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抗Sm抗体与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疾病活动性的关系及其在狼疮性肾炎( LN)中的影响。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科收治的70例儿童SLE患者资料,检测所有患儿血清抗Sm抗体,评估 SLE疾病活动性及 LN病理组织学分型。根据抗Sm抗体的定性情况,分为抗Sm抗体阳性组和抗Sm抗体阴性组,分析抗Sm抗体与SLE疾病活动和LN之间的关系。结果抗Sm抗体阳性组出现肾损害高于抗Sm抗体阴性组(82.6%比55.3%,P<0.05)。两组 SLE疾病活动性均以中度活动比例最高,但各活动水平的比较无差异(P>0.05)。抗体阳性组肾脏病理Ⅲ、Ⅳ型中检出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抗Sm抗体与儿童SLE疾病活动程度无明显相关,但抗Sm抗体阳性患儿更易出现肾损伤且病理表现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抗SSB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了解其与SLE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采用线型免疫印迹(LIA)法检测SLE患者与对照组血清抗SSB抗体,并记录SLE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分析其与抗SSB抗体的关系。结果74例SLE患者血清中25.7%抗SSB抗体阳性,30例对照组仅3.3%阳性,抗SSB抗体在SLE中检测的敏感性25.7%,排除类风湿关节炎(RA)和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后抗SSB抗体在SLE中检测的特异性为96.7%。抗SSB抗体阳性组的SLE患者颊部红斑、脱发、浆膜炎、继发性干燥综合征(sSS)、周围血象减低、IgG升高、抗SSA60抗体阳性、抗SSA52抗体阳性及两者均阳性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抗SSB抗体阴性组(P〈0.05)。结论抗SSB抗体对SLE的诊断有重要意义,与颊部红斑、脱发、浆膜炎、sSS、周围血象减低、IgG升高、抗SSA60抗体阳性和或抗SSA52抗体阳性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联合抗核小体(Nuc)、抗双链DNA(dsDNA)抗体及抗核内核糖蛋白/Sm(nRNP/Sm)抗体定量检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38例自身免疫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77例SLE患者为SLE组,61例其他自身免疫疾病患者为非SLE组,另选取同期7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三组研究对象均进行抗Nuc、抗dsDNA、抗nRNP/Sm抗体检测,分析三者及联合检测对SLE的诊断效能。结果 SLE组的抗Nuc、抗dsDNA、抗nRNP/Sm抗体水平高于非SLE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SLE组的抗Nuc抗体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组抗dsDNA阳性表达率高于非活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抗Nuc抗体、抗nRNP/Sm抗体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Nuc、抗dsDNA抗体、抗nRNP/Sm抗体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93.50%、特异度为81.43%、AUC值为0.986。结论 联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不同病原体感染的儿童肺炎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表达水平。方法连续选择近一年前往辽河油田总医院妇婴医院儿科就诊及住院治疗的儿童肺炎患儿377例,入选对象均接受了病原学检测及外周血CRP浓度测定。结果264例儿童肺炎患儿痰液病原学检测结果阳性,其中病毒感染患儿112例(42.42%),细菌感染患儿53例(20.08%),支原体感染患儿89例(33.71%),衣原体感染患儿10例(3.79%)。不同病原学儿童肺炎患儿比较中,细菌感染组平均外周血CRP浓度为(2.52±0.71)mg/L,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及支原体感染组(P均<0.01-0.05);同时细菌感染组的CRP阳性例数及阳性率也明显高于后两组(P均<0.01-0.05)。结论不同病原体感染的儿童肺炎外周血CRP表达水平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探讨低蛋白血症患儿白蛋白水平对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影响,为临床低蛋白血症患儿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于四川省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并行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的65例患儿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白蛋白水平分为低蛋白血症组30例(白蛋白浓度<30 g/L)与正常对照组35例(白蛋白浓度≥30 g/L),观察两组患儿血浆白蛋白水平、万古霉素谷浓度,记录患儿在不同年龄段对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的影响及患儿第5次用药后血药浓度在治疗窗内所占比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患儿白蛋白水平与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相关性,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万古霉素血药浓度不达标的相关因素。结果:低蛋白血症组患儿平均白蛋白水平、万古霉素谷浓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28 d、29 d~1岁、>1~3岁、>3~6岁、>6~12岁万古霉素谷浓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蛋白血症组>3~6岁、>6~12岁万古霉素谷浓度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中低蛋白血症组万古霉素谷浓度在治疗窗内为26.67%(8/30),正常对照组为42.86%(15/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患儿白蛋白水平与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呈正相关(P<0.05);7例患儿出现肝酶升高、3例皮疹、2例白细胞减少。