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应用改良Macnab标准、Oswestry功能障碍(ODI)指数及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术后均随访6个月,优良率为93.75%(45/48)。未发生脊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及6个月时患者的ODI指数及VAS评分均显著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并发症少,可明显改善术后生活质量,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孔镜组(采用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42例)和开窗组(采用后正中入路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38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JOA评分。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14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孔镜组均短(少)于开窗组(P<0.001)。术后3个月JOA评分两组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切口小、出血少等优点,且能达到同开放手术相同的直接减压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PTED)与小切口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SIIF)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近期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9-03—2020-05郑州市第十五人民医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68例老年LD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PTED组(36例)和SIIF组(32例).比较2组患者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效果。方法随机将70例LDH患者分为2组,每组35例。观察组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对照组实施小切口椎板切开髓核摘除术。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和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LDH,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有效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12—2020-09间佛山健翔医院骨科收治的96例LDH患者的临床资料.男64例,女32例;年龄32~70岁,平均44.36岁.依据突出程度及影像学特征分型:突出型42例,脱出型38例,游离型16例.椎间盘突出...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切除术(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沈丘县人民医院骨科2019-01—2021-01收治的82例LDH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PTED组和小切口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SIIF)组,各41例.比较2组围术期手术指标.术前及术后1个月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可视化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V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延津县人民医院骨科2018-06—2020-06收治的114例LDH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法分为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组(FD组)和VPTED组,各57例.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记录围术期指标,统计手术优良率.分...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经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采用PELD治疗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疼痛VAS评分、ODI评分评价患者疼痛以及腰椎功能改善情况,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患者均获得12个月随访。术中发生硬膜囊撕裂1例,出血1例,类脊髓高压综合征2例。术后发生1例神经病理性疼痛。均未发生截瘫、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疼痛VAS评分、ODI评分术后各时间点均较术前降低(P<0.05);疼痛VAS评分术后1个月与术后1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均较术后1 d降低(P<0.05);疼痛VAS评分及ODI评分术后3、6、12个月均较术后1个月降低(P<0.05),术后6、12个月均较术后3个月进一步降低(P<0.05),术后12个月与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优37例,良10例,可3例,优良率94%。结论 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腰椎功能,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3):2188-2191
[目的]探究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骨科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院期间均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对其一般资料及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83.4±36.9)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1.7±7.2)ml,未出现严重手术相关并发症。与治疗前相比,术后各随访时间点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以及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均明显下降,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术后9个月时,根据改良Mac Nab评价标准,优良率为83.3%(53/60)。[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对组织损伤小,符合现代骨科微创的操作理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2-01-2014-04接受PTED治疗的122例单节段伴有单侧神经根性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L_(3-4)19例,L_(4-5)68例,L_5-S_1 35例。A组97例采用经椎间孔入路TESSYS技术,B组25例采用YESS技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及并发症情况,采用VAS评分、0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A组有1例出现神经根损伤。其他患者未发生严重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A组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疼痛VAS评分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例术后3个月内下肢疼痛明显,其中A组4例,B组3例,在术后半年内再次行腰椎后路融合手术。两组术后3d和末次随访时腰痛、腿痛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末次随访时ODI指数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疗效按MacNab标准评定,优良率76.0%,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前提下,经椎间孔入路YESS技术和TESSYS技术都能达到很好的疗效,但TESSYS技术适应证更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BEIS(broad easy immediate surgery)技术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TD)和传统椎板间开窗椎间盘切除术治疗旁中央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月,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中央型LDH患者78例,接受BEIS技术PETD治疗40例(A组),接受椎板间开窗椎间盘切除术治疗38例(B组)。比较2组的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时间、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住院时间、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患者随访1222个月。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组在切口长度、出血量及住院时间上均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术后ODI、VAS评分及JOA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JOA评分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各有3例出现并发症,各有1例于术后随访时复发。结论 2种术式治疗旁中央型LDH效果相当,与传统的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相比,BEIS技术行PETD具有手术切口小、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椎间孔镜TESSYS术与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或不伴腰椎神经根管狭窄的疗效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2018年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或不伴腰椎神经根管狭窄64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手术方式分为两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术的为TESSYS组,共34例,采用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的为开放组,共30例,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进行VAS评分、ODI评分和改良MacNa评分评价临床疗效,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比分析数据。