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条件下兔骨髓基质干细胞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及向成骨细胞分化的能力。方法取兔股骨,冲洗骨髓腔,进行细胞的贴壁体外培养,培养至第四代加入含成骨诱导剂的DMEM培养基与空白组为对照组;噻唑蓝(MTT)检测两组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增殖能力,进行成骨细胞的钙结节茜素红染色与I型胶原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骨髓基质干细胞7-14 d可见少量的集落形成,24 d时观察见细胞基本铺满瓶底。在矿化液条件下培养1周左右,细胞间出现了致密圆形团,同时细胞的增殖能力较常规培养有所降低;茜素红染色结果显示矿化细胞间出现的致密的、圆形不透光团块呈现片状的棕染,着色区域,I型胶原的免疫组化染色强阳性。结论贴壁筛选法培养骨髓基质干细胞,操作简单,细胞易于成活,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方法;虽然矿化液可使其向成骨细胞转化,但增殖速度变慢。  相似文献   

2.
成人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及定向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建立成人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体外培养的方法,并探讨定向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的途径.方法:抽取成人骨髓,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进行体外培养,贴壁细胞传代,取第3代细胞在培养基中添加成骨诱导剂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维生素C,培养15d后,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钙-钴法染色检测碱性磷酸酶(ALP)表达,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Ⅰ型胶原、骨钙素表达,茜素红染色检测钙结节形成.结果: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培养可获得均一的MSCs;诱导分化的MSCs呈典型的成骨细胞形态;ALP染色阳性率可达81%以上;Ⅰ型胶原、骨钙素表达阳性;茜素红染色见钙结节形成.结论:可以从成人骨髓中培养出MSCs,并可定向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可用作临床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3.
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rBMSCs及成骨诱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 目的 通过研究在体外培养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rBMSCs)及其成骨生物学特性,探讨构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方法。方法 通过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分离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应用含地塞米松、维生素C、β2甘油磷酸钠的诱导培养液定向诱导传代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并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及钙结节茜素红染色反应,进行成骨细胞鉴定。结果 全骨髓贴壁培养下,骨髓基质干细胞增殖能力强,生长迅速,呈成纤维细胞样生长。诱导条件下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增高,并且钙结节茜素红染色反应阳性。结论 采用全骨髓贴壁培养法,骨髓基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及体外扩增更为简便迅速,诱导条件下成骨能力肯定,可为骨组织工程构建提供大量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兔角膜基质细胞在体外长期培养传代过程中,细胞增殖能力和胞外基质表达水平的改变.方法取体外培养兔角膜基质细胞,由光镜对各代细胞的形态学变化进行观测.通过对各代细胞生长曲线的绘制,得出其各自的群体倍增时间;MTT法比较各代细胞增殖能力的改变.RT-PCR和Western杂交检测各代细胞中Ⅰ、Ⅲ型胶原表达水平的改变;爱茜蓝法检测糖胺聚糖(GAG)的含量.结果体外培养兔角膜基质细胞随着传代的进程,逐渐显现衰老的形态特征.细胞群体倍增时间由第7代起显著延长(P<0.01);MTT比色法的结果亦显示,第7代细胞的增殖能力开始大幅下降(P<0.01).第9~11代时,Ⅰ、Ⅲ型胶原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都有明显减少(P<O.01),降至第1代细胞的30%左右;GAG的含量也降至40%左右.结论兔角膜基质细胞经历长期体外培养后,细胞增殖能力和胞外基质表达水平显著下降,逐渐丧失原有的功能.但作为构建组织工程化角膜的种子细胞,在它的生物学特性未发生改变之前,经3次传代培养,获取的细胞量达到组织块消化所得细胞的240倍左右,已足以用于构建之用.  相似文献   

5.
