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腓骨长肌改良术治疗跟行足14例体会新宁县中医院谢恩求在小儿麻痹后遗症中,跟行足是常见的畸形,其产生的原因为小腿三头肌瘫痪,跟腱松弛,我院从1988年开始,用腓骨长肌改良术治疗跟行足14例,疗效满意。1临床资料本组14例,男9例,女5例,年龄7~15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推荐治疗重度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手术方法,以提高疗效。方法距下完全松解加胫前肌外移治疗重度先天性马蹄内翻足30例45足,术后平均随访4年。结果畸形完全纠正40足(88.9%),畸形复发2足,2足并发足外翻畸形,1足局部皮肤坏死。结论距下完全松解加胫前肌外移,能使患足恢复良好的外形和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拇展肌移位在拇外翻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体会。方法:1999/2007年开展用拇展肌移位治疗拇外翻45例,52趾,其中男16例,女29例,年龄24~58(平均41)岁;拇外翻角最大30,°最小20°。结果:本组病例术后随访6个月~5 a,平均2.5 a,畸形无复发。结论:应用拇展肌移位治疗拇外翻明显提高矫形质量,更有效防止拇外翻畸形的复发。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优化指压穴位刺激法在脑卒中偏瘫治疗中的应用。 方法:30例偏瘫患者,分别在仰卧伸膝0°位和屈膝90°位下指压偏瘫侧足三里、足临泣穴,对比刺激即刻3s、停止刺激后第一个3s、第二个3s、第三个3s的胫前肌和腓骨长、短肌最大等长收缩的积分肌电值(iEMG)。 结果:①刺激前后比较:两种体位下,指压两个穴位,刺激即刻的iEMG明显高于刺激前(P<0.05),停止刺激后的三个3s的iEMG呈逐渐下降趋势。②穴位间比较:两种体位下,均表现为指压足三里穴,胫前肌刺激即刻的iEMG、停止刺激后的三个3s的iEMG均明显高于足临泣穴(P<0.05);指压足临泣穴,腓骨长、短肌刺激即刻的iEMG、停止刺激后的三个3s的iEMG均明显高于足三里穴(P<0.05)。③体位间比较:仰卧屈膝90°位指压两个穴位,胫前肌刺激即刻、停止刺激后第一个3s的iEMG明显高于伸膝0°位(P<0.05);腓骨长、短肌刺激即刻的iEMG明显高于伸膝0°位(P<0.05)。 结论:①指压刺激偏瘫侧足三里、足临泣穴均可诱发偏瘫侧胫前肌和腓骨长、短肌收缩,且即刻效应和延续效应良好。②指压足三里穴对诱发胫前肌收缩的即刻效应和延续效应优于足临泣穴;指压足临泣穴对诱发腓骨长、短肌收缩的即刻效应和延续效应优于足三里穴。③仰卧屈膝90°位,指压刺激足三里、足临泣穴对诱发胫前肌和腓骨长、短肌收缩的即刻效应明显优于伸膝0°位,延续效应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1 病例资料男 ,36岁。因右侧窝肿物 ,在当地中医院诊断为窝囊肿 ,在局部麻醉下行囊肿切除术。术中右侧小腿出现瞬间触电样剧痛 ,术后即出现右足伸屈受限及感觉障碍 ,予营养神经药物治疗 3周无效 ,入我院治疗。查体 :意识清楚 ,心肺未见异常 ,肝脾无肿大。骨科情况 :跛行 ,右窝上部可见 10cm长纵行切口瘢痕 ,局部有压痛 ,未触及肿物 ,Tinel征阳性 ,右侧腓肠肌、胫前肌肌力 0级 ,伸拇长肌、伸趾总肌、屈拇及屈趾肌肌力均0级 ,右足大部分感觉消失。肌电图检查 :右侧腓肠肌、胫前肌、伸拇长肌、伸趾总肌的诱发电位呈直线波 ,偶见…  相似文献   

6.
拇外翻是足部十分常见的畸形,绝大部分患者为女性。拇外翻的治疗虽然有佩带矫形带、穿矫鞋垫等保守方法,但效果均不理想,目前仍以手术治疗为主〔1〕。采用McBride手术方法,需将拇内收肌止点移位固定于第一跖骨头外侧,操作复杂、创伤大。我院自2006年3月至2010年9月采取小切口手术治疗拇外翻46例(61足),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 胫后肌是足部的主要内翻和跖屈肌,该肌被趾长屈肌和(足母)长屈肌所覆盖,其内侧部分起自骨间膜后面,外侧部分起自腓骨后面上2/3。肌腱主要止于舟骨粗隆。胫后肌前面上2/3主要由胫前肌和趾长伸肌所覆盖。有二个神经血管束与本肌伴行。胫后肌受 L_s 和 S_1 脊神经根通过胫神经所支配,因此是电诊断评定腰骶脊神经病损、胫神经和坐骨神经病损及骶丛病损最有价值的肌肉之一。胫后肌有助于鉴别腓神经病损和 L_s 脊神经病损,然而也是屈肌群中位置最深的。从胫后途径进针最常采用胫骨内缘的解剖标志,沿胫骨后内缘通过趾长屈肌向前外侧进针插入胫后肌。另一个胫后途径是在小腿中下1/3  相似文献   

