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夜啼是儿科常见病种,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影响极大。中医治疗夜啼的历史悠久,常从脾寒气滞、心经积热、惊恐伤神3个角度进行论治。亦可从肝脾角度出发,以安魂静脾法治疗肝魂不位证、脾不主静证小儿夜啼。现从夜啼病鉴别、中医治疗夜啼历史源流、从肝脾论治小儿夜啼机理、治疗验案四部分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
答:小儿夜啼,多见于3个月内的婴儿.表现为白天如常,入夜则啼哭不安.中医认为,小儿夜啼有习惯性和病态反应的不同,病态反应多因脾寒(腹部中寒而夜腹作痛)、心热、惊恐所致.至于婴儿夜间饥饿或尿布潮湿而夜啼,以及伤乳、发热或因其他疾病而引起啼哭者,则另当别论.婴幼儿夜啼,临床表现有轻重不同,虽多属生理性,但必要时可施以药物调治.婴幼儿内服药物多有不便,结合中医辨证分型,正确选用外治法更为便捷、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石婵  胡淑萍 《光明中医》2016,(14):2032-2033
夜啼为儿科特有病种,古医籍中又称儿啼、躽啼,是儿科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多发生于新生儿及6个月以内"脏腑柔弱""全而未壮"的婴儿。在夜啼的治疗上,西医缺乏明显有效的方法,而中医认为,夜啼主因脾寒、心热、惊恐等原因所致,通过辨证,采用中医治疗小儿夜啼往往能取得较快较好疗效。通过跟随导师,观察发现,在临床上小儿夜啼多数由"寒"所引起。  相似文献   

4.
夜啼是指小儿白天如常,每到夜晚则啼哭吵闹,夜不得卧。夜晚或间歇发作,或定时啼哭,或持续不已,甚则通宵达旦;民间称为“夜啼郎”。若不及时治疗,则会影响大人的工作休息和小儿的身心健康。引起小儿夜啼的因素较多,如饥饿、尿浸湿、便意、断乳、包扎不当或被褥过冷过热等,而这些一旦纠正即可不医而愈;而由于心脾伏热,脾寒心热,暴受惊恐则是小儿夜啼的主要原因,其中尤以半岁以下小儿多见,因小  相似文献   

5.
杨晓帅 《吉林中医药》2011,31(8):788-788
夜啼为小儿常见疾病之一,多见于新生儿及婴儿,现代认为其病因多与脾寒、心热、惊恐有关。吾师从业数十年,对此病的认识较有见地,认为此病得之多与初生儿脏腑尚未长成有关,心神不得所养,易受惊恐。  相似文献   

6.
夜啼是小儿每天到夜间间歇啼哭或持续不已 ,甚至通宵达旦 ,民间俗称“夜啼郎”。笔者运用推拿疗法 ,对本病 2 0例进行辨证施治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2 0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 ,其中男 11例 ,女 9例 ;病程最长为 42d ,最短为 3d ;其中脾寒夜啼者 6例 ,心热夜啼者 4例 ,惊恐夜啼者 3例 ,食积夜啼者 7例。2 治疗方法以百会、心经、肝经、小天心为主穴 ,再配合其他穴位进行辨证推治。脾寒者加补脾经 ,摩腹 ,推上七节 ;心热者加清小肠 ,清天河水 ,退下六腑 ;惊恐者加推肝经 ,指掐小天心 ,掐精宁 ;食积者加清脾胃 ,清大肠 ,…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推拿治疗小儿夜啼的临床疗效。方法所选病例均来自江苏省中医院推拿科门诊。对60例夜啼患儿,运用推拿手法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儿啼哭、身热、烦躁等症状的变化,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脾虚食滞型为90.0%,心理积热为85.0%。,惊恐伤神为100%。结论运用推拿手法治疗小儿夜啼临床疗效确切,尤其对惊恐伤神型最有效。  相似文献   

8.
小儿夜啼是婴幼儿的一种常见病症。该病症病因复杂 ,有因脏热心烦或脾寒腹痛引起 ,也有因受惊恐和生活习惯改变 ,及尿布浸湿、饥饿或包盖过严所致。临床表现 :小儿白天喜笑如常 ,但在晚间睡眠时啼哭不安 ,多为每晚定时啼哭 ,有的甚至通宵达旦。对于夜啼的患儿 ,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效果较好。现介绍疗法 4则 ,供临床选用。 1、填脐疗法 :取五倍子 1 5 g,生地 1 0 g,黄连 3 g,朱砂 0 .5 g,共研细末 ,用陈茶汁调成小饼状 ,敷于脐部 ,胶布固定 ,每晚更换 1次 ,一般敷 2~ 6次可效。2、外敷疗法 :取吴茱萸 1 2 g,研为细末 ,用陈醋适量调成糊状 ,敷…  相似文献   

9.
<正> 小儿夜啼是儿科常见病之一,多因脾寒、心热、惊恐所致。近几年来笔者采用耳穴手压法治愈小儿夜啼24例,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均为门诊收治,年龄为初生后婴儿1个月~1周岁;男9例,女15例;  相似文献   

10.
穿山甲治疗小儿夜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明  郭丽 《中医杂志》2002,43(3):173-173
夜啼多见于初生婴儿,主要因脾寒、心热、惊恐所致,寒则痛而啼,热则烦而啼,惊则神不安而啼。笔者在长期临床实践中采用炮穿山甲研末冲服治疗小儿夜啼,服用方便,疗效可靠。具体方法:炮穿山甲研极细末,每次0.25g,每日临睡前开水冲服。  相似文献   

