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骶部经路的直肠手术在直肠外科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0-2004年间27例直肠下段疾病病人施行经骶部经路的直肠手术经验。结果本组中直肠绒毛状腺瘤7例,直肠粘液囊腺瘤3例,早期直肠癌9例,进展期直肠癌4例,直肠类癌4例。27例直肠肿瘤中行直肠部分切除17例,直肠节段切除10例。结论经骶部途径的直肠手术具有手术经路直达、术野表浅、显露良好、手术创伤小,适用于可行局部切除的中下段直肠肿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骶尾部入路手术在直肠外科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2001年采用经骶尾部入路局部切除中段直肠肿瘤4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直肠绒毛状腺瘤34例,其中伴癌变者3例;早期直肠癌6例;直肠黏膜下巨大囊肿2例。42例均行直肠部分切除术。术后伤口感染2例(4.7%)缝合口瘘6例(14.2%),肿瘤局部复发1例(2.4%),无肛门失禁。确诊直肠癌的9例患者术后存活超过5年者达88.8%。[结论]经骶尾部入路局部切除中段直肠肿瘤,具有简单易行、手术创伤小、术野宽敞、切除彻底等优点,是治疗中段直肠良、恶性肿瘤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TEM)治疗直肠绒毛状腺瘤和早期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全麻状态下,据肿瘤位置选择手术体位,经肛门插入特殊的直肠镜,保持CO2充气状态,在腔镜和立体视镜系统下,采用针形电刀将直肠肿瘤完整切除,手术创面在腔内连续缝合。结果 28例直肠肿瘤均获完整切除,切缘均阴性。术中1例患者不慎致直肠穿孔;术后1例急性尿潴留;1例慢性阻塞性气道疾病急性发作。术后病理诊断:早期侵袭性癌(T1期)6例,T2和T3期各1例,原位癌(Tis期)2例,直肠绒毛状腺瘤(T0期)13例。7例随访时间平均8个月,均未发现肿瘤原位复发,1例术后14个月发现直径为0.4cm的直肠腺管状腺瘤。结论 TEM是治疗直肠绒毛状腺瘤和早期直肠癌一条安全、有效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直肠间质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直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2例经骶尾入路手术切除,3例经肛门局部切除,2例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结果 7例镜下均找到梭形细胞,5例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CD117阳性5例,CD34阳性5例,抗平滑肌抗体阳性4例,p53阳性2例,酸性钙结合蛋白、结蛋白均为阴性.结论 肛门直肠指检、内窥镜和影像学检查是发现直肠间质瘤的主要手段,术前确诊较为困难,合理的术式有利于患者预后和防止复发,手术切除是病理确诊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肿瘤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切除消化道平坦型及黏膜下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内镜下诊断的黏膜平坦型病变和黏膜下肿物8例均使用Hook刀行ESD切除:(1)黏膜瘸变常规染色.黏膜下病变用活检钳推之有活动感.(2)在病变边缘做标志.(3)黏膜下注射使病变和固有肌层分离.(4)预切开病变周围黏膜.(5)剥离病变下方结缔组织,完整切除病灶.[结果]Barrett's食管2例,胃平滑肌瘤1例,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病理报为管状-绒毛状腺瘤1例,乙状结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病理报为管状-绒毛状腺瘤并中-重度非典型增生1例,直径类癌1例.直肠黏膜下平滑肌瘤2例.所有病变均得到病理证实.病变直径1.5~2.5 cm.所有平坦型黏膜病变基底及边缘完整.黏膜下病变包膜完整.7例成功切除,1例穿孔转开腹手术.[结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切除消化道黏膜平坦型病变及黏膜下肿瘤可行、有效,切除病灶完整,但要开展黏膜下剥离术(ESD)应非常慎重.  相似文献   

6.
