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柴胡汤源于仲景《伤寒论》少阳病篇,主治少阳枢机不利,是和解少阳之首方。经临床实践证明,该方不但治外感热病,而且对内伤杂病也常显效。只要其病机相同,不论外感、内伤诸病,均可运用本方治之。  相似文献   

2.
《慈禧光绪医方选仪》外治特色浅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博采众方,集外治之大成;穴位外贴.疔内伤杂病;洗熨之剂,治风湿外伤;擦涂外伤,除五官皮肤之疾;预防保健,以熏、洗,擦之剂常用等五个方面评述了《慈禧光绪医方选仪》的外治特色,并通过各类外治代表方的评述,展示了清代中药外治水平及《慈禧光绪医方选仪》总结中药外治经验的成就,揭示《慈禧光绪医方选仪》是研究中药外治的珍贵资料,内病外治有着广阔的前景。随着中药外治的广泛应用,将会为治疗疾病提供新疗法,开发新剂型,为开发新药品另辟蹊径。  相似文献   

3.
介绍分析鲁光钱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药。鲁光钱认为肝肾亏虚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病 机,多且兼有寒湿及瘀血,故临证在化裁历代名方的基础上,创拟腰背痛方、腰痛方、腰突方三首要方,腰背 痛方用于治风湿在表之病证;腰痛方用于补益肝肾且兼有痰湿之病证;腰突方侧重于肝肾、气血亏虚所致痹证 者,均宜辨证加减运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相似文献   

4.
介绍张磊主任医师临床经验。治头面之疾善用轻灵之剂;治脾胃之病善用“运通疏达“之方;治虚证失眠善用清滋之品;治疗长期便秘善用濡润之味。并介绍其自拟方。  相似文献   

5.
许叔微学术思想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保来 《河南中医》2005,25(1):28-29
许叔微的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杂病和伤寒的证治上。对于杂病,重视“温润以补肾”,制方遣药灵活,且开络病证治之先河。伤寒论治上,独以八纲辨证,阐发《伤寒论》之旨,推崇仲景治法,且创制新方。  相似文献   

6.
清代著名医家顾锡所著《银海指南》又名《眼科大成》是一本极有学术价值的中医眼科专著。本书首重病机,以脏腑主病、杂病、兼症分类,强调内服药治本的重要性,很有特色,本文仅就其治法特点探讨如下。1主张内治,以治其本顾锡认为诊治眼病,必先究其本原,次详脏腑,后及经络。认为:“夫目为肝窍,轮分五脏,肾水涵之,胆汁统之,凡有所感,皆能为患。”故治疗“惟审其虚者补之,实者泻之,或邪盛正虚,补中兼泻,泻中兼补,此正法也。”他主张目病应以内治为主,治其脏腑,去其病因。该书附方《汤丸备要》中收189方,其中内服药176方、…  相似文献   

7.
《备急千金要方》是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的代表作,为后世所推祟。其中载治痰饮方41首,其方既宗经旨,又有创新,颇具特色。笔者试图结合临证体会,分析其治痰方的制方特点,以探讨其痰饮病的治疗组方规律,以彰其治痰饮之大法,供临证参考。  相似文献   

8.
李恩庆  陈孝银 《陕西中医》2003,24(3):279-279
《备急千金要方》中有四十一首治痰饮病方剂。其方既宗经旨 ,又有创新。选方用药注重实效 ,独具特色。兹将其治痰饮病的用药规律探析如下 ,供临证参考。1 痰饮者 ,温药治之 孙思邈先生遵经旨“病痰饮者 ,当以温药和之”。根据痰饮病的病位及病情的轻重 ,灵活运用温热药。在所  相似文献   

9.
充分发挥民间养生保健方法在“治未病”方面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成书于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就明确地提出了“治未病”的主张,昭示了“防重于治”的医学思想。唐代医家孙思邈《千金要方》秉承《内经》的旨意,也积极提倡“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不追于既逝之后”。元代医家朱震亨《丹溪心法》专列“不治已病治未病”篇,指出“与其救疗于有病之后,不若摄生于无疾之先。盖疾成而后药之,徒劳而已。  相似文献   

10.
毛科明 《光明中医》2023,(3):552-555
笔者通过学习黄煌教授“方-病-人”诊疗思维及“方人”“方病”学说受益颇多,深受经方治失眠之启发,临证选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大柴胡汤、温胆汤、柴归汤、温经汤、黄连阿胶汤、桂枝茯苓丸方治疗失眠病证疗效满意。故此,笔者特从患者临床表现及应用人群的角度来解析上述常用治失眠经方,并附以典型医案及应用心得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1.
柯琴学术思想主要观点是,以方类证,方不拘经;以地理兵法,明六经之义;六经为百病立法;六经病可“合”与“并”;六经病阴阳总纲论;《伤寒论》法中有法,方外有方。在于明六经之来路而见病知源,明病机,测进退,知常达变,治中喻防。同时阐发六经意义,为六经分证的应用,开阔思路,后人以六经治杂病,多因之而受启发。  相似文献   