小鼠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培养及常见的组化染色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小鼠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培养条件及其成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可能性.方法:取小鼠股骨骨髓进行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原代培养,通过相差显微镜、光镜及扫描电镜观察,了解骨髓基质干细胞的生长情况及其特点.结果:刚接种的干细胞散在分布,胞体透亮,1~2 d后开始贴壁,1周后开始形成成纤维细胞样集落,大约2周长成单层,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细胞可分泌胶原,可形成钙结节.结论:小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可在体外进行培养增殖并具有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初步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与纤维环(AF)细胞的共培养对细胞增殖及主要细胞外基质的影响,进一步确定BMMSCs移植对椎间盘退变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分别培养兔的BMMSCs与AF细胞,将两种细胞按1∶1的比例混匀,利用离心管培养技术培养3周后取材,大体观察并行HE染色;使用荧光染料Hoechst33258检测细胞增殖;通过实时荧光PCR对Ⅱ型胶原、蛋白多糖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在体外培养3周后,细胞团体积达到最大,涂片染色显示共培养组细胞致密,细胞增殖较对照组明显,实时荧光PCR检测结果显示Ⅱ型胶原及蛋白多糖mRNA表达增强。结论:在离心管内三维培养条件下,BMMSCs与AF细胞共培养能够促进增殖,增加Ⅱ型胶原和蛋白多糖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①目的探讨早期(60-80分钟)贴壁分离法建立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体系,对细胞贴壁分离的时机以及传代后的形态变化的影响。②方法采用早期贴壁分离方法及机械刮除纯化法纯化问充质细胞,并用钙钴法染色检测细胞的ALP表达情况、使用成骨诱导荆诱导间充质细胞。用茜素红染色观察矿化结节的形成。③结果第一代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呈阳性;经条件培养基定向培养5天的细胞呈集落生长,并形成钙结节,茜素红染色阳性。④结论采用早期贴壁分离法可以短期内得到大量较纯的免间充质干细胞。在诱导剂作用下可成功分化成为成骨细胞,是培养骨组织工程用途的种子细胞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骨髓基质细胞(BMSC)体外三维培养的方法,并观察其细胞生长形态及生物学特征。方法:制备鼠尾胶原,对BMSC进行三维培养,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MTT、ALP钙钴、苏丹Ⅲ染色观察BMSC增殖及分化。结果:三维培养的BMSC早期呈现集落生长特点,后逐渐向不同的形态转变,与二维培养相比,细胞增殖峰值提前,且向成骨及脂肪细胞分化能力增强。结论:BMSC在体外三维培养模式下生长良好,能够继续保持其自我更新能力及分化潜能。  相似文献   

9.
骨形态发生蛋白对人骨髓基质细胞的体外成骨分化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提取牛骨形态发生蛋白,并观察其对人骨髓基质细胞的体外成骨分化作用,为将骨形态发生蛋白与骨髓基质细胞用于进一步的缺损修复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从小牛骨中的提取骨形态发生蛋白,配制条件培养液,并作用于培养状态的人骨髓基质细胞,染色检测细胞碱性磷酸酶,I型胶原表达情况,放免法测定培养液中骨钙素含量。结果 人骨髓基质细胞经衣导培养后,碱性磷酸酶,I型胶原,骨钙素表达明显增加。结论 体外培养时,天然骨形态发生蛋白可促进人骨髓基质细胞的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犬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体外成骨活性和在犬体内异位成骨能力,探讨其作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可能性. 方法抽取成年犬骨髓,梯度离心法获取单个核细胞,条件培养液体外培养、诱导、扩增后,进行组织化学、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透射电镜下观察其成骨活性.将培养的第3代细胞与藻酸钙所形成的复合物植于犬皮下,3月后行组织学检测. 结果体外培养的BMSCs Von Kossa染色可见钙结节,AKP染色及I型胶原、Osf2/Cbfα1、骨钙素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先后呈现阳性;透射电镜下见基质钙化;组织学检测提示细胞-藻酸钙复合物体内培养3月后形成骨样组织. 