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尿干化学分析法检测白细胞、红细胞和人工显微镜检查的符合情况。方法随机收集307份来自我院门诊、病房、体检的新鲜尿标本,混匀尿液后,分成A、B两管,A管用于干化学分析,B管为专用刻度离心管,按10ML刻度定容后,以1500R/MIN,离心5分钟,吸掉上清液,留0.2ML沉渣,按卫生部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在显微镜检查白细胞、红细胞。结果白细胞符合率为86.3%,红细胞符合率为79.8%。以人工显微检查为标准,干化学分析法检查白细胞假阳性率为1.63%,假阴性率为12.1%,干化学分析法比显微镜检查的阳性率明显偏低;而干化学法检查红细胞假阳性率为19.87%,假阴性率为0.32%,干化学分析法比显微镜检查的阳性率明显偏高。结论干化学分析法快速、省时,但干化学分析法检查白细胞、红细胞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问题较严重,因此不能用干化学法完全代替显微镜检查,而只能作为一种过筛试验。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尿液中红、白细胞干化学法检测与镜检的结果对比分析,得出镜检在尿液常规检查中的必要性。方法对1300份新鲜尿进行干化学法和镜检检验,然后对红、白细胞的检测结果对比分析。结果红细胞检测结果阳性符合率86.41%,阴性符合率88.85%,假阳性率11.15%,假阴性率13.59%;白细胞检测结果阳性符合率84.55%,阴性符合率94.66%,假阳性率5.34%,假阴性率15.45%。结论尿液干化学法检测尿液中红、白细胞虽然快速,省力,但因其方法学的特性会使有些检出结果与真实结果不一致,为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镜检与干化学法结合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尿液分析联合检测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 U F- 1 0 0尿沉渣分析与干化学分析、显微镜检查联合检测尿液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 U F-1 0 0型尿沉渣分析仪、尿自动分析装置 US- 2 1 0 0 R、常规尿沉渣镜检分别对 5 30例随机尿液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以镜检结果为标准 ,U F- 1 0 0与常规镜检相比 ,检测红细胞阳性符合率为 89% ,假阳性为 1 5 .1 2 % ,假阴性率为 1 1 % ;测定白细胞阳性符合率为 92 .31 % ,假阳性率为 8.2 3% ,假阴性率为 7.6 9% ;检测上皮细胞、小园上皮细胞、管型、结晶和类酵母菌阳性符合率较低 ,分别为 80 .6 %、5 0 %、6 6 .7%、6 8.89%、5 7.1 2 %。 5 30例尿标本中干化学法白细胞、红细胞、蛋白及亚硝酸盐均阴性的 2 6 7例标本中 ,UF- 1 0 0检测红细胞阳性 2 2例 ,白细胞阳性 2 5例 ,常规检查法检出红细胞阳性 7例 ,白细胞阳性 1 9例。干化学法与镜检法相比 ,测定红细胞阳性符合率为 93% ,假阳性为 1 5 .1 2 % ,假阴性为 7% ;测定白细胞阳性符合率为 5 0 .4 3% ,假阳性为 3.1 1 % ,假阴性为 4 9.5 7%。结论  UF- 1 0 0型尿沉渣分析仪与干化学分析、显微镜检查联合应用能弥补干化学法不足 ,减少漏检和误检 ,UF- 1 0 0尿沉渣分析仪还可以满足尿液检测标准化 ,而且通过对干化学与 U F- 1 0 0结果进行交叉核对会大大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尿液分析仪法和人工显微镜尿沉渣离心沉淀法测定白细胞和红细胞,并分析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的符合率及其原因.方法 用尿液分析仪对2013年8月份来我院参加征兵体检的男性新鲜中段尿液标本(年龄17 ~ 22岁)进行白细胞、红细胞测定,选择测定结果全部阴性的标本384份,再用人工显微镜尿沉渣离心沉淀法测定白细胞及红细胞.结果 尿液分析仪测定白细胞的假阴性率为18.5%,测定红细胞的假阴性率为3.9%.结论 尿液分析仪测定白细胞、红细胞的假阴性率较高.尿常规检查不能省略人工显微镜尿沉渣检查.