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点时间尿蛋白/尿肌酐(Pro/Cr)与糖尿病(DM)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关系。方法对154例DM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点时间Pro/Cr检查,根据其水平分为正常尿蛋白组(68例)与微量尿蛋白组(82例),4例被剔除;比较两组6个月、1年及2年的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并分析DM卒中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正常尿蛋白组6个月、1年及2年的脑卒中复发率分别为5.9%(4例)、14.7%(10例)及23.5%(16例);微量尿蛋白组分别是12.2%(10例)、39.0%(32例)及51.2%(42例);微量尿蛋白组的3个时点脑卒中复发率均比正常尿蛋白组明显升高(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高血压(P=0.001)、糖化血红蛋白(P=0.035)及微量蛋白尿(P=0.004)是DM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复发患者与非复发患者Pro/Cr值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点时间Pro/Cr与DM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复发有关,随着其数值升高,患者脑卒中复发风险增大;微量蛋白尿是糖尿病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洛伐他汀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方法分别应用洛伐他汀(治疗组)及安慰剂(对照组)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伴血脂异常的患者,观察洛伐他汀对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发病时的严重程度、预后、梗死体积及复发的影响。结果两组TC、TG、HDL、LDL、脂蛋白、血压、血糖及胰岛素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治疗组第14天、1个月神经功能缺损明显改善(P〈0.05);两组发病后第14天梗死体积、3个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3个月时总有效率、2 a内复发率、复发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梗死体积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洛伐他汀不仅有调脂作用,还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以及神经保护作用,并能改善脑卒中预后、缩小梗死体积、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缺损加重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80例老年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病情是否进展分为进展组与非进展组各40例,检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比较Hcy、hs-CRP和NSE与病情进展的相关性。结果进展组患者血清Hcy、hs-CRP及NSE均显著高于非进展组(P 0. 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NIHSS评分增加与Hcy、hs-CRP及NSE水平均呈正相关(r=0. 75,0. 73,0. 51,P 0. 05);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cy与hs-CRP是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OR=3. 95、3. 21,P 0. 05),而NSE不是病情加重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清Hcy、hs-CRP及NSE水平与老年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缺损加重程度呈正相关,且Hcy与hs-CRP是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90例脑梗死患者、44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和40例同期门诊体检者(对照组)血浆Hcy水平,并记录脑血管病患者的传统危险因素;对脑梗死组患者进行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评分(NIHSS).分析血浆Hcy水平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及其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部分类型以及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缺血性脑血管病组、脑梗死组与TIA组患者血浆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与TIA患者血浆Hcy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血浆Hcy水平与NIHSS评分无明显相关性(r =0.155,P=0.323).结论 血浆Hcy水平升高可能是与传统危险因素无关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但Hcy水平与其类型及临床表现严重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彭州市人民医院2010年8月—2013年12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分析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结果96例患者中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27例(病例组),未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69例(对照组),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发生率为28.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例组患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房纤颤、颈动脉狭窄发生率,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D-二聚体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高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OR=2.171,95%CI(1.080,4.361)〕、糖尿病〔OR=3.842,95%CI(1.638,9.012)〕、心房纤颤〔OR=6.573,95%CI(1.073,40.286)〕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发生率较高,高血压、糖尿病、心房纤颤是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老年高血压患者高尿酸血症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高尿酸血症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分析100例60岁以上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尿酸水平分为对照组(尿酸≤417 μmol/L,51例)和实验组(尿酸≥417 μmol/L,49例),比较两组血尿酸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之间的关系.结果 两组在年龄、体质指数(BMI)、饮酒史、糖尿病史等一般情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的尿酸水平,吸烟史及脑卒中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同时间段各组间尿酸和脑卒中严重程度评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调整脑卒中的其他危险因素后,实验组的脑卒中的发生率是对照组的2.88倍(β=1.059,OR=2.884,P=0.03).结论 尿酸水平增高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内科》2021,(2)
目的探讨外周血hsa_circRNA_104600的表达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9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5例作为病例组,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轻度神经功能缺损组(5分,32例)、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组(≥5分,13例);选取同期在南宁市青秀区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加健康体检的健康志愿者45人作为对照组。检测比较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对照组健康志愿者外周血hsa_circRNA_104600的表达水平;绘制根据hsa_circRNA_104600水平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ROC曲线;比较轻度神经功能缺损组与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的hsa_circRNA_104600表达水平。结果病例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外周血hsa_circRNA_104600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健康志愿者(P0.05)。由ROC曲线得出,根据hsa_circRNA_104600外周血表达水平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25、灵敏度为0.933、特异度为0.533。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外周血hsa_circRNA_104600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神经功能缺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hsa_circRNA_104600表达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发病及其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存在比较密切的关系,可作为潜在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36例,根据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发生情况分为恶化组24例,非恶化组112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结果恶化组年龄、糖尿病、既往脑梗死、近端血管狭窄/闭塞、溶栓前NIHSS评分、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溶栓后4h纤维蛋白原、随机血糖及空腹血糖水平较非恶化组明显升高,抗血小板治疗比例较非恶化组明显降低(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近端血管狭窄/闭塞、溶栓前随机血糖、白细胞计数是阿替普酶溶栓后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OR=6.986,95%CI:1.331~36.678,P=0.022;OR=2.186,95%CI:1.481~3.227,P=0.000;OR=1.500,95%CI:1.158~1.942,P=0.002),而发病前抗血小板治疗是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保护因素(P=0.020)。