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卒中后抑郁患者CT图像病变位置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的关系。方法:连续选择109例近期住院的急性期脑卒中患者,接受HAMD评估,并按CT图像病变位置进行分组比较。结果:发生抑郁(PSD)61例(55.96%),按不同部位分组后,前部病灶组的HAMD总分均明显低于后部病灶组,左半球病灶组HAMD总分均明显低于右半球脑卒中组,皮层病灶组HAMD总分均明显低于皮层下组(P均<0.01~0.05)。结论:脑卒中病变位置位于CT图像前部、左半球和皮层的较容易发生PSD。  相似文献   

2.
刘振  吕奇志 《中外医疗》2011,30(7):177-177
目的分析急性脑卒中患者心电图异常与CT图象病变位置的相关性。方法连续选择109例近期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入选对象入院时接受了常规心电图检查,并按CT图象病变位置进行分组比较。结果 109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平均心电图异常频次为(1.37±0.29)次/例,按不同部位分组后,皮层下病灶患者异常频次均明显多于皮层处病灶患者(P〈0.01),而按前、后部位病灶和左、右半球分组比较无明显区别(P均〉0.05)。结论急性脑卒中皮层下病灶患者心电图异常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卒中后发生摄食-吞咽障碍患者的CT图像病灶表现特征。方法连续选择近期在我院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59例,入选对象接受了"卒中后发生摄食-吞咽障碍临床表现和近期预后观察表"调查,并按首次CT图像病灶特征进行分组比较。结果 159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中,住院期间发生吞咽障碍者71例(44.65%)。梗死病灶组、大面积病灶组、双侧病灶组和其他区域(脑干、小脑、丘脑等部位)病灶组摄食-吞咽障碍发生例数均明显多于梗死病灶组、小面积病灶组、单侧病灶组和皮层及皮层下病灶患者(P〈0.01,P〈0.05),前、后部病灶组和左、右病灶组之间摄食-吞咽障碍发生例数分布无明显区别(P〉0.05)。结论梗死、大面积、双侧以及其他区域CT图像病灶卒中患者较容易发生摄食-吞咽障碍。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卒中后语言功能障碍患者的CT图像病灶位置特征。方法连续选择近期住院的卒中后语言功能障碍患者57例,入选对象均在就诊时接受了常规头颅CT检查,2周内进行西部失语症检查(WAB)和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BDAE)评估,并按病变位置进行分组比较。结果左侧病灶组和皮层病灶组患者失语指数和严重度分级均明显低于右侧病灶组和皮层下病灶组(P〈0.01)。结论左侧和皮层下病灶的急性脑卒中患者语言功能障碍严重。  相似文献   

5.
高宇飞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20):2501+2506
目的:观察卒中合并顽固性呃逆(IH)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选择近期入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395例,入选对象按有无顽固性呃逆症状分组,观察其急性期临床表现及近期预后指标变化。结果:395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中,出现IH症状63例(IH组,15.95%)。IH组的CT中线移位例数、急性期合并症数目、消化道出血例数、急性期死亡例数、ICU病房天数和平均住院天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而出院时MMSE评分、MODS评分、NDS评分、FIM评分、MBI评分和SS-QOL评分都明显低于后者(P均<0.01~0.05)。结论:卒中合并IH患者急性期临床经过凶险,近期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6.
陆文欣  吴立宽  宋文明 《海南医学》2013,24(16):2360-236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抑郁情况与病变部位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合并抑郁的情况进行评定,统计分析抑郁情况与栓塞部位的相关性。结果 102例患者中合并抑郁者36例,发病率为35.29%。抑郁组中前部栓塞、皮层栓塞及多病灶栓塞的栓塞数量明显多于非抑郁组(t=7.81、6.91、6.54,P<0.05)。结论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抑郁情况与栓塞部位及数量具有相关性,前部、皮层及多病灶栓塞易导致患者出现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急性期并发抑郁状态临床特点及治疗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脑卒中急性期并发抑郁状态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方法回顾分析88例脑卒中急性期并发抑郁状态患者的主要临床特点,并观察百优解治疗2周、4周时的疗效。结果脑卒中急性期并发抑郁状态的发生率为26.0%(132507),其中多次卒中患者抑郁状态的发病率(46.9%)明显高于首次发病的患者(21.0%)(P<0.01)。病灶主要位于左半球的例数是右半球的2.95倍(6522)。位于半球前部的例数是后部的1.90倍(5730)。入组的88例,轻度抑郁68例(77.3%),中度抑郁14例(15.9%),重度抑郁6例(6.8%)。百优解结合心理治疗2周时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4周时HAMD评分较2周时进一步下降(P<0.01)。结论脑卒中急性期抑郁状态发生率较高,多次卒中患者更加明显,病灶多位于左半球及半球的前部。积极抗抑郁治疗不但能使抑郁症状得到很大地改善,而且能促进卒中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后抑郁6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 6 1例脑卒中后抑郁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 ,结果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为 5 3 % ,年龄越大 ,发生率越高 ,文化程度较高者HAMD评分较低 ;病灶在前部及皮层病灶的HAMD总分高于后部及皮层下病灶 ;临床经抗抑郁治疗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HAMD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 <0 .0 1)。