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甲状腺激素的增龄性变化及机制吴南屏综述叶广俊唐子进审校甲状腺是人体内最大的内分泌器官,其主要功能是合成、贮存并向血液中释放甲状腺激素,同时还分泌降钙素。甲状腺激素对于提高机体的物质代谢,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在人一生不同年龄阶段中,血...  相似文献   

2.
胃黏膜由上皮、固有层、黏膜肌层构成,含有贲门腺、胃底腺和幽门腺三种管状外分泌腺体.在人体生长发育成熟后,胃黏膜随增龄而发生老化,了解胃黏膜老化的特点对正确认识老年人上消化道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4.
目的研究老年记忆及认知功能生理增龄性及整体增龄性动态改变。方法共调查两个群体3 234例各年龄组对象(其中≥75岁高龄老人1 741例),检测记忆商及MMSE,并定记忆商(MQ;WMS)≥100分,MMSE为28~30为认知正常;MQ<100分,MMSE为28~30为AAM I;MQ<100分,MMSE为24~27分为MC I;MQ<100分,MMSE≤23分为痴呆。研究记忆及认知功能生理性(除外MC I及痴呆)及整体性(排除痴呆,而仍包括MC I)增龄性动态改变。全组中2 666例老年人(≥65岁)除外MC I 782例,痴呆157例后,余1 727例作为生理性增龄改变观察组。而将包括认知正常、AAM I及MC I各867、860及782例共2 509例作为整体性增龄改变观察对象。检测方法用WMS及MMSE。结果①WMS:生理性增龄改变组老年及高龄组量表分平均值介于83.54±15.04~82.12±13.74;MQ计算结果介于99.01±13.05~98.05±12.64.②WMS:整体性增龄改变组观察结果显示老年组量表平均值低于生理性增龄改变组7.5分。③MMSE生理性增龄改变组65~74、75~84、85~98岁组MMSE总分中位值均为29分,高于整体性增龄改变组中位值28分。④MMSE按各年龄组异常标准推算式为“该年龄组MMSE总分x-1.5s”计算,则作为与认知正常区别的切点为≤27分。结论①记忆及认知功能均呈现显著增龄性减退改变。②本文“生理增龄性”组测定结果可作为对一般高龄、长寿老人各年龄组临床判断WMS检测结果意义时的参考(正常参考值)。可将老年人及高龄老人AAM I异常标准定为MQ<100分及量表分<83.0。③MMSE总分≤27分可作为与正常值区别的异常标准。将MMSE总分与痴呆的分界值切点定为≤23分。  相似文献   

5.
老年人消化系统的增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消化系统与全身其他系统器官一样,随着年龄老化,其功能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但由于消化系统有足够的储备力,人类在年龄老化过程中,消化系统仍保持着正常的生理功能.现将因增龄影响消化系统各器官较明显的功能变化,作简图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下肢疲劳产生后中、老年人行走过程中足底压力变化特征。方法 选取40~59岁中年女性、60~69岁老年女性各15名,采用重复坐-起来疲劳干预方案,通过Freestep足底压力平台进行疲劳干预前后的行走时足底压力数据收集。结果 疲劳干预后中年组第一趾骨(T1)、第四-第五趾骨(M4-5)、内侧足弓(MFL)、内侧足跟(HM)、外侧足跟(HL)区域面积出现显著变化,HM、HL区域显著增大(P<0.05),HM、HL区域峰值压力显著增大(P<0.05),负荷百分比未出现明显变化,HM、HL区域峰值压强显著增大(P<0.05),压力中心轨迹长占足印百分比无变化;老年组群体表现中内侧足弓(MFM)、HM区域面积明显增大(P<0.05);T1和MFL区域负荷百分比明显增大(P<0.05)。