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随着技术、经验及器械的发展,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成功率在近十年取得了迅速的提高[1]。尽管经验的积累和技术的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CTO-PCI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但与常规PCI相比,CTO-PCI操作更为复杂,技术学习曲线也相对更长,  相似文献   

2.
正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指冠状动脉完全闭塞超过3个月、TIMI血流0级的病变,发生率约占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20%~30%[1],仅8%~15%的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CTO发病率和接受PCI的比例呈明显反差,一方面是CTO治疗难度大,成功率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研究报道在技术成熟的诊疗中心或丰富经验的介入专家,CTO患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是临床常见的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目前发现越来越多的糖尿病患者合并冠状动脉CTO病变。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技术的发展,CTO-PCI策略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冠状动脉CTO病变合并糖尿病的治疗。该文介绍冠状动脉CTO病变合并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糖尿病与侧支循环的关系及CTO-PCI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既往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无CABG的原位血管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结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治疗的CTO病变行PCI的既往有CABG的CTO-PCI组患者(219例),同时选择既往无CABG的CTO-PCI组患者(52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PCI成功率和介入方法以及并发症等。结果既往有CABG的CTO-PCI组患者年龄[(66.5±9.4)岁比(61.1±10.2)岁,P=0.002]、高血压病(90.0%比83.0%,P=0.015)、糖尿病(40.6%比30.1%,P=0.005)和卒中史(8.7%比4.4%,P=0.020)显著高于既往无CABG的CTO-PCI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既往有CABG的CTO-PCI组患者技术成功率(77.6%比87.1%,P=0.001)和手术成功率(74.9%比84.8%,P=0.001)显著低于既往无CABG的CTO-PCI组患者,而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2.7%比2.3%,P=0.7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既往有CABG的CTO-PCI组患者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入组技术成功率[71.8%(94/131)比86.4%(76/88),P=0.038]显著低于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入组;既往无CABG的CTO-PCI组患者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入组技术成功率[83.5%(258/309)比92.2%(202/219),P=0.007]显著低于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既往有CABG的CTO病变患者介入难度更高,可以更多地应用逆向技术来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正>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在临床实践中并不少见,但只有很少一部分患者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chronic total occlusion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CTO-PCI)是目前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面仍具挑战性的领域。近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血流储备分数(FFR)和心脏磁共振(CMR)成像评估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的血运重建适应证。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12月四川省人民医院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至少一支血管存在CTO病变的患者32例,通过CMR测量心肌延迟强化透壁程度和区域性室壁运动积分指数(RWMSI),比较主要供体血管和CTO病变血管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FFR值的变化,并观察3个月随访期间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情况。结果最终19例患者完成所有检查和随访。CTO-PCI后主要供体血管FFR值[(0.88±0.09)比(0.81±0.12),P=0.031]和CTO病变血管FFR值[(0.85±0.10)比(0.41±0.08),P=0.015]均较CTO-PCI前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个月随访时LVEF较CTO-PCI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1.32±11.72)%比(43.82±10.56)%,P=0.038]。但心肌延迟强化透壁程度>75%和RWMSI>2.0的患者CTO-PCI后FFR<0.8,LVEF无改善。结论即使有良好的侧支循环,CTO病变端心肌仍处于缺血状态。CTO-PCI后CTO病变血管和主要供体血管的FFR值均显著升高,并能带来左心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正>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患者约占全部冠状动脉(冠脉)造影(CAG)阳性患者的1/3,如果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成功开通CTO病变血管,可缓解患者的心绞痛症状、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减少冠脉搭桥手术及增加生存率[1-2]。但CTO接受PCI者仅占全部PCI病例的10%~15%,原因是CTO病变PCI技术难度大、即刻成功率低、术后再闭塞和再狭窄发生率高,被认为是目前PCI领域最  相似文献   

8.
慢性完伞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病变是指冠状动脉完全闭塞且闭塞时间超过3个月的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治疗CTO病变有效方式之一.但PCI手术失败最常见的原因是导丝不能通过CTO而进入血管远端真腔[1].逆向PCI技术是提高开通CTO成功率较为有效的方法[2-5].  相似文献   

9.
正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是指严重的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负荷,导致冠状动脉内血流阻断即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0级,达到完全或几乎完全闭塞的确定或已知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的病变[1,2]。CTO病变是一种常见的冠状动脉复杂病变,约占全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病例的10%~20%[3]。CTO病变以较低的手术成功率著称,相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占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20%~30%。尽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技术发展迅速,但CTO-PCI仍然是冠心病治疗领域最后的壁垒,CTO-PCI失败最常见的原因是导丝或球囊无法通过闭塞病变及球囊不能充分扩张,而冠状动脉夹层、穿孔及同侧侧支损伤则是常见的操作并发症。因此,PCI前需要综合考虑病变的解剖特征、存活心肌及患者的一般情况,选择适合CTO-PCI的患者,现就无创影像学在CTO-PCI中的应用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冠状动脉闭塞(CTO)患者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可行性和影响因素。方法 136例CTO患者,术前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经桡动脉或股动脉途径行PCI治疗,总结靶病变导丝通过率、PCI治疗即刻成功率、手术成功率的影响因素、手术时间、造影剂用量、术中及住院期间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心绞痛发作情况和心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136例患者人均CTO病变1.2处,人均置入支架1.3个。闭塞处导丝通过率为89%,PCI即刻成功率为80.9%,手术时间1~5 h,平均2.3 h。术后心绞痛发作显著减少(术前心绞痛均在Ⅱ级及以上,而术后Ⅱ级及以上心绞痛仅占36.3%),心功能明显改善(术前LVEF 0.43±0.08,术后3、6、12个月分别为0.48±0.09、0.53±0.11和0.55±0.10),术中或住院期间无死亡患者,未发生不可救治的严重并发症。结论CTO患者成功PCI治疗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且随着术者技术的成熟和器材改进,手术成功率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与术者经验、患者全身情况、冠状动脉闭塞时间及闭寒病变的部位及特征、介入器械和手术技巧的合理应用等因素密切相关,与介入途径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2.
正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是指冠状动脉(冠脉)在粥样硬化病变基础上由于血栓形成、反复机化导致冠脉血管完全闭塞且闭塞时间超过3个月的病变[1-2]。冠脉闭塞后长时间的缺血可致部分心肌坏死或处于冬眠状态,因此CTO患者中合并心功能不全较为常见,其中左室收缩功能障碍(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disorder,LVSD)是心力衰竭发展中的重要病理生理改变和评价心力衰竭的关键指标。循证医学证据表明,CTO病变血管所供应的心脏区域内常有大量存活的心肌[3]。本研究旨在观察  相似文献   

