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背、足跟及踝部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在应用解剖及对成人小腿和足背长度测量的基础上,设计带筋膜蒂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逆行应用修复足背、足跟、足底及踝部软组织缺损.同时观察皮瓣的可切取范围、血液供应及静脉回流情况、营养血管在外踝上与腓动脉穿支的位置及血管蒂隧道的处理方案.结果 临床应用28例,其中修复足背组织缺损16例,足跟软组织缺损5例,足底软组织缺损4例及外踝及足背联合缺损3例.皮瓣最大面积17 cm×12 cm,全部成活.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液循环丰富,成活率高,是修复足背、足跟、踝部、足底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2.
梁晓  张会忠  杨博文  李殷  孙国强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6):186-186,190
目的探讨采用保留腓肠神经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踝周皮肤缺损的修复。方法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解剖过程中保留腓肠神经干,经远端筋膜蒂旋转修复踝周皮肤组织缺损11例(其中足背部缺损4例、踝内外侧4例、足跟部3例)。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皮瓣全部存活,大部分患肢足踝部或足底外侧皮肤感觉正常。结论保留腓肠神经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踝周皮肤缺损,可避免足踝部或足底外侧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小腿后部神经血管复合体岛状皮瓣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用成人下肢标本25侧,解剖观察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腓肠内侧皮神经和腓肠外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及与其它血管的吻合。结果 腓肠神经由腓肠外侧皮神经和腓肠内侧皮神经合成,腓肠神经的营养血管主要是腘窝中间皮动脉,腓肠外侧皮神经的营养动脉主要是腘窝外侧皮动脉,并与腓动脉的肌间隔穿支、肌皮穿支之间存在诸多吻合,形成血管链,并与神经、小隐静脉构成神经血管复合体。结论 以小腿后部神经血管复合体为蒂可以设计截取顺行或逆行岛状皮瓣。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带腓动脉后外侧穿支蒂的腓肠神经营养岛状皮瓣修复小腿、足踝部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 自2010年12月到2014年5月,采用带腓动脉后外侧穿支蒂的腓肠神经营养岛状皮瓣修复小腿、足踝部皮肤缺损8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1例,年龄33~50岁,平均年龄40.5岁。结果 8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创面封闭。皮瓣最大面积15 cm×13 cm,最小6 cm×5 cm。随访半年至1年皮瓣质地良好,厚度适中,外形及功能较为良好,术区全部I期愈合。结论 带腓动脉后外侧穿支蒂的腓肠神经营养岛状皮瓣是修复小腿、足踝部皮肤缺损的理想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5.
小腿远端及足踝部皮肤缺损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多种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软组织缺损,其中包括内踝上皮瓣、外踝上皮瓣、足底内侧皮瓣、隐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带隐神经胫后动脉穿支蒂皮瓣、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带腓肠神经的腓动脉穿支蒂皮瓣、带旋髂深血管髂骨游离皮瓣、游离的背阔肌皮瓣、股前外侧皮瓣。结果55例皮瓣中完全成活48例,部分坏死7例,成活后的皮瓣远期随访质地比较柔软,带蒂皮瓣比较薄,相对容易恢复保护性感觉。游离皮瓣一般外形臃肿,恢复保护性感觉差。结论小腿远端及足踝创面修复的皮瓣种类日渐增多,可根据临床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皮瓣来达到较满意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6.
李新  朱吉武  付宝驰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3):1792-1792
目的:探讨腓动脉穿支血管蒂皮瓣在修复足部创面的应用。方法:对2001年6月至2004年8月收治的5例足部皮肤组织缺损、坏死患者进行小腿外侧带腓动脉穿支血管蒂皮瓣修复手术治疗,其中足背及踝前外侧外伤撕脱缺损4例,均予急症手术治疗。冻伤致双足跟皮肤坏死、缺损1例,给予Ⅰ期切痂手术修复。结果:本组5例患者,6例皮瓣均成活。结论:应用带腓动脉穿支血管蒂皮瓣修复足背、踝前外侧及足跟皮肤缺损,对肢体血供影响小,皮蒂长度及皮瓣大小选择灵活,皮瓣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腓肠外侧皮神经(及其腓肠神经内束支)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背组织缺损,减轻对供区足背外侧和第5趾外侧感觉的影响。方法对1例外伤后足背前外侧软组织缺损面积9cm×6cm的患者,采用腓肠外侧皮神经(及其腓肠神经内束支)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予以修复,腓肠外侧皮神经与受区感觉神经端端吻合,保留腓肠内侧皮神经连续性。结果皮瓣全部存活,缺损修复;保留了腓肠内侧皮神经连续性,术后供区足背外侧和第5趾外侧的痛触觉无明显缺失;供区未植皮缝合。结论腓肠外侧皮神经(及其腓肠神经内的束支)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一般可以替代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修复跟踝以远的足部组织缺损;且足背外侧和第5趾外侧的感觉缺失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带皮穿支血管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底缺损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以腓动脉皮穿支为皮瓣旋转点,以腓肠神经和小隐静脉走行为轴线切取岛状皮瓣逆行转位修复足底创面.临床应用8例,皮瓣面积20 cm×16 cm至15 cm×10 cm.结果 8例皮瓣均成活,随访4~12个月,皮瓣质地适中,外形与功能满意.结论 带皮穿支血管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可靠,切取方便,修复效果好,耐磨.皮瓣的神经近端与受区的皮神经近端吻合,能较好地恢复受区感觉,是修复足底缺损的一种可取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采用保留腓肠神经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下部及足部大面积组织缺损.