尿白细胞、红细胞确证方法为尿沉渣镜检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和探讨使用尿干化学分析仪和尿沉渣分析仪常规检测中显微镜检查的重要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住院患者1200例患者的晨尿标本,分别采用UF-100全自动尿沉渣定量分析仪、BW-500尿干化学分析仪及显微镜检查三种方法检测红细胞、白细胞,比较三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红细胞阳性316例、白细胞阳性178例,其红细胞假阳性率8.3%,假阴性率0,敏感度100%,特异性91.7%;尿干化学分析仪检测红细胞阳性172例、白细胞156例,其红细胞假阳性率0,假阴性率24.56%;显微镜检查红细胞阳性228例、白细胞阳性192例。结论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法和尿干化学分析仪在检测红细胞的时候均出现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而在检测白细胞时假阳性率0,三种方法比较符合,因此在使用尿干化学分析仪和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尿液时,对红细胞出现异常,必须对标本进行显微镜检查。  相似文献   

6.
尿沉渣分析工作站法与干化学法检测尿液的应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宗惠 《成都医药》2003,29(2):97-98
目的:探讨用尿沉渣分析工作站法与干化学法检测尿液的应用价值。方法:按要求收集1600份临床尿液标本,同时用尿沉渣分析工作站法和干化学法对尿液进行分析。以尿沉渣工作站法为基础。评价干化学法。结果:化学法阴性结果中尿沉渣分析工作站法白细胞阳性率6.70%;红细胞阳性率,4.80%。化学法阳性结果中尿沉渣分析工作站法白细胞阴性率6.50%,红细胞阴性率1.30%。评价干化学法联合指标假阴性率15.70%,假阳性率5.90%。结论:化学试剂带在尿液测定过程中易受各种化学因素干扰;造成一些假阴性、假阳性结果。作尿液分析时一定要按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同时作好化学分析和尿沉渣镜检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尿液流式细胞术有形成分分析仪与千化学分析仪联合应用于尿常规分析中的过筛价值。方法随机收集1045例放置时间不超过2h的新鲜清洁中段晨尿联合应用UF-1000i尿流式细胞分析仪与HT-2000尿干化学分析仪进行检测的同时对照人工显微镜检,将二者RBC、WBC检测结果进行符合率与不符合率分析及符合病例中假阴性率及假阳性率分析。结果UF-1000i尿流式细胞分析仪与HT-2000尿干化学分析仪RBC检测结果符合率88.5%,其中阴性符合率61.5%、阳性符合率27.0%,不符合率11.5%,符合病例中假阴性率0.3%、假阳性率9.2%;WBC检测结果符合率94.7%,其中阴性符合率60.5%,阳性符合率34.2%,不符合率5.3%,符合病例中假阴性率0.8%、假阳性率1.7%。结论尿液流式细胞术有形成分分析仪与尿液干化学分析仪联合应用于尿常规分析中具有较高的过筛价值,是目前尿常规拴查的理想筛查模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优化后的UN2000尿液全自动化流水线系统在尿液红细胞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厦门市中医院2020年5—6月537例住院及门诊患者新鲜尿液作为研究标本,采用UN2000尿液全自动化流水线系统和显微镜离心镜检两种检测方法同时检测,统计分析其检测尿液红细胞的阳性符合率、阴性符合率、总符合率,分析出现假阳性、假阴性的原因,同时采用Kappa分析相差显微镜法和UN2000尿液全自动化流水线系统在尿液红细胞形态学分类信息的一致性。结果 UN2000尿液全自动化流水线系统和显微镜镜检法检测尿液红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种方法检测红细胞阳性符合率为61.45%,阴性符合率为35.57%,总符合率为97.02%。显微镜检测尿液红细胞阳性率为61.82%;UN2000尿液全自动化流水线系统检测红细胞阳性率为64.06%,假阳性率为2.61%,假阴性率为0.37%。