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男,13岁。因间断咳嗽,痰血4年就诊,患者于1997-03月因咳嗽、痰血经胸部X线检查发现右肺门肿块(图1),诊为肺门淋巴结核,给予2LHEZ/10LH方案联合抗结核化疗,并对症处理。经治疗征象缓解,服药1年后复查胸片病灶无明显变化,于1999-04月又出现咳嗽、痰血,经多家医院诊断为肺门淋巴结核复发,又重复应用上述抗结核药物治疗约2年,但效果差。动态复查胸片及CT扫描发现病灶较前进行性增大。为进一步诊断收住入院。患病期间无胸痛、胸闷,无午后低热及夜间盗汗,无体重减轻。入院检查:体温36.8℃,…  相似文献   

2.
2001年10月至2002年2月,全球分离到的甲型流感病毒主要为甲型流感(H3N2)病毒,与乙型流感病毒共同传播,在一些国家也分离到甲型流感(H1N1)和甲型流感(H1N2)病毒。对流感病毒分离株的抗原性分析表明,甲型流感(H3N2)病毒分离株的抗原性与A/莫斯科/10/99/和A/巴拿马/2007/99参考病毒密切相关;甲型流感(H1N1)病毒和甲型流感(H1N2)病毒分离株的抗原性与A/新喀里多尼亚/20/99密切相关;乙型流感病毒分离株的抗原性与B/四川/379/99和B/香港/330/2001参考病毒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杜广增  杜家胜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8):2850-2850
病例介绍:患者。女,56岁.因发热、咳嗽2个月,加重伴咳脓痰3天,于2004年4月21日入院。2月前,因发热、咳嗽在市某医院诊治,X线胸片示双肺中上野斑片状密度增高影。诊为双肺结核,转入市胸科医院住院治疗。住院后查结核菌素试验阴性,3次痰涂片抗酸分枝杆菌阴性.痰培养无抗酸分枝杆菌生长,诊为痰菌阴性肺结核.给予链霉素0.75g肌肉注射1次/日、异烟肼0.3g1次/日、利福平0.45g1次/日,并对症支持治疗11天,病情无明显好转,患者自动出院。出院后仍按上剂量服用。3天前.患者咳嗽加重并咳大量脓性痰.痰中不带血入院。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39岁,因反复发热2月,于2009年10月9日入院。患者约2月前无诱因下,出现发热症状,偶咳,少量白痰,最高体温38.5℃,但无畏寒、胸闷、胸痛、咯血、盗汗等症状。曾查胸片提示:两下肺纹理增粗。心彩超:二尖瓣关闭不全(后叶脱垂),我院间断予阿奇霉素、青霉素等治疗无效,于2009年9月28日至上海中山医院血培养:“草绿色链球菌”感染。  相似文献   

5.
同位素99m钾盐(99mTC-MIBI)做为标记物用于临床影像扫描早已普及于世,但对该剂会引起过敏反应却报道甚少,国内仅见报告1例[1],我院遇到1例单用99m锝(99mTCO)临床表现明显变态反应,现报告如下。患者男.76岁.以“高血压病”于1994年4月7日入院,予以对症及降压治疗后病情稳定。患者20年前有在甲状腺腺癌手术史,本次入院后体检发现右甲状腺结节。于1994年5月19日行甲状腺ECT检查,检查中静脉注射核素””碍(””TCO;)smci(185MB。I).检查后当天下午4h出现体温37SC,dZ出现全县皮疹,搔痒.给予氢化可的极加入5%葡…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22岁,主因“反复发热、咳嗽1月余”于2013年2月25日21∶30入院,2013年3月16日出院。患者于约1月半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发热(最高39.3℃)及咳嗽,发热热型不详,咳嗽时伴有白色黏液痰,双肺有湿啰音,无咯血,无胸痛及呼吸困难,无心悸,夜间可平卧,于2月25日到我院行胸片示:间质性肺炎,心脏术后改变。  相似文献   