结果提示 ,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与病变部位、文化程度、年龄等因素均有关 ,临床抗抑郁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王雪莉 《吉林医学》2014,(24):5431-5432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病变部位对发生心肌梗死的影响。方法:设选择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02例为单纯脑卒中患者,选择100例急性脑卒中合并心肌梗死患者,对两组患者的脑卒中发病部位进行分析。结果:合并心肌梗死组患者脑卒中病变部位以大脑前循环为主的患者有85例(85.00%),病灶数目多的患者、有心脏病史患者比例显著多于单纯脑卒中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病变部位在大脑前循环较容易合并心肌梗死发生,同时病灶数目和心脏病史也为合并心肌梗死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卒中后合并吞咽功能障碍与卒中病灶位置之间的关系。方法:连续选择79例近期住院的卒中后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入选对象均在就诊时接受常规头颅CT检查,病情平稳后进行洼田饮水试验判定吞咽障碍程度,并按病变位置进行分组比较。结果:双侧病灶、基底节区病灶、脑干及小脑病灶患者吞咽障碍严重度分级均明显高于单侧病灶、皮层下病灶和非脑干、小脑病灶组(P均<0.01)。结论:双侧、基底节区、脑干及小脑病灶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程度严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脑卒中史与缺血性脑卒中(CIS)后血管性痴呆(VD)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4月南阳南石医院收治的82例脑卒中患者,根据是否存在VD分为观察组(存在VD)与对照组(不存在VD),各41例。对比两组脑卒中情况(卒中次数、病灶个数、病灶部位、病灶性质)。结果观察组卒中次数为1次的患者比例小于对照组,卒中次数>1次的患者比例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单病灶者(17.07%)少于对照组(60.98%),多病灶者(82.93%)多于对照组(39.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梗死性病灶(80.49%)多于对照组(58.54%),出血性病灶(12.20%)少于对照组(31.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颞叶病变、额叶病变、基底节病变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多发性脑卒中、多病灶、颞叶病变、额叶病变、基底节病变易出现VD。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急性脑卒中患者医院获得性肺感染(HAP)的患病常见危险因素.方法 连续选择近期住院的急性脑卒中117例,对他们进行了"卒中后HAP患病常见危险因素问卷"调查,并按是否发生HAP进行分组比较.结果 117例急性脑卒中病人中,住院期间发生HAP者55例(47.01%),未发生HAP者62例(52.99%).HAP组的平均年龄、昏迷例数、球麻痹例数、心衰例数、鼻饲例数、气管插管例数、使用呼吸机例数、吸烟例数和既往肺部疾病史例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均<0.01~0.05).结论 年龄偏大、昏迷、球麻痹、心衰、接受鼻饲和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吸烟和既往肺部疾病史的急性脑卒中患者较容易发生HAP.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诊断冠心病引起脑组织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选取的100例冠心病引起脑组织病变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组和非老年组,其中老年组54例,非老年组46例,采用CT对所有患者进行检查,观察其检查结果、两组的CT特点和所出现的临床表现。结果:CT检查显示局限性低密度区改变、豆状核边界不清、大脑中动脉区改变和双侧额极低密度改变等病灶非常明确,具有较高的阳性诊断率;非老年组患者CT检查显示的单侧脑组织病灶明显多于老年组,显示的多脑组织病灶则明显较老年组少,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中患者的构音障碍、偏瘫和意识障碍等明显较非老年组多见,而出现偏身感觉障碍、头晕和头痛等症状明显少于非老年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常规CT扫描检查对于冠心病引起脑组织病变的患者的诊断具有比较重要的临床价值,与临床表现结合可对患者做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陈晶 《大家健康》2014,(1):128-128
目的:探究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表现及预后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1年1月到2012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后癫痫患者66例,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出现皮层病灶继发癫痫66.67%(44/66),皮层下病灶继发癫痫33.33%(22/66);出现出血性卒中继发癫痫30例、缺血卒中继发癫痫36例。治疗后58例患者症状明显减轻。结论:了解脑卒中后癫痫症状、类型等临床指征,对患者发病特点进行针对性分析和合理预后,可以从本质上改善脑卒中后癫痫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吞咽困难与急性脑卒中病灶部位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确诊为急性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251例,通过CT和MRI测脑卒中病灶部位与面积,按照VFSS吞咽困难严重程度评分分为轻、中、重3组进行比较,统计分析重中轻度脑卒中患者在大脑半球、内囊、脑干等部位的数据。结果:重度吞咽困难的病变部位以脑干(51.6%)、小脑(75%)、小脑+脑干(82.4%)和大脑半球+内囊(70.0%)最好发;中度吞咽困难的病变部位以脑干(42.2%)和内囊(34.8%)最好发;轻度吞咽困难的病变部位以大脑半球(64.7%)最好发。