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勃  刘凯  苏旅明  刘文  徐飞  张涛  王博 《临床肺科杂志》2010,15(8):1084-1086
目的探讨高龄肺切除患者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与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6月~2009年8月63例70岁以上高龄患者肺切除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的25例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手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发生率39.7%,其中肺部感染发生率最高,占52%。手术后死亡3例,围手术期死亡率4.8%。结论高龄肺切除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但是充分的术前准备与评估,操作细致,术后加强监护管理等,都是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正>年龄不再是肺癌患者的手术禁忌证,外科手术切除是唯一有可能根治非小细胞肺癌的一个有效方法,但高龄肺癌患者术后的并发症防治是决定手术成败的关键。尤其心律失常与肺癌术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据报道肺癌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病死率高达13%〔1〕。积极防治术后心律失常是手术成败的关键之一。本文回顾性分析≥70岁的肺癌手术患者术后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04年12月至2012年12月406例70  相似文献   

3.
<正>肺癌是目前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外科手术仍是治疗早、中期非小细胞肺癌最有效的手段。心律失常是肺癌手术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患者会因此延长住院时间、提高住院费用、增加围术期风险〔1〕。高龄肺癌患者,由于机体衰老导致的多器官、多系统生理储备功能下降,进一步增加了术中及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2〕。尤其是术前合并心律失常者,术后风险较普通人群明显升高〔3〕,如何提高此类病人围术期安全系数成为外科医生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龄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的外科手术选择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 方法 回顾性分析1088例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70岁以下(41~69岁)、70~74岁、75~79岁、80岁以上(80~90岁)4组.统计4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预后,并对手术选择和围手术期治疗措施进行分析. 结果 70岁以上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心律失常、精神症状和切口不愈的发生率明显上升,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延长;80岁以上的高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和术后住院时间较其他年龄段明显上升.全组痊愈1084例,死亡4例. 结论 在高龄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中,了解开胸术后并发症发生状况,加强对肺部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是决定手术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王宜民 《山东医药》2003,43(36):54-54
心律失常是食管癌、贲门癌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1984年1月至2002年8月,我们共施行食管贲门癌手术1246例,术后148例出现心律失常。现作临床分析,并探讨食管贲门癌手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正>冠心病患者多合并有心律失常〔1〕。研究显示〔2〕,盐酸胺碘酮片治疗冠心病具有较佳疗效。本研究观察盐酸胺碘酮片对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80例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年龄60~86岁,病程2~20年。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24例,女16例;平均  相似文献   

7.
<正>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谵妄的发生率为15%61%〔1〕。术后谵妄可明显延长老年住院手术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使老年住院手术患者的围术期死亡率增加〔2〕,对谵妄危险因素的控制是降低谵妄对患者危害的关键所在〔3〕。高龄、术前并发症、术前认知障碍、全身麻醉、术后低氧血症、术后疼痛、睡眠障碍、手术应激反应、药物毒性作用、贫血、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等是髋部骨折术后谵妄的主要病因〔461%〔1〕。术后谵妄可明显延长老年住院手术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使老年住院手术患者的围术期死亡率增加〔2〕,对谵妄危险因素的控制是降低谵妄对患者危害的关键所在〔3〕。高龄、术前并发症、术前认知障碍、全身麻醉、术后低氧血症、术后疼痛、睡眠障碍、手术应激反应、药物毒性作用、贫血、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等是髋部骨折术后谵妄的主要病因〔46〕。本研究分析不同手术方式对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高龄肺癌患者手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病因素,探讨如何减低发生。方法对96例70~84岁高龄肺癌患者手术后心律失常病因,类型及处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96例高龄肺癌患者手术后有心律失常35例,占36.5%。术后心律失常类型多样。术后心律失常病因与疼痛、心肺功能不全、应激反应、低血容量、缺氧、水电解质平衡失调等诸多因素有关。结论高龄肺癌患者手术后心律失常类型多样,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合理方法进行预防和处理。  相似文献   

9.
心房颤动 (Af)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后早期最常见的并发症 ,其发生率为 2 5 %~40 % 〔1 ,2〕,可能导致严重后果〔3〕。为了解CABG后早期Af的发生率及可能相关因素 ,本文总结 1 34例单纯CABG病例 ,对Af发生相关因素、防治措施进行探讨。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1 999年 1 2月~ 2 0 0 1年 1 0月 ,本院共完成CABG 1 45例 ,其中 1 34例为单纯CABG。男 1 1 3例 ,女 2 1例 ,年龄 37~ 81 ( 60 .0± 8.5 )岁 ,按术后是否发生Af,将患者分为Af组 ( 38例 )和非Af组 ( 96例 )。术前有阵发性Af病史患者 4例 ,术后均有Af发生 ,归…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医疗技术的提高和认识观念的改变,尤其是胸腔镜手术技术的发展,更多的高龄肺癌患者以手术治疗作为肺癌治疗的首选。心律失常是肺癌术后常见并发症〔1,2〕。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因其可靠的安全性及可行性,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对肺恶性肿瘤的治疗。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其有创伤小,在术后疼痛减轻、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方面等优势〔35〕。本文通过分析比较肺癌患者通过胸腔镜手术和传统开胸,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术后引发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情况,以期能为预防和治疗肺癌患者术后心律失常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正>外科手术是目前食管癌首选的治疗方法,由于食管癌手术时间长,麻醉、术中失血、手术对肺组织的牵拉挤压及胸腔胃的建立都对肺功能造成巨大影响。食管癌术后肺部并发症(PPC)的发生率占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的50%,占术后死亡原因的48.1%~(〔1〕)。而在食管癌围术期加强呼吸道的管理、改善肺功能,可有效降低PPC的发生率~(〔2,3〕)。本文拟对食管癌患者围  相似文献   

