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空腹血糖水平与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关系,以便明确血糖对AMI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患者入院静脉血空腹血糖水平,将7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以下两组:血糖正常组,血糖≤6.0 mmol/L;血糖升高组,血糖>6.0 mmol/L.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血糖升高组患者中,住院期间严重心律失常、梗死后心绞痛、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血糖正常组.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高血糖,则容易发生心血管事件.应注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入院时随机血糖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溶栓治疗的老年患者院内不良心血管事件及6个月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对64例STEMI溶栓治疗的老年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根据入院时急诊随机血糖,将患者分为两组:第1组(血糖<11.0 mmol/L)、第2组(血糖≥11.0 mmol/L)。结果:第2组患者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6个月病死率较高。结论: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老年患者,入院时合并高血糖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8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入院空腹血糖水平分为二组:A组52例,血糖水平<7.0mmol/L;B组30例,血糖水平>7.0mmol/L。对二组住院期间患者肌钙蛋白(cTnT)水平、脑钠肽(BNP)水平、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病死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B组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肌钙蛋白(cTnT)水平、BNP水平、住院期间病死率较A组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心肌梗死若并发应激性高血糖,则住院期间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均显著增加,预后差,应激性高血糖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24 h内平均血糖水平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STEMI患者195例,按照入院后24 h内MBG水平分为三组,分别为A组(<7.8 mmol/L)、B组[(7.8~10.9)mmol/L]、C组(≥11 mmol/L)。记录患者的基线资料、7 d及30 d时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比较不同血糖组别之间的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三组在7 d、30 d时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B组和C组在7 d与30 d时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发生率与血糖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STEMI患者入院后24 h MBG与近期病死率以及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入院时高血糖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肌钙蛋白 (cTNT)峰值和患者住院期间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2~2008年收治的272例不伴糖尿病的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根据入院后血糖水平分为三组:正常组血糖<6.1mmol/L、血糖增高组血糖6.1~7.8mmol/L和高血糖组血糖>7.8mmol/L,并测定血清肌钙蛋白的水平,观察患者血糖与血清cTNT峰值的相关性.并对三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主要并发症和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 高血糖组患者cTNT峰值高、血压低、心率快,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糖组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15.63%,与正常组和轻度增高组的5.62%、10.2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糖组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较正常组和轻度增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高血糖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cTNT相关,是患者预后不良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6.
王彦兵 《基层医学论坛》2016,(35):4936-4937
目的:探讨血糖对重症病房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确诊的100例AMI患者,按入院时血糖检测结果将血糖<7.8 mmol/L的54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正常组),血糖≥7.8 mmol/L的46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应激性高血糖组)。比较2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不同时间段血糖水平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绞痛及心血管病死率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糖水平与重症病房AMI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血糖水平越高,患者预后越差,临床应合理控制患者血糖水平,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常见血糖升高.文中旨在探讨非糖尿病AMI患者应激性血糖增高的临床意义. 方法:收集83例非糖尿病AMI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入院空腹血糖(FBG)水平,将其分为血糖正常组(FBG<6.1mmol/ L)、血糖轻度升高组(6.1mmol/ L≤FBG<8.0mmol/ L)和血糖明显升高组(FBG≥8.0mmol/ L),对比分析各组患者院内死亡、并发症及梗死部位的发生情况. 结果:83例AMI患者急性期出现高血糖56例,发生率为67.5%,血糖明显升高组院内病死率、心脏事件及感染发生率显著增加. 结论:非糖尿病患者应激性血糖明显升高提示病情重,病死率高,并发症多及预后差.  相似文献   

8.