疲劳前压力时间呈现双峰形状,疲劳后曲线第一峰值降低,不对称性增加,M4-5、HM区域相对压力峰值明显增加,M2-3压强峰值明显增大,压力中心轨迹占足印长度百分比明显增加(P<0.05)。结论 疲劳产生对中、老年人的足底压力产生影响,老年人表现出较弱的抵抗疲劳能力,在疲劳...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老年人足底压力特征,认识老年人跌倒风险增加的原因.方法 运用比利时Footscan足底压力分布测试系统对石家庄市30名健康老年男性和30名健康青年男性进行了以个人平常步态自然行走测试.结果 老年组和青年组相比:老年组左、右足各区域峰力值普遍要显著小于青年组(P<0.05);老年组与青年组左、右足足底各区域的负荷率统计学比较均具有显著性(P<0.05),老年人各区域负荷率远小于青年;老年组与青年组左足足底各区域的冲量统计学比较在第1趾骨、第2~5趾骨、第1跖骨、第2跖骨、第4跖骨、足跟内侧、足跟外侧7个区域差异显著(P<0.05),右足足底各区域的冲量统计学比较在10个区域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老年人足底压力分布特征与青年人有较大区别,这些区别可能是增加老年人跌倒风险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 认识太极拳运动对老年人足底压力的影响.方法 以邯郸市自愿参加本测试的练习3年以上太极拳和无专门运动的老年男性33人为研究对象.分为2组:练习太极拳组16人,无专门运动组17人,运用比利时Footscan足底压力分布测试系统对研究对象进行自然行走状态下足底压力测试.结果 无专门运动组老年人,其着地时刻与蹬地时刻的压力峰值均小于练习太极拳组老年人;练习太极拳组与无专门运动组老年人相比,左足在第2跖骨、第3跖骨、第4跖骨、足弓、足跟内侧、足跟外侧6个区域的足底压力统计学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右足在第2~5趾骨、第2跖骨、第3跖骨、第4跖骨、第5跖骨、足弓、足跟内侧、足跟外侧8个区域的足底压力统计学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练习太极拳组的老年人足底压力峰值普遍高于无专门运动组老年人;练习太极拳组老年人左、右足足底压力中心轨迹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无专门运动组老年人行走时压力中心轨迹左、右足表现出不对称性.结论 太极拳练习可以有效发展老年人的力量素质,提升老年人的平衡能力,能够很好防止老年人在行走过程中跌倒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脑的健康老化—脑增龄性变化的一种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的健康老化──脑增龄性变化的一种模式刘昌,李德明,梅磊(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脑-行为研究中心,北京100012)脑的增龄性变化显然在人的毕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随着世界人均寿命的延长,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开发大脑潜能,提高生命质量,使老年个...  相似文献   

10.
医学研究表明,在老年人的衰老过程中,由于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功能和生理功能衰退,导致了老年人行走能力的下降,使其左、右两侧步态不对称,造成老年人在站立、步行时容易跌倒,从而引发各种老年性疾病[1-3].正常行走中的摔倒占摔倒总量的比例很高[4].从根本原因来说,老年人摔倒是因为平衡能力下降[5],下肢力量降低[6]等.  相似文献   

11.