相差显微镜法和UN2000尿液全自动化流水线系统在尿液红细胞形态学的混合性与均一性的信息方面符合率较好,分别为91.25%和95.10%,在红细胞形态学的多形性、未提示信息方面符合率较差,分别为78.57%和86.57%。两种方法检测尿液红细胞形态学提示多形性、均一性、混合性、未提示红细胞信息分类一致性方面采用Kappa分析,Cohen's Kappa系数为0.835,P0.001,具有强一致性。结论 UN2000尿液全自动化流水线系统可提高尿液红细胞检测的准确率,降低镜检率;运用UN2000尿液全自动化流水线系统检测尿液红细胞形态学信息分类与相差显微镜镜检法一致性强,与相差显微镜镜检相结合对尿液红细胞形态及其分型进行鉴别,有助于区分肾性和非肾性血尿患者,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尿干化学法测定尿液的阴性结果进行人工镜检,分析尿干化学检测法出现假阴性结果的原因及改进措施。方法对1320份尿液标本采用尿干化学分析仪和常规尿沉渣离心人工镜检法分别检测红细胞和白细胞。结果对尿干化学分析仪检测阴性标本进行人工镜检,结果出现假阴性的概率分别为白细胞3.17%及红细胞2.36%。尿干化学分析仪与人工镜检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检测中应将尿干化学分析仪与手工镜检相结合,以提高检测结果的精确度和准确性,排除相互干扰,避免漏检和误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探讨光学显微镜,尿干化学分析仪和尿沉渣分析仪不同方法检测尿液红细胞的一致性。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1月的尿液标本854份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光学显微镜、尿干化学分析仪及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尿液中红细胞含量;观察三种不同检测方法的阳性率、假阳性率、真阳性率、阴性率、假阴性率、真阴性率,且评估三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结果光学显微镜的阳性率为31.38%,阴性率为68.62%;尿干化学分析仪的阳性率为33.02%,阴性率为66.98%;尿沉渣分析仪的阳性率为29.27%,阴性率为70.73%;三种检测方法在阳性率及阴性率对比中无差异(P>0.05)。尿沉渣分析仪与光学显微镜检测尿液红细胞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即尿液红细胞的Kappu值为0.580。尿干化学分析仪与光学显微镜检测尿液红细胞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即尿液红细胞的Kappu值为0.625。尿干化学分析仪与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尿液红细胞的一致性较弱,即尿液红细胞的Kappu值为0.324。结论尿干化学分析仪与尿沉渣分析仪在临床上可作为初步筛查手段,若需进一步提高诊断确诊率,则应与光学显微镜联合使用,以便于为临床诊治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比较镜检尿红细胞和尿潜血经过尿液分析仪检测后的结果。方法选取2009年7月至2009年7月我院收治的内科住院患者25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新鲜的晨尿,在第一时间用尿液分析仪检测血的阴阳性。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否有红细胞并数出其个数。根据观察结果对比尿液潜血试验与镜检红细胞的测量准确度。结果用镜检尿红细胞法检测出患者潜血呈阴性的患者数116,呈阳性的患者数140。用尿液分析仪检测出患者潜血呈阴性的患者数102,呈阳性的患者数154。两组结果经χ2检验后得出两组结过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经尿液分析仪判断出阴性后镜检有红细胞的患者数5名,无红细胞的患者数为97名。判断出阳性后镜检有红细胞的患者数135名,无红细胞的患者数为15名。结果经χ2检验后得出两组结过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尿液潜血试验与镜检红细胞联合起来会增加测量准确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尿液潜血检验中尿液分析仪、显微镜红细胞计数的应用效果。