7.
易发于野生鸟类和家禽中流行的禽流感病毒可引起禽流感(avianin Quenza)。禽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预防禽流感要加强禽类疾病的监测。对疑似和确诊患者应进行隔离治疗和对症治疗,加强支持治疗,密切观察,监测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护理干预对肺部疾病患者痰标本留取质量的影响的研究,探讨提高患者痰标本留取质量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新疆胸科医院急诊科2014年9月-2015年3月住院的肺部疾病患者426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按住院号顺序,单号为试验组,双号为对照组)分为对照组198例和试验组228例,对照组采取入院当天责任护士根据医师开出的化验单发放痰盒,告知患者留取的方法,第2天清晨由患者自行咯痰,放在指定的位置。试验组采取入院当天根据医师开出的化验单,由责任护士给患者发放痰盒,告知留取痰标本的方法,第2天清晨由夜班护士再次告知留取痰标本方法并在床边指导患者留取痰标本,放在指定的位置,由护工及时送检,评价2组患者痰标本的合格率和阳性检出率。结果对照组送检的198份标本中,合格128份(64.64%),其中阳性检出标本60份(30.3%)。试验组送检的228份标本中合格标本180份(78.94%),阳性标本98份(42.98%),试验组痰标本的合格率和阳性检出率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做好入院患者留取痰标本前的宣教工作,并在护士的指导下留取痰标本,能明显提高患者标本的合格率和阳性检出率,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50岁。因发热伴咽癌20余天就诊。体温39℃,呈弛张热,伴有全身乏力,肢体酸病,吞咽困难,咳少许白粘痰,以青霉素钠盐静滴10天、病情无好转,发热咽癌加重。摄胸片示两肺弥漫性分布大小不一票粒状阴影,疑急性粟粒型肺结核于1994年1月10日入院。入院体检:重病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常规次日清晨留取痰标本与患者人院时即留取痰标本对痰培养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2年7月本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24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实验组在患者人院时即予留取痰标本,对照组患者入院后次日清晨留取痰标本,比较两组痰标本的合格率。结果入院时即予留取痰标本的合格率高于入院后次日清晨留取痰标,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入院时即予留取痰标可以提高标本的质量和培养结果的准确性,提高痰培养结果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临床救治回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ICU救治重症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1月11日~2010年2月3日35例入住我院ICU救治的重症甲型H1N1患者的临床资料。初步分析治疗与预后的因果关系。结果35例重症甲型H1N1患者合并有基础疾病者22例(62.8%),妊娠中晚期病者11例(31.4%),体重指数在30~39的患者10例(28.5%)。入院后均给予抗病毒(奥司他韦)治疗及对症支持和器官保护治疗,发展至重症阶段均给予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抗炎、营养支持、免疫调节、人工通气辅助等治疗措施。27例最终病愈出院(77.1%),其中13例出院时X线胸片示有轻微的肺纤维化及肺大泡形成(37.1%,13/35),6例死亡(病死率17.1%)。结论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情发展迅速,除了提倡早诊断,早治疗外,早期使用奥司他韦及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和人工通气辅助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2.
丁俊蓉  周益伟  高孝斗  丁建萍 《河北医药》2004,26(12):1006-1006
患者,男,2,4岁。因咯血丝痰伴低热、盗汗1个月,胸闷、憋气1周于2003年2月7日上午10:20入院。患者于入院1月前受风寒后出现咽痛,继之出现咳嗽、咯血丝痰,伴午后低热,体温波动在37-38℃之间,且伴有夜间盗汗、乏力,曾自服“严迪、环丙沙星”治疗,上述症状无明显改善。入院前1周出现胸闷、憋气,遂在外院静脉滴注青霉素治疗,亦无明显好转,为求进一步诊治而来我院。  相似文献   

13.
1例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彩萍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8):2877-2878
我科2005年2月收治1例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病情复杂,经过精心护理,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54岁,因“头痛、呕吐伴意识障碍两小时”于2005年2月18日入院,入院后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查体:神志恍惚,颈抵抗(+),脑膜刺激征(+),给于脱水、止.血、抗感染、防治脑血管痉挛等治疗,2天后神志转清,2月27日持续高热(持续39℃),考虑为中枢性高热即病变影响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所致。2月28日神志恍惚,出现右侧肢体活动不便并渐昏迷,复查CT示在原有出血基础上又出现左侧基底节脑梗死.予亚低温配合尼莫同(钙离子拮抗剂)治疗并加用醒脑静促进脑功能恢复,3月3日神志转清,体温渐降,3月6日体温正常,患者能进食,辅以肢体功能锻炼,3月20日右侧肢体活动明显好转,双巴氏征(-),4月4日出院。  相似文献   