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药物用法用量不合理、合并基础疾病是导致万古霉素血药浓度不达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低蛋白血症患儿受多因素影响,万古霉素血药浓度个体差异较大,临床应积极监测低蛋白血症患儿血药浓度,以调整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三联抗血小板方案辅助应用对川崎病患儿临床疗效、实验室指标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9-2016年收治的川崎病患儿共100例,以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在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基础上分别加用常规抗血小板和三联抗血小板方案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发热、淋巴结肿大、黏膜弥漫出血及肢体红斑缓解时间,治疗前后白细胞(WBC)、血小板(PLT)、降钙素原(PCT)、C 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鄄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水平,冠状动脉损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治疗组患儿发热、淋巴结肿大、黏膜弥漫出血及肢体红斑缓解时间分别为(2.18±0.46)d、(3.43±0.79)d、(4.10±0.94)d、(3.43±0.85)d,均短于对照组的(3.42±0.60)d、(5.96±1.24)d、(5.63±1.35)d、(4.29±1.09)d(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WBC低于治疗前,PLT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患儿治疗后以上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PCT、CRP、IL-6、TNF-α、HMGB1及MIF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患儿治疗后以上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儿冠状动脉扩张和冠状动脉瘤发生率分别为10.00%、0.00%,低于对照组的28.00%、10.00% (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联抗血小板方案辅助治疗川崎病患儿可有效缓解相关症状体征,改善血象指标,抑制机体炎症反应,拮抗血小板聚集,降低冠状动脉损伤风险,且未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胸片改变为节段性肺炎或支气管肺炎时的年龄、发热天数、外周血WBC、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MP-IgG)变化情况。方法:我院收治的219例MPP患儿根据胸片改变情况分为节段性肺炎组和支气管肺炎组,检测两组患儿WBC、CRP及MPIGG滴度指标。结果:219例MPP患儿中,节段性肺炎组65例(29.6%),平均年龄(93.83±53.11)月,支气管肺炎组154例(70.4%),平均年龄(55.06±38.60)月(P<0.05);节段性肺炎组入组时平均发热天数(3.03±2.63)d,支气管肺炎组(2.01±2.00)d(P<0.05);节段性肺炎组血清MP-IgG≥640的例数多于支气管肺炎组(P<0.05);节段性肺炎组血清CRP值高于支气管肺炎组(P<0.05)。结论:MP感染后肺部炎症表现为节段性肺炎的患儿年龄偏大、发热天数较长、血CRP水平和MPIGG滴度更高,提示患儿全身炎症反应强烈,年长儿童MP感染后易发生严重肺部病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15水平,并进一步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IL-15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结果①SLE组患者血清IL-15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活动期SLE患者血清IL-15水平显著高于缓解期患者(P<0.05)。②发生临床肾损害者IL-15水平明显高于无肾损害者(P<0.05)。③出现抗dsDNA抗体阳性、低补体C3血症、高IgG血症者血清IL-15水平均分别显著高于无上述表现者。④活动期SLE患者血清IL-15水平与抗dsDNA抗体呈正相关关系,但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性指标(SLEDAI)无相关关系。结论SLE患者血清IL-15水平显著增高,IL-15可能参与SLE的病理生理过程;IL-15可能与SLE的肾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和维生素D抗体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1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HSP患儿73例。根据是否合并紫癜性肾炎(HSPN)分为合并紫癜性肾炎的HSPN组(n=32)和未合并紫癜性肾炎的HSP组(n=41);根据不同临床症状表现分为单纯组(n=15)、关节症状组(n=17)、消化道症状组(n=14)及混合症状组(n=27)。选取同期41例体检正常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25-(OH)D水平和维生素D抗体水平,比较各组患儿血清25-(OH)D水平和维生素D抗体水平变化情况。结果:HSP组患儿血清25-(OH)D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HSPN组患儿血清25-(OH)D水平低于HSP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HSP组和HSPN组血清维生素D抗体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HSPN组患儿维生素D抗体水平与HS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症状组、消化道症状组、混合症状组的25-(OH)D水平均低于单纯组(P<0.05),但关节症状组、消化道症状组、混合症状组的25-(OH)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症状组的HSP患儿维生素D抗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P患儿体内25-(OH)D水平较低,尤其是伴有其他症状的HSP患儿25-(OH)D水平更低。HSP患儿维生素D抗体水平高于健康儿童,但不同症状HSP患儿维生素D抗体水平并无差异,因此不同症状HSP患儿25-(OH)D缺乏程度可能与皮肤、肾脏、胃肠道等受累致维生素D合成不足和吸收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10.
