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了解"5.12"汶川大地震后灾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间变化趋势,为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抽取地震后在成都异地复课的汶川县3所中学的学生,采用SCL-90自填式量表分别于震后4个月、7个月和10个月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测评。结果:3次调查结果显示SC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呈下降趋势(P〈0.01)。与中国青年常模比较,在地震后的3个阶段几乎均高于中国青年常模平均水平。结论:汶川地震灾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有必要采取长期持续且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2.
马群华  贺南翔  蒲春波 《四川医学》2009,30(9):1492-1495
目的了解地震灾后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为灾后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CL-90项症状自评量表对都江堰地区4所医院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灾区护士SCL-90总均分和9个因子分与国内常模评分比较,除人际关系和偏执两项,其余都高于后者;在前10个心理健康问题中,抑郁和睡眠问题出现的频率高;不同职称的灾区护士各因子得分、总分、阳性项目数之间的差别不明显;无损失与有房屋受损或倒塌相比较,各因子分和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损失与亲人受伤、亲人失踪或丧命比较,有房屋受损或倒塌与亲人受伤、亲人失踪或丧命比较,各因子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未婚者除抑郁与阳性项目数高于已婚者,其余差异不明显。结论灾区护士心理健康水平较常人低下,应采取积极措施及时进行心理应急干预,以维护灾区护士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什邡地震灾区高三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对高三学生进行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卫生部颁发的《心理健康自评问卷》(SRQ-20)对什邡市4所中学高三学生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结果:什邡地震灾区高三学生心理问题需要心理干预者占168人(22.77%),其中较突出并急需心理干预者36人(5.95%),有自杀倾向者22人(3.63%)。男女严重度比较有明显差异(χ2=6.87,P<0.01)。死者家属心理健康受损度高(χ2=5.36 P<0.05),文科学生有心理问题者较理科学生突出。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是担心地震会发生、家人不安全543人(89.75%),感到疲劳449人(74.21%),犹豫不决343人(56.69%)、学习时感到痛苦325人(53.72%))、没有地震时也感到摇晃322人(53.22%)。结论:地震灾害造成高三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加强对高三学生心理卫生教育及进行心理干预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黄凌谊  张翔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23):2968-2969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提高残疾人心理健康水平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选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194例残疾人评估心理干预前、后心理健康状况的变化。结果:显示心理干预前、后残疾人的(SCL-90)各因子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心理干预对残疾人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汶川地震后四川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汶川地震后一周内四川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对汶川地震后南昌大学医学院四川籍学生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估。结果完成调查的62名学生中SCL-90各因子与国内青年组常模相比,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因子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抑郁情绪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1)。结论地震灾害造成四川籍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因此,应及时时该人群施予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地震伤员的心理健康现况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达到早干预,早辅导、早恢复的目的.方法 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890例地震伤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地震伤员与国内常模比较SCL-90各因子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其中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等因子差异尤其显著(P<0.01).结论 地震伤员的心理状况欠佳,需针对他们不同的心理特点实施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7.