刘存平  林春花 《中国卫生产业》2013,(11):114-114,116
目的探讨内镜下切除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该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内镜下行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切除术的114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114例患者分为中青年组(<60岁)和老年组(≥60岁),比较两组患者内镜下治疗情况。结果本试验中114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者中根据病理分型:管状腺瘤93例(81.5%),绒毛状腺瘤17例(14.9%),混合性腺瘤4例(3.5%),随着年龄的增大,绒毛状腺瘤和混合性腺瘤的比例逐渐增多,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息肉位置分布为:直肠39例(34.2%),乙状结肠19例(16.7%),降结肠18例(15.8%),横结肠9例(7.9%),升结肠9例(7.9%),回盲5例(5.4%),多发15例(13.2%),分布在左半结肠的腺瘤性息肉患者明显多于横结肠、升结肠、回盲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有9例并发出血,未出现穿孔、感染等其他并发症。经随访6~30个月,有4例复发(老年组3例,中年组1例),其中2例为多发性息肉,2例为恶性患者。结论内镜下行息肉切除是治疗结直肠腺瘤的有效手段,尽早采取内镜下治疗,长期、定期随访,是控制其恶变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刘因明 《现代保健》2011,(27):128-129
目的分析改良后矢状入路肛门直肠成形术治疗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改良后矢状入路肛门直肠成形术矫正治疗35例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儿,并于术后随访。结果无1例出现感染,除1例因严重合并症死亡外,患儿均痊愈出院。切口一期愈合率100%,术后并发症包括:肛门失禁、便秘、渗血、骶尾部切口折线渗液、结肠造瘘口脱出等,经手术纠正均治愈。结论改良后矢状人路肛门直肠成形术用于小儿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矫治具有一定临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优缺点、手术方法及应用价值。方法经腹腔镜行结直肠肿瘤手术20例,其中右半结肠切除4例,横结肠癌根治术2例,乙状结肠切除5例,Dixon手术3例,miles手术6例。结果19例完成手术,中转开腹手术1例。手术时间平均241.0min,术中出血平均204.0ml,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为32h,无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住院10d,术后随访5~27个月。未发现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trocar穿刺部位及小切口部位无肿瘤复发。结论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手术技术上是可行的,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胃肠道干扰小、术后疼痛轻、疤痕小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小儿直肠前庭瘘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41例直肠前庭瘘患儿经会阴切除瘘管,内口在无张力状态下荷包缝合,重建会阴体.结果 40例一期愈合,1例术后4d发生感染,经保守治疗2周痊愈,术后随访1-5年,无复发及大便失禁等并发症.结论 经会阴瘘管切除术具有手术视野好,易操作,手术创伤小,不损伤肛门括约肌,复发率低等优点,是治疗直肠前庭瘘较为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10.
杨长伟  熊炜 《中国保健营养》2012,(14):2501-2502
目的探讨结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结直肠腺瘤(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结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的80例结直肠腺瘤(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术后1年复查情况。结果 80例患者结肠镜联合腹腔镜下行高频电凝电切术后,腺瘤均被切除,术后均未出现吻合口漏以及肠穿孔等并发症,3例患者出现异常迟发性出血经保守治疗后治愈。所有患者术后1年纤维直肠镜复查结果显示原息肉部位均未见息肉复发。结论结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结直肠腺瘤(息肉)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经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30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5例采用经唇下鼻中隔-蝶窦入路,5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结果 肿瘤全切除22例,大部分切除7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一过性尿崩症12例,脑脊液鼻漏6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经蝶窦入路显微手术路径短、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是治疗垂体腺瘤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2.
李加学 《智慧健康》2023,(21):102-106
目的 研讨结直肠早期病变应用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与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mucosalresection,EMR)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2年7月本院结直肠早期病变患者80例,按照手术方案差异分为两组,即ESD组、EMR组(各40例),对比手术结果差异。结果 EMR组的手术时间短于ESD组(P<0.05),但其他手术结果(异型增生程度、病理情况)的差异并不大(P>0.05);ESD组病变最大直径≥2cm整块切除人数、组织治愈性切除人数均多于EMR组(P<0.05);术后复发率方面,两组均较低(P>0.05);EMR组术后的并发症低于ESD组(P<0.05),ESD组术后并发症高主要受到病变大小、操作经验等危险因素影响(P<0.05)。结论 ESD、EMR手术效果差异并不大,病变切除效果相当,术后复发率均较低,但ESD在大病变中的切除效果更好,但该手术后的并发症更多,其原因主要和病变大小、操作经验等有关,因此,在结直肠早期病变的治疗时,具体应用何...  相似文献   

13.