14.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28岁。主因间断咳嗽、咯痰、发热两年,加重1周于2000年3月21日入院。于入院前2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咯黄痰伴发热、盗汗,体温最高38℃。于外院查胸片示右肺中上叶大面积高密度阴影。按肺炎治疗10余天,复查胸片较前无变化。后查OT试验、支气管镜检查均无异常发现,刷检未获瘤细胞。1年前再次出现高热,盗汗及纳差。复查支气管镜,灌洗液培养为毛霉菌,绿脓杆菌。经氟康唑、磷霉素等治疗后,体温降至38℃以下,仍有咳嗽,咯黄痰,间断痰中带血,偶有铁锈色血块。入院前反复多次胸片及CT检查,右肺上叶阴影均无明显变化,1周前再次出现高热而入院。查体:体温38.5℃,脉搏105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10/70 mmHg(1 mmHg=0.133 kPa)。神清合作,轻度贫血貌,右锁骨上可及1个2cm×3cm大小淋巴结,质  相似文献   

15.
2000年10月至2001年2月,全球分离到的甲型流感病毒主要为甲型流感(H1N1)病原,而在一些国家则与乙型流感病毒一起传播,对流感病毒分离株的抗原性分析表明,甲型流感(H1N1)病毒分离株的抗原性与A/新 里多尼亚/20/99密切相关;甲型流感H3N2)病毒分离株的抗原性与A/莫斯科/10/99和A/巴拿马/2007/99密切相关;乙型流感病毒分离株的抗原性与B/四川/379/99和B/山东/7/97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1999~2000年流感流行季节使用流感疫苗成分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10月至1999年2月,全球分离到的甲型流感病毒主要为甲型流感(H3N2)病毒,而欧洲则以乙型流感为主。对流感病毒分离株的抗原性分析表明,甲型流感(H3N2)病毒分离株的抗原性与A/悉尼/5/97/密切相关;甲型流感(H1N1)病毒分离株的抗原性与A/北京/262/95或A/巴伐利亚/7/95相关;乙型流感病毒分离株的抗原性与B/北京/184/93或B/山东/7/97相关。  相似文献   

17.
周江莉 《天津医药》2007,35(3):205-205
1 病例报告 患者27岁。因初孕35^+3周,间断发热伴咳嗽半个月,阴道出血1d,于2006年2月2日入院。患者自幼患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室间隔缺损),但从未发生过心力衰竭。孕期平稳,于入院前半个月出现间断咳嗽,有白痰,伴间断发热(多于夜间),体温最高达38.4℃,未行任何治疗。近2天上述症状明显加重。于入院前1天出现阴道出血,量少,色鲜红。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19岁,因发热、咳嗽伴胸痛8天于2004年2月5日入院。入院前8天受凉后逐渐出现咳嗽,咯黄色脓痰,量较多,胸痛,高热,体温39—40.8℃。经当地医院予以青霉素800万U静滴,2次/天,共4天,以及其它对症治疗,病情无好转而入本院。入院查体:体温40.5℃,脉搏112次/分,呼吸21次/分,血压125/55mmHg。咽部充血,  相似文献   

19.
周瑜 《中国药师》2009,12(10):1450-1451
患者,男,56岁,农民,因低热、咳嗽、痰中带血月余,于2007年10月20日入院。1月前患者因“感冒”在农村合作医疗治疗,给予头孢唑林、利巴韦林及感冒药治疗后感冒症状好转,但仍每日下午及晚上低热、盗汗、咯粘性痰及有时痰中带血,患者4年前曾患右肺上叶肺结核,曾用异烟肼(H)、利福平(R)、吡嗪酰胺(z)、及乙胺丁醇(E)、标准方案治疗6个月,病情稳定。曾复查胸片1次,报告为右肺尖肺结核,病灶以纤维硬结为主。以往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相似文献   

20.
目的针对由于脑出血并导致昏迷的患者展开临床研究,了解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增高对病情的影响。旨在优化临床治疗方法,提升病情预后有效性。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共88人,其中昏迷44例,清醒44例。在患者入院当天、入院一周以及人院3周这三个时间点展开研究,检测这三个阶段患者hs—CRP情况,并了解患者体温变化以及痰细菌培养情况。结果两组患者hs—CRP在入院当天以及入院三周这两个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入院一周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CRP增高与患者脑出血疾病存在相关性,同时患者肺部感染会影响到其变化情况。相关医疗人员应从其值的变化判断已昏迷患者是否存在肺部感染情况,提升治疗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