方法90份进行尿液检验分析患者的尿液标本,分别进行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与尿液分析仪检验,观察两种方法的检验结果,以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尿液分析仪检验的敏感度、特异度、误诊率、漏诊率。结果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阳性20例,阴性70例,阳性率为28.57%(20/70)。尿液分析仪检验阳性23例,阴性67例,阳性率为25.56%(23/90)。以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结果为金标准,尿液分析仪检验的敏感度为85.00%(17/20),特异度为91.43%(64/70),误诊率为8.57%(6/70),漏诊率为15.00%(3/20)。结论尿液分析仪检验及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方法各有优点与不足,临床检验期间应以患者实际状况为依据,选择相应的检验方法,若条件允许,可联合两种检验方法,从而提高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率,值得临床进一步采纳与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1种冰冻红细胞最佳制备方法,用于稀有血型血液的长期保存。方法以甘油为保护剂,低温保存红细胞,使用前水浴解冻,用不同浓度的洗涤液洗涤去除甘油,以红细胞回收率、游离血红蛋白含量、残余甘油量、体外溶血试验和无菌试验为质量控制项目。结果储存6 d内的全血或悬浮红细胞,10 mL/min、150次/min水平摇摆条件下分2次加入57.1%的甘油溶液,中间静置平衡10 min,使甘油浓度达到40%(w/v),-80℃保存。数周后,42℃水浴解冻,15 mL/min、150次/min水平摇摆条件下分别用9%NaCl溶液、羟乙基淀粉40氯化钠溶液、0.9%NaCl溶液洗涤去除甘油,再用0.9%NaCl溶液混悬。18袋制品各项质量指标好于原传统方法,且均符合国家要求,临床使用效果良好。结论此法优于传统方法,可在实际中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用3种显微镜检查法与2种干化学试纸条检测尿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按NCCLS文件GP16-A和中华医学检验分会文件《尿沉渣检查标准化的建议》要求,收集1236份临床尿液标本,同时用DiaSys R/S2003尿沉渣定时分析工作站法、非染色尿沉渣镜检法、过筛法和Multstix^TM 10SG,Combur 10TESTM两种干化学试纸条进行分析。结果 3种镜检方法检出管型与2种干化学试纸条蛋白区带的阳性符合率:工作站法35.3%~43.1%,离心法为42.4%~49.2%,过筛法为48.6%~51.4%。阴性符合率:工作站法为90.7%~94.7%,离心法为89.8%~94.0%、过筛法为89.2%~93.5%。误诊率:工作站法为5.3%~9.3%、离心法为6.0%~10.2%、过筛法为6.5%~10.8%:漏诊率:工作站法为56.9%~64.7%、离心法为50.8%~57.6%、过筛法为48.6%~51.4%。结论 应用DiaSys R/S2003尿沉渣定时分析工作站法能提高管型检出率;干化学试纸条对管型检测有提示作用,其出现误诊率和相当高漏诊率应予高度重视;选用优质试纸条能相应提高管型检出符合率和降低漏诊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站利用O型血液中去除的淋巴细胞制备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的可行性.方法 采集30例O型献血者全血,利用白膜法4~6h内提取白细胞,然后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淋巴细胞,再经分化、诱导、培养从而制备CIK细胞.结果 30例O型献血者血液中去除的淋巴细胞制备CIK含量为(1.30 ±0.12)×1010/L,且CD3 +/CD56+细胞表达占40%~60%,冰冻保存1个月后回收率达90%以上.结论 利用O型无偿献血者血液中去除的淋巴细胞制备CIK,既利于保证原料血液的质量,又利于保证CIK细胞制品的质量和数量,可最大限度降低CIK的制备成本.  相似文献   

16.