12.
高龄低肺功能食管癌患者67例围术期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龄食管癌患者多合并心肺疾病,开胸手术后并发症多,尤其在并发呼吸衰竭、心律失常时,死亡率高,多数学者认为最大通气量(MVV)<50%应尽量避免手术[1],故有不少高龄低肺功能的食管癌患者就可能失去手术机会.本组通过对低肺功能高龄食管癌患者围术期处理的回顾性研究,探讨此类患者手术前准备、麻醉及手术方式的选择,呼吸机应用以及呼吸道管理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高龄食管癌患者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70岁以上高龄食管癌患者由于各脏器的生理功能减退,对手术耐受性较差,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明显高于60岁以下的青壮年。但为了延长患者的生命及提高生活质量,手术切除病变仍是目前有效的治疗措施。1998年9月~2005年9月,我们共收治高龄食管癌患者185例,其中162例进行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股骨颈骨折是高龄人群中的常见创伤,近年来临床上积极采用手术治疗,术后可以获得早期活动能力,减少卧床并发症,明显降低了致残率和死亡率,并保持较好的生活质量〔1〕。对于年龄超过70岁的高龄股骨颈骨折病人采用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效果差,首选治疗方案为髋关节成形术〔2,3〕,但  相似文献   

15.
前列腺癌是欧美国家老年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占第1位,死亡率仅次于肺癌〔1〕。在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出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其多发生于60岁以后的老年男性,据统计我国50、60、70和80岁年龄组前列腺癌发病率分别为9.3%、5.9%、26.9%、16.7%〔2〕。前列腺癌根治术是治疗早期前列腺癌的标准治疗方法,并能治愈肿瘤,减少局部复发提高生存率。但是由于存在着许多并发症,如:术中出血、直肠损伤,术后尿失禁、尿道狭窄及勃起功能障碍等〔3〕,患者常为此产生焦虑、失眠、社交障碍、严重抑郁症等,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围手术期的心理疏导及术后的…  相似文献   

16.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后抑郁症10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后抑郁症 (PSD)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 ,其发生率达 65 % 〔1〕,但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我们对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后 10 0例患者抑郁情绪与脑出血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和治疗进行分析。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0 0例患者为 1997年 10月~ 2 0 0 4年 2月住院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病人 ,男 64例 ,女 3 6例 ,年龄 41~ 78岁 ,平均 (61.6± 5 )岁。均经头颅CT或MRI证实 ,符合中华神经科学会 (1996)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2〕。其中外囊、脑叶出血 2 2例 ,基底节出血 62例 ,小脑出血 8例 ,脑干出血 8例。1 2  方…  相似文献   

17.
<正>食管癌和贲门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高龄(≥70岁)患者由于各脏器功能逐渐退化,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下降,消化酶分泌减少,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其次,疾病状态下,患者吞咽困难、摄食不足以及手术创伤、术后禁食、持续胃肠减压等均可导致营养不良,进而出现低蛋白血症。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低蛋白血症与住院并发症的关〔1,2〕  相似文献   

18.
<正>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为20%~60%〔1〕,而脑卒中后抑郁则是诱发或加重脑卒中患者并发症的重要因素〔2,3〕。睡眠障碍及认知障碍同样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脑卒中后睡眠障碍及认知障碍的发生与抑郁存在密切的联系〔4〕。本文分析老年脑卒中患者不同抑郁程度的睡眠障碍和认知障碍的关系。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老年初发脑卒中患者212例,均符合全国第4次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rFⅦa)治疗高危心脏手术后严重出血的治疗经验。方法:对2006年10月至2007年6月13例高危心脏手术后严重出血的患者应用rFⅦa治疗后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9例,女性4例,年龄5~60岁,平均38岁。手术包括主动脉手术6例,瓣膜置换术5例,心脏移植1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1例,监测应用rFⅦa前后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应用rFⅦa后,心包及纵隔引流量明显减少〔(1136±348)mL对比(318±114)mL,P0.005〕;凝血酶原时间(PT)明显缩短〔(16.8±5.9)s对比(11.3±3.3)s,P0.05〕;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明显减小〔(1.3±0.4)对比(0.9±0.3),P0.05〕;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则在用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3.2±8.8)s对比(45.6±8.2)s,P=0.355〕。术后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远期发生脑梗死1例。未发现心肌梗死及其他血栓性并发症。结论:对于高危心脏手术后的严重大出血的患者,及时应用rFⅦa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可减少引流量,降低血液制品的输注,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0.
股骨粗隆间骨折(ITF)是老年高龄患者常见的骨折之一,占髋关节骨折的60%~70%;对于高龄老年患者来说,粗隆间骨折在1年内的死亡率约为15%~20%〔1〕。股骨粗隆间由于血供丰富,骨折愈合较快,目前主张早期手术治疗。防旋股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