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前,三维可视化、3D打印、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混合现实(mixed reality,MR)等数字智能化诊疗技术广泛应用于肝胆胰外科疾病的诊治,呈蓬勃发展之势[1].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手术治疗有其独特的临床优势,是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  相似文献   

2.
正混合现实技术是继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简称VR)、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之后,出现的全新数字全息影像技术。该技术最核心的特性是打破了数字的虚拟世界与物理的真实世界的界限,从而将数字技术多年的量变积累突破到质变。  相似文献   

3.
正数字骨科是将计算机数字技术与骨科临床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即通过计算机进行辅助的数字处理和图像处理骨科基础与临床中的实际问题。近10年来,数字骨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创伤骨科的医学诊疗操作朝着个性化、智能化、微创化的方向发展。目前,数字骨科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骨科有限元分析;(2)骨科三维重建技术;(3)骨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和混合现实(mixed reality,MR)技术;(4)骨科增材制造技术(3D打印技术);(5)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与计算机辅助制造(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CAM)技术;(6)计算机辅助骨科导航手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息影像技术的高速发展,其提供的高级可视化技术和交互式医疗体验使得不同的现实可视化系统在医学上的应用日益广泛。文章综述了不同现实可视化系统,如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 VR)系统、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 AR)系统及混合现实(mixed reality, MR)系统的定义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术前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平台辅助下脊柱截骨矫形手术治疗脊柱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7年7月本院收治的12例脊柱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例患者(VR组)应用VR平台进行规划:术前将三维CT图像导入VR平台、自动生成三维重建模型、截骨工具虚拟截骨、自动生成截骨后模型、挑选最合适的截骨方式;6例患者(传统组)为传统截骨矫形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围术期并发症及术后矫正率。[结果]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硬脊膜撕裂等并发症。VR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均小于传统组,侧凸Cobb角矫正率及后凸Cobb角矫正率均大于传统组,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VR平台能模拟脊柱截骨后效果,在脊柱畸形截骨矫形手术的个体化治疗上具有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术前虚拟现实设计单开门椎板角度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5年1月~2018年12月,75例患者纳入本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虚拟现实技术(visual reality, VR)组38例术中依据术前虚拟现实设计开门椎板角进行操作,常规组37例常规调整开门椎板角。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VR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常规组(P0.05)。门轴侧骨折VR组为3.16%(6/190),常规组为9.19%(17/18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R组未发生医源性脊髓损伤,而常规组有3例患者术后出现脊髓损伤加重。VR组未发生C5神经根损伤,而常规组5例患者出现C5神经根损伤。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四肢肌腱反射分级显著下降,而肌力和感觉评级显著增加,JOA评分显著增加(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VR组的Cobb角显著大于常规组(P0.05),VR组的椎板角显著小于常规组(P0.05),但两组间脊髓横断面积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虚拟现实设计单开门椎板角度的单开门成形术可准确测控椎板开门角度,提高手术效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虚拟现实技术在骨科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作为一种高科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而正逐渐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有人预言它将成为21世纪的十大热门技术之一。今天,它已经在一些生物医学领域得到成功应用,在医学教学、疾病诊断、手术模拟、康复医疗、远程医疗等方面逐渐显现出其重要性。 虚拟现实一词始于1989年,由Lanier首先提出。虚拟现实技术是一门涉及众多新兴学科的实用技术,它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传感与测量技术、仿真技术、微电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在改善外科手术病人术前焦虑状态的应用效果。方法 前瞻性入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2020-05-04—2020-07-10拟行外科手术治疗的病人100例,1∶1随机分为VR体验组(50例)与传统术前谈话组(50例)。VR体验组病人在常规术前谈话后观看手术室术前准备流程及麻醉苏醒过程的第一人称视角VR全景视频,传统谈话组则仅采取常规术前谈话,完成后两组病人均填写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估其术前焦虑水平。结果 VR体验组病人的SAS评分显著低于传统谈话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VR技术拍摄的第一人称视角全景视频能帮助病人了解进入手术室后术前准备流程及麻醉苏醒过程,可以有效缓解病人术前焦虑状态,在临床工作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在改善外科手术病人术前焦虑状态的应用效果。方法 前瞻性入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2020-05-04—2020-07-10拟行外科手术治疗的病人100例,1∶1随机分为VR体验组(50例)与传统术前谈话组(50例)。VR体验组病人在常规术前谈话后观看手术室术前准备流程及麻醉苏醒过程的第一人称视角VR全景视频,传统谈话组则仅采取常规术前谈话,完成后两组病人均填写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估其术前焦虑水平。结果 VR体验组病人的SAS评分显著低于传统谈话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VR技术拍摄的第一人称视角全景视频能帮助病人了解进入手术室后术前准备流程及麻醉苏醒过程,可以有效缓解病人术前焦虑状态,在临床工作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中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三维成像(VR)、表面阴影显示法(SSD)、最大密度投影(MIP)在诊断足踝部隐匿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自2015-01—2019-06经临床确诊的120例足踝部隐匿性骨折,对患者的MSCT横断图像应用MPR、VR、SSD、MIP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比较4种技术的诊断正确率、漏诊率、误诊率。结果 MPR技术诊断正确108例(90.0%),漏诊11例(9.2%),误诊1例(0.8%)。VR技术诊断正确77例(64.2%),漏诊29例(24.2%),误诊14例(11.6%)。SSD技术诊断正确74例(61.7%),漏诊29例(24.2%),误诊17例(14.1%)。MIP技术诊断正确52例(43.3%),漏诊22例(18.3%),误诊46例(38.3%)。MPR技术诊断正确率高于VR、SSD、MIP技术,而漏诊率、误诊率低于VR、SSD、MIP技术。结论 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中MPR、SSD、VR、MIP在足踝部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中各有价值,其中MPR技术的诊断价值最高,可作为首选诊断方法。此外,这4种技术综合应用既有利于骨折细节的观察又能从整体上判定骨折的移位和走行。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Anaesthesia》1984,39(1):80-80
The Faculty of Anaesthetists of the 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 of England, 35–43 Lincoln's Inn Fields, London WC2A 3PN. Telephone: 01-405 3474.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通过对深圳市某两所小学发生的流行性腮腺炎突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差异性进行分析,为制定科学、高效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5~7月深圳市大鹏新区某两所小学爆发流行性腮腺炎,以学校为整体研究对象,分别标记为学校A(24个班,学生1210例)和学校B(27个班,学生1274例),对比两所小学的疫情流行病学差异性。结果分析发现,学校A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为4.30%,发病班级所占比54.17%,均较学校B1.73%和29.63%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显示学校A学生出现疫病平均年龄为(11.2±1.1)岁,较学校B(9.34±1.0)岁,对比差异明显(P<0.05);且两组疫病患儿在接种疫苗率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疫情发生时,学校B疫苗紧急接种率明显高于学校A,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学作为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的主要场所之一,疫病爆发高峰季节前,针对易感染人群给予相应的疫苗接种等预防控制措施,同时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对于降低感染人群数量,减轻、遏制疫情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相关防控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