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何民鹏 《新中医》2014,46(4):183-185
目的:观察多种针灸手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观察组接受多种针灸手法(头部电针、体针、梅花针)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的针刺治疗;2组均进行康复训练治疗。2组治疗70天。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0.0%,对照组70.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多种针灸手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针刺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头针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方法:将62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施以头针和体针治疗,进行临床对比观察.结果:痊愈率57%,有效率97.33%,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头针治疗中风偏瘫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研究将腕踝针应用于缺血性中风偏瘫的临床治疗,并观察腕踝针结合电针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缺血性中风的患者,按随机简单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治疗组采用腕踝针结合电针,疗程为14次。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0%,对照组为73.3%,对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腕踝针结合电针治疗在治疗中风偏瘫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药熨配合空气压力波对中风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的疗效。方法 6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药药熨配合空气压力波观察组30例,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30例,各组疗程均为1周,治疗1个疗程。观察总体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0%;药物组总有效率66.7%;1总体疗效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在活动(步行),穿衣,上下楼梯的改善方面与西药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药熨配合空气压力波治疗中风偏瘫患者疗效明确,在总有效率及部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症状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5.
盛坤  蔡辉  高旸 《山西中医》2008,24(2):23-23
目的:观察丹芪偏瘫胶囊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疗效.方法:口服丹芪偏瘫胶囊治疗中风后遗症130例,疗程2个月.结果:基本治愈38例,显著进步59例,进步2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6.92%,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临床症状改善明显(P<0.05).结论:丹芪偏瘫胶囊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6.
醒脑开窍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法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方法:醒脑开窍法治疗中风偏瘫143例,并与传统体针组76例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32%、显效45%,总有效率77%。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醒脑开窍法治疗中风偏瘫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出血性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8例出血性中风偏瘫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止血、降颅压、脱水、维持电解质平衡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灸及中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2%,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出血性中风偏瘫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8.
周围神经探测针刺法治疗中风偏瘫3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周围神经探测针刺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中风偏瘫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6例),分别采用周围神经探测针刺法和常规针刺法治疗。结果:治疗组在总体疗效和提高患者肌力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周围神经探测针刺法在治疗中风偏瘫方面疗效确切,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期循经药熨干预中风偏瘫的疗效。方法:将9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分期循经药熨治疗组(现代康复训练技术+分期循经药熨)、普通药熨治疗组(现代康复训练技术+普通药熨)、对照组(现代康复训练技术)各30例,治疗2个疗程后(21天为1个疗程)观察三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分期循经药熨治疗组、普通药熨治疗组总有效率均为93.3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干预后,分期循经药熨治疗组Barthel指数、NIHSS评分、QLI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尸0.05),普通药熨治疗组Barthel指数、NIHSS评分、QLI评分改善程度亦显著优于对照组(尸0.05)。结论:在现代康复训练技术基础上进行分期循经药熨干预中风偏瘫具有良好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李琰  王松龄 《中医研究》2011,24(4):36-37
目的:观察通络解痉汤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中风偏瘫痉挛患者按照平行对照、临床开放的设计方法通过掷币法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采用通络解痉汤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单纯康复训练治疗,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占97.50%,对照组有效率占87.50%,2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络解痉汤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痉挛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神经干结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两组均用运动疗法,治疗组在运动疗法基础上加针刺神经干疗法。完成疗程后,对瘫体功能康复进行评定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痊愈+显效率60.00%,对照组33.33%,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神经干结合运动疗法治疗偏瘫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倪烨  陆俊  肖晓  张汉新 《四川中医》2012,(10):101-102
目的:观察自拟活血祛痰通络汤治疗中风恢复期偏瘫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中风恢复期偏瘫肩痛患者6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对照组31例,两组常规活血化瘀,营养神经治疗,观察组另外给予自拟活血祛痰通络汤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分别观察患者疗效,肩痛程度、肩痛频度积分,血粘度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总疗效分别为89.47%、80.64%,两组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肩痛程度、肩痛频度积分改善,血粘度水平下降,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自拟活血祛痰通络汤治疗中风恢复期偏瘫肩痛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医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4例中风偏瘫患者按双盲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7例。对照组行早期康复治疗,实验组行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评估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有效率为91.49%(43/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34%(34/47)(P0.05)。实验组治疗12周后基本生活活动能力(BADL)及Parker-Palmer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疗效确切,有助于改善行走能力及基本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两组均行康复功能训练并用针刺治疗,观察组联合中药汤剂治疗。结果:治疗后,NIHSS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MMSE、FMA、BI评分及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疗法治疗中风偏瘫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利用中医针灸的方法治疗中风偏瘫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医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观察组治愈18例(45.0%)、显效10例(25.0%)、有效8例(20.0%)、无效4例(10.0%),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痊愈13例(32.5%)、显效8例(20.0%)、有效6例(15.0%)、无效13例(32.5%),总有效率为67.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偏瘫有较好的效果,不仅操作简单、方便,而且经济,无毒副作用,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复发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针刺联合中药治疗中风偏瘫27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患者均分为针药组、中药组及常规组,分别采用相应治法。结果针药组总体疗效及相关指标变化优于其他两组。结论针药结合比单纯中药及常规组治疗缺血中风偏瘫疗效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加味芍药甘草汤治疗中风患者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同时予以加味芍药甘草汤治疗,对照组以常规治疗及以平肝潜阳,熄风止痉为治法拟定的方剂治疗,在治疗4周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痉挛等级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为86.7%,对照组的疗效为63.3%,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芍药甘草汤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中风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针灸相关穴位治疗,每日1次,2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3%,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医针灸结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中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治疗方案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中医针灸治疗,两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患者具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许静  李蕾  韦玲  梁雪玲  张捷 《中医药研究》2011,(11):1402-1403
目的评价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中风后偏瘫痉挛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24例)和针刺组(16例),两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之上分别进行针药结合治疗和针刺对照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分总有效率为91.67%,疗效优于对照组的68.75%(P〈0.05)。两组经治疗后临床痉挛指数(CSI)均有所下降,治疗组进行针药结合治疗后CSI评分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CSI评分亦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痉挛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