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比较12种植物基源相同的苗药、侗药与中药。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及临床使用调查,对这12种植物基源相同的苗药、侗药与中药,以药用名称部位、功能、主治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12种药中,中药的药用部位单一,苗药、侗药的药用部位较丰富,在药性、功能、主治上既有相似、又有不同。结论:通过比较,可为我们今后充分开发利用药用植物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应用药用民族植物学方法,对扎鲁特旗蒙古族民间药用植物进行药用民族植物学研究,为挖掘抢救蒙古族民间药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侗医药是我国民族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侗民族的繁衍生息和保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侗药是侗族人民防治疾病的主要的工具,在漫长的实践过程中,侗药形成了自身特色,在药材品种、药用部位、用法用量等均有不同于其他民族药之处。研究开发侗药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系统整理、总结、归纳、编目广西蜘蛛抱蛋属(Aspidistra)药用植物种类、分布、功效及民间使用情况,为该属药用植物植物的深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药用民族植物学的研究方法,通过野外资源调查、标本收集整理、查阅文献记载。结果:广西蜘蛛抱蛋属药用植物有15种,主要用于治疗风湿骨痛、跌打损伤、咳嗽等疾病。结论:广西蜘蛛抱蛋属药用植物传统疗效显著,资源丰富,民间应用广泛,但与丰富的蜘蛛抱蛋属植物种类相比,该属植物药用民族植物学研究开展还比较薄弱,今后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从中寻找新的药用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5.
应用药用民族植物学方法,对扎鲁特旗蒙古族民间药用植物进行药用民族植物学编目(民间名、学名、汉名、治疗疾病、药用方法),为挖掘抢救蒙古族民间药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植物学、民族植物学和人类学等方法,对内蒙古奈曼旗科尔沁沙地的药用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共记录了45种药用植物,隶属20科40属;文中对这45种药用植物进行了编目,包括植物名称、蒙古名、药用部位、用途等;结合调查资料,对奈曼旗科尔沁沙地药用植物资源现状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掌握鄂西土家族常用百合科植物药的种类、资源与民族医疗应用.方法:采用走访民族医生、野外实地调查、标本鉴定及资料整理等方法.结果:鄂西土家族常用的百合科植物药有21种,来源于39种植物(含变种),其中狭瓣粉条儿菜、卵叶韭、大花万寿竹、金佛山鹿药、尖叶牛尾菜、疏花开口箭等6种植物作药用在国内药物专著中未见记载.结论:本研究为上述百合科植物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实地调查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8.
《民族植物与文化》由长期从事民族植物学研究、传统医药学研究的专家学者撰写而成。全书分为“民族植物学基础”、“我国古代典籍中的民族植物学”、“十四种植物的民族植物学”、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植物学“、传统经验和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外民族植物学之比较研究”、“植物文化学”、“有毒植物的民族植物学”等九个章节加以论述,内容翔实,事例生动。不失为科研、教学中的重要参考资料。本书陈重明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在完整保持侗族医药本真性的前提下,结合应用现代知识对黔东南地区侗族经口传承的医药知识和技能进行研究,以阐明侗族医药和侗族药物及其应用。内容和方法:应用普遍调查、学科性的典型调查、田野调查、现场观察等调查研究的方法对侗族医药的历史和现状及其在侗族不同方言区的表现作全面、深入的调查,发掘,对调查所获的大量素材运用专题研究、系统分析研究等方法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科学的分析和综合,从而从侗医药约定俗成的医疗习惯中。阐明侗医药,阐明侗族药用物种及其分布、来源、功效和临床应用。结果:阐明了侗族医药、侗族药物及其临床应用;阐释了侗药的人为分类法和命名方法,记述了贵州省东南部侗族地区侗药734种及侗医常用的植物药物(包括真菌、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及被子植物)、动物药、矿物药的构成比;研究结果建立了侗族药物凭证标本室;研究结果的部分侗药标本经数字化后,进入中国自然保护区资源平台,实现了以“互联网”共享。结论:研究的结果阐明了侗族医药、侗族药物;具有浓郁的民族医药文化特色;保持侗族药物的本真性,注重了侗族传统医药与现代医学的结合,注重了研究结果的实用性和可传播性;促进了侗族医药、侗族药物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在完整保持侗族医药本真性的前提下,结合应用现代知识对黔东南地区侗族经口传承的医药知识和技能进行研究,以阐明侗族医药和侗族药物及其应用。内容和方法:应用普遍调查、学科性的典型调查、田野调查、现场观察等调查研究的方法对侗族医药的历史和现状及其在侗族不同方言区的表现作全面、深入的调查、发掘,对调查所获的大量素材运用专题研究、系统分析研究等方法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科学的分析和综合,从而从侗医药约定俗成的医疗习惯中,阐明侗医药,阐明侗族药用物种及其分布、来源、功效和临床应用。结果:阐明了侗族医药、侗族药物及其临床应用;阐释了侗药的人为分类法和命名方法,记述了贵州省东南部侗族地区侗药734种及侗医常用的植物药物(包括真菌、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及被子植物)、动物药、矿物药的构成比;研究结果建立了侗族药物凭证标本室;研究结果的部分侗药标本经数字化后,进入中国自然保护区资源平台,实现了以“互联网”共享。结论:研究的结果阐明了侗族医药、侗族药物;具有浓郁的民族医药文化特色;保持侗族药物的本真性,注重了侗族传统医药与现代医学的结合,注重了研究结果的实用性和可传播性;促进了侗族医药、侗族药物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毒性中药鬼臼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毒性中药鬼臼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显微、液质联用方法进行定性鉴别,以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各方法可用于鬼臼的质量鉴定。结论:建立的显微、LC-MS等方法可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三种江边一碗水的比较鉴别(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抽样鉴定市场中江边一碗水来源,为拟定质量标准和鉴别真伪提供参考.方法对市场中6批江边一碗水性状和显微特征进行比较鉴别.结果江边一碗水分别为小檗科植物南方山荷叶Diphylleia sinensis Li.、八角莲Dysosma versipellis(Hance)M.Cheng及六角莲Dysosma pleiantha (Hance)Woods.的干燥根茎.结论3种来源的江边一碗水的性状、显微鉴别特征区别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鉴定市场中的江边一碗水来源,为拟定质量标准和鉴别真伪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市场中6批江边一碗水进行比较鉴别。结果:江边一碗水分别为小檗科植物南方山荷叶Diphylleia sinensis Li.、八角莲Dysosma versipellis(Hance.)M.Cheng及六角莲Dysosma pleiantha(Hance)Woods.的干燥根茎。根据其生药学特征,分别编制了三种江边一碗水的原植物、性状、显微鉴别和薄层色谱鉴别检索表。结论:采用薄层色谱鉴别和编制检索表鉴别三种来源的江边一碗水,方法简便、可靠。  相似文献   

