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慢阻肺已成为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疾病的主要死因。然而,公众对慢阻肺仍很陌生,稳定期的慢阻肺患者更是容易对药物治疗产生误区。由于慢阻肺反复急性加重会导致肺功能越来越差,最终影响患者的心脏功能、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药物治疗的目的是缓解症状、减少急性加重、提高运动耐力和生活质  相似文献   

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气流受限呈进行性,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并且与肺对毒性颗粒或气体的异常炎症有关的疾病状态[1].在那些有遗传基因倾向的人中长期吸烟,暴露于毒性气体或颗粒中,更容易发生COPD,使通气机理紊乱,肺泡换气障碍等,造成气促等症状,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呼吸性酸中毒,导致继发性肺动脉高压(Secondary pulmonary hypertension, SPH)[2].疾病严重的标记[3]如气道的阻塞,动脉的血气异常,及肺动脉高血压的程度,尤其是后者预测这一种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的增加.肺动脉高压发生在低氧血症之后,又导致严重的低氧血症,肺动脉高压一旦形成,肺心病就可能接踵而至,提示不良的预后[4].因此研究肺动脉高压的发生机理,针对性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改善患者预后是极其重要的.本文就COPD患者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理和治疗的有关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陈晔  张泽明  杜宇  陈露  冯欣 《河北医药》2016,(1):114-117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临床综合征,诊断困难、预后不佳。本文基于国内外针对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治疗的研究现状,介绍家庭肺疾病康复计划等国外文献中出现的新方法,综合评述包括肺动脉内膜剥脱术、靶向药物、球囊肺血管成形术等在内各种治疗方法的适应证、优势及缺点。分析指出对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治疗应更为规范化、个体化。  相似文献   

4.
<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常见的外周血管疾病,约占外周血管疾病的40%[1]。该病常常合并有肺栓塞、静脉血栓后综合征、慢性血栓性肺动脉高压等[2]。急性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thrombo embolism,PTE)在西方国家病死率居全部死因的第3位,仅次于肿瘤和心肌梗死,未经治疗的PTE病死率为25%30%[3,4]。引起急性肺动  相似文献   

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可防可治的常见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已是世界第三大死因。我国慢阻肺防治形势不容乐观,医疗机构存在健康教育不足、治疗不规范、随访缺失等问题,导致后期治疗效果差,重症患者多,社会经济负担重,亟需加强规范化管理。慢阻肺管理包括规范诊断与治疗,健康教育、肺康复、氧疗、无创通气、营养干预等,需建立有效可行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选择贝前列素钠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患者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患者90例。通过抽签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D2组(对照组45例):选择常规治疗方法;D1组(观察组45例):在常规基础上选择贝前列素钠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肺动脉压以及血清NT-pro BNP含量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结果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患者完成治疗后,在肺动脉压以及血清NT-pro BNP含量方面表现出显著差异,D1组明显优于D2组患者(P<0.05)。结论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患者,选择贝前列素钠片药物进行治疗,将患者肺动脉收缩压有效降低,最终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患者围手术期监护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伴肺动脉高压(肺高压)患者的围手术期监护。方法总结98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围手术期监护中呼吸道及血流动力学的观察和监护情况。结果除2例死亡,病死率为6%外,其余康复出院。结论先心病伴肺高压患者通过在围手术期加强肺高压及呼吸道护理,保证有效供氧,可以降低手术后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但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PAH)的药物治疗却取得长足进步。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研究发现,其病理过程与IPAH相似。本文综述了IPAH治疗有效的药物在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中的应用结果,并对COPD患者合并肺动脉高压治疗的一些传统观念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9.
肺动脉高压是一类以肺动脉渐进性闭塞导致肺血管阻力逐渐升高进而发生右心室衰竭的一种恶性肺血管疾病。随着肺动脉高压病理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研究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作用机制的肺动脉高压靶向治疗药物。本文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本文将从鸟苷酸环化酶激活剂、线粒体调节剂、抗炎和免疫调节剂、酪氨酸激酶抑制剂、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右心室靶向治疗药物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2006年4月12日,德国先灵公司治疗肺动脉高压的药物万他维在中国隆重上市。该药是我国首个获批用于治疗肺动脉高压的药物。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是一种知晓率低、检出率低、治疗率低、呈进行性进展的致死性疾病。在美国,肺动脉高压的估计发病率在30~50人/百万。据有关文献报道,肺动脉高压患者诊断后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8~年,5年生存率仅为24%,可见其危害之大。长期以来,因为人们对其认知度很低,导致漏诊或因对其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而放弃治疗。近年来,人们对PAH有了更多的认识。200年在威尼斯举行的第3届世界肺…  相似文献   