Summary The effects of the competitive angiotensin II antagonist saralasin (1-sarcosine-8-alanine-5-isoleucine-angiotensin II) on renal function in healthy rats and in rats with myohemoglobinuric acute renal failure were studied. Acute renal failure was induced by an intramuscular injection of 50% glycerol (10 ml ·kg–1). Functional impairment of the glycerol treated animals consisted in a decrease of renal blood flow (electromagnetic flowmeter) and GFR and in an increase of urine volume and arterial blood pressure.In healthy rats saralasin (6 g·kg–1·min–1 i.v.) had no renal effects by itself but antagonized the angiotensin II (200 ng·kg–1·min i.v.) induced fall of renal blood flow and GFR and the increase of arterial blood pressure. Given to glycerol treated animals saralasin did not induce any change of arterial blood pressure, renal blood flow, GFR or the urinary excretion of fluid and sodium.Supported by Deutsche Forschungsgemeinschaft  相似文献   

17.
Soluble cobalt (Co) supplements with recommended daily doses up to 1000 μg Co/day are increasingly being marketed to consumers interested in healthy living practices. For example, some athletes may consider using Co supplements as blood doping agents, as Co is known to stimulate erythropoesis. However, the distribution and excretion kinetics of ingested Co are understood in a limited fashion. We used a Co-specific biokinetic model to estimate whole blood and urine Co levels resulting from oral exposure or ingestion of Co in amounts exceeding typical dietary intake rates. Following 10 days of Co supplementation at a rate of 400 to 1000 μg/day, predicted adult Co concentrations range from 1.7 to 10 μg/L in whole blood, and from 20 to 120 μg/L in urine. Chronic supplementation (?1 year) at a rate of 1000 μg Co/day is predicted to result in blood levels of 5.7 to 13 μg/L, and in urine levels from 65 to 150 μg/L. The model predictions are within those measured in humans following ingestion of known doses. The methodology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can be used to predict urinary or blood Co levels following acute or chronic occupational incidental ingestion, medicinal therapy, supplemental intake, or other non-occupational exposures.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脐血与成人外周血细胞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新生儿脐血与成人外周血细胞性质差异,为干细胞移植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全自动血细胞仪对脐静脉血和成人外周血进行分析。结果:脐静脉血中有核细胞数目多,红细胞体积较大。结论:脐血里富含干细胞等原始细胞成分。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方法在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采集健康分娩产妇脐带血分离脐带血干细胞,经股动脉入肝固有动脉注射治疗20例肝硬化失代偿患者,移植1周、2周、4周和8周后分别观察血常规、肝功能和凝血功能等指标变化以及临床症状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移植后1周,80%以上患者乏力、食欲不振情况有所缓解,各指标虽有所改变但是不显著( t=0.88、0.80、0.20、0.23、0.56,均P>0.05);2周后60%患者腹胀有所缓解,血清白蛋白( ALB)显著上升( t=2.03,P<0.05);4周后70%患者腹胀缓解,50%患者腹水消退,血清白蛋白(ALB)、ALT、PT均有显著改善(t=3.84,P<0.01;t=1.75、3.02,均P<0.05);8周后75%患者腹水消退,除AST不明显外,其他指标均有显著改善( t=2.20、2.22、5.93,均P<0.05)。除1例出现低热外其他患者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脐血干细胞移植方法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可达到一定的短期治疗效果,特别是在增加ALB水平和减少PT方面效果较为显著,可以对肝脏损伤起到一定的恢复作用,同时也具有相对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100例尿沉渣检测的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检验方法对检验尿沉渣的效果。方法:用三种不同方法对我院检验科的100例尿液样本进行尿沉渣检验,比较检验结果。结果:对红、白细胞的检测中优利特Uritest-200B型尿液分析仪检测结果最高(P〈0.051.其次为H-300。最低的为显微镜镜检法。使用优利特Urltest-200B型尿分析仪对H-300检验的阴性样本进行复检.复检发现3例阳性样本。随留置时间的延长,尿沉渣细胞碎片率均逐渐增加,24h后增加尤为显著(P〈0.05)。在8h和16h,患者尿液处置的尿沉渣细胞碎片率均明显高于HDF处理组和正常人尿液组(P〈0.05)。不同时间尿沉渣管型镜检计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检验方法中,优利特Uritest-200B型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结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