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目前微创技术在外科领域广泛开展,微创心脏外科手术同样成为各大心脏中心研究的热点,微创旁路移植术(corona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及微创瓣膜手术已广泛开展,尤其是导管技术的发展,使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TAVI)[1]手术的开展越发迅速,伴随介入瓣膜材料及工艺的改进及手术技术的提高,介入瓣膜手术适应证逐渐扩大[2-4],而TAVI联合微创CABG成为瓣膜病合并冠心病的一个最优选择。现将我院1例经心尖TAVI联合微创CABG治疗的一例患者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患者男性,79岁,因“反复胸闷喘气6个月余”人院。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3D-TEE)评估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BAS)患者的主动脉瓣环,探讨3D-TEE指导BAS患者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AVI)的可行性。方法:分析我院成功行TAVI的BAS狭窄患者24例,对术前3D-TEE与多层螺旋CT(MSCT)测量的主动脉瓣环最大径、最小径、面积及面积衍生直径进行一致性分析,根据两者面积衍生直径预测瓣膜型号,比较两者在指导人工瓣膜型号选择上的一致性。结果:3D-TEE与MSCT在测量主动脉瓣环最大径、最小径、面积、面积衍生直径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ICC相关系数分别为:0.817、0.781、0.885、0.869(P<0.001);3D-TEE与MSCT预测的瓣膜型号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二叶式主动脉瓣重度狭窄的患者,3D-TEE可为TAVI提供瓣膜型号选择,因此,在特殊情况下可作为MSCT的替代手段,帮助临床选择合适的人工瓣膜。  相似文献   

3.
正主动脉瓣狭窄(AS)是最常见的可致左室后负荷增加、左室重构和心肌纤维化的瓣膜病[1],且随着人口老龄化进展,出现AS症状的患者越来越多[2]。过去十年中,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I)已成为老年症状性AS患者可靠和有效的替代治疗方法[3]。本文对1例重度AS患者TAVI后左室逆向重构病例进行汇报。  相似文献   

4.
尽管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PBAV)早在20年前便已用于治疗主动脉瓣狭窄(AS),但由于不能改善该类患者的预后而使其应用受限。然而,随着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AVI)的迅速发展,PBAV作为TAVI的主要操作步骤之一,重新发挥重要作用,并且,近来的研究表明,PBAV有望成为暂时不能实施瓣膜置换的急、重症AS患者向TAVI或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过渡的桥梁。  相似文献   

5.
<正>背景: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AVI)术后严重的主动脉瓣瓣周漏与患者死亡直接相关,术后即刻使用球囊再扩张瓣膜成形术可使主动脉瓣膜支架充分扩张治疗瓣周漏。在导管室通过升主动脉造影和超声心动图测量血流动力学指标:主动脉瓣反流指数(AR-Index),可快速、准确、客观地反映TAVI术后即刻瓣周漏的严重程度。目的:测量ARIndex,是否可以判断主动脉瓣球囊再扩张术治疗TAVI术后  相似文献   

6.
<正>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技术已十分成熟[1-3]。目前我国自主研发的主动脉瓣介入器械层出不穷[4],国产瓣膜的优势在于其设计理念深度结合了中国患者主动脉瓣病变特点[5-6]。鉴于国际TAVR低危患者应用趋势[6-8],指南适应证的变迁[1,9-10]以及TAVR患者合并冠心病比例较高的现状[11],TAVR后期冠状动脉再次介入问题值得思考。目前已上市国产瓣膜均为自膨胀瓣膜,瓣架的花冠部分位于升主动脉,导管受瓣膜架体的干扰难以到位冠状动脉开口,因此TAVR后再次冠状动脉干预难度增大[12]。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主动脉瓣狭窄在我国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威胁老年人群健康。传统的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urgical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SAVR)由于能够显著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并延长生存期,一直是症状性主动脉瓣狭窄的标准治疗方法[1]。自2002年由法国的Cribier等[2]成功完成第1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TAVI)开始,TAVI逐渐成为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另一新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I)术发展迅猛。对于外科手术风险很高的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TAVI术已成为一种替代治疗。随着器械的不断改进和临床经验的积累,一些新的技术开始应用于TAVI领域,如非传统的支架输送途径、新材料的带瓣膜支架、局部麻醉下的TAVI术、经导管"瓣中瓣"技术等等。本文将TAVI领域近年来出现的一些新技术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9.
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TAVI)是一种对于伴有严重主动脉瓣狭窄和行传统开胸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高、风险大的患者的新型治疗手段,现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广泛地使用于临床,并收到良好的效果.由于TAVI在这类患者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因此,受到人们很大的关注.国外许多文献也证明TAVI的1年死亡率、再入院率及并发症发生率都低于传统开胸手术,现就近年TAVI的瓣膜系统、临床应用优势、并发症和进展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0.
经皮主动脉瓣置入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TAVI)自最初的临床试用至今已十几年。近年来的多项研究显示,TAVI术不仅在高危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中逐渐取代甚至超越传统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urgical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SAVR),而且在中低危患者中也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已有多项研究比较了球囊扩张型和自膨胀型TAVI瓣膜的临床疗效,机械扩张型瓣膜也在近期的临床应用中获得好评。该文主要介绍TAVI的临床应用历程和器械的研发进展。  相似文献   

