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的椎动脉进行MSCTA定量分析,探讨椎动脉先天性发育不良对发病的影响。【方法】对693例临床诊断或拟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病例组)和51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行头颈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采用超薄层重建,结合三维血管成像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和高级血管分析(AVA),得到两组双侧椎动脉正常管腔的直径和横截面积。【结果】病例组693例患者中双侧椎动脉发育正常660例(95.2%);一侧椎动脉发育不良33例(4.8%)。对照组51例(100.0%)健康体检者双侧椎动脉均发育正常。对病例组椎动脉发育正常患者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的椎动脉进行直径和横截面积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病例组椎动脉发育不良患者的发育不良侧椎动脉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的相应椎动脉进行直径和横截面积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研究椎动脉先天性发育不良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病因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源CT头颈联合血管成像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中对椎-基底动脉病变及变异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1至2012年期间的833例因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使用双源CT行头颈联合血管成像检查,所得数据行容积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狭窄程度分析等后处理,判断椎基底动脉情况。结果:833例患者中706例患者存在椎-基底动脉病变及变异,其中最多见为动脉粥样硬化及发育不良。结论:双源CT头颈联合血管成像可清楚地显示椎-基底动脉全貌,椎-基底动脉主干及其分支、侧枝循环均显示良好,其对于椎-基底动脉疾病及变异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为微创、简便、安全、有效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3.
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20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的左、右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血流速度,结果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发生率为170例(85%),提示应用TCD技术评价椎-基底动脉供血简单易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椎动脉彩超检测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临床已确诊的6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椎动脉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检出异常47例,占78.33%;单侧血管病变39例,占82.97%,双侧病变8例,占17.02%.其中检出血流频谱异常者34例,占72.34%;局部斑块导致狭窄者2例,占4.26%;检出椎动脉走行迂曲6例(12.77%),单侧闭塞1例(2.12%),发育异常4例(8.51%).显示椎动脉彩超检测椎动脉病变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结论 椎动脉彩超检测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诊断方法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峰  王慧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9):402-404
目的分析、探讨TCD、CDFI和椎动脉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价值和意义。方法共30例患者,男16例,女14例,年龄41岁 ̄72岁,平均年龄53.89±9.27岁。符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标准,分别进行椎动脉MRA、TCD和椎动脉超声等检查。结果30例患者中椎动脉MRA异常18例(60.0%),TCD异常23例(76.7%),椎动脉B超异常17例(56.7%)。结论椎动脉MRA、TCD和椎动脉超声3种方法合用,有助于全面客观诊断椎基动脉供血不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因诊断的价值。方法对32例临床诊断VBI患者行椎动脉MSCTA检查,原始数据于图形工作站行三维图像处理。结果32例诊断VBI患者,先天发育变异13例,迂曲3例,盘绕1例,钩椎关节增生压迫8例,粥样硬化斑块21例,局限性狭窄4例。结论MSCTA可清晰显示椎基底动脉全程及其与颈椎的解剖关系,对椎动脉流入孔的显示具有明显优势,可作为VBI的常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各种原因所致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疾病彩超特点.方法 对163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疾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椎动脉、椎-基底动脉的血管走行、弯曲程度、管腔狭窄程度、血流速度、管腔内径及管壁回声、粥样硬化斑块回声.结果 163例患者中,7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由颈椎病引起、43例椎动脉供血不足是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38例椎动脉供血不足是由椎动脉型颈椎病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4例由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因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DSA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病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数字减影主动脉弓及全脑血管造影显示的血管结构异常的类型、比例及其分布。方法观察对象为临床拟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患者,全部进行数字减影主动脉弓及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分析血管结构异常的类型、好发部位以及受累血管数目。结果参加实验57例患者,1例患者因左椎动脉不能进入而放弃。1例在行主动脉弓造影时并发大面积脑梗死手术中止。进入结果分析55例。经检查发现共有39例(39/55,70.90%)患者存在颈及颅内血管结构异常,单纯前循环病变6例(6/55,10.90%):后循环病变33例(33/55,60%),其中合并有前循环异常的复合病变9例(16.36%),累及两争或两争以上血管的共24例(24/55,43.64%),以椎动脉合并其他血管狭窄最为常见;其余16例(16/55,29.09%)造影未见血管结构异常。结论各种类型的血管结构异常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主要病因,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的金标准应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及核磁共振脑血管成像(MRA)检查,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发病机制.方法:对我院3年来收治的39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症状患者行DSA或MRA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39例患者中,单纯前循环血管病变7例(17.9%)、后循环血管病变23例(59.0%)、锁骨下动脉起始段狭窄2例(5.1%)、造影未见明显血管结构异常7例(17.9%).结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症状患者病因复杂,并非完全是由椎基底动脉狭窄所致.  相似文献   

10.