11.
肺动脉高压是一种以肺小动脉血管重构为特征的恶性肺血管疾病,往往由于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升高并最终导致患者右心力衰竭而死亡。5型磷酸二酯酶在肺组织中高表达为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药治疗肺动脉高压提供了理论基础。伐地那非是一种新型选择性的磷酸二酯酶抑制药,通过减少环鸟苷酸(cGMP)的降解而舒张肺血管平滑肌,降低肺血管阻力。本文通过对伐地那非的药代动力学、伐地那非治疗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研究及其在肺动脉高压危象的应用方面阐述伐地那非治疗肺动脉高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的直接病因是由于肺部疾病产生的肺动脉高压。但对心肌的损害还包括缺氧、高碳酸血症、高心输出量等多种因素。常见病因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和广泛性肺纤维化。这些疾病可产生肺血管床减少、肺泡压增加、顺应性减低、肺泡缺氧及CO_2潴留、肺动脉痉挛、血粘稠度增加等一系列增加肺血流阻力和右心负担的改变。本文就临床X线确诊为肺心病胸片中随机抽取85份,重点观察了肺血管纹理的改变并探讨其对本病的诊断意义。资料及结果一.一般临床资料:本组85例均为慢阻肺并发肺心病患者。男性51例,女性34例。45岁以上者80例、60岁以上者65例。全部有慢性咳嗽史,多数有呼吸循环功能障碍和/或肺部感染的症状和体征。二.肺心病胸片肺血管的一般观察:本组胸片均有广泛性肺气肿、慢支炎和肺动脉高压的改变。反映在肺血管纹理方面的改变有:(一)中心肺动脉扩张65例占76%;(二)肺血  相似文献   

13.
<正>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其是指由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高,导致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伴或不伴有右心力衰竭的一类疾病。其分为功能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两个阶段,患者主要表现出肺功能和心功能的异常[1]。慢性支气管炎并发阻塞性肺气肿占肺心病病因的80%~90%。重度呼吸衰竭引起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产生肺性脑病,病死率达35%~75%。而其高发季节为冬春季,是中  相似文献   

14.
白彦萍  田应选  余敏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2):3079-3080
肺动脉高压已成为临床常见而且重要的合并症,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或是肺血栓栓塞症导致患者心肺功能进行性恶化加重的主要因素。本研究收集41例慢性肺部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通过盐酸法舒地尔的治疗有效地降低了肺动脉高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常出现右心衰竭,其发病机制多因肺部感染、严重肺泡缺氧、肺血管壁增厚、肺血管床面积减少、肺动脉高压等导致呼吸衰竭和右心衰竭。低氧是形成肺动脉高压的主要机制,积极控制感染、机械通气、改善肺泡通气,即可纠正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  相似文献   

16.
肺动脉高压是以肺动脉增生、重构为特征并导致肺循环阻力进行性增高、右心室后负荷增加、最终出现右心功能衰竭的一种严重疾病。经过多年研究,人类在肺动脉高压药物治疗方面已取得长足进展,肺动脉高压患者生存率有了一定的提高,然而绝大多数肺动脉高压患者长期预后欠佳,治疗药物的研发仍为临床亟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动脉高压(PH)合并有房颤时发病率、临床表现。方法 single-centre回顾性分析方法对中国医科大学,抚顺市中心医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31日连续入院150名患者,确定诊断PH的患者进行分析。评估肺动脉高压合并房颤患者的临床表现,获得超声血流动力学参数和右心导管肺动脉值。结果房颤发病率为31.1%。肺动脉高压合并房颤的患者与相比肺动脉高压合并窦律,临床症状和肾脏功能均明显受损。肺动脉高压合并有房颤的患者中左心房的扩张,增加肺毛细管楔压、肺动脉压,右房压明显高于肺动脉高压合并窦律患者。结论本次研究说明肺动脉高压与房颤发病率相关,肺动脉高压合并房颤加重临床症状及疾病发展。通过探讨肺动脉高压与房颤的相关研究以便对临床医生诊断及治疗上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常见慢性呼吸道疾病。严重COPD患者在疾病的缓解期仍有气道狭窄及低氧血症,最终发展为慢性肺源性肺心病。支气管扩张剂能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从而缓解临床症状,长期家庭氧疗(LTOT)能阻断或改善缺氧性肺血管收缩反应及逆转肺动脉高压的进程,防止肺心病的进展,延长患者的生命,提高生活质量。本文目的是研究LTOT结合小剂量氨茶碱治疗COPD合并慢性肺心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肺动脉高压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的疾病,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是目前治疗肺动脉高压的常用靶向药物之一。波生坦作为第1个研发并应用于临床的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目前广泛应用于肺动脉高压的治疗。单药治疗方面,波生坦可以改善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结缔组织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运动耐量、血流动力学状态和长期生存率;但其应用于先心病相关肺动脉高压患者的长期生存获益及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疗效仍缺乏证据。对于心功能Ⅲ~Ⅳ级的肺动脉高压患者,初始应用波生坦联合另一种靶向药物治疗可能优于单药治疗,而对于心功能Ⅱ~Ⅲ级的肺动脉高压患者,目前仍缺少联合用药优于单药治疗的证据。  相似文献   

20.
COPD是呼吸科中老年患者就诊的常见疾病,由长期缺氧后期可引起肺动脉高压和肺心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故从中医病机及治疗方面对近十年中医药在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的研究加以总结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