11.
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I)已成为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尤其是对于具有外科手术禁忌或中、高危风险的高龄患者。手术过程中,部分患者由于瓣膜口极度狭小且瓣膜结构不清、瓣叶冗长/黏连/严重钙化等,导丝逆向跨主动脉瓣进入左心室建立轨道的难度较大,由此导致并发症发生率增高、手术成功率降低。该文报道3例重...  相似文献   

12.
<正>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TAVI)术后在瓣叶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及临床意义目前仍不清楚。Yanagisawa等回顾性分析了OCEAN-TAVI研究中485例患者的4D多层CT图像,观察TAVI术后3 d、6个月、1年、2年及3年低衰减瓣叶增厚HALT伴瓣叶活动性减低的情况。由于患者并无不良临床表现,因此即使确诊了HALT,也并未予以额外的抗凝治疗。研究结果显示,9.3%的患者出现了早期瓣叶血栓。就植入球囊扩张瓣膜的患者而言,低流速、低压力差型主动  相似文献   

13.
<正>退行性主动脉瓣狭窄是最常见的瓣膜性心脏病,在老年患者中发生率2.5%~7%[1],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TAVR)日益成为代替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urgical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SAVR)治疗重度症状性主动脉瓣狭窄(aortic stenosis, AS)的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14.
经导管主动脉瓣膜植入术(TAVI)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具有临床症状的主动脉瓣严重狭窄且无法手术或手术风险较高的患者。目前,各指南推荐TAVI术后以抗血小板为主的抗血栓治疗方案,抗凝治疗尤其是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在TAVI中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旨在探讨近年来NOACs在TAVI中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式对高龄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10-2018-09我院收治的82例高龄(年龄70岁)钙化性主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为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组(TAVI组,12例)、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组(SAVR组,37例)、药物治疗组(保守组,33例),比较3组术后心功能分级、主动脉瓣功能的改善及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病死率。结果:①TAVI组、SAVR组术后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守组心功能分级Ⅰ级、Ⅱ级所占比例低于TAVI组、SAVR组,Ⅲ级所占比例高于TAVI组、SAVR组,Ⅳ级所占比例高于SAV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保守组钙化面积、钙化积分均高于TAVI组与SAVR组(P0.05),但TAVI组与SAV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TAVI组再住院率低于SAVR组(P0.05),保守组心肌梗死、心房颤动发生率均高于TAVI组(P0.05),其再住院率高于TAVI组与SAVR组(P0.05);④保守组病死率高于TAVI组、SAVR组(P0.05)。结论:TAVI、SAVR治疗高龄钙化性主动脉瓣重度狭窄疗效相近,均优于药物保守治疗,但TAVI可减少患者再住院率,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6.
正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replacement,TAVR),又称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TAVI),是指将组装完备的人工主动脉瓣经导管置入到病变的主动脉瓣处,在功能上完成主动脉瓣的置换。自2002年首例成功以来[1],TAVR已成为老年主动脉瓣狭窄(aortic stenosis,AS)患者的一线治疗手段。欧美国家相继颁布并更新了TAVR的指导性文  相似文献   

17.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TAVI)已成为高危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就TAVI的术中、术后的并发症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通过本文研究发现,术前严格筛选患者、充分的影像学评估至关重要,是避免TAVI严重并发症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正>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后出现新发左束支传导阻滞对预后的影响(作者:Panagiotis Tzamalis)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I)是患有严重主动脉瓣狭窄的手术高危患者的首选术式。TAVI后发生心脏传导阻滞的发病率高于常规主动脉瓣置换手术。其中最常出现的是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和房室传导阻滞,并需植入永久起搏器。目前的资料显示:根据植入瓣膜的类型不同,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使用飞利浦CT TAVI Planning软件对主动脉瓣膜狭窄的患者在经导管主动脉置换术(TAVI)围手术期的术前指导价值,对主动脉进行综合测量评估,根据测量结果对TAVI瓣膜支架的型号进行预测性研究,并与术中经食道超声测量结果对比分析。方法:回顾性研究,搜集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经临床诊断严重主动脉瓣病变,并具有外科治疗的高危因素和手术禁忌证,最终行TAVI手术的患者32例,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68~84岁,平均年龄(70.82±6.07)岁,使用TAVI Planning软件测量主动脉瓣环、主动脉窦、窦管交界、主动脉瓣环下5 mm左心室流出道、窦管交界上方4 cm升主动脉、冠状动脉开口、主动脉窦高度及最佳投影角度,根据测量结果对患者手术瓣膜支架型号进行预测分析,计算CT预测准确率;根据经食道超声测量结果,计算超声预测准确率。结果:CT TAVI Planning软件测量主动脉瓣环直径大于经食道超声瓣环直径,CT预测准确率为87.5%,经食道超声预测准确率56.3%,将两者准确率使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将CT和超声测量主动脉瓣环直径建立ROC曲线,CT敏感度及特异度均高于经食道超声。结论:使用CT TAVI Planning软件进行主动脉CTA检查要优于经食道超声检查,可以为TAVI手术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2002年,Cribier等[1]首先为一名有严重症状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经导管置入Edwards人工瓣膜,开创了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入(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TAVI)的新时代。2005年第一枚自膨胀的CoreValve置入患者体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