结论BMSCs在大量扩增的同时,在一定条件下能向成骨细胞分化,细胞与藻酸钙复合物能在具免疫力的哺乳动物皮下形成骨样组织.BMSCs可作为骨组织工程较理想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bio-oss载体对兔骨髓基质多潜能细胞贴附后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骨髓基质多潜能细胞,进行成骨化的诱导,并进行前苏红钙化结节染色进行鉴定;诱导后的细胞滴加到bio-oss载体上,利用扫描电镜观察材料对细胞的形态学,利用MTT法观察材料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骨髓基质干细胞4~5 d可见少量的集落形成,14 d细胞基本铺满瓶底。第四代细胞在矿化液条件下培养2周左右,细胞形态稍变圆,茜素红染色结果显示强阳性。细胞滴加到载体材料后,可以很好的贴附于材料表面,增殖生长,材料对细胞增殖能力影响无差异。结论 bio-oss载体材料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作为骨组织工程的骨架材料。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大鼠鼻窦结构,尝试体外分离培养鼻窦黏膜干细胞,检测其多向分化能力,为口腔颌面部骨缺损修复治疗的体外研究寻找新的种子细胞。方法选用3月龄SD大鼠,进行口腔颌面部和鼻窦解剖,制作冠状位石蜡切片观察鼻窦形态和黏膜成分。取鼻窦内衬黏膜,改良酶消化法进行间充质干细胞(SMSCs)分离培养,检测其成克隆能力,使用流式细胞术进行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物鉴定。油红O染色检测SMSCs的成脂肪能力,茜素红染色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测试检验SMSCs的成骨能力,并与大鼠牙龈来源间充质干细胞(GMSCs)、大鼠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BMSCs)比较。结果 SD大鼠具有结构清晰的上颌窦,窦腔内衬黏膜呈现典型的三层结构。使用该内衬黏膜能够成功分离培养出具有多向分化能力和成克隆能力且带有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物的SMSCs细胞。在成骨培养基诱导下,SMSCs胞外基质矿化能力与GMSCs和BMSCs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14天时SMSCs的ALP活性显著大于GMSCs(P0.05)。结论 SD大鼠鼻窦内衬黏膜可成功分离培养出具有体外成骨能力的间充质干细胞,为口腔颌面部骨组织工程研究提供新的细胞选择。  相似文献   

13.
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及其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体系并研究其多向分化潜能。方法:取6周龄大鼠双侧腹股沟和附睾处脂肪,酶解法分离培养原代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绘制第三代细胞生长曲线。成脂诱导4 d,成骨诱导培养18 d,分别通过油红O染色、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和钙盐沉积VonKossa染色来观察细胞成脂、成骨表型转化。结果:大鼠脂肪中能分离培养出一定量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其群体倍增时间为(60±3.2)h。在成脂诱导培养液作用下可分化为脂肪细胞;成骨诱导培养液作用下,可特异性表达成骨分化标志碱性磷酸酶,同时也具有矿化细胞外基质的能力。结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易于取材、大量分离培养和定向诱导成骨分化的特点,是骨组织工程理想的种子细胞的来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和培养方法。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法进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体外培养并观察其形态学特点。结果 细胞呈梭形或星形,4-5代内具有良好的增殖能力。结论 该方法是一种较理想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糖尿病大鼠模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体外增殖、抗凋亡和成骨分化能力。方法 将40只6周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20只,实验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处理10周后,采用贴壁法获得2组大鼠的BMSCs。应用CCK-8检测第2代BMSCs增殖能力,0.3%过氧化氢和血清剥夺诱导的BMSCs凋亡;成骨诱导培养4周后, RT-PCR检测I型胶原蛋白(COL-I)、骨钙素(OCN)和核心结合蛋白因子-2(Runx-2)的mRNA表达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分析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茜素红染色及von Kossa染色分析矿化能力。结果 链脲佐菌素成功诱导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BMSCs增殖和抗凋亡能力降低,细胞成骨相关基因表达下降,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降低,细胞成骨分化能力减弱(P<0.01)。结论 糖尿病大鼠来源的BMSCs体外增殖、抗凋亡作用减弱,成骨分化能力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6.