张月月  陈敏  陆清溪  窦志华 《江苏医药》2022,(11):1097-1100
目的 探讨英夫利西单抗(IFX)谷浓度、抗IFX抗体及相关指标评估克罗恩病(CD)疾病活动的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CD活动指数评分将接受IFX治疗的45例CD患者分为缓解期组(<150分,32例)和活动期组(≥150分,13例)。比较两组IFX谷浓度、抗IFX抗体及相关指标水平。结果 缓解期组IFX谷浓度和抗IFX抗体均与活动期组相仿(P>0.05)。抗IFX抗体弱阳性和抗IFX抗体阳性患者IFX谷浓度均低于抗IFX抗体阴性患者[1.10(0.30,2.05)μg/mL和0.30(0.30,0.63)μg/mL vs.3.40(1.83,6.63)μg/mL](P<0.01)。缓解期组ESR和CRP低于活动期组,而白蛋白(Alb)高于活动期组(P<0.05)。CRP是CD疾病活动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而尚未发现ESR、Alb、Hb、IFX谷浓度和抗IFX抗体是CD疾病活动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抗IFX抗体阳性CD患者IFX谷浓度低于抗IFX抗体阴性患者。CRP是CD疾病活动的独立影响因素,而IFX谷浓度和抗IFX抗体对CD疾病...  相似文献   

11.
张若青  杨春燕  李洁冰  胡静  张莉 《河北医药》2009,31(13):1556-1558
目的分析餐后血脂代谢异常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对81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按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对照组、冠心病组,后者又分为1支病变组、2支病变组、3支病变组。同时测定患者空腹及餐后4h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ApoAI)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空腹血清TC浓度显著增高(P〈0.05),冠心病组餐后4h血清TG、LDL-C浓度显著升高(P〈0.05),HDL-C浓度显著降低(P〈0.05)。餐后4h血清中TC、TG、LDL-C含量随冠状动脉病变加重而增加,HDL-C、ApoAI含量随冠状动脉病变加重而减少,TC、TG、LDL-C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HDL-C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078、0.061、0.025和-0.145,P〈0.05)。结论餐后血脂代谢紊乱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发生发展有内在的联系,对于预测有无冠状动脉病变及其进展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血脂异常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病变与血脂异常的关系。方法:将100例疑似冠心病的患者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正常组;1支病变组;2支病变组;3支病变组。同时测定并统计分析血脂各成分与冠状动脉病变之问的关系。结果:各组的总胆同醇(TC)、甘油三酯(TG)差异无显著性。1支病变组,2支病变组在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上与正常组比较未见明显增高。但在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上,与正常组比较有明显降低且有统计学意义。3支病变组与正常组比较。低密度脂蛋白(LDL-C)明显增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明显降低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脂各成分与冠状动脉病变相关性分析表明:LDL-C增高和HDL-C降低与冠状动脉病变相关,其中HDL-C指标可能优于LDL-C指标。  相似文献   

13.
Atherosclerosis is an inflammation-based complex vascular disorder which causes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stroke and 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 Its pathophysiological process consists of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monocyte adhesion to endothelial cells, lipid and inflammatory cell accumulation in the vascular wall, and migration and proliferation of smooth muscle cells. Both hyperlipidemia and inflammation are profoundly involved in each step. Cholesterol lowering by HMG-CoA reductase (statin) is beneficial for treating atherosclerotic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d stroke, together with reducing a surrogate-marker of inflammation, C-reactive protein (CRP). Another recently established cholesterol lowering tool using an intestinal cholesterol absorption inhibitor, ezetimibe, has been applied for clinical treatment of hypercholesterolemia for several reasons. First, hypercholesterolemia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intestinal cholesterol absorption. Second, low cholesterol absorption prevents cardiovascular events. Third, cholesterol metabolism analysis provides evidence that the long-term use of statin increases cholesterol absorption. In terms of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 and CRP reductions, the more powerful effect of ezetimibe has been seen when the agent is combined with statins. However, the effect of ezetimibe monotherapy on CRP reduction has not been well defined. This review provides information on recently described clinical trials of ezetimibe monotherapy, stain monotherapy, and combined therapy for LDL-C lowering and vascular inflammation.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天津地区人群中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3′-非编码区(3′-UTR)188位点基因多态性情况,探讨LOX-1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CAD)及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冠心病组170例,均经冠脉造影(CAG)确诊;对照组140例,均经CAG排查。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对研究对象的LOX-1基因3′-UTR188位点多态性进行分析,并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浆血脂水平。结果:冠心病组和对照组比较,LOX-1基因3′-UTR 188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总研究对象中T等位基因携带者(CT+TT)与CC基因型者血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蛋白(a)[Lp(a)]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冠心病组与对照组中的CT+TT基因型者以上血脂水平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津地区人群中LOX-1基因3′-UTR188位点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发病及血脂水平均无明显关系,其不能作为冠心病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不同他汀类药物的降脂作用及对冠心病患者炎症指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来某院开展治疗的冠心病患者66例作为观察对象,选择红蓝双色球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阿托伐他汀钙片10mg)和实验组(辛伐他汀片40mg)各33例,对比分析两组的血脂水平、炎症指标,统计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不良反应。结果:在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与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上,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上,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评分以及颈动脉斑块积分上,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实验组略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用于冠心病的治疗效果理想,对于血脂水平与炎症反应的改善具有促进作用,可有效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临床可进一步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6.
