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研究癌基因c-myc和n-ras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T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用地高辛标记的c-myc、n-ras裸核探针与54例石蜡包埋的GTD组织进行原位杂交.结果显示c-myc mRNA在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和绒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4.4%、55.6%和83.3%,绒癌c-myc阳性表达率高于葡萄胎(P<0.05).n-ras mRNA在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和绒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9%、77.8%和44.4%,绒癌n-ras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葡萄胎(P<0.01)和侵蚀性葡萄胎(P<0.05).Ⅲ~Ⅳ期妊娠滋养细胞瘤(GTT)组织中c-myc阳性表达率为90.9%,高于I期的45.5%(P<0.05).c-myc和n-ras基因在GTT组织中共同表达率为47.2%.结果提示c-myc基因与GTD病变的发展及GTT临床分期有关,n-ras基因可能为GTT发生的早期事件,c-myc和n-ras基因在GTD癌变过程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陈艳丹  王金铃 《中国医疗前沿》2012,(13):25+14-25,14
目的探讨了解葡萄胎差异表达新基因F10和滋养细胞肿瘤侵袭之间存在的相关性。方法以14例葡萄胎、8例侵袭性葡萄胎和10例绒癌为研究对象,通过原位杂交的方法对其中F10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分析新基因F10和滋养细胞肿瘤侵袭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F10在细胞滋养细胞胞质中的表达比较,在葡萄胎中的阳性率为100%,在侵蚀性葡萄胎中阳性率为75.0%,在绒癌标本中均为强阳性表达,三者的阳性表达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在三者中的阳性表达强度逐渐增强。结论 F10和滋养细胞肿瘤的发生和侵蚀性可能存在有相关性,对细胞侵袭和恶化等行为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3.
娜月51,上皮里俩钻附派在妊抓滋养细胞疾病中的衰达及与滋养细抢肿摘倪袭的关系瑚燕·‘·//实用妇产科杂志一20()3,19(3)一163一165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22例葡萄胎,巧例侵蚀性葡萄胎和19例绒癌进行上皮型钙粘附素(E一。d)表达的检测,以探讨E一cd的表达与恶性滋养细胞肿瘤侵袭的关系。结果发现:E一cd在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及绒癌的细胞滋养层细胞中表达存在差别(P<0.01)。E一。d在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癌的病程进展过程中,阳性表达明显递减。侵蚀性葡萄胎及绒癌浸润子宫肌层的深度与F一cd的表达状况有差异性(P<0.05),侵人…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癌基因c-myc和n-ras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T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用地高辛标记的c-myc、n-ras裸核探针与54例石蜡包埋的GTD组织进行原位杂交。结果显示:c-myc mRNA在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和绒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4.4%、55.6%和83.3%,绒癌c-myc阳性表达率高于葡萄胎(P<0.05)。n-ras mRNA在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和绒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9%、77.8%和44.4%,绒癌n-ras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葡萄胎(P<0.01)和侵蚀性葡萄胎(P<0.05)。Ⅲ-Ⅳ期妊娠滋养细胞瘤(GTT)组织中c-myc阳性表达率为90.9%。高于Ⅰ的45.5%(P<0.05)。c-myc和n-ras基因在GTT组织中共同表达率为47.2%。结果提示:c-myc基因与GTD病变的发展及GTT的临床分期有关,n-ras基因可能为GTT发生的早期事件, c-myc和n-ras基因在GTD癌变过程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表达,探讨EGFR对预测葡萄胎恶变的价值.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石蜡包埋的105例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和20例正常早孕绒毛组织EGFR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在合体滋养层中,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和正常早孕绒毛组织均强烈表达EGFR蛋白;在细胞滋养层,正常早孕绒毛、非恶变组葡萄胎的EGFR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恶变组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和绒癌(P<0.01, P<0.01, P<0.01),而恶变组的EGFR蛋白表达显著高于侵蚀性葡萄胎和绒癌(P<0.05, P<0.05),EGFR蛋白表达在侵蚀性葡萄胎和绒癌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 EGFR表达降低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有可能成为预测葡萄胎恶变的一项新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检测PCNA在3种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和正常绒毛中的表达找出规律,并观察良性葡萄胎可疑恶变化疗后对PCNA表达值的影响,从而找出预测葡萄胎恶变的阳性指标,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正常早孕绒毛(人流术)20例,葡萄胎40例,侵蚀性葡萄胎20例,绒毛膜癌20例中PCNA的表达,并采用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法进行统计。结果:绒癌,侵蚀性葡萄胎中PCNA阳性细胞数均高于正常绒毛或葡萄胎(P<0.01),绒癌中PCNA阳性细胞数高于侵蚀性葡萄胎(P<0.01),结论:PCNA在滋养细胞疾病中的表达阳性率与滋养细胞疾病的增生程度和恶性程度呈正相关关系。PCNA做为预测葡萄胎恶变,及恶变程度和预后的手段是客观,可靠,易行的。  相似文献   

7.