方法 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解剖过程中保留腓肠神经干,经远端筋膜蒂旋转120°~150°修复小腿下部及足部大面积组织缺损30例(其中足背部缺损15例、足踝足背复合缺损4例、足踝足底复合缺损3例、小腿下部及足踝部复合缺损8例).结果 术后随访1~3个月,皮瓣全部存活,患肢足踝部或足底外侧皮肤感觉正常;淀粉-碘试验显示患侧腓肠神经的自主神经功能与健侧相比无显著差异;骨折愈合过程中踝关节主、被动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保留腓肠神经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下部和足部缺损可避免足踝部或足底外侧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可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VSD结合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足踝部创伤性软组织缺损的优点。方法将40例足踝部软组织创伤性缺损病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病例采用传统创面换药+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另一组采用VSD+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通过对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率、住院时间、疼痛评分、抗生素使用时间等指标的对比,研究VSD结合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优点。结果 VSD组中皮瓣边缘部分坏死2例;创口感染2例,踝关节功能Kphoed评分平均为92.0±6.7分,住院时间平均为16.0±3.1天;对照组中皮瓣部分坏死6例,皮瓣感染6例,踝关节功能评分Kphoed评分平均为83.0±5.5分,住院时间平均为28.0±4.2天。结论 VSD结合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足踝部创面软组织缺损可以减少创面感染率,缩短住院时间,获得更好的踝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杨力  朱小平  郭贤钊 《重庆医学》2015,(15):2106-2108
目的:探讨腓肠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组织缺损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收治的15例小腿前侧存在骨质或肌腱外露组织缺损患者,选择以腓肠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链为供血基础的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通过明道转移修复缺损,顺行皮瓣以腘窝外侧皮动脉为供血源,逆行皮瓣以腓动脉穿支为供血源。结果15例患者15处创面,选用腘窝外侧皮动脉为供血源的皮瓣9块,腓动脉穿支为供血源的皮瓣6块,最大切取面积19 cm ×10 cm。术后所有皮瓣均成活,术后随访最长1年,皮瓣质地优良,外观功能良好。结论腓肠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可靠,皮瓣不臃肿,手术操作简单易行,是修复小腿组织缺损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2.
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远端为蒂、带腓肠神经的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12例足背软组织缺损。皮瓣面积6cm×8 cm~12 cm×10 cm。结果皮瓣全部成活,且质地优良,外观及功能满意。认为该皮瓣有足够血运,成活率高,操作简便,不牺牲主干血管,是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以远端为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的临床经验.方法 应用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小腿远段、踝关节软组织缺损共65例,于外踝水平行小隐静脉吻合33例,腓肠神经缝合10例.结果 65例皮瓣全部成活,无明显臃肿,随访10-24个月,小隐静脉未作特殊处理有明显色素沉着者3例,其余皮肤颜色及质地良好.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血供可靠,解剖恒定,是修复小腿远段、踝周及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4.
崔彩清  张海清 《右江医学》2012,40(5):672-673
目的评价改良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采用分离腓动脉穿支最低肌间隔穿支或外踝后血管穿支,跟外侧血管穿支汇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最低点的血管穿支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组成联合蒂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16例16处。修补足部较远软组织缺损的皮瓣远端做成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结果 16例16处皮瓣全部成活,随访12~39个月,无并发症,其中有3例外形臃肿,二期做了整形手术;其余外形满意,无溃疡发生;有痛触觉,两点辨别觉4~9mm;患肢步行正常。结论通过把穿支血管汇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最低点作为皮瓣的联合蒂的皮瓣逆行转位,完成转移点下移,皮瓣仍能完好成活而且功能良好;同时满足了足部远端软组织缺损的需要;术式简单易行,不需吻合血管,是修复足踝跟部软组织缺损比较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采用以腓动脉为蒂的小腿皮瓣修复小腿皮瓣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在解剖的基础上设计以腓动脉为蒂的小腿前外侧皮瓣修复足踝部的皮肤缺损5例和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皮肤缺损10例;男11例,女4例,皮瓣切取面积13cm×7cm~22cm×15cm。结果:15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质地优良,外形和功能恢复满意。结论:腓动脉为蒂的小腿皮瓣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皮肤缺损是临床较好的治疗方法。该方法具有不损伤小腿主要血管的优点,手术操作简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修复小腿远端及踝足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带筋膜蒂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修复踝足部及小腿软组织缺损12例,同时观察皮瓣的可切取范围、血液供应及静脉回流情况,根据营养血管在外踝与腓动脉穿支的位置,选择血管蒂的处理方案.结果 修复足背及内外踝软组织缺损7例,足趾根部软组织缺损2例,小腿远端3例.皮瓣最大切取面积17 cm×12 cm,全部存活.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运丰富,成活率高,手术操作简单,是修复足踝及小腿软组织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17.