结论:吞咽困难与急性脑卒中病灶部位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在出现吞咽困难的症状时,及早求医及早确诊是最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我国人群急性脑卒中患者大脑病变部位与卒中后抑郁(PSD)发生的关系,为探讨PSD发生机制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NKI、维普及万方数据库,搜集2000年1月-2011年11月PSD与卒中病变相关的文献,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并对其进行评价和数据提取.应用ReviewManager 5.1软件对各研究中的原始数据进行统计,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合并效应量分析,评估发表偏倚并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共纳入22篇文献,共计3 545名研究对象,其中PSD患者1 493例,非PSD患者2 052例.PSD与大脑不同病变部位关系的合并OR值及95 %CI分别为:左半球1.60(1.39~1.83)(P<0.001)、大脑前部2.76(1.60~4.75) (P<0.001)、额叶2.11(1.00~4.45) (P=0.05)和皮质层2.22(0.74~6.62) (P=0.15).卒中后急性期患者,病变部位在大脑左半球者发生PSD的危险性是病变部位在右半球者的1.60倍,病变部位为大脑前部发生PSD的危险性是病变部位为后部的2.76倍.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病变部位在大脑左半球和大脑前部是发生PSD的危险性因素.  相似文献   

17.
袁东兴 《中国民康医学》2013,(2):34+43-34,43
目的:分析北方城区老年消化性溃疡(PU)患者病灶分布位置及特点。方法:连续选择近期来我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的老年PU患者79例(年龄≥60岁),入选对象为沈阳市区居民,且均接受电子内窥镜检查,并与88例中青年PU患者(同期来我院就诊,年龄〈60岁)的相同检查结果比较。结果:老年PU组GU例数明显多于中青年PL组,而GU和复合型PU例数显著少于后者(P均〈0.05)。PU病灶分布位置及特点比较中,老年PL组的贲门和胃底GU例数、胃体GU例数及病变平均面积均明显高于中青年PU组(P均〈0.05~0.01)结论:北方城区老年PU患者GU例数较多,且以贲门和胃底GU、胃体GU病灶分布为主,病变平均面积较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肺部CT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60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单一的60例肺结核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痰菌检查、CT扫描,两组的各项检查程序一致,比较两组病灶发病部位、病变类型及病灶分布范围。结果:观察组两肺上叶前段、右肺中叶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右肺上叶尖段与后段、两肺下叶背段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单发空洞、多发空洞、支气管播散灶、斑片状大片融合/大片状高密影病灶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单肺段、多个肺段病灶均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肺部CT影像学特征具有一定的特异性,病灶分布范围广,肺结核少见发病部位的发病率也较高,且病灶形态呈现多样化特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MR-DWI)与64排螺旋CT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诊治中的应用价值差异.方法:选取我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8例,全部患者于溶栓治疗前后行颅脑MR弥散加权成像和64排螺旋CT,比较病灶与健侧成像区影像学参数,表观扩散系数(ADC)、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和达峰时间(TTP)的差异,评估两种检查方法对AIS的诊断效能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MR-DWI显示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血管阻塞,脑部缺血性病灶形成,64排螺旋CT显示急性颅脑基底节区缺血病灶形成,其中缺血病灶区平均ADC值、CBF和CBV明显降低;TTP明显增高,与健侧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溶栓治疗后,生存组平均ADC值、CBF和CBV明显高于死亡组,TTP明显低于死亡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DWI对AIS诊断AUC值为0.812,明显高于64排螺旋CT(0.705),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弥散加权成像和64排螺旋CT均能准确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缺血病灶形成和溶栓治疗效果,但前者的诊断效能更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病变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抑郁症的关系。方法选择294例首次出现脑出血或脑梗塞单一病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本)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检测。结果抑郁症发病率:大脑半球皮质病变高于皮质下病变(发病率分别为43.65%与28.26%);大脑半球前部病变高于大脑半球后部病变(发病率:额叶为65.38%,颞叶为38.84%,顶叶为26.92%,枕叶为0%);左半球病变高于右半球(发病率分别为53.03%与30.77%);神经功能缺损重度者高于中、轻度者(分别为46.43%、37.25%、12.94%),均经χ2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脑部病变部位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临床医生应重视易患因素,早期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将有助于卒中患者的心理与神经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