12.
毕伟博  黄飞  钟佩恩  李建峰  姜旻 《陕西中医》2023,(11):1592-1595
回顾现代中医学对俱病、两感、合病、并病的认知,及多个单经病叠罗的基本观点与分别治之的基本原则。从文字训诂到学理辩正,精研经方中合病、并病的理、法、方、药,分析原意,归结本旨,阐释合病、并病证候,将合病、并病原旨与目前认识对照,探讨三阴无合并病、合病非因邪甚、两感俱病、合并病异同等问题。推演合病、并病、分经论治三者之神髓,提出并治、合治、分治的“复合论治体系假说”。  相似文献   

13.
清代名医徐大椿曾著《伤寒类方》,谓“方之治病有定,而法之变迁无定,知其一定之治,随其病之千变万化而应用不爽”。其中言“一定之治”,笔者体会是说一类方能治疗相同病机所致疾病,此说符合异病同治之理。笔者在临床应用桂枝类方治疗除外感之外、杂病中病机涉及“营卫”为主的疾病,疗效显著,试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麻黄汤是《伤寒杂病论》中辨治太阳伤寒证的重要代表方。笔者深入研究麻黄汤中用药及用量之间的关系,体悟到麻黄汤中麻黄辨治病变并不局限于太阳,桂枝辨治病变不局限于太阳,杏仁、甘草不是针对太阳病变之必用药而是辨治里证之要药,进而得出麻黄汤是辨治各科杂病的重要基础用方。若病变比较重、病情比较复杂,仅仅用麻黄汤是远远不够的,对此只有选择麻黄汤合方[1],才能用活麻黄汤合方辨治临床各科疑难杂病。  相似文献   

15.
中医文献中的专病通治方陶晓华(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北京100700)关键词专病通治方中医文献学术探讨所谓专病通治方,就是针对临床各科某一疾病的若干证候均能通治获效的方剂,前人亦称其为主方,如徐灵胎《兰台轨范》说:“专治一病为主方。”它是中...  相似文献   

16.
小方琐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方,始见于《素问》,与大方并论:“治有缓急,方有大小。”金、成无己《伤寒明理论》将之列入七方。经后世不断演绎、发挥,其概念及用法渐趋明确,迄清,《医家四要》中已有较完整的记述,至今仍有实用价值。小方有数说。一云小方有三:治疗病势轻浅之方;病无兼证,药味须少之方;病在上焦,药量轻,或分两虽重、要多次频眼之方。另一种认为:药味少的为小方,药味多而药量小者亦为小方。前者系狭义小方,限治轻浅、单纯、偶发小恙,用之恰当,随用随安。许多民间习用小方,俗称验方,廉简便验,广为流传。如偶感风寒,用葱苏取微汗;…  相似文献   

17.
刍议乌梅丸     
乌梅丸出自张仲景《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篇》。主治蛔厥及久利。后世方书均将此方列为“驱虫剂”,然历代医家验证,本方并不纯是驱虫之方,而是用来调整厥阴之寒热错杂证候的,为治厥阴病主方。清·柯韵  相似文献   

18.
桂枝汤分时加减调寤寐理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中桂枝汤乃治太阳中风表虚证之主方,而又不仅于此,内伤杂病的发热及自汗出、气上冲、妊娠恶阻、产后中风等证,均可治之。又经后世变通,凡内伤杂病及妇、儿、皮肤科等,乃至养生防病,无不用之效验,真正为群方之魁。中医治病贵在辨证论治,强调因人、因地、因时而异的个性化治疗,何以一剂桂枝汤竟能“通治百病”?笔者认为,关键在于调和营卫。  相似文献   

19.
咳喘病从肝论治盐城市红十字会亨利医院(224001)陈岁南京中医药大学(210029)陈涤平关键词咳喘肝肝郁夹痰肝气亢逆肝阴不足咳喘病辨治历来注重肺、脾、肾。然肝乃五脏六腑之贼,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屡遇因肝而起之咳喘病患者,并从肝经考虑选方用药而获效。兹...  相似文献   

20.
温经汤出自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王叔和整理时将伤寒部分与杂病部分分开,杂病部分为《金匮要略》,而《伤寒杂病论》被后世医家称为"方书之祖",故温经汤当为调经祖方,后世调经之方,其法不出温经汤。温经汤不仅调经,还可治癥瘕。以浅陋之资,论温经汤组方之法,及所治之疾,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