MMP-2/TIMP-2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金属基质蛋白酶-明胶酶A(MMP-2)及其抑制剂(TIMP-2)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发生、发展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法分别从mRNA、蛋白质水平检测MMP-2/TIMP-2在正常早孕绒毛及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中的表达.结果 未恶性转化葡萄胎MMP-2低表达,TIMP-2高表达,恶性转化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癌中MMP-2表达逐渐增强,TIMP-2表达相反.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组与正常绒毛、葡萄胎组相比,MMP-2、TIMP-2的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01).结论 金属基质蛋白酶的激活与抑制比例失衡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发展、浸润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四分子交联体家族成员9在滋养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四分子交联体家族成员9(TM4SF9)蛋白在滋养细胞巾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M4SF9蛋白在早孕绒毛,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和绒毛膜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1)在早孕绒毛,TM4SF9蛋白仅表达于细胞滋养层细胞,而在合体滋养层细胞则未见表达;(2)TM4SF9蛋白在早孕绒毛、葡萄胎和侵蚀性葡萄胎,绒癌中的表达依次增强,强阳性率分别为0,10%,36.4%,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TM4SF9蛋白的表达可能与滋养细胞的侵袭行为有关,TM4SF9在滋养细胞肿瘤的侵袭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与滋养细胞恶变及侵袭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正常早孕(<12周)绒毛组织,20例葡萄胎,17例侵蚀性葡萄胎,6例绒癌中MMP-2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特征做比较。结果(1)MMP-2在正常绒毛组织、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癌中均有表达,但随着滋养细胞恶性程度的增加其表达显著升高(χ2=18.367,P<0.001);(2)侵蚀性葡萄胎、绒癌低危组MMP-2表达的定量评分明显低于高危组(P<0.05)。结论MMP-2与滋养细胞的恶变及预后有关,检测MMP-2对临床早期预测滋养细胞疾病恶变及预防性化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葡萄胎差异表达新基因F10在不同类型滋养细胞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与恶性滋养细胞肿瘤侵袭的关系。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12例葡萄胎、6例侵袭性葡萄胎、8例绒癌中F10表达情况。结果 F10在全部葡萄胎、侵袭性葡萄胎、绒癌中均呈阳性表达,其在葡萄胎、侵袭性葡萄胎、绒癌中的表达强度递增,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F10可能与滋养细胞肿瘤的发生及其侵袭行为相关,在侵袭或滋养细胞恶变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层粘蛋白(LN)、层粘蛋白受体(LN-R)与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SABC法检测42例肝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层粘蛋白(LN)、层粘蛋白受体(LN-R)的表达情况。结果LN、LN.R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且与肝细胞癌Edmondson分级呈正相关(P<0.05);浸润型(IHCC)生长、有转移、肿瘤直径>3cm者LN、LN-R表达高,而膨胀型(EHCC)生长、无转移、肿瘤直径≤3cm者多表达较低(P<0.01)。结论细胞内LN、LN-R水平可作为评价肝细胞癌恶性程度及转移潜能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2.
应用LSAB免疫组化法,分别对胶质母细胞瘤组和星形胶质细胞瘤组进行层粘连蛋白(LN)免疫染色。发现LN分布在血管基膜和胶质膜等部位。星形胶质细胞瘤组血管周围可见较多的双管套状结构,内侧管为血管基膜LN呈强阳性。胶质母细胞瘤组血管周围多呈多层纤维围绕状,血管基膜LN呈中等阳性。星形胶质瘤LN免疫组化显示的双层套管结构随恶性程度增高而减少。提示可利用LN免疫组化法鉴别肿瘤的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13.