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有诸多相关危险因素的存在,其有助于识别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hinese ischemic stroke subclassification,CISS)分型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2017年6月~2018年12月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7例,按照CISS分型标准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78例,心源性脑卒中16例,穿支动脉疾病63例。根据END定义分为END组86例,非END组71例,比较2组一般临床指标。所有患者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END定义为入院后72h内NIHSS评分较基线增加≥2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ND的危险因素。结果与非END组比较,END组入院NIHSS评分明显高于非END组[(4.7±2.9)分vs (3.0±2.2)分,P=0.000]。2组CISS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NIHSS评分(OR=0.729,95%CI:0.621~0.857,P=0.000)、穿支动脉疾病(OR=3.399,95%CI:1.603~7.208,P=0.001)是EN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入院NIHSS评分、穿支动脉疾病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EN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00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根据是否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分为END组(85例)和非END组(115例)。分析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入院时收缩压、入院时舒张压、心房颤动、颈动脉狭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入院时收缩压、心房颤动、NIHSS评分是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入院时收缩压、心房颤动、NIHSS评分是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并分析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喉科住院的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508例,根据是否存在缺血性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组24例和对照组484例。收集研究对象一般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及血脂、肌酐、尿酸水平等实验室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结果老年突发性耳聋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占4.7%。2组年龄、性别、吸烟、饮酒、糖尿病、冠心病、肌酐和尿酸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缺血性脑卒中组高血压和高脂血症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6.7%vs 39.5%,P=0.008;29.2%vs 7.4%,P=0.000)。校正其他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脂血症是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0.222,95%CI:0.069~0.714,P=0.012)。结论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为4.7%。高脂血症是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山东省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阿加曲班组、双抗治疗组各40例,阿加曲班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阿加曲班及氯吡格雷治疗,双抗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临床疗效、化验指标、出血事件等指标。结果治疗后,阿加曲班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双抗治疗组(t=7.656,P 0.05),BI评分显著高于双抗治疗组(t=3.900,P 0.05),治疗的总有效率82.50%明显高于双抗治疗组62.50%(χ~2=4.103,P 0.05),血小板计数(PLT)、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高于双抗治疗组(t=9.869、5.136、5.710,P 0.05)。两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有助于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且安全性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动态心电图联合动态血压同步监测的结果及临床意义。方法将酒泉市金塔县人民医院于2016年12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78例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将其分为脑卒中组(46例)和非脑卒中组(32例)。对两组患者实行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同步监测,就两组患者的实时血压变化及心电图变化进行分析比较。同时对影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白昼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组患者的夜间血压水平、血压异常率均明显高于非脑卒中组,其昼夜血压节律则均明显低于非脑卒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非杓型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组患者中血压类型为杓型的比例明显低于非脑卒中组,反杓型的比例明显高于非脑卒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组中短阵性心房颤动患者比例明显大于非脑卒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白昼心律失常、ST段改变和T波改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组患者夜间心律失常、ST段改变和T波改变的发生率明显大于非脑卒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夜间血压、昼夜血压节律、血压类型、短阵性心房颤动、夜间心律失常、夜间ST段改变均为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夜间血压水平明显偏高,昼夜血压节律明显降低,阵发性心房颤动、夜间心律失常、夜间ST段改变的比例明显增加,上述征象均为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利用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同步监测能够对缺血性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早期筛查及干预,从而将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风险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对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神经功能损害的影响及其在风险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符合入组条件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共611例,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中国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1995)(CSS)、欧洲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ESS)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arthel指数(BI)评价神经功能。同时测定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生化指标,并计算出non-HDLC的含量,比较non-HDLC高水平组与理想水平组患者NIHSS、CSS、ESS、BI分值,以探讨高non-HDLC水平与急性缺血性卒中神经功能损害的关系。结果与non-HDLC理想水平组患者相比,高non-HDLC水平组患者体质指数高、NIHSS、CSS评分高(P0.05),ESS和BI分值低(P0.05)。血清TC、TG、LDLC、Hcy、空腹血糖和HbA1c水平高,HDLC水平低(P0.05)。相关分析发现,随着non-HDLC水平升高,急性缺血性卒中神经功能损害的危险性明显增加。结论 Non-HDLC水平增高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神经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可作为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损害危险评估的有效靶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青年人群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青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86例作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住院的非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8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根据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分为轻度神经功能损伤组、中度神经功能损伤组和重度神经功能损伤组;根据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分为正常内膜组、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和颈动脉狭窄组;参照14天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分为短期预后良好组和短期预后不良组。