高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入院血糖水平对无糖尿病病史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选择737例无糖尿病病史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其入院后血糖水平分为3组,第1组为357例血糖水平<6.1mmol/L者;第2组为228例血糖水平在6.1~7.8mmol/L者;第3组为152例血糖水平>7.8mmol/L者.对3组患者的一般临床情况、梗死部位、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进行比较. 结果:第2、3组女性患者所占比例较高,平均年龄相对较高、梗死前心绞痛症状较少、心率较快、血压较低.组间梗死部位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组患者住院期间在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方面显著高于第1组患者(P<0.05);第3组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较第1、2组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无糖尿病病史AMI患者中,血糖水平较高者的住院期间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显著增加,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血糖水平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入院即刻化验血糖,根据血糖水平分为正常组(6.1mmol/L)、轻中度升高组(6.1~11.0mmol/L)、高度升高组(11.0mmol/L),三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三组患者第7、30d时的全因性死亡、心源性休克、再梗死/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轻中度血糖升高组与正常组7、30d死亡、心源性休克、再梗死/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糖组与正常组7、30d死亡、心源性休克、再梗死/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度血糖升高组及高血糖组7、30d联合终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血糖水平越高,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越高,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应激性血糖水平升高与心肌梗死性质, 梗死灶大小及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 检测120例急性心肌梗死 (均否认糖尿病史)资料完整的AMI 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入院后即刻、24h、48h、72h血糖水平三组:Ⅰ组血糖 ≤6.1mmol/L,Ⅱ组血糖6.2~7.8mmol/L,Ⅲ组血糖≥7.8mmol/L.记录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糖值,分析各组血糖水平与心肌 梗死性质,梗死灶大小,病情的关系.比较各组心肌酶、心肌梗死范围、心功能、心律失常及住院病死率. 结果 (1)三组住院病死率分别为:Ⅰ组8.3%,Ⅱ组15.1%,Ⅲ组36.3 % .Ⅲ组与Ⅰ组和Ⅱ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2)三组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心肌梗死面积(S)进行比较, Ⅲ组与Ⅰ组和Ⅱ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3)住院期间死亡19例,存活101例,存活组与死亡组血糖分别为6.5±0.9mmol/L和7.3±0.9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1);(4)对住院期间死亡危险因素进行回归分析,血糖升高与AMI住院期间病死率相关,且随着血糖升高,病死率增高. 结论 高血糖是AMI预后不良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伴高血糖的临床意义.方法 256例≥60岁的老年AMI患者依入院次晨血糖水平分为FBG≥7.0mmol/L组(136例)和FBG<7.0mmol/L组(120例).记录入院后3d、7d空腹血糖值.7d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室射血分数,记录住院期间病死率,总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在年龄、既往病史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别,FBG≥7.0mmol/L组中女性多,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者多,7d后21%患者血糖未回到正常.本组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发生率、病变血管支数、心源性休克发生率、住院期死亡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FBG<7.0mmol/L组[50%vs40%,(2.12±0.83)vs(1.88±0.53),12%vs0%,12%vs4%,61%vs34%].结论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伴潜在糖尿病多,伴高血糖者预后差,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2.
李超 《吉林医学》2012,33(22):4771-4772
目的:观察入院时即刻血糖对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30 d内心脏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对113例非ST段抬高的AMI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入院后即刻的随机血糖分为三组:A组血糖<7.8 mmol/L,B组血糖7.8~11 mmol/L,C组血糖>11.0 mmol/L。三组患者入院24 h内行相关的临床检查,并观察30 d内病死率及总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在性别、年龄、吸烟、既往高血压、高脂血症、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比例、梗死前心绞痛、入院后行PCI术比例三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义(P>0.05);而在既往糖尿病史方面三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入院即刻血糖明显高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K峰值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0 d总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住院期间病死率分别为C组43.8%和12.5%,B组34.3%和5.71%,A组19.6%和2.17%,三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入院即刻血糖水平升高是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30 d心脏不良事件的相对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69例AMI患者和73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的CRP水平,并随访和监测AMI患者住院期间及3个月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结果:AMI组CRP水平为(33.5±10.6)mg/L,明显高于对照组(14.8±2.3)mg/L(P<0.01);AMI患者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13.0%,3个月总MACE发生率24.6%;发生MACE患者CRP水平(42.67±11.5)mg/L,明显高于无MACE者的(22.47±6.63)mg/L(P<0.01)。