The ovarian malignant tumor is one kind oftumors which threaten women' s health seriously.It is difficult to be early diagnosed and monitoredafter operation.To find the specific serum markeris always one of the important topics of ovarianmalignant tumor research.Laminin (LN) is onemember of the integrins family and is the majorcomponent of extracellular matrix.When bindingto LN receptor,LN can regulate adhesion,diffu-sion,migration and proliferation of cells.It is af-firmed that LN has a c…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核糖核酸(RNA)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病人血清ALT、AST、SB、层粘蛋白(LN)及AFP的变化。方法 用RNA 60mg/d静滴2mo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共80例,与丹参注射液250ml/d 2mo治疗共60例对照。结果 RNA改善血清蛋白A上升,γ下降,降低ALT、AST、SB、LN及AFP的疗效明显优于丹参。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 RNA具有改善血清蛋白、降酶护肝、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层粘蛋白与透明质酸及前Ⅲ型胶原肽关系的研究,探讨层粘蛋白对肝纤维化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75例肝病患者层粘蛋白、透明质酸及前Ⅲ型胶原肽的水平。结果 层粘蛋白在各类肝病患者血清中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以肝纤维化及肝硬变最显著(P<0.01)。在慢性肝病中层粘蛋白血清水平与透明质酸及前Ⅲ型胶原肽相比差异显著(P<0.01),与肝功能常规指标相比具有良好的相关性(P<0.01)。结论 血清层粘蛋白水平对肝纤维化诊断较敏感,可作为一项判断肝纤维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应用出相酶联免疫检测技术对32例恶性肿瘤(肝癌20例,乳腺癌12例)患者及20例非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清中层粘连蛋白(LN)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发现恶性肿瘤组较非恶性肿瘤组患者血清中LN水平明显增高(P<0.01),提示:LN检测可成为判定肿瘤恶性变程度的一项较为灵敏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Biophysical studies were conducted on the action of laminin through membrane receptors of cancer cell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variations occurred in the thermodynamic properties of membrane proteins, the mobility of hydrocarbon chains of membrane lipids, and the permeshility and transportation pathways of the membrane.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肠癌中乙酰肝素酶及相关基膜蛋白的表达在大肠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乙酰肝素酶mRNA、层粘连蛋白(LN)及受体(LR)在90例大肠癌组织中的定位及表达,探讨其在大肠癌转移中的作用。结果90例大肠癌组织中,乙酰肝素酶mRNA、LN及L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11%,37.78%和46.67%。52例大肠癌伴淋巴结转移者,其原发灶内乙酰肝素酶mRNA、L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46%和61.53%,明显高于无转移组(28.94%,26.31%),LN表达(26.92%)明显低于无转移组(52.63%),有显著差异(P<0.05)。乙酰肝素酶mRNA、LN、LR表达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乙酰肝素酶、LN和LR可能在大肠癌的生长、浸润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层粘连蛋白 (LN)、基质金属蛋白酶 2 (MMP 2 )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型抑制物 2 (TIMP 2 )在人脑胶质瘤侵袭性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探讨胶质瘤侵袭的分子机制。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及原位杂交技术检测LN、MMP 2和TIMP 2在脑胶质瘤、颅内转移瘤及正常脑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 LN和MMP 2的表达随着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增加而增加 (P <0 0 1) ,TIMP 2的表达从正常 ,低级别 ,高级别到转移瘤组依次减少 ( χ2 =7 3736 ,P <0 0 1) ;MMP 2 /LN比值在颅内转移瘤中显著高于其它各组 (P <0 0 5 ) ,其它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 ,该值相对恒定 ;MMP 2 /TIMP 2比值随着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增加而增加 ,在颅内转移瘤中显著高于其它各组 (P <0 0 5 )。结论 抗转移 (LN及TIMP 2 )和促转移 (MMP 2 )分子之间的平衡转化使得胶质瘤呈现出沿血管壁广泛浸润迁移却不破坏血管壁转移到颅外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20.
层粘蛋白及受体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晨  辛晓燕  张瑜  张恩娣 《医学争鸣》2002,23(10):939-942
目的 探讨层粘蛋白及受体在人宫颈癌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20例正常宫颈组织,26例宫颈原位癌,21例宫颈浸润癌Ⅰ-Ⅱ级,18例宫颈浸润癌Ⅲ级组织中层粘蛋白及受体的表达。结果 层粘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及原位癌中强表达,在宫颈浸润癌中间断或缺失,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层粘蛋白受体在正常宫颈组织及原位癌中阴性表达,在宫颈浸润癌中呈强阳性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层粘蛋白及受体在人宫颈浸润癌组织中有显著性改变,可为宫颈癌病理诊断及预后判断的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