11.
浅谈小儿夜啼的病因病机和辨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仝志启 《陕西中医》2009,30(10):1407-1408
夜啼是小儿常见病证,对于其病因病机,历代医家多从“脏寒、心热、神不安、拗哭”进行阐述,这在临床是多见的,但不够全面。笔者总结历代医家有关小儿夜啼的论述、医案和现代临床报道,认为小儿夜啼的病因病机可归纳为寒、热、虚、惊四大类,l临床具体辨证主要有脏寒气滞证、心肝郁热证、惊恐伤神证、脾胃虚弱证、阴虚内热证、饮食积滞证、心肝血虚证、瘀血阻滞证、痰热扰心证。现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太极推拿头面部手法治疗惊恐伤神型小儿夜啼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太极推拿头面部手法治疗惊恐伤神型小儿夜啼29例。结果:两组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9.66%,对照组总有效率68.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医证候积分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简易婴儿睡眠问卷(BISQ)评分组内比较及组间比较,除白天睡眠时间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太极推拿头面部手法治疗小儿惊恐伤神型夜啼,疗效确切,简便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临床资料 本组32例确诊的夜啼患儿,排除疾病性及拗哭者,亦排除因护理不当所致夜啼。患儿最大1岁,最小3个月;病程长者1年,短者1个月;曾治疗无效者23例,未治疗者9例;夜啼通宵达旦者5例,定时哭啼者3例。治疗方法 红花2~3g,水煎加冰糖少许,代水服。效果:治愈28例,好转2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93.75%。讨论 婴儿夜啼是由于患儿神经系统不健全,对内外刺激不适而产生的一种表现。中医有脾阳亏虚、心经积热、惊恐伤神等三种辨证分型。笔者认为夜啼的关键是神魂不安守其舍。心藏神,主血脉;肝藏魂,主藏血;营血充盈而流通,则神魂得安,夜啼可止。红花活…  相似文献   

14.
婴幼儿夜间惊哭,中医认为以心、肝两经蕴热为多,一般多由喂养不当,食积有热,或受惊吓而引起。此症轻时失治,往往易成顽症,称“夜啼郎”。如因各种疾病(如疳积、虫症、营养不良、佝偻病等)引起的夜啼,则要治疗原发病。一般治疗以清泄心、肝积热,安神镇惊为主,可配合以下饮食疗法。  相似文献   

15.
“夜啼”属于儿科中的常见疾病,多发于1岁以内的婴幼儿。主要临床表现是入夜后啼哭不止,伴有惊恐状:有时整夜整夜不能入睡,闹得小孩及大人都疲惫不堪。西医检查大多数小儿身体各项生命体征均无异常,按中医辨证分型则属 “脾寒”或 “心热”所致,  相似文献   

16.
夜啼是指小儿白天一切如常,入夜则啼哭不安,或者小儿每夜定时啼哭,甚则通宵达旦哭啼的一种疾病。中医认为引起夜啼的病因无外乎寒、热、惊三个方面。笔者近年来应用民间验方治疗本病,效果颇佳,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夜啼主要见于初生婴儿,白天能安静入睡,入夜则啼哭不安,或每夜定时啼哭,甚则通宵达旦,故日夜啼.本病主要因脾寒、心热、惊恐所致,应当辨证护治。  相似文献   

18.
小儿心气怯弱,若见异物或闻异声,易导致心神不宁而发为夜啼;脾常不足,饮食不知自节,脾胃易受损伤,食滞中焦,气机受阻,化痰生火,困扰神明发为夜啼;先天肾气不足有很大关系。分为脾寒气滞、心经积热、乳滞和惊恐伤神,有内治和外治法。常用钩藤、远志、茯苓、厚朴、焦三仙和鸡内金,安神定志、行气消食;外治常推拿按摩揉小天心、板门等穴位,宁心安神。  相似文献   

19.
从小儿夜啼与五脏的关系及辨证归经施治等方面系统阐述湖湘针推学术流派“推五经,调五脏”治疗小儿夜啼的临证思路.中医学认为脾寒、心热、惊恐、食滞均可致小儿夜啼,病位主在心、脾,但与肺、肝、肾有着密切关系.临床治疗小儿夜啼需充分考虑脏腑之间的生克与助制关系,辨证归经施治.心火内扰证的推五经方案为:清心经,清脾经、清后再补脾经,清肝经,补肺经,补肾经,清后溪;脾胃虚寒证的推五经方案为:补脾经、补心经,补肺经,补肾经,清肝经,清心经;暴受惊恐证的推五经方案为:补肾经,补脾经,补肺经,清肝经,清心经;食滞不化证的推五经方案为:清脾经,补脾经,清肝经,清心经,补肾经,清或补肺经.同时注意预防和调护,防止他病的传变.  相似文献   

20.
夜啼是婴幼儿杂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表现为白天如常,入夜则啼哭不安,或每夜定时啼哭,甚则通宵达旦,民间俗称“夜啼郎”、“夜哭郎”。近年来,笔者在临床上单纯用推拿治疗小儿夜啼16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一般资料 160例中,男89例,女71例;年龄最大11个月,最小8天;病程最长108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