成人成骨细胞与珊瑚羟基磷灰石的体外生物相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成人骨髓成骨细胞与珊瑚羟基磷灰石(carollinehydroxyapatite,CHA)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的生物相容性。方法抽取健康成人骨髓组织,置于含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中培养,传代后改用含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和维生素C的条件培养基培养,分为CHA复合细胞组和单纯细胞组,不同时间用倒置相差显微镜、HE染色光镜及扫描电镜观察。MTT法进行细胞增殖测定,并进行细胞微量蛋白含量和碱性磷酸酶的定量检测。结果成人骨髓成骨细胞体外培养时复合或不复合CHA均生长良好,表现出典型成骨细胞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CHA利于细胞的贴附、生长与增殖,并对细胞的功能无不良影响。结论CHA是较理想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成骨细胞复合CHA用于骨缺损的修复,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不同来源的人间质干细胞分离与基本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分离并比较人胚胎骨髓、成人骨髓和新生儿脐血来源间质干细胞(MSC)的生物学特性,为组织工程选取种子细胞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用贴壁方法分离三种来源的间质干细胞,观察其形态与生长曲线,并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其表面标志.结果: 骨髓标本均可成功分离出MSC,但是人胚胎骨髓MSC增殖能力要明显强于成人骨髓MSC,而脐血分离MSC没有得到成功.结论: 人胚胎骨髓MSC是很好的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成人骨髓MSC的增殖能力相对较弱,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脐血MSC分离与扩增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To induce the differentiation of bone marrow stromall cells (BMSCs) isolated from Beagles into osteoblasts in vitro and identify the osteogenic potential and bioactivity of the BMSCs. METHODS: Primary cultured BMSCs isolated from Beagles were subcultured in mineralization medium to induce their differentiation into osteoblasts, whos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liferation status were observed by phase-contrast microscope. The osteogenic activity of the cells was evaluated with von Kossa staining of the mineralized nodules and determination of the 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y. RESULT: BMSCs cultured in vitro showed obvious osteogenic capacity in DMEM. Von Kossa staining of the mineralized nodules and alkaline phosphatase detection of the passaged cells both yielded positive results. CONCLUSION: BMSCs cultured in vitro contain osteogenic precursor cells, and the passaged cells possess osteogenic potential.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SD大鼠胚胎后肾间充质细胞(MMSCs)进行分离培养,并检测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采用胚胎后肾微组织块接种培养法,检测其生长曲线和生长周期,并进行细胞表面抗原和成骨能力的鉴定.结果 MMSCs体外培养生长状况良好,具有活跃的增殖能力.细胞周期显示90%以上细胞处于G0/G1期.表面抗原检测绝大多数细胞阳性表达波形蛋白(vimentin)和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几乎不表达CD34.在体外能够向成骨细胞分化.结论 原代分离、培养的细胞为MMSCs,细胞纯度高、扩增迅速、生物学性状稳定,可为组织工程提供比较理想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20.
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的生物学特性和成骨能力初步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狗的骨髓基质细胞(BMSCs),诱导其向成骨细胞分化,初步鉴定其成骨潜能和生物学特性。方法抽取毕格犬髂骨骨髓体外分离培养获得BMSCs,DMEM、新生牛血清培养基进行原代培养,部分传代细胞以含10mmol/L地塞米松、50μg/ml抗坏血酸和10mmol/L β-甘油磷酸钠的矿化培养液诱导其向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倒置相差显微镜进行细胞形态学和细胞生长增殖观察,VonKossa法染色检测体外矿化结节形成,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检测BMSCs的成骨活性。结果体外分离培养的BMSCs经条件培养基诱导后表现出明显的成骨活性,体外矿化(骨样)结节的Von Kossa染色阳性;传代BMSCs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结论体外分离培养的BMSCs中含有骨源性前体细胞.传代细胞具有较强的成骨潜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