[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TESSYS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下地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均低于开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ESSYS组早期并发症1例,开放组早期并发症3例。两组患者随访6~18个月,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VAS和ODI评分均显著减少,不同时间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间VAS和ODI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术后3个月,TESSYS组VAS和ODI评分均显著低于开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6、12个月,两组间VAS和ODI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acNab评价标准,TESSYS组优良率94.12%;而开放组优良率83.3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术与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均能有效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但TESSYS术在术后短期内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腰椎椎间盘切除术(PETD)治疗高位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14年5月本院采用PETD治疗的24例高位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前及术后12个月腰腿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采用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时间60~100 min,平均74.6 min;手术出血量15~40 m L,平均24.0 m L;住院天数3~7 d,平均4.3 d;随访时间14~36个月,平均21.1个月。术前腰痛VAS评分为(6.88±1.33)分,术后12个月为(1.96±0.9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腿痛VAS评分为(7.67±1.27)分,术后12个月为(1.83±0.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ODI值为(68.8±8.4)%,术后12个月为(20.4±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Macnab标准,术后12个月随访时优16例、良5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7.5%。结论 PETD治疗高位腰椎椎间盘突出症能够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是治疗高位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TD)治疗钙化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20例钙化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PETD并钙化物取出,其中L_5/S_1节段4例,L_4/L_5节段16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腰椎CT和MRI检查,根据钙化物的形态和位置进行分型,对突出物与行走神经根的位置关系进行分型,根据不同的分型,采取不同的手术策略。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Mac Nab标准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患者随访3个月。术后复查腰椎CT示症状侧旁中央及神经根管部位的钙化物被完全切除,中央部及无症状侧仍残留部分钙化物。所有患者术后腰腿痛的VAS评分为0~1分,术后Mac Nab标准评价为优。结论 PETD避免过度牵拉神经根,可降低术中发生神经损伤的概率,可切除神经根管处的钙化物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治疗钙化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TD)联合三维导航技术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6月接受PETD治疗的46例单节段LDH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2例采用三维打印模板导航技术穿刺(导航组),其余24例采用常规C形臂X线机透视引导穿刺(透视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穿刺时间及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等指标,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疼痛缓解程度及腰椎功能改善情况,术后1年采用MacNab标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导航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穿刺时间显著低于透视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透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术后1周、3个月、12个月VAS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术后3、12个月ODI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2个月MacNab疗效评定,导航组优良率为95.45%(21/22),透视组优良率为91.67%(22/2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PETD联合三维导航技术治疗LDH手术和穿刺均用时减少,而且能减少透视次数、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2013-08-2015-01,共有21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我院行经皮穿刺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神经根减压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腰腿疼痛缓解情况进行评价,采用ODI功能评分及改良Mac Nab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 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55~125 min,平均85 min,住院时间3~6 d,平均4 d,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平均随访18个月,手术前腰腿痛VAS评分术前为(8.6±2.5)分,术后当天为(2.0±1.1)分,末次随访(1.8±0.8)分,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ODI为(65.4±21.8),末次随访为(12.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例患者出现感觉异常;1例出现髓核残留,另有1例术后9个月复发,均行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翻修后症状缓解。按照Macnab标准评定,其优良率为9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是一种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TD)治疗脱出型和游离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7月—2014年9月,对被诊断为脱出型和游离型LDH的48例患者采用PETD治疗。所有患者根据髓核脱出(NPP)的方向和远近分4型:Ⅰ型3例,Ⅱ型11例,Ⅲ型26例,Ⅳ型8例。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改良Mac 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所有病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35~90 min,平均65 min;出血量5~20 mL,平均10 mL;住院时间2~30 d,平均3.5 d。2例患者术后出现患侧肢体麻木加重,1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1例术后出现椎间隙感染,经对症治疗后症状均消失。术后总体满意度为87.5%;各型分别为Ⅰ型67.7%,Ⅱ型90.9%,Ⅲ型92.3%,Ⅳ型75.0%。所有患者术后疼痛症状均有所缓解,末次随访VAS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15~45 d(平均30 d)均恢复正常工作。结论 PETD治疗脱出型和游离型LDH安全且有效,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椎间孔镜经不同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陈之光  付勤 《中国骨伤》2012,25(12):1057-1060
与传统开放性手术相比,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手术创伤小、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恢复较快等特点。但是由于突出物位置的不同、病变节段高低或髂嵴阻挡等原因,PTED经椎间孔入路的适应证相对狭窄,尚不能取代开放性手术。新入路的开发及器械的改良已成为PTED目前研究的热点及未来发展方向。近年来,经椎板间隙入路和经髂骨入路的出现使得PTED的适应证得到了极大扩展。然而,操作不规范、对适应证或手术入路选择失当仍然是导致PTED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本文就PTED的适应证、3种不同入路的手术方法、临床疗效和并发症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经皮内窥镜下手术治疗复发性腰椎盘突出症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总结经皮内窥镜下手术治疗复发性腰椎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2003年12月~2005年12月,共有32例复发性腰椎盘突出症患者纳入研究,男22例,女10例。手术时年龄21~63岁,平均42岁。手术节段:L3/47例,L4/522例,L5/S13例。均采取局部麻醉下经皮侧入路从椎间孔进入内窥镜下手术减压。术后随访患者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手术时间25~60min,平均40min,2例(6%)发生并发症,1例脊膜破裂,另1例术后出现暂时性小腿外侧麻木。随访24~45个月,平均30个月,使用Macnab标准评估术后疗效,2年随访时优10例,良16例,可3例,差3例,整体满意度81.2%(26/32),6例疗效不满意,其中3例合并节段结构性不稳和1例侧隐窝严重狭窄的患者接受传统减压融合术。VAS由术前平均7.8分减少到末次随访时的2.4分,有明显改善(P0.001)。结论:经皮侧入路内窥镜下手术处理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不需处理瘢痕组织,不破坏更多的脊椎结构,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若无节段结构性不稳定,单纯经皮侧入路内窥镜下减压术是处理复发性椎盘突出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