13.
慢性完全闭塞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的现状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是指冠状动脉100%闭塞且闭塞超过3个月的病变[1].CTO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技术难度大、即刻成功率低、术后再闭塞和再狭窄发生率高,故被认为是目前PCI领域最大的障碍和挑战.近年来通过各国心脏介入专家的广泛交流与合作,在CTO专用器械研发、PCI手术技巧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 CTO)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是对术者PCI策略、技巧、技术等诸多方面最全面、苛刻的考验, 相对于非CTO病变, CTO PCI的成功率低, 并发症发生率高, 因此CTO常常被称为"待攻克的堡垒"。近年来, 随着器械的进步和术者技术水平的提高, 尤其是各种CTO PCI专题活动的开展, 激起了很多术者挑战复杂病变的热情。除了参加传统的学术会议外, 初学者常常通过各种新媒体手段, 向不同术者学习和交流, 短时间内获得了大量信息, 其手术成功率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但如果不能对这些碎片化的信息进行认真分析和甄别, 有可能会误导初学者, 使其陷入误区。中国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俱乐部(Chronic Total Occlusion Club, China, CTOCC)自2005年成立之初, 就非常重视CTO PCI的规范化操作, 俱乐部根据我国术者CTO PCI理念和操作特点的变化先后撰写了CTOCC CTO PCI推荐路径及...  相似文献   

15.
正1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概述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CTO)是指冠状动脉管腔完全闭塞且闭塞时间3个月的病变~([1])。尽管新的治疗设备、器械以及技术的出现,对于CTO介入治疗的成功起到了重要作用~([2]),但CTO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仍然是冠心病介入治疗领域的热点与难点。在PCI术前对CTO进行合理影像学评估,对术者采取更加  相似文献   

16.
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病变通常被认为是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最后待以攻克的堡垒”。近年来随着手术器械的不断改进、术者经验和技术的提高,尤其是逆向导引钢丝技术的应用,使CTO-PCI的手术成功率得以显著提高[1-4]。本文将结合中国国情,从实战角度对逆向导引钢丝技术在CTO-PCI中的应用做一论述。  相似文献   

17.
<正>冠状动脉(冠脉)慢性闭塞病变(CTO)虽然是目前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领域的热点和难点,但是随着介入治疗器械的发展、操作技术和策略的规范,以及术者经验的积累,CTO病变介入治疗成功的比例正逐年升高[1]。本文就目前国内外CTO病变PCI治疗领域的最新动向,包括器械、操作和策略等作一回顾。1器械进展1.1导丝1.1.1 Fielder系列Fielder系列(Asahi公司)导  相似文献   

18.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开通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有前向和逆向两种技术。过去20年中, 随着专用器械的创新应用, CTO-PCI技术在国际上不断取得进展和突破;在我国虽起步稍晚, 但近10年来进步较快, 尤其是前向技术在借鉴中亦有创新, 如在微导管辅助平行导丝技术、前向夹层重入真腔(ADR)和主动真腔寻径(ATS)技术以及并发症防治等方面, 积累了中国经验。在总结以往相关研究及国内外相关指南、共识的基础上, 我们制定了该共识, 并绘制中国CTO-PCI前向技术的路径图供参考, 以规范CTO-PCI前向技术策略和操作, 提高CTO病变介入治疗成功率, 确保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9.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在日常造影中的检出率较高,但并不是所有CTO都需要介入治疗。由于CTO-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特殊性,目前还缺少有力的临床研究证实CTO-PCI可以改善CTO患者的预后。介入治疗手段多用于改善有明确缺血证据的患者症状以及生活质量。CTO-PCI是目前PCI领域难度最大的一类手术,存在一定的失败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实践中应合理选择需要进行CTO-PCI的患者,根据现有的流程图制定首选策略,并在不同策略中进行安全、合理、高效的转化,从而保证手术的成功。  相似文献   

20.
<正>2019年7月29日,在Circulation杂志上发表了冠状动脉(冠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指导原则的全球专家共识文件,这个共识文件最初是在2018年召开的三个CTO-PCI会议(CTO Summit、Multi-Level CTO、Euro-CTO)期间构想出来的,文件初稿由北美、欧洲和日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