结论:CRP升高是AMI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之一,检测CRP水平对AMI患者的近期预后有一定的判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患者入院时高血糖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冠脉病变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根据入院时血糖水平将180例经皮介入治疗(PCI)的非糖尿病的AMI患者分为2组,A组血糖〈7.8mmol/L(95例),B组血糖≥7.8mmol/L(85例)。对两组的冠脉造影结果、在院以及随访1年的卒中率、再发心肌梗死率和病死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B组85例高血糖患者发生多支血管病变的比例高于A组(60.00%44.21%,=0.034),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卒中率、再发心肌梗死率、病死率以及平均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随访1年,B组的卒中率(10.59%3.16%,=0.046)、再发心肌梗死率(9.41%2.11%,=0.032)、病死率(7.05%1.05%,=0.038)和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23.53%6.32%,=0.0010)显著高于A组。结论非糖尿病AMI患者合并入院时高血糖者比没有高血糖者更有可能发生多支冠脉血管病变和更差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朱立新  华红霞  郭晨贤 《四川医学》2012,(11):2002-2004
目的探讨入院空腹血糖水平对无糖尿病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35例无糖尿病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根据其入院次日空腹血糖水平分为A、B、C 3个组,血糖水平分别为:≤6.1mmol/L、6.2~10.0mmol/L、≥10.0mmol/L。对所有患者的临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的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的肾功能不全发生率和CK-MB、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高于A组(P<0.05);B组、C组急性心肌梗死(AMI)、左室功能不全(LVF)、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高于A组(P<0.05);C组AMI、LVF、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高于B组(P<0.05)。结论入院空腹血糖增高使ACS患者近期不良预后发生率增加,临床应加强对ACS患者的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后不同血糖水平与冠脉病变及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8年7月-2009年3月冠心病监护室连续入院的非糖尿病AMI且行冠脉造影者80例.以入院第1次随机血糖水平分为小于7.8 mmol/L组(正常血糖组),7.8~11.1mmol/L组(高血糖组),对比2组冠脉病变特点及2个月心脏事件危险发生率.结果 高血糖组6个月的心脏事件发生率高于正常血糖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糖尿病患者入院时血糖水平可作为一个预测冠脉病变,尤其是远期心脏事件危险的指标,可为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价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入院即刻血糖水平对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内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术后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179例行急诊PCI的ST段抬高的AMI患者,按行急诊PCI前即刻血糖(blood glucose,BG)水平分为3组:BG≤7.0 mmol/L为A组68例、7.0 mmol/L<BG≤11.0 mmol/L为B组74例和BG>11.0 mmol/L为C组37例.3组患者入院24 h内均行相关的临床检查(总胆固醇、甘油三脂等),并观察了住院期间病死率及住院期间总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在年龄、性别构成、吸烟、既往高血压、高脂血症、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比例、梗死前心绞痛及胸痛发作至PCI时间方面三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在既往糖尿病史方面三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C组入院即刻BG明显高于A、B组(P<0.05);C组入院即刻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A、B组(P<0.05);B组CK-MB峰值高于A组(P<0.05);C组病变血管支数高于A、B组(P<0.05);而住院期间总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住院期间病死率分别为C组37.8%和20.7%,B组27.0%和4.1%,A组16.2%和2.9%,三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实施急诊PCI的ST段抬高的AMI患者入院即刻血糖升高预示院内病死率及总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高,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低钠血症的预后价值。方法:对120例AMI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其入院即刻、24 h、48 h血清钠离子浓度最低值共分为三组:A组Na+≥135 mmol/L;B组Na+120~135 mmol/L;C组Na+≤120 mmol/L。比较各组心肌酶、心肌梗死面积、心力衰竭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和出院后数月的死亡风险。结果:①肌酸激酶、肌钙蛋白Ⅰ及心肌梗死面积、心力衰竭发生率、住院病死率及出院后数月的死亡风险等观察指标,三组分别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住院期间,存活组与死亡组Na+分别为(135.00±4.15)mmol/L和(120.00±6.75)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低钠血症可能是AMI预后不良及死亡率预测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激性高血糖与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关系。方法120例AMI患者,根据血糖水平分为3组:A组:无伴发高血糖组;B组:入院高血糖组;C组:持续性高血糖组。经在住院期间及经平均3个月的随访,观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AMI后伴发入院高血糖组、持续性高血糖组的梗死面积和发生心血管事件率明显高于无伴发高血糖发生者;急性期血糖水平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相关。结论AMI急性期血糖浓度显著升高,提示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血糖的变化可作为AMI后心血管事件的较敏感、简便、直观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20.
血糖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糖水平(包括入院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观察2004—2009年我院住院治疗的AMI患者,按入院时血糖水平分3组,A组<7.0 mmol/L,B组7.0~11.0mmol/L,C组>11.0 mmol/L,结合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测定,分析其与心功能的相关性。结果:随着血糖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增高,患者发生心功不全的比率呈增加趋势,血糖增高组射血分数均低于血糖<7.0 mmol/L组。结论:入院血糖<7.0 mmol/L、HbAlc<7%的AMI患者发生心功不全的比例较低,故控制血糖在理想范围对AMI患者心功能的保护,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