刘冬玲 《中国医药》2014,(7):938-942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和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及冠状动脉粥样斑块进展的影响。方法收集515例PCI术后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术后9~12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在PCI术前及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时检查CRP及血脂指标。冠状动脉造影复查时根据病变程度将患者分为支架内再狭窄(ISR)组(97例)、冠状动脉粥样斑块进展组(病变进展组,66例)及没有支架内再狭窄也没有粥样斑块病变进展组(对照组,317例)。观察CRP、总胆固醇、LDL 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的变化及其与ISR发生的相关性。结果PCI术前ISR组CRP水平高于对照组[1.58(0.65,3.85)mg/L比0.90(0.11,2.29)mg/L](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无论PCI术前还是随访时,CRP与ISR发生有很大的相关性[PCI术前比值比(OR)=1.010,95%置信区间(CI):1.007~1.192,P<0.05;随访时OR=1.158,95%CI:1.057~1.269,P<0.05]。当CRP以2 mg/L为临界值,CRP>2 mg/L组Logistic回归分析说明ISR的发生率随着CRP增高而增加[OR=1.83,95%CI:1.034~3.462,P<0.05]。随访时病变进展组总胆固醇、LDL 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对照组[(4.58±1.16)mmol/L比(4.28±1.03)mmol/L,(2.53±0.94)mmol/L比(2.21±0.76)mmol/L,(3.54±1.14)mmol/L比(3.20±0.96)mmol/L](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说明斑块进展与总胆固醇、LDL C 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相关 (均P<0.05)。结论PCI术前的CRP水平与ISR明显正相关,而血脂指标(总胆固醇、LDL C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斑块进展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陈敏 《安徽医药》2017,21(7):1314-1316
目的 观察益气养阴活血中药对2型糖尿病合并脂质代谢紊乱病人血糖、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48例2型糖尿病合并脂质代谢紊乱的病人随机数字表法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病人在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对照组继续使用西药降糖治疗;治疗组在西药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活血中药丹蛭降糖胶囊.观察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给予丹蛭降糖胶囊干预后治疗组病人血糖、糖化血红蛋白、TC、TG、L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HDL-C 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 益气养阴活血中药可能通过改善脂肪细胞的分化功能,降低血清脂质,减小脂肪细胞体积,增强脂肪细胞的贮脂能力,临床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老年冠心病患者血脂代谢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耿婕  陈树涛  王林 《天津医药》2011,39(3):208-211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脂代谢特点。方法:选择784例65岁以上老年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所示病变支数及有无高血压、糖尿病进行分组,比较各项血脂指标(包括单项血脂和血脂比值)。结果:将所有研究对象根据冠脉病变支数分成4组后比较,载脂蛋白(Apo)B、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DL-C、HDL-C和ApoA1/B水平在4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组三酰甘油(TG)和ApoB水平升高,ApoA1/B水平下降(P<0.05)。糖尿病组TG和TC/H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下降(P<0.05)。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表明ApoA1/B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结论:血脂比值对于冠心病的发生及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临床预测价值。高血压、糖尿病均影响血脂代谢,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需控制多重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用阿托伐他汀10mg每日一次口服,服药前后做颈动脉超声检查记录斑块体积和性质、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 in,CR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厚度明显减少,TC、TG、CRP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抗高血压联合阿托伐他汀调脂治疗对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检测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了解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脂代谢紊乱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微炎症状态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符合PNS标准的患儿65例为病例组,选取性别、年龄与之匹配的健康体检儿童45例为对照组。分别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及免疫比浊法测定病例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血清中VCAM-1和hs-CRP的水平,应用特种蛋白分析仪测定2组24 h尿蛋白定量,并检测血浆白蛋白(ALB)、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po)A1、ApoB、脂蛋白a[LP(a)]、纤维蛋白原(Fb)及D二聚体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上述指标与VCAM-1、hs-CRP的相关性。结果 病例组治疗前VCAM-1和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VCAM-1和hs-CR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血浆VCAM-1、hs-CRP与尿蛋白定量、血TG、TC、LDL-C、ApoB、LP(a)、Fb、D二聚体水平呈正相关,而与血清ALB、HDL-C呈负相关(P<0.05)。结论 PNS患儿急性期VCAM-1、hs-CRP水平明显增高,监测血浆VCAM-1和hs-CRP水平可对PNS微炎症状态、内皮细胞损伤、高凝状态及血栓形成进行预测及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