二指肠镜放置胆道内支架13例;经皮肝穿刺放置金属胆道支架5例。结果 手术后1个月内死亡2例(2.9%),随访51例,术后生存期,切除组11-42个月,手术内引流组8-18个月,经内镜放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不同外科治疗方法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该院1993年1月-2004年12月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65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65例患者中,男38例。女27例。男女之比1.4:1。手术切除26例,切除率为40.0%(26/65)。其中根治性切除18例,姑息切除8例。内或外引流术34例,探查性手术5例。根治性切除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7.0%、46.2%、15.4%;姑息性切除者1、2年生存率分别为43.0%、14.3%;非切除引流者1年生存率为11.0%;探查性手术者生存期均小于3个月。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平均生存时间较姑息性切除术组和非切除引流术组明显延长(P值分别为0.011、0.000)。结论根治性切除术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存活率的关健;对不能根治者行姑息性切除或引流术可延长生存时间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治疗方式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切除生存期为8~30个月,胆肠内引流的生存期2-15个月.结论肝门部胆管癌手术疗效与术式密切相关,以根治切除疗效最佳,不能切除者应选择姑息性手术.  相似文献   

11.
王宝太  白亮  秦兆寅  都民安 《西部医学》2011,23(6):1091-1093
目的探讨老年人高位胆管癌的手术治疗方式及临床疗效。方法对17例经手术治疗的老年高位胆管癌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完成根治性切除7例(根治组),仅行姑息性切除10例(非根治组)。根治组中位生存期为23.2个月,非根治组中位生存期为11.3个月,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非根治组中内引流者中位生存期为12.7个月,而外引流者中位生存期仅为5.6个月,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积极提高手术切除率是改善老年人肝门部胆管癌预后的惟一有效方法,清扫肝十二指肠韧带、适宜的肝部分切除可提高根治性切除率;姑息性切除、胆道引流特别是外引流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对延长生存期贡献有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用一简便、有效、并发症相对少的方法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T管套u管的引流方法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24例,与同期我们用传统的胆肠吻合 U管引流的方法治疗41例相比较。【结果】T管套U管组手术时间为45min、手术并发症有3例(12.5%)、术后胆道感染3例(12.5%)。吻合组手术时间为145min,手术并发症有17例(41%),术后胆道感染16例(39%)。该3项指标前明显优于后。手术后退黄、手术死亡、中位生存期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T管套U管手术引流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手术简单,手术后并发症少,术后胆道感染机会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的效果。方法从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和治疗结果等方面对近10年来本院17例行手术治疗的肝门部胆管癌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有14例患者获得随访,肿瘤切除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9个月;引流术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7.8个月。结论外科治疗是肝门部胆管癌的主要治疗方法,联合应用化、放疗可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方式及手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5例肝门部胆管癌临床特点,手术方式和随访结果。结果:本组手术切除11例,余14例均行胆汁内,外引流术,其中胆肠内引流术9例,外引流术5例。随访手术切除病人1.0,1.5,2.0年生存率分别为54.6%(6/11),45.4%(5/11),18.1%(2/11),最长存活11年;引流组病人1年生存率仅35.7%(5/14),结论:肝门部胆管癌应力争根治性切除,不能切除者应行内引流术,但对于医疗条件较差的医院,则可行外引流术,延长病人生命,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自1988年1月至1994年10月我院收治肝门部胆管癌13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手术切除7例,切除率53.8%,治愈性切除4例(30.8%)。病理类型分六型,腺癌11例,占84.6%。姑息性切除未能显著延长生存期,病期晚、非治愈性切除是影响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本文就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与病理特点进行讨论,强调早期诊断及外科治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治疗及效果。方法对手术治疗的9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切除6例(占66.7%),其中根治性切除3例(占50%);U形管或T形管引流3例(占33.3%)。手术死亡1例(11.1%),发生手术并发症3例(33.3%)。6例切除肿瘤的病人,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0%、11.1%、0;3例单纯引流病人中有2例分别于术后3个月死于肝功能衰竭和术后8个月死于反复胆道感染全身衰竭,1例失访。结论积极的手术切除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对于进展期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行肝脏切除联合动脉切除重建的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5例行肝门部胆管癌根治联合肝动脉切除重建的进展期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手术情况及预后。结果15例中,肝右动脉与肝固有动脉端端吻合5例,肝右动脉与胃、十二指肠动脉端端吻合3例,肝右动脉与肝左动脉端端吻合1例,肝右动脉与肝右动脉端端吻合1例,肝右后与肝右后端端吻合1例,肝固有动脉与门静脉端侧吻合3例,肝右动脉与门静脉端侧吻合1例,其中4例同时联合门静脉切除重建。本组根治性切除(R0切除)11例,非根治性切除(R1切除)4例。3例术后出现胆瘘,1例出现胆瘘合并腹腔内感染,1例出现腹腔内感染,1例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均经保守治疗痊愈。2例于术后因肝功能衰竭死亡。术后4例肿瘤复发,时间为6~26个月,平均复发期为17.5个月;其中1例(25%)为R0切除,3例(75%)为R1切除。术后6个月、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85.6%、78.6%、33.7%。结论对于动脉受侵犯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行肝脏切除联合动脉切除重建,可提高根治切除率并可改善患者预后。熟练掌握血管吻合技巧可大大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7年9月我院129例肝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113例,其中60例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切除率53.9%;R0切除48例,R1、R2切除12例;53例行引流,术中46例行内引流,7例行外引流;16例未手术。根治性切除的中位生存期47.86个月,高于未切除的10个月及减黄手术的14.83个月。根治性手术的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5.83%、62.50%、33.33%,明显高于姑息性手术的56.92%、12.31%、0%和未手术的31.25%、0%、0%。结论(1)根治性手术是治疗肝门胆管癌的主要手段。(2)当肿瘤侵及汇合部胆管时应行尾状叶切除。(3)姑息性治疗在于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64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方法和外科治疗。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64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联合应用B超、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对肝门部胆管确诊率为100%;52例患者获随访,随访率81.3%;手术病死率3.1%;手术切除42例,其中根治性切除22例;内引流16例;外引流6例。根治性切除、姑息性切除、内引流和外引流组术后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0.4、15.6、12.9、3.8个月。联合肝叶切除、单纯肿瘤局部切除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8.5、16.3个月。结论联合运用影像学检查方法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率。根治性切除及联合肝叶切除是影响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疗效的主要因素,对无法行根治性切除者以内引流为首选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诊治方法及其疗效。方法:34例肝门部胆管癌中,11例行扩大根治性手术切除,17例手术探查非切除性胆道内外引流,6例非手术引流。结果:11例高位胆管癌扩大根治术治疗患者7例存活15个月以上,4例生存时间>18个月,其中2例已超过3年。17例外科非切除性胆道内外引流生存时间均<13个月,6例非手术外引流生存时间均<7个月。结论:肝门部胆管癌经行扩大根治术疗效明显优于外科非切除性胆道内外引流,而外科非切除性内外引流优于非手术性引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