14.
八角莲及其近缘植物中木脂素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敏  施大文 《中药材》2001,24(6):411-413
用二次展开薄层层析法定性分析了鬼臼毒素类木脂素在八角莲及其近缘植物中的存在,并用变色酸比色法分析了其总木脂素的含量,为八角莲及其近缘植物的资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八角莲及其近缘植物的根茎、根、茎叶中皆含有多种鬼臼毒素类木脂素成分,其总木脂素含量可高达2%~7%。不同种间存在较大差异。商品八角莲总木脂素含量则与产地有较大关系。  相似文献   

15.
八角莲以根茎入药,能够清热解毒、祛瘀消肿、化痰散结,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近年来,各种内部和外部致濒因子的共同作用加重了八角莲的濒危程度,须通过人工保育实现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分析八角莲资源现状、濒危成因、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其生长发育规律、野生原种适生环境及濒危原因提出八角莲回归保育策略,旨在为其回归保育实践、资源开发及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八角莲丛生芽分化及试管苗移栽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了八角莲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技术。方法以八角莲的叶片作为外植体,接种在不同的培养基上,观察八角莲愈伤组织丛生芽的诱导率。结果以NAA1.0mg/L+6-BA0.2mg/L的激素配比最有利于新芽生根;苔藓+腐殖土的栽培基质中,八角莲试管苗的生长状况最好。结论通过合理筛选激素配比,可促进八角莲愈伤组织产生丛生芽并生根形成幼苗,为快速繁殖八角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张敏  施大文 《中药材》2001,24(2):89-92
本文报道了三种资源八角莲的生药性状、组织构造及粉末显微特征。  相似文献   

18.
八角莲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了八角莲的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技术.方法 采用八角莲成熟种子为材料,经过种子消毒诱导出芽,成功培育出无菌幼苗,再用幼叶、叶柄进行试管繁殖.结果 种子外植体以70%酒精消毒45 s+3%次氯酸钠消毒5 min组合进行灭菌效果最佳,污染率为0.00%,出芽率为1.9%;种子在MS+6-BA 2.0 mg/L + GA3 0.5 mg/L激素配比上容易萌芽,出芽率为15.6%;在取材部位筛选中,以幼叶为外植体对诱导出芽效果最佳,最佳诱导愈伤组织激素组合为MS + 6-BA 1.0 mg/L + NAA 0.3 mg/L,愈伤组织诱导率为85.7%;结论筛选适合的外植体和激素组合,对八角莲愈伤组织诱导和丛生芽分化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A new monoepoxylignan, dysosmarol (1), along with eight known compounds, podophyllotoxin (2), 4'-demethylpodophyllotoxin (3), deoxypodophyllotoxin (4), 4'-demethyldeoxypodophyllotoxin (5), diphyllin (6), kaempferol, quercetin, and beta-sitosterol, were isolated from the roots of Dysosma versipellis. The structure of 1 was elucidated by spectroscopic methods. Aryltetralin lignans 2-4 showed the most potent inhibitory activities against the growth of androgen-sensitive (LNCaP) and androgen-independent (PC-3) human prostate cancer cell lines, with IC50 values in the ranges 0.030-0.056 and 0.032-0.082 microM, respectively. A quantitative HPLC analysis showed that compound 2 occurred at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 in the plant (37.21 mg/g) followed by compound 4 (5.01 mg/g) and compound 3 (2.75 mg/g). Furthermore, D. versipellis roots contain a similar content of compound 2 as compared with the rhizomes and roots of Podophyllum hexandrum, a commercial source of the lignan. Thus, cultivation of D. versipellis in suitable locations may serve as an alternative source for podophyllotoxin (2)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20.
液体振荡培养八角莲愈伤组织及其鬼臼毒素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培养八角莲的愈伤组织。方法与结果在MS+NAA 0.2 mg/L+6-BA3.0 mg/L的液体培养基中,愈伤组织20 d平均增加重量达53.4 g。添加0.2g/L苯丙氨酸的培养基中,鬼臼毒素的含量可达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