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岩 《中国厂矿医学》2008,21(2):220-221
目的探讨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CE—MRA)技术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行椎基底动脉3DCE—MRA检查。结果80例患者中椎基底动脉MRA异常69例(86.25%),其中椎基底动脉管腔狭窄83支,迂曲27支,闭塞10支,发育异常25支。结论3DCE—MRA能够较清楚显示椎基底动脉形态,对椎基底动脉病变能提供直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参麦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对气血亏虚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影响的差异。方法选择气血亏虚型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具有补益气血作用的参麦注射液治疗(治疗组56例),并与活血化瘀的丹参液相对比(对照组42例),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TCD检测,分别测定左/右椎动脉(LVA/RVA)、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结果参麦注射液组在改善临床症状、增加TCD检查中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等方面,均优于丹参液组。结论应用中成药同样必须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才能收到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盐酸法舒地尔联合依这拉奉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9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盐酸法舒地尔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组(46例)和低分子右旋糖苷加复方丹参注射液对照组(44例)。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椎动脉血流参数的改变。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100%,时照组有效率为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法舒地尔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自拟定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80例确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眩晕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西比灵、眩晕停加用定眩汤口服,对照组应用西比灵、眩晕停口服,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椎一基底动脉血液平均流速。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0%,对照组为72.5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疗效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Vertebrobasilar dolichoectasia,VBD)的临床表现及CT血管造影(CTA)的特点,加深对该种少见病的认识。方法:对我院2007年7月~2008年7月确诊的5例VB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临床表现及CTA特点。结果:头晕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可表现为眩晕;VBD还可以引起周围性面瘫、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不全闭锁综合征。头颈CTA可见增粗、延长、迂曲的椎基底动脉及管腔、管壁内钙化斑,以及基底动脉移位、扩张、压迫脑干。结论:VBD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更多引起椎基底动脉缺血症状、脑干梗死及脑神经损害。头颈CTA能准确清晰地显示变异的椎基底动脉的立体形态、血管壁钙化以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可以作为VBD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盐酸倍他司汀粉针剂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发眩晕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发眩晕的患者给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10d。于治疗前后应用TCD观察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血管搏动指数(PI)、血管阻力指数(RI),与用丹参治疗的对照组45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后TCD显示血流速度有明显改善。PI及RI值显著低于治疗前,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盐酸倍他司汀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发的眩晕有显著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不同心率情况下64排螺旋CT低剂量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方法】2010年12月-2012年1月100例疑诊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剂量组(A组)和低剂量组(B组),每组50例,分别进行冠脉CTA检查,对两组不同心率的图像进行质量评分,有效辐射剂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降低了70%以上的有效辐射剂量,两组辐射剂量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心率偏慢的患者有效辐射剂量降低更明显。心率偏慢的患者图像质量评分更高。【结论】应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对心率偏慢患者减少的有效辐射剂量更多,图像质量更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64层CT灌注(64-SCTP)成像评价椎-基底动脉系统TIA间歇期局部脑血流灌注状态的价值。方法收集临床拟诊为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患者26例,于间歇期行64-SCTP检查,测定兴趣区及对侧相应区域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间(TTP),对这些灌注参数进行半定量分析,所有患者同期进行CTA检查,CTA检查结果均经DSA证实。结果所有26例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患者中有18例CTP脑灌注异常,其患侧及对侧的平均rTTP、rMTT、rCBF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而rCBV差异无显著性意义;CTA发现26例患者中有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狭窄20例。结论以桥脑层面为基础灌注层面的64层CT灌注成像可以用于评估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患者间歇期血流灌注状态,帮助了解患者病情,结合CTA检查可以发现相关责任血管,对指导临床早期干预,预防脑梗死的发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64排容积CT血管造影(CTA)及3D重建在急性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3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行急诊颅脑CTA检查,并经手术治疗的影像及临床资料,对照破裂动脉瘤的3D-CTA影像表现与外科手术及介入手术所见,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143例患者中,142例手术证实为破裂动脉瘤,1例为假性动脉瘤。急诊显微外科手术成功夹闭125个破裂动脉瘤,17例行DSA介入栓塞治疗;动脉瘤分布情况: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动脉瘤60个,占40.54%,前交通动脉瘤及大脑前动脉瘤43个,占29.05%,大脑中动脉瘤37个,占25%,椎-基底动脉瘤8个,占5.41%。142例颅内破裂动脉瘤影像所见大小、形态及位置与手术所见基本一致。结论 64排容积CT血管造影及3D重建在急诊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诊断中具有准确、简便、快速及无创的优点,CTA-VR、MPR显示瘤体及载瘤动脉的三维立体图像,对临床确定手术入路及手术方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奥扎格雷钠联合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杜雅芹  王晓佳 《当代医学》2009,15(31):133-133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联合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治疗效果。方法用奥扎格雷钠联合丁咯地尔治疗40例,另40例接受单纯丁咯地尔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和70.0%(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丁咯地尔是一种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