肾上腺皮质在衰老和长寿中的作用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重点介绍了近年来有关肾上腺皮质形态学及内分泌机能方面的增龄变化,并探讨了这些增龄变化对机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足底压力变化特点.方法 根据患者有无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将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诊治的1103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DPN组,n=301)和无周围神经病变组(DC组,n=802).记录患者一般资料;测定血脂谱、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尿蛋白排泄率;用足底压力测量仪一步法测量两脚各5次动态足底压力,计算足底压力参数值.对研究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相比DC组,DPN组患者年龄大、腰臀围比值大、收缩压高、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尿白蛋白排泄率高(均P<0.05).两组足底峰值压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DPN组接触时间延长[分别为(1484±412)和(1241±281)ms,t=-9.414,P<0.05],压力-时间积分[分别为(333±115)和(278±89)kPa·s,t=-7.446,P<0.05]和应力-时间积分[分别为(628±187)和(536±149)N·s,t=-7.707,P<0.05]增加.与DC组相比,DPN组足跟[分别为(396±101)和(411±105)kPa,t=2.163,P<0.05]和第2跖骨头[分别为(240±87)和(269±95)kPa,t=4.563,P<0.05]、第3跖骨头[分别为(241±75)和(262±77)kPa,t=4.046,P<0.05]峰值压力降低,但足弓[分别为(122±48)和(115±31)kPa,t=-2.487,P<0.05]和第5跖骨头[分别为(218±116)和(195±99)kPa,t=-3.131,P<0.05]及第3~5趾区域[分别为(108±50)和(98±46)kPa,t=-3.315,P<0.01]峰值压力增高.而与DC组相比,DPN组足跟[分别为(228±100)和(189±67)kPa·s,t=-6.201,P<0.05]、足弓[分别为(82±45)和(66±26)kPa·s,t=-6.151,P<0.05]及前足底各个区域的压力-时间积分均明显增高.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足底压力分布异常、承受压力时间延长;两种因素共同作用致足底压力-时间积分增高,后者可致糖尿病足压力性溃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T2DM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足底压力特征.方法 采用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对46例T2DM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T2DM组)和50名健康者(NC组)进行测试.结果 T2DM组足底峰值压力在第2、3、5跖骨大于NC组(P<0.05);受力间期占支撑期百分比在足跟内、外侧2个区域高于NC组(P<0.05).结论 足底压力测试可作为预防和减少T2DM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足底溃疡和坏死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患者足底压力检测及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探讨正常人与糖尿病(DM)患者足底压力改变、分布及影响因素。方法正常对照组(正常组)132名和DM组418名。受试者均脱鞋袜以平常步态行走,用足底压力测量仪一步法测两脚动态足底压力各5次,计算平均足底峰值压力(PP)及各部位压力。结果正常组左右足PP分别为386kPa和384kPa,压力较大的前3位(由大到小),左足为第2跖骨头>第1趾>第3跖骨头,右足为第2跖骨头>第3跖骨头>第1趾;有胼胝者PP升高。DM组左右足PP分别为380kPa和368kPa,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DM合并周围神经病变者PP大于正常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对两组患者PP及压力分布无明显影响,而穿鞋习惯对PP有影响。结论DM组PP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M周围神经病变是导致DM患者足底压力增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足底压力改变是糖尿病足溃疡的独立危险因素,降低足底压力能预防糖尿病足溃疡的发生或复发,缩短溃疡治愈的时间.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主要与神经病变、血管病变、足部结构和功能异常、既往溃疡史等有关.随着足底压力测定技术的发展,糖尿病患者足底压力的检测逐渐从实验研究应用至临床.