比较各组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结果,探究青年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和短期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青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青年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随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而增加;中度、重度神经功能损伤组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高于轻度神经功能损伤组患者(P<0.05);同型半胱氨酸是青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OR=34.194,95%CI:8.184~142.876)和短期不良预后(OR=388.547,95%CI:50.271~3 003.108)的危险因素;同型半胱氨酸预测青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短期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712(95%CI:0.616~0.807),其与白细胞联合预测时曲线下面积为0.831(95%CI:0.745~0.916)。[结论]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新疆地区青年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短期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并对青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短期不良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上海中心城区2型糖尿病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白蛋白尿的相关性.方法 2004年2月至8月,整群抽样上海市中心城区30岁以上已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1039例,其中最后人组的574例患者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了hs-CRP,排除hs-CRP>10 mg/L者54例,并根据资料完整性,最终有515例患者进行本次分析.采用单因素相关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hs-CRP与白蛋白尿的相关情况.结果 (1)log hs-CRP与年龄、体重指数、腰围、收缩压、舒张压、胆固醇、甘油三酯、白蛋白尿具有相关性(r值分别为0.142、0.305、0.243、0.225、0.264、0.126、0.105、0.168,均P<0.05);(2)随着hs-CRP的升高,正常白蛋白尿的比例下降,微量白蛋白尿和大量白蛋白尿的比例升高(x2=18.31,P<0.01);(3)组间比较显示,微量白蛋白尿组及大量白蛋白尿组hs-CRP水平与正常白蛋白尿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2.36、9.61,均P<0.01),微量白蛋白尿组与大量白蛋白尿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4,P>0.05).(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β值0.035)、hs-CRP(0.110)、HbA1c(0.246)为微量白蛋白尿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hs-CRP与微量白蛋白尿独立相关,提示慢性亚临床炎症可能参与了社区糖尿病人群早期肾脏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血糖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病情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丰城矿务局总医院收治的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64例,根据患者空腹血糖值分为高血糖组(空腹血糖6.1 mmol/L)126例和正常血糖组(空腹血糖为3.9~6.1 mmol/L)138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入院时和出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情况;颅脑CT检查患者梗死范围;判定患者临床疗效。结果高血糖组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27.7±11.9)分、出院时为(15.1±10.7)分,分别高于正常血糖组的(18.5±10.3)分、(9.6±5.2)分(P0.05);高血糖组局限梗死率为61.9%(78/126),低于正常血糖组的80.4%(111/138)(P0.05);正常血糖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高血糖组(P0.05);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糖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正相关(r=7.562,P0.05)。结论高血糖会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病情及临床疗效产生不利影响,血糖越高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颅内动脉狭窄性急性脑梗死与神经功能缺损相关性及其危险因素分析.方法 对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按是否颅内动脉狭窄分两组(颅内动脉狭窄组和非狭窄组),颅内动脉狭窄组分单支病变和多支病变组,分别对两组急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管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颅内动脉狭窄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5.85±4.305)明显高于非狭窄组(3.24±2.288)(P=0.0001).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比较显示糖尿病对颅内动脉狭窄的发生有显著差异(P=0.021;OR=5.375,P=0.03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与颅内动脉多支狭窄有相关性(OR=4.632,P=0.031).结论 颅内动脉狭窄性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对较重,影响预后.糖尿病是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多支狭窄中年龄更是不可忽视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1)明确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是否存在胰岛素抵抗。(2)明确脑心通胶囊能否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和预后。方法选取100例发病72h内入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脑心通胶囊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脑心通胶囊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口服,0.4克/粒,2粒/次,3次/d。所有患者均在入院24h内测空腹血糖及空腹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同时测定血压、血脂等指标,进行日常生活能力(ADL)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治疗2月后复查空腹血糖及胰岛素,再次进行ADL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选取50例性别及年龄匹配的体检者作为健康组。结果(1)在急性期与健康组比较,脑心通胶囊组和对照组有更高的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和更低的胰岛素敏感指数,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2月时与健康组比较,对照组仍有较高的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和较低的胰岛素敏感指数,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心通胶囊组有稍高的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和稍低的胰岛素敏感指数,但差别已无统计学意义(P〉0.05)。(2)脑心通胶囊组和对照组在急性期比较,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胰岛素敏感指数、ADL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2月后比较,脑心通胶囊组有较低的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和较高的胰岛素敏感指数,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心通胶囊组有较高的ADL评分和较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2)脑心通胶囊能够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和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探讨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提供参考.方法 对356例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选患者分为进展性脑卒中组(进展组)和非进展组,按OCSP分为四型,比较各亚型的发生率,对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完全前循环梗死亚型进展性脑卒中发病率最高,与其它亚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部分前循环梗死亚型进展性脑卒中发病率高于腔隙性梗死和后循环梗死亚型(P<0.05).但后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进展组高血压史和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进展组(P<0.05),进展组入院时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高于非进展组(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糖是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OCSP各亚型进展性脑卒中发病率各不相同,完全前循环梗死亚型进展性脑卒中发病率最高;颈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糖是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