“5·12”地震后灾区民众应激状况与心理健康调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了解地震后灾区民众的心理状况.方法 采用心理应激自评问卷(PSET)、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277名灾区民众进行心理调查.结果 98.19%灾民出现各种应激反应症状,3.97%应激反应程度较高,主要以警觉性增高和创伤性体验为主;震后20d应激总分显著高于震后9d(t=-3.612,P=0),不同人群间应激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784,P=0),由高至低依次为高中生、伤员及家属、小学生、救援人员.SCL-90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1),与同类研究相比,本次地震主要造成强迫、人际敏感、敌对和抑郁等心理问题,在性别、地区、时间段和人员类别方面,SCL-90大多数因子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应对方式上,表现为应激反应和SCL-90高分组更多使用消极应对方式.相关分析发现,应激总分、消极应对方式与SCL-90各因子高度相关(P<0.01).结论 早期开展心理干预,针对性地处理主要心理问题,重点关注学生群体,及时疏泄不良情绪,鼓励他们采用主动有效的应对方式,以此减少或缓解应激所带来的损害,促进心理健康.而进一步探索并研制出适用于早期、针对性强、简便快捷的心理测量工具,结合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进行临床综合评估,是研究创伤后早期心理问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5·12"地震对灾民心理状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目的 了解"5·12"四川地震中受灾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使用SCL-90对四川省各重灾区转移到当地民政系统安置点的灾区人群中163名人员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受灾人员SCL-90的强迫症状、人际关系、忧郁、恐怖分值均高于全国常模(P<0.05);在SCL-90诸因子分中强迫症状、人际关系、忧郁、恐怖因子分值女性灾民高于男性(P<0.05).结论 随着全球气候的复杂多变,自然灾害的增多,注重心理危机干预,能够使人们尽早恢复心理健康,增加生活的信心.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地震伤员的心理健康现况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达到早干预,早辅导、早恢复的目的.方法 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890例地震伤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地震伤员与国内常模比较SCL-90各因子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其中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等因子差异尤其显著(P<0.01).结论 地震伤员的心理状况欠佳,需针对他们不同的心理特点实施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施翠芳  马丹英  常向东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22):2749-2751,2851
目的:观察孕妇经心理干预后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对妇幼保健院常规体检的100例孕妇进行心理干预,进行SCL-90量表施测,与女性常模比较,观察孕妇心理健康状况的变化。结果:经过心理干预后,<30岁、已婚、大专及以上文化、工作年限<5年、个性外向、职员或公务员孕妇组的SCL-90量表多个因子分低于女性常模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结论:对孕妇进行心理干预,对防范其不良心理健康状态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地震后汶川县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为震后开展心理援助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应用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对汶川县第一中学的1500名在校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他们心理健康水平与性别和年级的关系。结果地震后汶川县中学生的SCL-90得分整体高于中国青年常模,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男生SCL-90得分整体低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学生的SCL-90总分存在差异(P=0.001)。其中初一年级的SCL-90总分最高,高二年级的SCL-90总分最低。结论①灾后心理援助必须持续进行,特别关注女性的抑郁、焦虑和恐怖情绪;②灾后心理问题生大大增加,在心理援助中必须认真筛查,区别对待,特别关注低年级的学生;③学习压力与地震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适当的学习压力或许有助于地震后学生心理状况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目的了解“5·12”四川地震中受灾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使用SCL-90对四川省各重灾区转移到当地民政系统安置点的灾区人群中163名人员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受灾人员SCL-90的强迫症状、人际关系、忧郁、恐怖分值均高于全国常模(P〈0.05);在SCL-90诸因子分中强迫症状、人际关系、忧郁、恐怖因子分值女性灾民高于男性(P〈0.05)。结论随着全球气候的复杂多变,自然灾害的增多,注重心理危机干预,能够使人们尽早恢复心理健康,增加生活的信心。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甘肃省陇南地震灾区(震区)人群心理健康状况。方法使用90项症状清单(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问卷进行测试,同时使用自制的一般资料问卷对地震灾区人群进行访谈。结果490名地震灾区群众中,心理状况异常率为39.80%,抑郁、焦虑和恐怖最突出,与全国常模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5);各因子评分异常率:躯体化为15.30%,强迫为22.70%,人际关系敏感为17.28%,抑郁为22.80%,焦虑为16.43%,敌对为22.14%,恐怖为8.66%,偏执为19.01%,精神病性为9.01%;群体比较:男性好于女性,文化程度越高抑郁、焦虑程度等相对较低,地区分布以碧口镇为最严重,其次为其他地区。