足底压力的检测仪器较多,应根据临床需要选择适当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前行和倒走时的足底压力变化,探索倒走可能存在的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和病房就诊的114例2型糖尿病患者,男58例,女66例,年龄(53±11)岁。同期检测健康体检者83名,男40名,女43名,年龄(51±13)岁。采用足底压力测试与分析系统将足底分为10个区域,通过测定前行和倒走时两组足底峰值压力和冲量,了解足底压力分布特点。采用两样本独立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前行时: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在第1、3跖骨(M1、M3)、足跟内侧(HM)区域足底峰值压力均升高,以M3区为最高[左足:对照组为(16.5±2.0)N/cm2,糖尿病组为(21.9±5.0)N/cm2;右足:对照组为(18.2±2.8)N/cm2,糖尿病组为(19.4±4.4)N/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6、-2.31,均P〈0.05)]。(2)前行时: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在第1趾(T1)、第1~5跖骨(M1-M5)、足中部或足弓(MF)、HM、足跟外侧(HL)区双足的冲量升高,以M3区升高最明显[左足:对照组为(50±11)N·S,糖尿病组为(87±21)N·s,右足:(62±15)比(84±19)N·S,t=-16.24、-8.60,均P〈0.05]。(3)与前行时相比,倒走时糖尿病组患者在T1、第2—5趾(12-5)、M1、MF、HM、HL区峰值压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而在M3区峰值压力却显著减小[左足分别为(22±5)、(12±5)N/cm2,右足分别为(19±4)、(15±6)N/cm2,t=15.10、5.61,均P〈0.05]。(4)与前行时相比,糖尿病组倒走时双足T1、12-5区的冲量增大,以T1区明显[左足分别为(54±18)、(81±16)N·s,右足分别为(29±11)、(75±18)N-S,t=-11.85、-23.90,均P〈n05];而双足M2、M3、M4区的冲量小于前行时同样部位的冲量,以M3区尤为显著[左足分别为(87±21)、(61±18)N·s,右足分别为(84±19)、(59±18)N·s,t=9.82、-9.63,均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前行时足底峰值压力、冲量分布与正常人相比存在异常,而倒走可明显改善其足底受力情况,缓解前足受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有跌倒史老年人群的足底压力参数变化.方法 选择35名近1年跌倒≥2次的老年人作为试验组,35名正常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参加研究.通过footscan○ R平板测试系统采集完整步态周期的足底压力分布图.结果 认为有跌倒史老年人群左右足压力峰值在T2-T5、M3、M5、MF区域差异明显,并且普遍较正常人群低;Pt值的变化集中在足跟区域和前脚掌的M4、M5区域;左右足的压力中心轨迹呈不对称性,压力中心轨迹在Y轴方向上的移动范围显著性的降低,而在X轴方向的移动范围则显著性的增加.结论 通过矫正器或下肢肌肉训练对有跌倒史老年人群加强姿势控制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18.
小鼠胸腺结构的增龄性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小鼠增龄过程中胸腺结构的形态学改变以及胸腺中CD3^+、CD4^+、CD8^+细胞数目的变化。方法运用HE染色和电镜方法对1、6、12和16月龄小鼠胸腺形态进行观察;用免疫组化方法对不同月龄小鼠CD3^+、CD4^+、CD8^+胸腺细胞进行抗体标记,观察其随增龄的变化情况。结果增龄过程中,小鼠胸腺内胸腺细胞逐渐减少,基质细胞相对增多,并发生形态学改变,主要表现为胸腺大小、胸腺重量指数逐渐减小,胸腺细胞和胸腺上皮细胞的不同程度破坏,而胸腺中巨噬细胞随鼠龄增加而增多。随着鼠龄增加,胸腺成熟T细胞总数减少,CD4^+细胞变化始终不明显,CD3^+细胞从12个月开始逐渐减少,16个月时CD4^+/CD8^+比值已上升。结论随着鼠龄增加,小鼠胸腺结构呈退化趋势。  相似文献   

19.
研究表明 ,脂质过氧化损伤、抗氧化酶的改变在脑萎缩、脑老化中有重要意义〔1〕。日本快速老化脑萎缩模型小鼠 (SAM- P/10 )是目前国际公认的研究脑萎缩理想的自然发病动物模型〔2〕。本研究采用 SAMP旨在观察增龄因素对模型小鼠抗氧化防御体系的影响 ,以探讨脑老化发生的作用机理。1 材料与方法1.1  动物 随机选取 3、6、9三个月龄的 SAM- P/ 10 ,并选同品系正常老化的 SAM- R/ 1作为对照组 ,每组 2 0只动物 ,雌雄各半 (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动物中心提供 )。1.2   方法1.2 .1  试剂  SOD、MDA、CAT、GSH- Px试剂盒…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WS/T405-2012《血细胞分析参考区间》在北京健康老年人中的适用情况,并探讨老年人血细胞分析结果与年龄增长的关系.方法 按照WS/T405-2012《血细胞分析参考区间》行业标准要求,筛选在清华大学医院体检的60岁以上老年人2324名,采用希森美康XE-1800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检测,统计行业标准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