8.
尺侧腕伸肌及拇长伸肌移位重建拇指对掌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尺侧腕伸肌及拇长伸肌移位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以来,我院接受尺侧腕伸肌及拇长伸肌移位术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的29例腕部正中神经不可逆损伤患者、20例正中神经合并尺神经损伤患者的随访结果(随访6—12个月)。结果 29例正中神经不可逆损伤患者中,优21例、良8例,优良率100%;20例正中神经合并尺神经损伤患者中,优9例、良7例、可4例,优良率80%。结论 对腕部正中神经不可逆损伤,特别是合并尺神经损伤患者,尺侧腕伸肌及拇长伸肌移位术是一种理想的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的手术方法,且操作简单,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孟祥琨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5):8716-8716
目的观察改良微创治疗拇外翻(hallux valgus deformity,HVD)畸形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采用局麻下微创手术治疗拇外翻畸形65例,使用微型动力操作系统微创截骨保留外侧少许骨皮质及骨膜,手法矫形、绷带外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足拇外翻畸形明显改善,随访6~36个月,手术优良率达98.35%。结论本微创手术效果可靠,简单易行,可作为矫正拇外翻畸形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1 病例资料 男,36岁.因右侧腘窝肿物,在当地中医院诊断为腘窝囊肿,在局部麻醉下行囊肿切除术.术中右侧小腿出现瞬间触电样剧痛,术后即出现右足伸屈受限及感觉障碍,予营养神经药物治疗3周无效,入我院治疗.查体:意识清楚,心肺未见异常,肝脾无肿大.骨科情况:跛行,右腘窝上部可见10 cm长纵行切口瘢痕,局部有压痛,未触及肿物,Tinel征阳性,右侧腓肠肌、胫前肌肌力0级,伸拇长肌、伸趾总肌、屈拇及屈趾肌肌力均0级,右足大部分感觉消失.肌电图检查:右侧腓肠肌、胫前肌、伸拇长肌、伸趾总肌的诱发电位呈直线波,偶见少许干扰波.临床诊断:右侧坐骨神经损伤.行右腘窝部探查术,术中见右侧坐骨神经在腘窝上10 cm处发生横断性损伤,并用粗丝线做间断缝合,局部形成大的硬性瘢痕.将瘢痕切除,建立新的神经断面,屈膝位下用无创伤缝合线行神经外膜吻合术,术后屈膝位石膏托固定.4周后去除石膏练习活动,半年后随访右侧腓肠肌、胫前肌,肌力Ⅱ级,感觉功能部分恢复.  相似文献   

11.
<正> BTX注射法现在用于缓解肌痉挛,如斜视、睑痉挛、痉挛性发声困难等疾病,以及脑瘫、脑外伤、多发性硬化、脊髓损伤等全身性的肌痉挛。有人报道用BTX治疗没有明确原因的单一肌肉局灶性肌张力增高,并声称有相当成功率。本文报告1例足拇长伸肌局灶性肌张力增高的83岁妇女,既往有糖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改良McBride手术治疗足拇外翻畸形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在McBride矫形术的基础上,笔者采用拇内收肌切断后缝合在拇指关节囊内侧中部,保留腓侧籽骨;术后包扎时用绷带从第1、2趾蹼间通过做“8”字形包扎,将拇趾固定在内翻位约5°~10°。结果参照美国足踝外科协会拇趾-跖趾-趾间关节评分系统评估,优24足,良9足,可2足,优良率94.2%;本组病例患者无一例发生拇外翻复发。结论改良McBride手术宜选择中度拇外翻,未出现跖趾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它不做截骨,愈合快,可较快恢复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动力肌平衡手术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疗效观察。方法在彻底松解挛缩软组织,矫正骨性畸形的基础上,同时行胫前肌外移及外踝韧带重建术。结果采用此法共收治78例114足,随访98足,优良达94.1%,术后畸形不易复发。结论早期施行一次决定性手术,争取完全纠正畸形,妥善建立动力肌平衡,以保持矫正位置,是防止马蹄内翻足畸形复发的较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利用指压刺激脑卒中患者偏瘫侧丘墟穴,观察对比胫前肌和腓骨长、短肌最大等长收缩的表面肌电信号变化,初步探讨指压穴位刺激法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早期诱发肌肉收缩的有效性和作用机制。 方法:30例脑卒中偏瘫早期患者,指压偏瘫侧丘墟穴,对比静息状态,刺激前、刺激即刻3s、停止刺激后第一个3s、第二个3s、第三个3s的胫前肌和腓骨长、短肌最大等长收缩的平均肌电值(AEMG)、积分肌电值(iEMG)。 结果:胫前肌和腓骨长、短肌最大等长收缩AEMG、iEMG刺激即刻明显高于刺激前,停止刺激后第一个3s、第二个3s、第三个3s的AEMG、iEMG呈逐渐下降趋势,且第三个3s的AEMG、iEMG仍略高于刺激前(P<0.05)。 结论:指压刺激偏瘫侧丘墟穴可诱发偏瘫侧胫前肌和腓骨长、短肌收缩,提高上述肌肉的兴奋性,并且即刻效应和延续效应良好。指压穴位刺激法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易化技术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的早期。  相似文献   