成人骶尾部畸胎瘤31例手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成人骶尾部畸胎瘤的手术入路及术中注意事项。方法1990~2004年共实施经会阴部骶尾部或腹骶联合切除成人骶尾部畸胎瘤31例,其中经会阴部、骶尾部入路切除14例,腹骶联合入路切除骶尾部畸胎瘤17例。结果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随访29例,1~15年,除4例因恶性畸胎瘤出现腹膜后及肺转移,3年内死亡,其余均恢复良好,无复发。结论两种手术入路均安全可行,具体手术入路选择及术中注意事项根据肿瘤位置及毗邻脏器、骨性关系决定,术前增强CT是决定手术入路的关键检查,最终诊断主要依靠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4.
我院自1969~1982年5月,因直肠肛管癌施行经腹一会阴切除的65例中,术中发生骶前大出血或快速出血6例,其中1例因出血性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阴道直肠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观察组16例采用腹腔镜辅助下经阴道手术治疗,对照组20例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照。观察比较2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性交痛、排便痛发生率、手术并发症及阴道直肠隔异位结节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3年(平均1.5年),完整切除病灶者均预后良好,未能完整切除病灶者症状、病灶仍持续存在,但不严重。结论应用腹腔镜辅助下经阴道手术治疗阴道直肠隔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显著,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术后恢复快、安全性高及并发症少等特点,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直肠肿瘤微血管密度 (MVD)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48例直肠癌、15例直肠管状腺瘤及 9例直肠绒毛状腺瘤的MVD。结果表明 ,直肠管状腺瘤MVD低于直肠绒毛状腺瘤 (P <0 0 5 ) ;直肠癌MVD与前两者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 48例直肠癌患者MVD与其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浸润深度有关 (P <0 0 5 ) ,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无关。显示MVD可作为判断直肠癌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7.
MRI对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R I对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手术前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例正常对照组,14例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病例均行盆腔、骶尾部MR检查。观察肛门内、外括约肌、耻骨直肠肌形态,肛门直肠本身发育缺陷以及骶椎、泌尿生殖系统等畸形。结果本组MR显示耻骨直肠肌、括约肌群发育好13例,发育较好3例,发育差3例,T1W I不抑脂序列为显示肛周肌群较好的序列。7例合并骶尾椎畸形,5例合并泌尿系统畸形。结论MR I对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可从形态上了解盆底肌的发育,并能明确骶骨、椎管、泌尿系统等畸形,在确定手术方式及评价手术疗效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骶尾部藏毛窦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48例骶尾部藏毛窦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部患者均有骶尾部反复红肿、破溃、流脓病史.48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回报为异物性肉芽肿.随访3个月~6年,均无复发.结论骶尾部藏毛窦易误诊,术前应行全面检查,手术需彻底切除窦道.  相似文献   

19.
谷野  汪河  孙莉莉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5):5835-5836
目的:探讨小儿骶尾部内胚窦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骶尾部内胚窦瘤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加以分析。结果:1例患儿未行手术及化疗4个月内死亡,1例术后拒绝化疗6个月内死亡,1例行手术治疗完整切除并行术后化疗6个月后复发;2例术前化疗,行手术完整切除,术后继续化疗,疗程结束至今已达1~2年复查未见复发及转移。结论:小儿骶尾部内胚窦瘤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及相应的辅助检查特征,其最佳治疗方法是早期确诊并采用手术切除辅以化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直肠间质瘤的外科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3例直肠间质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3例均行手术治疗,均经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为直肠间质瘤.行肿瘤完整切除10例,不完整切除2例,探查1例,2例于术后12~28个月局部复发再次行手术切除.随访1~5年,行肿瘤完整切除无死亡.结论?直肠间质瘤在临床上较少见,临床表现一般无特异性,影像学检查可作出初步诊断,病理及免疫组化可确诊,临床治疗以外科手术切除为主,术中尽可能完整切除肿瘤,可提高治疗效果,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