逆行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血管筋膜皮瓣修复足踝部缺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腓肠神经及其皮瓣血供特点,探讨吻合或不吻合小隐静脉的逆行腓肠神经血管筋膜皮瓣修复足踝部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8具新鲜尸体(16侧)下肢进行腓肠神经腓动脉营养血管美蓝灌注,标本进行显微解剖,切取皮瓣约5cm×6cm~8cm×16cm。逆行腓肠神经血管筋膜皮瓣修复21例踝关节开放骨折、脱位并肌腱外露、足跟软组织缺损、跟腱断裂的患者,其中16例不吻合小隐静脉,5例吻合小隐静脉。结果:21例中19例皮瓣完全成活,其中16例未吻合小隐静脉者中,2例部分坏死,3例创面感染病例皮瓣覆盖后,脓性渗出增加,经再次清创后治愈,11例成活。5例吻合小隐静脉者,皮瓣质地优良,皮瓣完全成活,足踝部外形与功能均改善。结论:逆行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血管筋膜皮瓣供区稳定可靠,变异少,不需要牺牲主要血管,且操作简便。皮瓣切取时出现静脉回流障碍时,宜采用吻合小隐静脉的皮瓣修复,是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带外踝上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部缺损,简化手术操作,改善皮瓣血供。方法:2006年6月~2010年3月,对11例足部皮肤缺损的病人应用带外踝上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缺损面积范围:5cm×3cm9cm×9cm.其中男8例,女3例,最小年龄18岁,最人年龄62岁,平均年龄31岁,缺损原因:车祸5例,慢性感染性溃疡3例,肿瘤1例,缺损部位:足跟部4例,内踝部2例,足背部3例;手术彻底清创后或切除肿物后,以胭窝中点与外踝尖跟腱中点连线为轴,以外踝上腓动脉穿支处为旋转点设计皮瓣。皮瓣蒂部设计3cm~4cm宽的筋膜蒂及2cm~3cm宽的皮桥。手术先切开蒂部后缘至深筋膜下,确认外踝上穿支,切开上缘及内外侧缘,在深筋膜下向蒂部分离皮瓣,通过明道将皮瓣转移至受区。供瓣区创面直接缝合或植皮修复。结果:11例足部皮肤缺损病例修复后,皮瓣全部成活。但有8例术后足外侧感觉麻木。结论:带外踝上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结合了穿支皮瓣及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优点,具有操作简便,蒂部较长,血供丰富。是修复足部皮肤缺损,特别是前足皮肤缺损可供选择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9.
筋膜蒂逆行皮瓣在小腿下1/3及足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小腿筋膜蒂逆行皮瓣修复组织缺损。方法 应用三种类型小腿筋膜蒂逆行皮瓣修复小腿下1/3及足部组织缺损32例(33块皮瓣),其中腓动脉穿支小腿外侧筋膜蒂逆行皮瓣16例17块皮瓣;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小腿后侧筋膜蒂逆行皮瓣11例;胫后动脉穿支小腿内侧筋膜蒂逆行皮瓣5例。结果 33块皮瓣中,29块完全成活,3块远端部分坏惟完全坏死接爱第一次植皮,术后外形及功能良好。结论 该组筋膜蒂逆行皮瓣有血供良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小腿腓肠神经滋养血管的走行、来源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吻合关系.设计以腓动脉穿支为血供的逆行岛状皮瓣,进行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通过选取10例成人小腿标本,进行腓肠神经及其伴行血管的显微解剖研究,观测腓肠神经滋养血管的来源、构成及相互吻合关系,在此基础上应用节段性腓动脉穿支为血供的带蒂逆行岛状皮瓣并应用于临床。修复足踝部缺损10例。结果:解剖研究表明:小腿腓肠神经全程均有伴行动静脉滋养,行程中不断接受不同平面的穿支加强,并与周围组织形成广泛的吻合。在踝上3~7cm范围内有较大的腓动脉穿支与之吻合,提供血液滋养并藉此为其周围皮肤供血。以此神经血管蒂设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10例,全部成活。结论:以腓动脉穿支一腓肠神经滋养血管一皮肤血管网的营养皮瓣,为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较好的方法,且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