年龄、居住地交通情况、收入情况等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地震给灾区人群带来了极大的生理及心理创伤,故对地震灾区人群实施心理评估及心理干预非常及时、必要、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甘肃省陇南地震灾区(震区)人群心理健康状况。方法使用90项症状清单(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问卷进行测试,同时使用自制的一般资料问卷对地震灾区人群进行访谈。结果490名地震灾区群众中,心理状况异常率为39.80%,抑郁、焦虑和恐怖最突出,与全国常模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5);各因子评分异常率:躯体化为15.30%,强迫为22.70%,人际关系敏感为17.28%,抑郁为22.80%,焦虑为16.43%,敌对为22.14%,恐怖为8.66%,偏执为19.01%,精神病性为9.01%;群体比较:男性好于女性,文化程度越高抑郁、焦虑程度等相对较低,地区分布以碧口镇为最严重,其次为其他地区。年龄、居住地交通情况、收入情况等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地震给灾区人群带来了极大的生理及心理创伤,故对地震灾区人群实施心理评估及心理干预非常及时、必要、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沈阳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团体干预后结果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 500名中小学教师,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国内常模的,每周一次团体心理咨询,共进行4次干预后,再次应用SCL-90进行心理评估,做心理干预前、后的对照研究。结果:中小学教师SCL-90得分与全国常模比较,有9个因子上的平均高于国内成人常模;除偏执因子(P>0.05),其余项目均有差异(P<0.05);男教师各因子分的平均分均高于女性教师,男女教师SCL-90各个因子无差异(P>0.05);团体心理咨询前、后比较可见教师各项因子分均有下降。结论:对教师心理问题的团体干预是改善教师心理健康的有效的干预措施,有很大的前瞻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上海市浦东新区失地农民异常心理的心理干预效果。方法: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浦东新区2个镇的居民,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问卷调查。对心理异常的失地农民随机抽取100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50例。仅干预组失地农民进行为期1年的心理干预,并比较两组患者的SCL-90量表总分。结果:干预组患者心理干预1年后SCL-90的总分得分低于心理干预前的评分(P<0.001),对照组失地农民SCL-90量表总分得分随访1年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海市浦东新区失地农民存在异常心理,予以心理干预有助于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地震后灾区民众的心理状况。方法采用心理应激自评问卷(PSET)、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277名灾区民众进行心理调查。结果98.19%灾民出现各种应激反应症状,3.97%应激反应程度较高,主要以警觉性增高和创伤性体验为主;震后20d应激总分显著高于震后9d(t=-3.612,P=0),不同人群间应激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784,P=0),由高至低依次为高中生、伤员及家属、小学生、救援人员。SCL-90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1),与同类研究相比,本次地震主要造成强迫、人际敏感、敌对和抑郁等心理问题,在性别、地区、时间段和人员类别方面,SCL-90大多数因子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在应对方式上,表现为应激反应和SCL-90高分组更多使用消极应对方式。相关分析发现,应激总分、消极应对方式与SCL-90各因子高度相关(P〈0.01)。结论早期开展心理干预,针对性地处理主要心理问题,重点关注学生群体,及时疏泄不良情绪,鼓励他们采用主动有效的应对方式,以此减少或缓解应激所带来的损害,促进心理健康。而进一步探索并研制出适用于早期、针对性强、简便快捷的心理测量工具,结合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进行临床综合评估,是研究创伤后早期心理问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综合性医院地震灾区伤病员的心理干预模式.方法:结合实际情况,遵照有关技术规范,开展一系列相关的干预工作探索,采用心理健康自评问卷(SRQ,Self-rating questionnaire)对地震灾区伤病员进行心理干预前后的评估并分析.结果:地震灾区伤病员在心理干预后获得了满意的效果,干预前后有明显的差异性.结论:心理危机干预对灾区伤病员是有效的,其正确的干预措施能预防和减少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专业学生(护生)的生活应激水平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学生生活应激问卷(SLSI)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550名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处于低、中、高生活应激水平的学生分别占10.2%、72.6%、17.2%且不同水平之间的SCL-90各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CL-90各因子与应激各因子呈正相关(P<0.05)。结论:多数护生处于较高的生活应激状态,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预备役参训官兵心理健康的作用。方法将300名官兵分为干预组(n=150)与对照组(n=150),干预组接受心理干预,对照组未接受心理干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对两组训练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评;测评干预组干预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得分情况。结果两组训练前SCL-90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训练后干预组的SCL-90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或0.05);干预组心理干预后SAS、SDS得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0.01)。结论心理干预对参训官兵心理健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