15.
足拇外翻是足部常见的畸形,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中老年女性多见。由于常引起第一跖骨头的疼痛,影响足的正常负重和行走。1998年3月至2002年10月作者等采用改良McBride手术治疗轻、中度足拇外翻,并配合术后康复训练,获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物理因子促进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神经功能恢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超短波联合低中频电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75例,随机分为超短波并低中频电疗组(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手术方式及术后康复训练方案一致。结果两组患者坐骨神经痛症状均有所减轻,治疗组完全缓解39例,部分缓解5例,对照组分别为16例和10例,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胫前肌、拇长伸肌、拇长屈肌肌力均较术前有所恢复,胫前肌、拇长屈肌肌力恢复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拇长伸肌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应用超短波联合低中频电疗能促进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Scarf截骨术治疗中重度足拇外翻畸形的临床效果和优越性.方法 对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本院36例54足采用Scarf截骨术治疗的足拇外翻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患者术前、术后1年负重位X线片拇外翻角(HVA)和第一二跖骨间角(IMA)的变化,同时进行美国足踝矫形协会的足踝评分(AOFAS).术前、术后各组数据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4.6个月(12~ 22个月).足拇外翻畸形全部矫正,没有畸形复发.患者术前HVA平均为(35.38±5.21)°,术后为(13.41 ±2.14)°(P<0.01);术前IMA平均为(17.32±2.13)°,术后为(8.28±1.89)°(P<0.01);术前AOFAS平均为(46.23 ±9.14)分,术后为(81.36±11.27)分(P<0.01).结论 Scarf截骨术对于矫正中重度足拇外翻畸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足母)指长伸肌群由腓总神经的分支腓深神经和腓浅神经支配.其主要功能是上举足趾及足背屈曲、上举、足内、外翻等.这里治疗的NFDA9趾长伸肌群功能障碍主要是由L3~S1间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椎管狭窄症等病所致的神经根受压迫而引起的.该肌群功能障碍使患者的行走、跑、跳等正常运动功能受限,严重的在剧烈运动时可导致内、外踝关节习惯性扭伤及内、外踝骨折等病症的发生.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还势必导致该肌群萎缩,造成长期的功能障碍.神经阻滞可改善阻滞区域内的血液循环,加强该肌群的氧供,有利于该肌群的收缩功能的逐渐恢复,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9.
<正> 作者对正常肌肉的插针电活动进行分析研究。受检者为20名正常人(男12,女8),受检肌为右侧胫前肌、拇长伸肌及趾短伸肌。当针导极插入肌肉时出现一种特有的波型,开始为偏离基线的平缓移动,其后是突升突止的尖峰电活动,然后逐渐返回基线.经作者计算,在这些肌肉中,尖峰活动的总持续时间(胫前肌、拇长伸肌及趾短伸肌分别为122±16ms、118±19ms 及117±21ms)以及在针导  相似文献   

20.
物理因子促进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神经功能恢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超短波联合低中频电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行手术治疗的患75例,随机分为超短波并低中频电疗组(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手术方式及术后康复训练方案一致。结果 两组患坐骨神经痛症状均有所减轻,治疗组完全缓解39例,部分缓解5例,对照组分别为16例和10例,两组对比差异有显性意义,P<0.05;两组胫前肌、拇长伸肌、拇长屈肌肌力均较术前有所恢复,胫前肌、拇长屈肌肌力恢复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性意义P<0.05;而拇长伸肌两组间差异无显性,P>0.05。结论 早期应用超短波联合低中频电疗能促进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